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条件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常温下(空气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2Mg+O22

MgO

点燃时(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O2

点燃

2MgO

铝常温下(空气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

2

O3

点燃(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点燃

2Al2

O3

铁常温(干燥空气)无明显现象。很难与O2反应。常温(潮湿空气) 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比较

疏松的暗红色物质——铁锈。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xH2O

点燃(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出大量的热。

3Fe+2O2

点燃

Fe3O4

铜常温(干燥空气)无明显现象。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空气中)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 常温(潮湿空气)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一种绿色物质

碱式碳酸铜(俗称铜

绿):Cu2(OH)2CO3

金高温无明显现象不与氧气反应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

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能置

换出酸中的氢。+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

3

+3H2↑

Zn+2HCl ZnCl2+H2↑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 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

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

色)

Fe+2AgNO32Ag+Fe(NO3)2(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A+ BC 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H2+CuO 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边,

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解

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得稳,

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 、Y 、Z 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 、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 表面产生气泡;将Y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 表面有银析出,而Z 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 >Y>Z

B 、X > Z > Y

C 、Z> X >Y D、Y>Z >X

分析:X 、Y 与酸反应得出X >H>Y ,Y 、Z 与硝酸银反应得出Y>Ag>Z ,在金属活动表中画出

Z

Y

2、设计实验探究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规律方法】初中阶段,金属活动性的比较主要是针对两种金属或三种金属。它们的活动性比较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1.两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

(1)采用“一金一盐”方法(K 、Ca 、Na 除外):即一种是金属单质,另一种金属则采用其盐溶液。操作是将该金属单质 A 放入到另一金属 B 的化合物溶液中,如果能反应,则活动性:A >B ,如果不能反应,则活动性:A<B 。

(2)采用“二金一酸”方法(适用于至少一种氢前金属): 即两种都是金属单质,再加上一种酸(稀盐酸或稀硫酸)。操作是将两种金属单质A、B 分别放入到酸溶液中,如果A 能反应而 B 不能反应,或 A 比 B 放出氢气速率快,则活动性:A >B ,反之,则活动性:A

(1)排好金属活动性顺序后,采用“两边金属中间盐”。 (2)排好金属活动性顺序后,采用“中间金属两边盐”。

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一次性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每种方案如下,可行的方案是( )

A.锌、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B .铁、锌、硫酸铜溶液 C .锌、铜、硫酸亚铁溶液 D.铁、铜、硫酸锌溶液

分析:活动性顺序:Zn >F e>C u,两边金属中间盐:Zn 、Cu 、Fe SO4溶液 中间金属两边盐:Fe、ZnS O4溶液、CuSO 4溶液

金属化学性质的拓展知识:

1、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规律:

(1)金属越靠近左边,与酸反应越剧烈,放出氢气的速率越快,在图像上表现为越陡。 (2)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则金属质量与转化为+2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

(3)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与转化为+2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与倒数成正比)。

(4)相同质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不管和什么金属反应,酸中的H +

全部转化为H 2,所以质量相等)

(5)金属与酸反应,溶液质量逐渐增加,密度逐渐增大(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小结:金属M(假设化合价为+n),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可以用下列两个关系式表示:

n 2M ~2H +~H2 M ~nH +~2

n

H2

例1、Mg 、Al 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Mg 、Al 的质量比为

分析:Mg ~ H2

3

2

Al ~ H 2 24 2 3

2

×27=18 2

∴Mg 、Al 质量比为24:18=4:3(即与转化为2价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 例2、相同质量的Mg 、A l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比为 分析: 令金属的质量为单位1,则由关系式可得

Mg ~ H 2

3

2

Al ~ H 2 24 2 3

2

×27=18 2

1 x =2×241 1 y=2×18

1

∴产生氢气质量比为241:18

1

=3:4(即与转化为2价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例3、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

分析:由金属活泼性可得,Mg>Al,所以镁比铝图像要陡; Mg ~ H 2

3

2

Al ~ H2 24 2 18 2 ∴成反比Al 产生氢气多,故选C 。 例4、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氢气1g,则原混合物可能是( )

A 、Zn 和Cu

B 、Zn 和Fe

C 、Zn和Mg

D 、M g和Al 分析:方法1:极值法 假设20g 全部是一种金属,应该放出氢气的质量如下 Zn ~ H 2 Cu 产生氢气为0 Fe ~ H 2 Mg ~ H 2 3

2

Al ~ H 2

65 2 56 2 24 2 18 2

20g 1g 20g 1g 20g 1g 20g 1g

方法2:极值法 假设1g 氢气全部是一种金属产生的,应该需要的金属质量如下 Zn ~ H 2 无论多少铜都 Fe ~ H 2 Mg ~ H 2

3

2

A l ~ H 2 65 2 不能产生1g 氢气 56 2 24 2 18 2

20g 1g 铜>20g 20g 1g 20g 1g 20g 1g

方法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假设金属的化合价为+2

M ~ H2 Zn ~ H 2 Fe ~ H 2 Mg ~ H 2 3

2

Al ~ H 2 铜不产生氢气

x=40 2 65 2 56 2 24 2 18 2 认为相对原子 20g

1g

质量无限大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1)几种金属同时放入一中弱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先反应(可以理解为弱的先被最强的赶走);一种金属放入几种弱盐的混合溶液中,先和最弱的盐溶液发生反应(可以理解为强的先赶走最弱的)。总之,隔得远的先反应。

如:将Zn 、Fe 同时放入CuS O4溶液中,锌先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然后铁再和硫酸铜溶液

反应。将Fe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然后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若金属质量增加,则盐溶液质量减少,密度减小(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金属质量减小,则盐溶液质量增大,密度增大(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要根据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差量法进行判定。

例: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成立的是()

A、滤液成分为Fe2+、Ag+和Cu2+,滤渣成分为Ag

B、滤液成分为Fe2+和Cu2+,滤渣成分为Ag和Cu

C、滤液成分为Fe2+和Cu2+,滤渣成分为Ag、Cu和Fe

D、滤液成分为Fe2+和Cu2+,滤渣成分为Ag

分析:发生两个反应先后顺序为:Fe+2AgNO32Ag+Fe(NO3)2 ……①

Fe+Cu(NO3)2Cu+Fe(NO3)

2……②

可能出现的情况:

(1)①中Fe不足,②不发生。滤液:Fe2+、Ag+和Cu2+滤渣:Ag

(2)①恰好完全反应,②不发生。滤液:Fe2+ 和Cu2+滤渣:Ag

(3)①反应后,②中Fe不足。滤液:Fe2+ 和Cu2+ 滤渣:Ag、Cu

(4)①反应后,②恰好完全反应。滤液:Fe2+ 滤渣:Ag、Cu

(5)①②反应后,Fe过量。滤液:Fe2+滤渣:Ag、Cu、Fe

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一个反应一定发生,一定有Ag和Fe2+,其

余成分只需考虑滤液和滤渣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本题中C选项Fe能和Cu2+反应,所以

不可能出现该情况。

例2、把锌片分别插入一定浓度的足量FeSO4、CuCl2、AgNO3三种溶液中,假定单位时间内消耗Zn质量相等,剩余的锌片和附着的金属质量(即固体质量)如图所示。则A表示溶液,B表示溶液,C表示溶液。

分析:Zn+FeSO4Fe+ZnSO4 6556

Zn+CuCl2Cu+ZnCl2

65 64

Zn+2AgNO32Ag+Fe(NO3)2 65 216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加热(空气中)2Cu+O2CuO 2铜常温(潮湿空气)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 (OH)CO 生成一种绿色物质322不与氧气反应无明显现象高温金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结论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注意化合价和配平)2MgSO+H↑MgCl+H↑2HClMg+Mg+HSO4422222AlCl2Al+6HCl+ 3H)Al(SO+↑3H↑2Al+3HSO42432232

ZnCl2HClZn+(实验室制取氢气)↑H+ZnSO +H↑Zn+HSO 424222FeCl +H↑(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HCl+Fe →+2)22FeSOFe +H↑(注意FeSO化合价变化:H+0→+2)2424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FeSOFe+CuSO(铁表面被红色物质 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44(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2Ag+Cu(NO)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233 2Ag+Fe(NO)Fe+2AgNO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233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BCB +AC ZnSO+H↑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Zn+HSO4242(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Fe+CuSOCu+FeSO 4 42CuO2Cu+COC+↑CuCuO+HO H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222五、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 到弱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O2NaOH+H↑ 22(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Z表面有银析出,而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Z、Y. 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Z >X 分析:X、Y与酸反应得出X>H>Y,Y、Z与硝酸银反应得出Y>Ag>Z,在金属活动表中画出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定,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适应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味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定。 教学方法 问题情形→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伙儿观看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题 1.下列对物质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 B .纯铁是黑色的 C .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 D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的是 ( ) A .铁片 B .铜片 C .铝片 D .石灰片 3.下列对铁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铁容易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4.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 .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5.某金属单质R ,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 可能( ) A .Fe B .Mg C .Ag D .Cu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 (1)铝与稀盐酸反应 ,属于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3)铝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制得氧化铝和铁 ,属于 反应。 7.锌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较 (填“活泼”或“不活泼”)能与 、 、 等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锌与以上几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某不纯锌块6.5克,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0.18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 )A.Mg B.Al C.Fe D.Cu 9.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 4+2 MgTi +2 MgCl 2。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无法确定 10. 木炭、氧化铜、铁粉都是黑色粉末,鉴别它们最理想的试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 .硫酸铜溶液 B .水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11.不法分子贩卖的假银圆大多是锌的某些合金。鉴别真假银圆时,可以将其浸入 ( )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 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先发生。一个置换反应结束后,另一个置换反应才会发生。如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会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毕后锌才和硫酸亚铁反应。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选用试剂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 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课后习题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 属 条件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镁常温下(空气 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 固体。 2Mg+O 2 2MgO 点燃时(空气 中)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 色固体。 2Mg+O 2 点燃 2MgO 铝常温下(空气 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 3O 2 2Al 2 O 3点燃(氧气 中)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 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 O 3 铁常温(干燥空 气) 无明显现象。很难与O 2 反应。 常温(潮湿空 气) 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 成比较疏松的暗红色物质——铁 锈。 铁锈主要成分 Fe 2 O 3 xH 2 O 点燃(氧气 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 体, 放出大量的热。 3Fe+2O 2 点燃 Fe 3 O 4 铜常温(干燥空 气) 无明显现象。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加热(空气 中)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 2 2CuO 常温(潮湿空 气) 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 生成一种绿色物质 碱式碳酸铜(俗称 铜绿): Cu 2 (OH) 2 CO 3 金高温无明显现象不与氧气反应 结 论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020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年级下册8单元重点考点专训-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附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章重点考点专训-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下列说法体现了“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B.铁在纯氧中能燃烧 C.铁能与盐酸反应D.铁能导热 2.【2019·山西模拟】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下列事实不能解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A.自然界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真金不怕火炼” C.黄金质地比较软 D.黄金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锈蚀 3.【中考·玉林】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后开始进行实验。 (1)实验1: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铜丝变为黑色(CuO),观察到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当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时小心地松手,发现稳定后的砝码比起始位置高,写出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溪】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________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_______(填字母)。 A.Mn FeSO4溶液 B.Mn Fe MgSO4溶液 C.Mn Fe ZnSO4溶液 7.课外小组的同学从某工厂收集到一些混有少量小铁片的细小铜片。 (1)为了除去混合物中的铁,同学们设计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用磁铁。该方法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方法二:用稀硫酸。该方法还可以制得的气体是________。 方法三:用硫酸铜溶液。请写出该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2)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操作最简便。 (3)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发现“方法三”不能在短时间内将铁除尽,请回答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安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蔡富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回顾与总结――→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回归问题。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试管(9支)、镊子、砂纸

等,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视频)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和外观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就可以鉴别黄金的真假。 知识回顾:回忆上册所学知识,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导入:1、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吗?2、你知道它们和氧气反应的条件吗? (学生看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讨论1:(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为什么我们用的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保护膜擦掉,使铝再次发生氧化。 讨论2: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化学原理。 (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镁、铝。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铁在点燃时也能够和氧气反应,铜在加热下能与氧气反应。 3.金即使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知识点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4Na + O 2 == 2Na 2 O (白色) 2Na + O 2 === Na 2 O 2 (淡黄色) 2Mg + O 2 == 2MgO (白色) 4Al + 3 O 2 ==2Al 2 O 3 (白色、致密) 3Fe + 2O 2 ==Fe 3 O 4 (黑色) 2Cu + O 2 === 2CuO(黑色) 2、活泼金属酸(HNO 3 除外)反应,生成盐与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2 H+ == Fe2+ + H 2 ↑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Mg + 2H+ == Mg2+ +H 2 ↑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 2Al + 6H+ == 2Al3+ +3H 2 ↑ 2Na + 2HCl == 2NaCl + H 2↑ 2Na + 2H+ === 2Na+ +H 2 ↑ 3、活泼金属(K Ca Na Fe)与水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 2Na + 2H 2 O == 2Na+ + 2OH-↑ 3Fe + 4H 2O(g) === Fe 3 O 4 + 4H 2 ↑ 钠与水反应现象及结论:①浮:密度比水小;②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③游、响:生成气体,反应剧烈;④红:生成碱性物质。 三、金属通性 (一)、金属的存在及物理通性 1、存在:绝大部分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以游离态(单质)形式存在,如金。在地壳中排前三位金属元素位:铝、铁、钙。 2、物理通性:共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延展性;特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 但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熔点最高的是钨,最低的是汞,汞为唯一液态金属。 (二)、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表现为还原性,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S) 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金属的化学性质___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 和详细)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 属 条件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镁常温下(空气 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 固体。 2Mg+ O22MgO 点燃时(空气 中)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 色固体。 2Mg+ O2点燃2MgO 铝常温下(空气 中) 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 3O22Al2O3点燃(氧气 中)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 色固体。 4Al+ 3O2点燃2Al2O3 铁常温(干燥空 气) 无明显现象。很难与O2反应。 常温(潮湿空 气) 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 成比较疏松的暗红色物质——铁 锈。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xH2O 点燃(氧气 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 体, 放出大量的热。 3Fe+ 2O2点燃Fe3O4 铜常温(干燥空 气) 无明显现象。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加热(空气 中)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 O22CuO 常温(潮湿空 气) 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 生成一种绿色物质 碱式碳酸铜(俗称 铜绿): Cu2(OH)2CO3 金高温无明显现象不与氧气反应结 论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 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 应,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 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H 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 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 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 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 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 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4.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6.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8.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9.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1.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12.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纳入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达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贯穿于整个金属化学性质探究的讨论始终,既突出了重点,又利于难点的突破。再结合使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金属锈蚀的图片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巩固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而本课题中金属的每一点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 O4+ZnZnSO4+H2↑2HCl+ZnZnCl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金属)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