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合集下载

水力压裂技术发展及展望

水力压裂技术发展及展望
果表明,新型低损害植物胶压裂液具有聚合物浓度低、破胶液残渣含量少、对地 层和裂缝导流能力损害低、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新型压裂液中高 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与羟丙基瓜尔胶不同因而其性能有明显优势。
3.2
纤维素衍生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轻
丙基纤维素等,其开发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0],水不溶残渣含量明显低于植 物胶衍生物。
八十年代,水力压裂已不再仅仅被孤立地作为单井的增产、 增注措施来考虑, 而是与油藏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用于调整层间矛盾(调整产液剖面) 、改善驱油 效率,成为提高动用储量、原油采收率和油田开发效益的有力技术措施
九十年代以后,水力压裂逐渐成为决定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的主导因素。 在 研究制定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时,按水力裂缝处于有利方位确定井排方位; 通过 研究分析不同井网、布井密度及裂缝匹配对各项开发指标的影响, 以提咼油田整 体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确定井网类型、布井密度和压裂施工规模,使水 力压裂与油藏工程结合的更加紧密,使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成为可能。
2.2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地面高压泵组将 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附近憋起超过井壁附 近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有支撑剂的液 体注入裂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足够长度一定宽度及高 度的填砂裂缝。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渗滤能力,使油气能够通畅流入井中,起到增 产增注的作用。
1
2.1
1947年在美国进行了首次水力压裂增产作业,由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因 此对压裂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重视。
五、六十年代,压裂主要作为单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以追求单井增产增注 效果为目标,没有考虑实施压裂措施后,对油田开采动态和开发效果的影响。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水力压裂技术的概述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用于释放和采集地下岩石中储存的天然气或石油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高压水将岩石破碎,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流动到井口并采集出来。

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当今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

2.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2.1 技术进展近年来,中国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水力压裂试验和生产实践,并不断优化了水力压裂液的配方和压裂参数,提高了技术效果。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力压裂能力,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力压裂项目也在逐渐增加。

2.2 技术挑战然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水力压裂参数的优化和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

水力压裂过程中对水和化学药剂的需求量较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亟待完善。

3. 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的现状3.1 技术领先相比之下,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相对更为成熟和领先。

美国作为全球水力压裂技术的发源地和领导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3.2 发展趋势在国外,水力压裂技术正朝着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如改良水力压裂液配方、增加试验参数、提高水力压裂设备效率等。

另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推动了水力压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用水量、降低化学品使用、加强废水处理等。

4. 对水力压裂技术的观点和理解4.1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工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资源的逐渐减少,水力压裂技术有望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撑。

4.2 重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我们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水力压裂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索更环保、可持续的水力压裂技术路径。

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新技术(高砂比压裂、重复压裂、压裂监测和裂缝检测等技术)发展状况。

及近几年国外开始研究用于高渗层和重复压裂的高砂比和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

为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建议一、国内外研究状况1重复压裂重复压裂包括重新张开、延伸原裂缝和压新缝重复压裂两方面。

重新张开、延伸原裂缝是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根据油藏特征和重复压裂工艺特点,优选压裂材料并进行优化设计。

压新缝重复压裂裂缝方位的变化规律是:重复压裂新裂缝方向从垂直于初始裂缝缝长方向变为与初始裂缝缝长方向平行的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突然转向,并且为时间的函数。

同时,在应力轨迹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定向裂缝与应力轨迹以及原裂缝关系原理图:从井眼到各向同性点的距离为Lf’,超过应力各向同性点后,新裂缝逐渐转向平行于原裂缝。

2多层、薄层压裂对于层状储层的压裂思路有3种:一是采用封隔工具隔开各层实施分层压裂,单独对每层进行设计;二是采用笼统的多层合压技术,假定只产生一条裂缝,使用单裂缝的延伸模拟方法进行设计;三是应用多产层同时进行水力压裂的多裂缝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设计。

3多裂缝压裂多裂缝的存在可能导致出现施工压力高、低砂比砂堵等情况。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许多有效的直接或间接的多裂缝检测手段,检测结果与大量室内实验证实了多裂缝存在的客观事实。

多裂缝的形成主要与破裂压力、射孔方式与方位、井斜、裸眼或套管井等有关。

为了防治多裂缝的形成,分别从固井质量、射孔方案、射孔段长度、井斜、排量、黏度、支撑剂段塞技术等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结合现场实例进行了研究。

即可以封堵缝宽较小的裂缝,随着井底压力的升高,增大的段塞颗粒可以堵塞较大的裂缝,因而有利于创造主缝。

二、水力压裂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水力压裂技术研究日益深入,计算机运用日益推广,卫星联网加速发展,水力压裂技术与设备具有吃速发展的趋势。

水力压裂新工艺和新技术

水力压裂新工艺和新技术

1端部脱砂压裂技术(TSO)随着油气田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工艺技术的交叉综合运用,压裂技术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低渗透地层,中高渗透地层也开始用该技术提高开发效果。

当压裂技术应用于中高渗透性地层时,希望形成短而宽的裂缝,并尽可能地将裂缝控制在油气层范围内。

为了适应这一特殊的要求,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开发了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并很快应用于现场,目前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端部脱砂压裂的基本原理端部脱砂压裂就是在水力压裂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使支撑剂在裂缝的端部脱砂,形成砂堵,阻止裂缝进一步向前延伸;继续注入高浓度的砂浆后使裂缝内的净压力增加,迫使裂缝膨胀变宽,裂缝内填砂浓度变大,从而造出一条具有较宽和较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端部脱砂压裂成功的关键是裂缝的周边脱砂,裂缝的前端及上下边的任何部分不脱砂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端部脱砂压裂分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造缝到端部脱砂,这实际上是一个常规的水力压裂过程,目前的二维或三维模型都可以应用。

第二阶段是裂缝膨胀变宽和支撑剂充填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是以物质平衡为基础,把第一阶段最后时刻的有关参数作为输入参数来完成的。

(2)端部脱砂压裂的技术特点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中,压裂液的粘度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保证液体能悬砂,二是有利于脱砂。

若压裂液的粘度过低,液体内不能保证悬砂,裂缝的上部就会出现无砂区,达不到周边脱砂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导致井筒内沉砂。

若压裂液的粘度过高,滤失就会较慢,难以适时脱砂。

所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对压裂液的粘度要求比常规压裂液的要严格一些。

和常规压裂相比,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泵注排量要小,这是为了减缓裂缝的延伸速度,控制缝高和便于脱砂。

前置液的用量也比常规压裂少,目的是使砂浆前缘能在停泵之前到达裂缝周边。

而端部脱砂压裂的加砂比通常高于常规压裂,以提高裂缝的支撑效率。

(3)端部脱砂压裂的适用范围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突出特点是靠裂缝周边脱砂憋压造成短宽缝,因此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

油气开采中的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油气开采中的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油气开采中的水力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水或其他压缩介质对岩层进行注入并形成裂缝,从而使地下气体、原油等资源能够顺利流出地面的技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水力压裂技术在国内外的油气开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一项极具前景并备受关注的技术手段。

那么,为何水力压裂技术能够在油气开采中如此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水力压裂技术的优势1、适用范围广:水力压裂技术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岩层,包括致密砂岩、页岩、煤层气等。

由于能够从地下深处提取出可用资源,因此水力压裂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被誉为能源产业的一员。

2、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率:传统的油气开采方式效率低下,只能提取部分可用资源,而水力压裂技术则可以把地下被困住的资源都释放出来。

通过注入高压流体,可以使岩层产生裂缝,增加储层的通透性,提高了油气的开采率。

一项研究表明,美国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每天可获得约五百万桶的油和天然气,为该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

3、减少了环境污染:水力压裂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油气开采方式,可以让气体和原油更直接地流到地面,减少了可能产生的地下难以发现的泄漏和污染。

虽然水力压裂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地震风险等,但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它能够帮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水力压裂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在了解水力压裂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它是如何操作的。

1、注水管具备渐进性:从地面通过专门的管道将水流注入到地下裂隙中,使岩层开始渗漏。

2、压裂液的制备工艺:压裂液通常由水、沙子、粘土和化学添加剂组成,其中沙子是为了防止岩层过度裂开,化学添加剂则可以帮助减缓水的黏度并使粘土更容易与岩石结合。

还有其他的添加剂用于抑制气体溢出和防止水垢等问题。

3、添加化学物质:为了使压裂液更加适合与岩石结合,添加剂中常使用丙烯酸类物质来填补裂隙。

然后在岩层中注入高压止水措施来增加其中心腔的压力。

煤储层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煤储层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S u n Mi n g c h u a n g ’ Ba i Xi n h u a ,

( 1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C o m p a n y L t d . , H e n a n 4 5 0 0 1 6;
第 1 0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中国煤层气
C HI NA C0 AL B ED ME n{ AN E
V o 1 . 1 0 No . 1 F e b ma r y . 2 0 1 3 来自煤储层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孙 明闯 白新 华
( 1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 司 ,河南 4 5 0 0 1 6 ;2 .中国矿业 大学 资源 与地球科 学学院 , 2 2 1 0 0 8 ) 煤层气 资源与成藏 过程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江苏
b y— l a y e r h y d r a u l i c j e t a n d v o l u m e f r a c t u i r n g .T h e p a p e r l a s o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w a y f r a c t u i r n g l f u i d p o l l u t e s

要 :概 述 了煤储层 的物性 特 点 ,增 透 改造 的发 展 历 程 ,裂缝 起 裂 、扩 展 、延 伸 等研 究进 展 ;
介绍 了国内外压裂装备现状 ,列举 了国内主要产品;分析 了重复、多层 、薄层、通道、水力喷射 逐 层 、体积 压裂等 新技 术的特 点 ;阐述 了压 裂液 污染环 境 的形式 。建议 发展 环保 、 区域化 水 力压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模拟研究对于优化压裂工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裂缝扩展模型的建立、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多场耦合作用、裂缝形态的复杂性以及模型参数的确定等。

为了推动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究裂缝扩展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模型的建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应发展更为先进、高效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更好地模拟裂缝扩展的复杂过程。

还应加强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以验证和完善模拟模型,推动水力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相信能够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页岩储层特性分析页岩储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显著影响。

页岩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脆性,这是由于页岩中的矿物成分(如石英、长石等)和微观结构(如层理、微裂缝等)所决定的。

脆性高的页岩在受到水力压裂作用时,更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从而提高储层的改造效果。

页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可以作为裂缝扩展的潜在通道,使得水力压裂裂缝能够沿着这些路径进行扩展,从而提高裂缝的复杂性和连通性。

压裂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压裂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压裂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压裂液技术,即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应用于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源开采中的关键技术。

它通过将大量高压水泵送至深部岩石中,产生强大的压力,使岩石发生裂缝,从而提高气体流通性,促进气体的释放与采集。

本文将从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压裂液技术进行探讨。

一、技术现状1.压裂液配方:目前,常用的压裂液配方主要包括水、粘土矿物、添加剂和控制剂等。

水是压裂液的主体,占总体积的70%以上,常用的水源是地表水和淡水。

粘土矿物主要用于维持压裂液的黏度和稳定性。

添加剂如增稠剂、降解剂等用于改善液体流动性能,控制剂则主要用于调节压裂液的性能与效果。

2.压裂液泵送技术:压裂液泵送技术是实现压裂液高效输送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泵送技术包括高压泵、齿轮泵、隔膜泵和柱塞泵等。

高压泵是最常用的泵送设备,其具有泵送流量大、压力高、结构简单等优点,但能耗较大。

隔膜泵则是一种节能型泵送设备,其通过隔膜的周期性振动,实现压裂液的泵送。

3.施工技术与工具:压裂液的施工技术包括固井施工、射孔施工、水力压裂施工等。

常用的施工工具包括固井管、射孔弹、水力压裂装置等。

施工工具的研发与改良对提高压裂液的施工效果和采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化:近年来,压裂液技术在环保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废水排放、地下水污染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绿色环保,研发低污染、高效、可回收利用的压裂液技术。

2.高效低耗能: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压裂液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注重提高压裂液技术的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改进泵送技术、配方优化等手段实现高效低耗能。

3.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压裂液技术也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压裂液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施工效率和精确度。

4.全球化合作:压裂液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日益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64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8压裂实时监控技术
实时监控和监测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实时地测定压裂液、支撑剂和施工参数,模拟水力裂缝几何形状的发展,随时修改施工方案,以获得最优的支撑裂缝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1)施工参数监控,包括排量、泵压、砂比等由仪表车直接显示和控制。

(2)压裂质量监测:分别监测混砂车出、人口压裂液(携砂液)的流变性、温度、pH值等参数,对压裂液流变性,特别是加人各种添加剂后的性能以及携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仪器为范氏系列粘度计,并在模拟剪切和地层温度条件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

对于延缓硼交联压裂液和延缓释放破胶剂体系,矿场实时监测更为重要。

(3)实时压力分析:根据测定的施工参数和压裂液参数用三维压裂模拟器预测井口或井底压力,并与实际值进行拟合,预测施工压力变化(泵注和闭合期间)和裂缝几何形状。

主要用途如下:
①识别井筒附近的摩阻影响(射孔和井筒附近裂缝的弯曲),并能定性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井筒附近脱砂的可能性;
②评价压裂设计可信程度:如果施工压力与矿场实时预测压力相吻合,则设计的裂缝几何形状是可信的;
③预测砂堵的可能性;
④确定产生的水力裂缝几何形状I
⑤提供施工过程的图像和动画信息。

矿场实时分析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在矿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除GRI外,其它石油公司也都相继研制和发展了这套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与小型压裂测试分析结合应用。

9FASTFrac压裂管柱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新近开发出一种连续油管压裂系统一FA刚下rac压裂管柱,用于对先前未处理到的层位进行选择性的增产措施,从而获得比常规压裂更高效、更经济的压裂效果。

应用该技术能一趟管柱实现多层隔离与措施。

从而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节省了完并时间。

由于该连续油管传送系统能保证高比重压井液不接触生产层,使完井和增产措施均不造成油井伤害,从而快速实现生产优化。

FAsTFrac工具与Auto—J系统组成一个整体,Auto—J系统的作用是保证连续油管将压裂管柱送入或从井筒中起出。

措施时,上部封隔元件和下部封隔元件能隔离一个或多个生产层。

一旦第一次措施完毕,系统就复位并重新设置,下入另一个生产层。

无论是FA跚下rac封隔器和桥塞系统,还是固定跨式双封隔器系统均能对过去遗漏的小型袋状油气藏实施经济高效的增产措施。

10新型CKFRAQ压裂充填系统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新近研制成功新型CKFRAQ系统,该系统由多个高性能井下工具组件组成,尤其适用于极高流速和高砂比条件下。

在应用软件的辅助下,CKFRAQ系统可以对压裂充填作业(用陶瓷支撑剂)中的泵的排量和容量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将卡泵和套管腐蚀风险降至最低。

经过大量模拟和小规模室内实验,该工具被应用于现场。

人们还通过小规模室内试验,对工具转向孔的几何形状进行了评估,目的是找出哪种几何形状的转向孔遭遇的腐蚀最轻。

此外,还进行了样机试验,以确保尽可能地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称,从毁坏性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出,CKFRAQ系统的各种性能都胜过其它竞争产品。

今后的发展方向:
(1)随着水力压裂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压裂液和支撑剂的性能也需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高性能压裂液和支撑剂的研究与开发。

(2)开展有效的裂缝检测技术研究。

目前压裂后裂缝的检测技术仍然是水力压裂技术的一个薄弱环节,国内外采用的检测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在中高渗透地层中应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扩大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

(4)发展矿场实时监测和分析技术,提高施工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F.GUEKuru等著.冯敬编译,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浅层油藏的压裂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4(6).[2]吴信荣,彭裕生编,压裂液、破胶剂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
[3]马新仿,张士诚.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J].河南石油,2002(1).
[4]PaulWKte,JohnD.Harkrider,FractureStimulationOpti删功tioninMatureWaterfloodRedevelopment,《JPlr》,January,2003.
[5]shyapoberskyJ,chudnovsky.Areviewofrecentdevel—opmentinfracturemechanics诵thpetroleumengineer—ingapplications,SPE28074。

1994.(下转第67页)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作者:程英姿, 周政权, CHENG Ying-zi, ZHOU Zheng-quan
作者单位:程英姿,CHENG Ying-zi(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3), 周政权,ZHOU Zheng-quan(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潜江,433123)
刊名: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STAFF AND WORKERS
年,卷(期):2009,22(6)
被引用次数:2次
1.F.GU;E.Kuru;等;冯敬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浅层油藏的压裂方法[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 2004(06)
2.吴信荣;彭裕生压裂液、破胶剂技术及其应用 2003
3.马新仿;张士诚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期刊论文]-河南石油 2002(01)
4.Paul White;John D.Harkrider Fracture Stimulation Optimization in a Mature Waterflood Redevelopment 2003
5.Shyapobersky J,Chudnovsky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fracture mechanics with petroleum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SPE 28074] 1994
1.姜涛.陈世明.李军.吴福武.JIANG Tao.CHEN Shi-ming.LI Jun.WU Fu-wu疏松砂岩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
2.王腾飞.胡永全.赵金州.Wang Tengfei.Hu Yongquan.Zhao Jinzhou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新模型[期刊论文]-石油钻探技术2005,33(3)
3.于萍压裂充填技术的改进与应用[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2007,14(z1)
4.张鑫端部脱砂压裂防砂优化设计[学位论文]2006
5.郭公建.李秀生.石道涵.张昊安塞油田长6油层端部脱砂压裂试验[期刊论文]-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7(6)
6.敖西川.郭建春.侯文波高渗透油层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研究[期刊论文]-钻采工艺2003,26(4)
7.张志宝.ZHANG Zhi-bao压裂防砂技术端部脱砂工艺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2009,16(z2)
8.史慧生.王志信高效复合射孔技术[期刊论文]-爆炸与冲击2001,21(4)
9.夏富国.郭建春.曾凡辉.濮强.韩建.范玉斌水力喷射压裂的机理分析与应用[期刊论文]-国外油田工程
2010,26(11)
10.朱可尚油井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5
1.焦中华.倪小明.贾炳CO2增能压裂在煤层气垂直井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11(2)
2.徐建宁.李万钟.吕文杰油井管空心轻质爬行器设计研究[期刊论文]-石油矿场机械 2011(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hsyzgdxxb200906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