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优质课获奖教案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细细的分针和粗粗的时针,有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并能够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让孩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交流。
2、通过观察整时的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让孩子学会认写整时的方法;3 能够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中巩固认整时的方法;4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能够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使学生会看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整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爱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敢于探索和发现,对数学喜爱又好奇。
学生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钟表是他们很熟悉的朋友了。
但学习这么抽象的时间知识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很难时间集中,孩子们需要新鲜事物吸引他们的眼球,需要丰富的教学活动,学中玩、玩中学。
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鼓励。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听说咱们一一班的小朋友们可会猜谜语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猜看。
(播放这是什么儿歌)小闹钟是钟表王国里的一员,钟表王国里的兄弟姐妹可多了,有挂在墙上的挂钟,有放在桌子上小闹钟,有戴在手上的手表,还有显示数字的电子表。
孩子们,钟表在我们生活当中都有什么作用呢?(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告诉我们时间及记录时间)既然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这节课,我们就和钟表交朋友《认识钟表》。
(板书)二、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师:(圣诞老人)给我们送来了一个钟表,(大屏幕出示)钟面上都藏有好多秘密,看谁的眼睛观察的最仔细。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钟表的基本构造和指针的作用;2. 学习钟表读数的基本方法;3. 能够读懂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2. 教具:一块大型钟表模型、数字卡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一块大型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造和指针的作用。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钟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什么?(指着钟表模型)学生:是钟表。
教师:对,这就是钟表。
大家看到了钟表上有哪些东西?(指向钟表上的指针、小时刻度、分钟刻度等)学生: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刻度。
步骤二:认识钟表的指针(10分钟)1. 教师指着钟表上的时针,解释时针的作用:时针指向的是小时,并且每小时只指向一个数字。
2. 教师指着钟表上的分针,解释分针的作用:分针指向的是分钟,每小时分针需要走一圈,一小时有60分钟。
3. 教师点名一些学生,让他们模仿时针和分针的指向。
步骤三:学习钟表的基本读法(1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不同的时间,例如8点、9点、10点等等。
教师将卡片放在钟表模型上对应的位置,并读出时间,要求学生跟读。
2. 教师可以通过弹唱倒退歌等方式,让学生练习快速而准确地读出卡片上的时间。
步骤四:学习整点和半点的时间(10分钟)1. 教师重点讲解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
例如8点、9点、10点等是整点时间,而6点半、7点半、8点半等是半点时间。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并用手指指出钟表上对应的位置。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模仿游戏:教师用钟表模型,随机指定一个时间,让学生模仿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并读出这个时间。
错误的同学要被淘汰。
2. 比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出示一个时间,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来模仿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并用手指指出钟表上对应的位置。
最先正确完成的小组获胜。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善于观察钟表,掌握时间的变化。
认识钟表优质课一等奖精品教案完整版

认识钟表优质课一等奖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时间》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分;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关系及其所代表的时间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钟表的表盘结构,读取时、分,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的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表表盘结构,读取时、分。
难点: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关系及其表示的时间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
学具:每人一份钟表表盘练习纸,画有钟表表盘的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钟表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进而引入课题。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一个钟表表盘,讲解钟表的表盘结构,包括时针、分针、秒针、数字等。
然后以具体的钟表时间为例,讲解如何读取时、分。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不同的钟表时间,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读取,并进行现场指导。
4. 知识巩固教师出示画有钟表表盘的小卡片,让学生随机抽取,然后回答所抽取卡片上的时间。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钟表2. 板书内容:(1)钟表表盘结构:时针、分针、秒针、数字(2)读取时间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3)时间计算:时针每走一格,分针走一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表盘上画出上午9点30分的时间。
(2)计算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时针走了几格,分针走了几圈。
2. 答案:(1)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6。
(2)时针走了5格,分针走了5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钟表的表盘结构和读取时间方法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时针、分针的运动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认识钟表优质课一等奖精彩教案完整版

2024年认识钟表优质课一等奖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认识钟表”。
详细内容包括:钟表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读时方法,通过观察钟表上的刻度,学会准确读取时间;以及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钟表的构成,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能准确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钟表读时的方法,尤其是跨时段的读法。
教学重点:钟表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以及时间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电子钟表。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钟表练习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小故事,如“小明的早晨”,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
2. 教学新课(10分钟)(1)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成,介绍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讲解读时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跨时段的读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钟表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 小结与巩固(10分钟)6. 课堂互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猜谜”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钟表2. 内容:(1)钟表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2)读时方法:顺时针读数,注意跨时段(3)时间的基本概念:小时、分钟、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上画出上午10:30的时间。
(3)请简述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 答案:(1)见附件(2)6小时30分钟(3)时针表示小时,分针表示分钟,秒针表示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钟表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赛课 一等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课堂实录逐字稿

【新课标赛课一等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课堂实录逐字稿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头正背直——生:(齐)手放平师:这样的精神面貌我喜欢。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大耳朵图图呀现在也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图图家里做客吧。
师:哎?图图家的地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数字宝宝,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谁知道?生1:它是从钟表上来的。
师:那你们能想办法帮数字宝宝回到钟面上的位置吗?那现在龚老师把钟面和数字宝宝发送到你的平板上,请你在平板上面拖动数字,将数字宝宝送回对应的位置。
(时间:1分钟)师:坐姿——生:(齐)端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结果,我们来看这个小朋友的。
师:看看你们是这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金手指——生:(齐)竖起来。
师:指着读,预备齐。
生:1,2,3,4,5,6,7,8,9,10,11,12。
师:有12个数字,那钟面上还少什么呢?生1:少了时针。
师:嗯,你知道它的名字。
师:还有吗?生2:还有分针、秒针。
师:哇塞,你知道的太多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字宝宝回到了钟面上。
刚才有小朋友说,桌面上还少了两根针。
师:你们说的,是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想来说一说。
生1:时针。
师:哪一根是时针?生1:红色的这根是时针。
师:红色的这根,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1:比较短。
师:哦,短一点的。
师:那长一点的这根?生1:是分针。
分针比较长。
师:说的真好。
师:谁还想来说一说?生2: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
师:说得好。
来看看,分针是细细长长的这一根,时针是粗粗短短的这一根。
我们可以说——细细长长是分针,粗粗短短是时针,一起说。
生:(齐)细细长长是分针,粗粗短短是时针。
师:现在分针和时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它们要转起来。
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分针和时针在转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看仔细了!(课件演示)师:看清楚了吗?谁来说一说分针和时针转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1: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有点慢。
师:观察得很仔细,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一等奖1、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整时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学具钟面。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册才出现,在新教材中分三个阶段来编排,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上册。
为什么提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的知识接触早了。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看,在农村学校里,并没有像有的杂志上写的那么高。
在一个50多位的班级里,有少部分学生认识整时,认识的也相当模糊,比如拨得时候把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5认为是5时。
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听了一些《钟表的认识》,总体的感觉是,照顾学生个性多了,但学习效果却差了。
囫囵吞枣式的只怕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只怕听课老师说学生的起点不够高,就让几个好生撑撑台面。
基于以上几点,把教学内容定位在认识整时上,半时的认识作机动处理。
为此,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会读、写时间(整时),认识钟面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2、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学会交流,学会分类。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节课教学设计基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为此,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1、教学过程活动化。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2、教学素材生活化。
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创设情境,读写电子表:(1)在班级学生中找一个电子表,问:这是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用?......(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是9:00)在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除了刚才从电子表上知道时间外,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生:闹钟、电视、手表、手机、太阳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认识钟表》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整时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1、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预设学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教师:谁能告诉大家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预设:商店、人的手腕上、家里……2、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用处吗?预设:看时间、定闹钟、按时上学……教师: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它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和它们交朋友吧!板书:认识钟表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模型,请同学们一起看一看钟面上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举手汇报。
预设:(1)有12个数字,分成了12个大格。
(2)有2根针,一根长,一根短。
1、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钟面上有12个数,那12在哪里呢?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
3和9在哪里呢?也请同学们指一指。
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并闭上眼睛再想一想这12个数的位置。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指)教师:哪位小朋友能单独用手势表示12、3、6、9的位置。
2、教师: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
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预设:长短不一样。
教师:我们把直直的长长的针叫做分针。
把直直的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板书分针、时针)指着教具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并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学具钟指出分针和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3、那大家平时看到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预设:不是。
)师:对。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等奖《《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看钟面的整时。
教学难点:时间的两种书写方法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钟面模型、学具:每人一张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橡皮泥、两根牙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他是谁呢?(课件显示图)懒羊羊怎么还在呼呼大睡,懒羊羊经常迟到,羊村的小羊们决定送给懒羊羊一件礼物,你们猜会是什么礼呢?(放音效)(闹钟)。
2、闹钟不停地嘀嗒嘀嗒地走着,它能告诉我们什么?生:它催我们早早起床。
生:它能告诉我们时间。
3、除了闹钟,有这种作用的还有什么?生:手表、台钟、挂钟、公鸡…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的钟表,它们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出示课题)4、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身上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不想和懒羊羊一起来了解它。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认识钟面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生讨论,汇报:有12个数字师: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在钟面围成一圈,最上面的数是(),最下面的数是(),最左边的数是(),最右边的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
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
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
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
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
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
掌握指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
童发现和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
养孩子养成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
物的意识和习惯很重要。
]
(二)整时的认识
1、出示钟面上的时间
师:谁知道钟表上这个时间是几时吗?
生:3时(板书:3时)
师:谁能说一说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生说: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2、师生归纳整时特点
课件同时出示6时、7时、9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认识电子表示法
师:观察主题图,你还能从哪里知道是“7时”的?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7,再点
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7:00)。
用电子表示法写出8时、3时和6时的表示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屏幕上出示课本85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
(4)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条啊!相信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好的,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
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设计意图:以小明的一天为主线贯穿教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课本中虽然没有数字不全或没有显示数
字的钟面,但学数学的目的在于实用,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贴近生活,拓展学习资源。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
2、(1)小组活动一个说时间,其余同学拨时间(指名学生上台拨)
(2)师生互动,老师做动作,学生说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做动作。
四、质疑答疑,总结收获。
1、在“你知道吗?”这个环节,让学生看书(85页),了解我国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
过渡: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的,说一说大家分享一下
2、生谈收获。
3、师总结全课: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整节课以“小明的一天”为主线,通过猜一猜、认一认、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拨一拨、考一考、想一想、修一修、找一找等环节,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善于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比如本课的重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全都由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小结。
不足之处: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我在组织教学时发现有2、3个孩子总是在摆弄学具钟,导致思维不集中,听课效率较差。
解决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将学具用好用巧。
结尾处,小编送给大家一段话。
米南德曾说过,“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在每个精彩的人生中,学习都是永恒的主题。
作为一名专业文员教职,我更加懂得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掌
握最新的相关知识,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才能开拓创新适应市场
的需求。
本文档也是由我工作室专业人员编辑,文档中可能会有错误,
如有错误请您纠正,不胜感激!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