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名词解释

软件开发名词解释
软件开发名词解释

软件开发名词解释

软件配置(集成)

答:设立一个有效的总控部分,它能够在各个具体工具之上,实现信息的正确传递与转换,帮助人们完成上述协调与配合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支撑环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与用户对话。

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

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项目管理(Project Mangement)

答:项目管理指与固定的生产线上的日常生产管理不同的,具有更大变动性、时间性的一类管理任

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

答:数据字典是一种描述数据内容的概念模式。它用表格形式列出数据的基本属性以及相互关系。它的雏型是编写软件时的变量说明或标识符清单。它也常常与其他描述工具互相补充、配合使用。

实体关系图

答:实体关系图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的概念模式。它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

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am)

答:数据流程图描述某一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来源、存储、处理、去向的全面情况,简明扼要地勾画全局。

项目管理

答:项目管理是与固定的生产线上的日常生产管理不同的,具有更大的变动性、时间性的一类管理任务。

项目数据库

答:项目数据库实际上是信息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的是项目本身进展的各种有关信息。项目负责人应当随时掌握这些情况,一方面把住验收质量关,使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同时掌握全局,及时发现瓶颈环节,从组织上加以解决。

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

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

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信息库答:信息库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随着项目进度不断修改与补充的数据集合。它在规模上不一定像数据仓库那么大,分析提炼的要求也与数据仓库不同。然而,作为软件开发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总框纽,它的数据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保持一致性的任务变得十分复杂和艰巨。

模块的藕合性答:模块之间的联系及互相影响应尽可能地少,对于必需的联系都应当加以明确的说明。而且一般来说,尽量避免传递控制信号,而仅限于传递处理对象。这种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藕合性。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特别高设计是人们为模仿现实世界模型而建立的程序设计方法,这种思想源于对现实世界自然结构的认识。人们为了应付现实世界的复杂性,逐渐形成了很好的概括、分类和抽象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于程序设计就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概念。

遗传性答:抽象的、较大的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它的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说明或规定。这就是所谓的“遗传性”。

和给使用者的用户手册等通称为文档。

黑箱检验答: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

封装性

答: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它们都有一些静态属性,也都有一些有关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这些对象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模块的凝聚性答: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地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一一对应。即每一个模块实现一项明确的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此即为模块的凝聚性。

软件工程答: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人们吸取在各种传统产业中的成功经验,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加强力量,使软件生产从程序员的个人劳动提高成为有组织的、可控制的工程,这种开发软件的方法就是软件工程方法。简言之,软件工程方法就是以工程化的观点来指导软件开发的方法。

软件开发工具答: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方面,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的帮助的一类新型的软件。其要点是:(1)它是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之后,软件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它的目的是在人们开发软件中给予各种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支持或帮助;(3)它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而不是仅限于编码或其他稳定的工作阶段。第四代语言(4GL)答: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得用户可以只说明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由软件自动处理。

可视化编程答:可视化编程:以“所见即所得”的编程思想为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总体测试答:由于设计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地完美的,即使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整个系统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进行测试,另外,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也是必须认真检查的。这一测试称为总体测试。

所见即所得答:在程序设计时,对于界面上的设计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在屏幕上直接设计,不用手写代码。设计人员在屏幕上看到的界面,就是所生成程序的运行界面。

设计工具答:设计工具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例如各种代码生成器,一般所说的第四代语言,帮助人们进行测试的工具(包括提供测试环境或测试数据)等,都属于设计工具之列;它是最直接地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分析工具答:分析工具主要是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们虽不是直接帮助人写程序,但是它们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与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的功能与要求。

计划工具答:计划工具是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软件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并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有条不紊地管理起来,而且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以至软件的重用创造了条件。

模块测试答:模块测试是根据总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于程序员完成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需求分析答:软件开发人员从用户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抽象出应用领域中的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出软件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要求。

程序?答:程序是指一套事先编好并存人机器的指令。

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开源软件: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由开发者或知识产权所有者开放该功能模块的源代码,提供给后续开发者免费使用。

运行时内核:Eclipse 中的平台运行库是内核,它在启动时检查已安装了哪些插件,并创建关于其注册表信息。JDK:Java 开发工具,是一个写 Java 的 applet 和应用程序的程序开发环境。它是整个 Java 的核心,包括了Java运行环境、Java 工具和 Java 基础的类库

Eclipse CDT:专门用于编写 C 和 C++程序的 Eclipse 开发环境。

Eclipse工作台:Eclipse 工作台是一个高级用户界面,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整体架构和可扩展的用户界面。它是使用标准窗口工具包(SWT)和一个更高级的 API(JFace)来构建

Eclipse工作空间:工作空间是 Eclipse 在用户计算机磁盘上划出的一块区域,用来存放用户工作资料,如代码、配置信息等。

Eclipse的视图:视图是 Eclipse 工作台中的一个可视化的组件,它提供了用户正在工作台中使用的一些对象的详细信息通常用来浏览工作台中的资源,显示编辑器中的属性显示程序状态等。

导航器视图:又称资源管理器,显示当前 Eclipse 集成环境中加载的所有项目和各个项目中的文件列表。

大纲视图:显示当前活动编辑器中所打开文件的纲要,如函数、变量等的视图,其内容是特定于某个编辑器的。

控制台视显示程序运行结果的视图。

错误视图:编写代码时,显示程序中的错误,提示用户及时改正的视图。

搜索视图:显示用户搜索结果的详细信息的视图。

任务视图:显示程序代码中未完成的任务的视图。

编译器:编译器是工作台中的一个可视化组件,是用来处理各种文档的,它允许用户打开、编辑、查看和保存文档对象。

项目:在 Eclipse 集成开发环境中,每个小程序都是以项目为单位存在的,源代码、注释、配置文件、各种文件夹等都封装在项目里。

归档文件:包括通过 Jar 命令或 War 命令打包后形成的压缩文件。

文件系统:指操作系统文件夹中的各类文件。

首选项文件:用户可以通过首选项文件来个性化定制 Eclipse 。

MinGW 编译器:MinGW 是指用来生成纯粹的 Win32 可执行文件的编译环境,它是以 GNU 为基础的开发 C/C++ 项目的工具集,能够提供 C/C++所需要的头文件和库文件。

浏览功能:浏览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快速查看并定位到程序中的各个元素包括代码的层次结构、调用关系、继承关系等。

打开变量声明:Eclipse 提供的浏览功能,可以从变量的任意引用位置直接定位到变量的定义行。

打开类型层次结构:Eclipse 提供的浏览功能,可以快速打开程序中已经在使用的特定数据类型及其相关继承结构。

打开调用层次结Eclipse 提供的浏览功能可以浏览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层次关系并快速定位到需要的函数。

文件包含浏览器:用于浏览程序中包含的头文件。

打开元素:Eclipse 将命名空间、类、结构、类型定义符、函数、变量等定义为元素,通过浏览功能,可以迅速打开需要的元素。

重构功能:使用 Eclipse 重构功能,可以在不影响程序行为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范围内的代码更改。

抽取方法:将程序中多次出现的代码段抽取出来形成方法,可以减少代码的长度并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同时使方法的调用清晰简单。

抽取常量:抽取常量是将程序中的数字、字符等定义为常量,使得对常量的调用和修改变得简单。

GDB:GDB 是 GNU 开源组织发布的一个强大的 UNIX (不仅限于 UNIX )工具,搭配 MinGW 使用,可以使用户完成整个 C/C ++程序的编译和运行工作。

断点:断点是程序调试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使程序在运行到断点位置时自动暂停并且显示程序的当前状态。

方法断点:对某个方法或函数设置断点,在程序运行到该方法的第一行时自动暂停。

事件断点: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特定事件时(如异常触发、线程启动、线程退出等)将程序暂停。

调试视图:显示当前调试的程序的线程和所处的状态。

变量视图:显示整个调试过程中程序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变量视图是帮助程序员差错和纠错的主要手段。

单步遍历程序:单步遍历程序可以让用户逐行地运行整个程序。

单步跳入:线程将运行所在行的程序,并在下一个可暂停位置后暂停执行。

单步跳过:线程将跳过该行,并运行至下一个可暂停位置后暂停执行。单步返回:单步返回仅对函数调用时有效,如当 main 函数调用其他函数时,执行单步返回操作即可跳出该函数返回 main 函数继续执行调试。

格式化代码:格式化代码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将凌乱的程序代码格式化为自己习惯的排列方式。

版本控制软件:版本控制软件能够完整的保存软件开发中对应用程序每一个源文件所有的修改记录。

并发版本控制系统 CVS:使用 CVS 可以对代码进行集中管理,记录代码所有的更改历史,提供协作开发的功能并支持多人同时修改代码文件。

互斥性修改:某一程序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开发人员修改。

资源库:资源文件的集合。即软件资源的存放地,是放置开发的代码并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个文件夹。

工作备份:用户对资源的修改不是直接在 Server 端进行的,

而是根据资源库的内容创建一个本地的工作备份,用户在工作备份中工作,工作完成后再将修改的内容提交到资源库。

提出(签出)Check Out:获得工作备份的操作。从 CVS 资源库中复制一个软件镜像到本机的工作空间中,此时代码和 CVS 中的代码是一致的。这项技术称为“提出”。

提交:将对工作备份的修改反映到资源库中的操作。

代码同步:程序开发过程中,本地代码和 CVS 资源库代码可能会产生差别,这可能是代码之间存在增减或冲突等关系造成的,代码同步操作可以使代码保持一致。

CVS中的冲突:在资源库与工作备份之间状态不一致的状态下进行签入或更新操作时,版本管理系统可能会尽量进行合并,如果版本管理系统不能完全处理上述不一致,就称之产生了冲突。

插件:插件是一种遵循其所依附的软件的接口规范所编写出来的程序,是对原有软件的扩展。

惰性导入机制:在 Eclipse 启动时,仅加载必要的核心,其它的功能插件使用时才加载进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导入和初始化插件的时间,提高了 Eclipse 平台的运行效率,这一机制称为惰性机制。 PDE:插件开发环境,帮助开发者创建、开发、测试、调试和部署插件,同时提供开发片段、功能部件和更新站点的工具,协助开发者完成插件开发的全过程。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它提供了描述软件系统模型的概念和图形表示法,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和方法,体现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风格。它可以实现大型复杂系统各种成分描述的可视化、说明并构造系统模型,以及建立各种所需的文档,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

抽象:抽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复杂性的一种基本方法。抽象是事物或现象的简括描述,突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共性,而暂不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

方法:方法是驻留在对象中的过程。方法是当对象接受消息时执行的操作,方法还能发送消息至其他请求动作或信

息的对象。

类:类是对一组几乎相同的对象的描述。

属性:属性由静态的数据组成,用以描述类和对象所固有的特征,是类和对象的性质。

封装:封装即信息隐藏。封装使一个对象形成两个部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对用户来说,接口部分是可见的,而具体实现部分则不可见。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体现了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共享机制。子类可以继承其父类的特性,同时可以有自己的新特性和新方法。

多态:多态指不同事物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能力,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不同对象接到同一个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组件:组件是一个可重用的软件构件,一个预先构建的封装的代码模块,它能够与其他组件或硬编码一起很快地生成定制的应用程序。

视图:视图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待建模的系统。它是由多个图表组成的抽象体。

使用事件视图(用例视图):从系统外部使用者对系统的需求来描述该系统工程所应具备和完成的功能,是 UML 的核心视图。

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内实现的逻辑功能。它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关系和系统内的动态协作关系。

组件视图:从系统实现的角度描述模型对象间的关系。

配置视图:用于说明系统的物理配置,如所用的计算机和设备以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用例图:用于描述外部项与系统提供的使用事件之间的联系。

类图: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对象图:用于表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它使用与类图一样的符号表示,但不是同一种图,对象图表示的是类中的许多对象实例,而不是类本身。

状态图用于说明类中的对象可能具有的状态以及由事件引起状态改变。

顺序图:用于描述对象间的动态协作关系。由一条纵线上的一些对象组成,以时间流动为方向,表达对象间消息的交换。

协作图用于描述对象动态协作关系。

活动图:用于描述系统活动的流程。

组件图:用于描述组件代码的物理结构。可以是代码组件、二进制文件或任意可执行的组件。

配置图:用于描述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结构。

模型元素:各种图表中所用的概念符号称为模型元素。

UML的基本机制:UML 的基本机制表现为各种图表上的附加信息,用于描述那些模型无法表达的内容。包括修饰、注释、说明三种方式。

简述软件开发工具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软件开发工具的演变是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是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通用软件作为辅助工具的阶段——没有专用软件开发工具的阶段。

第二阶段: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阶段。如:

第三阶段:集成的软件开发工具阶段。如:

第四阶段:面向网络和开源软件的软件开发工具阶段。

试论述软件开发方法发展的新阶段的特点。

答:要点:(1)自动化程度的提高。(2)明确地把需求分析包括进了软件工作的范围之内。(3)把软件开发工作延伸到项目及版本管理,从而超出了一次编程的局限。(4)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吸收了许多管理科学的内容与方法,如程序员的组织、质量的控制等。

软件开发工具的性能指标:表达能力或描述能力保持信息一致的能力使用的方便程度工具的可靠程度对硬件软件的环境的要求

软件开发工具概念的要点是什么?

答:(1)它是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之后,软件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它的目的是在人们开发软件中给予各种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支持或帮助;(3)它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而不是仅限于编码或其它稳定的工作阶段。

试述软件开发的过程。

答:(1)需求分析阶段:根据初始要求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2)总体设计阶段: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这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几个主要内容。(3)实现阶段:完成程序的编写与文档的编写。

(4)调试阶段:进行模块的调试与整个软件的联调。

学习软件开发工具的目的是什么?

答:了解软件开发工具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功能、发展现状与前景,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在必要时能够参加或组织软件开发工具的自行研制,从而达到提高软件工作水平与效率之目标。这就是学习软件开发工具的目的。

试述软件开发工具的类别。

答:(1)按支持的工作阶段划分: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工具,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分析工具:主要用于支持需求分析。计划工具: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软件开发。(2)按集成程度划分:单向工具:专用的、面对某一工作阶段或某一工作任务的工具。集成工具:集成化的、面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的工具。(3)按与硬件、软件的关系划分:依赖于特定机器或软件的工具。独立于机器与软件的工具。

试述现阶段软件技术的特点

答:(1)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由于代码生成等技术的应用,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较容易地自动生成第三代语言(或更低级的语言)的代码,从而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2)明确地把需求分析包括进了软件工作的范围之内,从而使软件开发过程进一步向用户方面延伸,离用户更近了。这是软件技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3)把软件开发工作延伸到项目及版本管理,从而超出了一次编程的局限,而扩展到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客体生长完善的全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吸收了许多管理科学的内容与方法,如程序员的组织、质量的控制等。

软件开发工具的范围是什么?

答:软件开发工具的范围大致可以描述为: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测试、成文和管理各方面,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的帮助的一类新型的软件。对于本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是一类软件,是开发软件用的软件。其次,它是在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这里强调对软件开发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支持。

软件开发工作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答:四个不同的阶段(1)用机器语言开发软件把用户已经明确表述出来的算法,用机器语言写成一系列机器指令,供硬件运行使用。这是人们对软件开发工作的最初的认识。(2)用汇编语言开发软件,由汇编程序完成转换。汇编语言产生之后,编程工作改为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好的汇编指令由汇编程序转化为机器指令,再交硬件执行。软件开发工作离硬件远了,离用户近了(3)用高级语言开发软件,由编译程序完成转换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再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而且更加接近人类习惯的自然语言。软件开发离机器更远了,离用户更近了(4)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的帮助下开发软件,由编译程序完成转换。这是软件开发工作发展的新阶段,也使软件开发工作的概念从一次性的、具体的编程,扩大到了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试述用通用软件帮助软件开发的弱点

答:用通用软件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编写文档或画图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但是这种帮助实在是太表面、太初步了。用通用软件帮助软件开发有三个主要的弱点。第一,有许多工作是通用软件所无法完成的。第二,用通用软件完成某些工作,只能表现出其表面的

形式,而不能反映其逻辑内涵。第三,用通用软件来

帮助人们完成软件开发工作时,常常遇到难于保持一致性的困难。

软件开发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文档是什么?

答:(1)需求分析。根据初始要求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功能说明书。(2)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这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用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几个主要内容。(3)实现阶段。完成程序的编写与文档的编写。(4)测试或调试阶段。包括模块的调试与整个软件的联调。

简述软件开发工具的功能要求

答:(1)认识与描述客观系统。主要是用在软件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工作不确定程度高,更需要经验,更难形成规范化,(2)存储及管理开发过程中的信息在软件开发的各阶段都要产生及使用许多信息(3)代码的编写或生成在整个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程序编写工作占了相当比例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代码的编制速度与效率显然是改进软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4)文档的编制或生成文档编写工作也是软件开发工作中十分繁重的一项工作,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难保持一致。在这方面,计算机辅助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5)软件项目的管理这方面的功能更明确地是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支持,而不是为程序员提供支持。

简述软件开发工具的项目管理功能。

答:项目管理功能明确地是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支持,而不是为程序员提供支持。一般来说,项目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资源与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三个基本内容,在这方面项目管理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方法与软件工具。对于软件项目来说,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问题。首先是测试工作方面的支持,由于软件的质量比较难以测定,所以不仅需要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测试方案,而且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测试环境与测试数据。人们很自然地希望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另一个问题是版本管理问题。当软件规模比较大的时候,版本的更新,各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与使用说明之间的一致性,向外提供的版本的控制等,都带来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版本管理问题。如果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支持或帮助,无疑将有利于软件开发工作的进步。

为什么说高级语言出现后计算机真正获得了应用?

答:第三代语言突破了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限制,用尽可能接近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描述人们设想的处理过程,而把这种表达方式向机器指令的转化工作,交给专门的“工具”——编译系统去完成。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高级设计语言实现了对机器的独立性,即它不依赖特定的硬件系统,抽象地逻辑地描述处理和算法,而把硬件系统之间的区别交给不同的编译系统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这一进步的影响非常巨大、非常深远。

何谓第四代语言的非过程化思想?

答:人们希望机器能够自动地完成某些工作,包括自动安排某些(不是全部)工作的顺序,而做到只要给机器下达做什么的命令,由机器自己去安排执行的/顷序。这就是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语言的思想。

软件工作的重要性何在?

答:软件工作的重要性现在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认识。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的确,如果没有相应的、适用的软件,计算机是不可能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软件是广大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软件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积累的知识的结晶,软件是人类文明与知识得以延续的新的载体,软件是人类进一步成为一个整体,得以进一步相互联系的纽带。

集成化的开发工具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答:由于大量的专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出现,为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具体的支持,但它们是零散、分散地支持各个工作阶段,这些专用工具之间没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必然造成冲突与矛盾。这就给用户造成了沉重的、不堪忍受的负担,使用工具越多这种负担越重,以致抵消了使用工具带来的益处。这种情况导致了集成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产生。

试述软件开发工具的性能指标。

答:(1)表达能力:因为软件项目的情况干变万化,软件开发工具要能够适用于某些软件项目,就要能适应软件项目的种种不同的情况,否则就不可能对软件开发提供有效的、实际的帮助。(2)逻辑能力(一致性的保证)软件开发工作要求软件开发工具不但要为人们存储大量的有关信息,而且要有条不紊地管理这些信息,而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持它的一致性,至少在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要能够给出警告与提示。(3)人机界面水平(易用程度)对于软件开发工具来说,是否易用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4)防错能力(可靠性)软件开发工具应当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息。(5)对硬软环境的要求软件开发工具对环境的要求不应当超出它所支持的应用软件的环境要求,有时甚至还应当低于应用软件的环境要求。软件开发工具的环境要求应当尽量降低,以有利于广泛使用。

什么是对象?答: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人们试图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尝试。E.Y ourdon在回顾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中,谈到了多次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认为其根源在于割裂了数据和功能这两个要素。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数据和功能结合在一起,即把信息的静态属性-数据结构,和的处理-功能模块,从根本上结合起来,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对象这个概念的由来。

什么是即插即用的软件设计方法答: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而另一部分人则构造整个软件的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地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工作,这就是即插即用的软件设计方法。

试述软件组件的概念答:软件组件相当于硬件中的芯片,具有一定的标准,如输入输出的格式、参数的数量与类型类型等。从另一方面讲,软件组件C++库中的函数是一回事。如果类库中有足够多的类及相应的函数的话,程序设计的工作量就会减轻许多。

什么是标准化的软件部件?

答:标准化软件部件指按一定的标准制作的软件组件,如同硬件芯片那样为大家共用,因而要对每一个输入与输出进行详细的规定。对一大批变量与结构进行说明和定义,而这些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各种对象的定义,很难写出标准。

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点1)限制甚至不用GOTO语句,绝对禁止超越模块边界的GOTO语句。2)子程序尽可能做到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3)程序风格应尽量明确、清晰,包括适当增加注释,书写格式体现层次结构(如循环内的语句一致地右移两格),变量名称的选用尽量具有逻辑意义等。4)在程序编写的同时完成有关的文档编撰,不要拖延时间。

工程化思想的要点是什么?答:对一项工作的步骤作出严格的规定,其顺序决不能颠倒,前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必要的标准时,后一项任务就不能开始,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明确的任务,明确的起点,明确的终点,特别是要有确切的、可以检查的成果。

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对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进行规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如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及维护等。2)加强标准化。一方面是表达方式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是对工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要点?答1)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它们都有一些静态属性,也都有一些有关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这些对象对外不心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2)对象之间有抽象与具体,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等几种关系。这些关系则构成对象的网络结构。3)抽象的、较大的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它的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说明或规定。4)对象之间可以互送消息,这一消息可以是传送一个参数,也可以是使这个对象开始某个操作。

大型软件开发中的困难有哪些?答:1)一致性的保持。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可能有同,而程序的编写又是个人的、脑力的劳动,很难加以控制。2)测试的问题。修改程序时,改动一处,影响到多处而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不能证明程序没错3)工作进度的控制。4)文档与代码的协调5)版本更新带来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新版本中各部分代码不一致和代码与文档不一致的情况。

大型软件开发时产生困难的原因何在?答(1)大系统的复杂性。大系统之所以复杂,是由于量的变化引起了质的变化。同一个问题,在小程序中容易解决,而在大型软件很难处理。(2)多人协同工作的组织管理。当组织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项大的软件开发任务时,分工和协调颇为关键。分工是否合理,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沟通,步调是否能一致,都需要精心地安排与考虑。(3)领域知识与软件技术(4)时间因素及变更因素。用户需求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硬件及相关技术的变化,处处给软件工作提出新要求

组合文件的思想是什么?答组合文件的思想源于硬件制造。一部分人专门生产相当于芯片的软件组件,而另一部分人则构造相当于计算机结构的整个软件的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迅速地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工作。

试述面向对象的的基本特征和优点。

答:(1)封装性:把数据和对它的处理综合成一个整体。(2)遗传性:类与子类之间属性的传递。(3)多态性: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以后,会因不同对象中所含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行动。(4)持久性为对象分配空间确实驻留内存时间长短保证内存的有效使用

怎样建立一个好的项目组?答:(1)有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文档标准必须要有严格的、成文的工作规范和文档标准,而且应当为全体成员所熟知,并且切实得到遵守。(2)人员之间有严格的分工。除了程序员之外,必须有专门的秘书(负责文档的收集、审核及保管),必须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负责测试和验收有关的部分),特别是要有专职的,不限于具体编程的项目负责人。(3)每个项目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并严格执行每个项目都要事先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并且得到严格执行。每一项目完成之后都有完整的资料,并得到妥善保存,一旦需要修改或更新版本时可以立即使用。

项目组对程序员的约束有哪些?答:(1)保证严格地在本模块范围内操作,决不要使用可能干扰其它模块的命令或函数。(2)严格按总体设计的要求和理解去传递参数值,决不要随意修改其内容或含义。(3)在对公用的文件或数据库进行存取时,必须完全地、准确地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去操作,决不能擅自改变。(4)在使用标识符时,应按照统一的原则,尽量使用易于看出逻辑含义的名称。特别是涉及公用数据及参数的时候。(5)严格按照统一的要求编写文档,在内容、格式、表达方式、符号使用上遵循项目组的统一规定。(6)尽量保持程序风格的一致。如注释行的安排,行首空格的使用等。

软件质量的评测有哪些?

答:(1)正确性:正确地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准确地给出预定的输出结果。(2)易用性:用户界面友好,符合实际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知识能力。(3)效率:具有足够的速度,能在符合用户要求的时间限度内,给出所要求的处理结果。(4)可靠性: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干扰下保持正常的工作。(5)可维护性:程序易读,结构良好,文档齐全,从而保证系统易于修改。

IBM的AD/Cycle把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五个阶1)第一阶段,需求分析,其任务是:了解企业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及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弄清信息流通的实际情况。(2)第二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其任务是:进行功能分解及数据分析,完成处理过程及数据库的逻辑设计。(3)第三阶段,编程阶段,其任务是:完成具体的程序编写工作。(4)第四阶段,测试阶段,其任务是:对已有的代码进行认真的检测与试用。(5)第五阶段,使用及维护阶段,其任务是:组织使用者有效地使用,并及时检查与修正发现的错误。

简述面向对象方法出现的背景。

答: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人们试图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尝试,近年来,随着C++,Smalltalk等面向对象的语言的普及,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E.Y ourdon在一本书中曾回顾了他自己从事信息处理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

越差越远。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数据和功能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即把信息的静态属性—数据结构,和对它的处理——功能模块,从根本上结合起来,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面向对象方法出现的背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对软件开发工作有何影响?

答: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越来越接近人们思维的方式。它屏弃了持续好久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争论,把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归结为对一批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事实上,对象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它的选择是和信息处理的目的的相连的。在认识的无穷的阶梯式的层次结构中,原则上每一层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基点,认识的方法既不是笼统地自顶向下,也不是笼统地自底向上,而是在于合理地选择层次,使得系统的复杂性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不致由于细节过多而无所适从。因此,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使软件工作进一步向用户方面靠近,这对于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各个应用领域是十分有利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软件开发工作更加方便。

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方法实现起来有何困难?

答:有两个困难。1)标准化的问题。软件部件很复杂,它涉及一大批变量与结构的说明与定义的标准。而这些至今没有统一。2)软件部件的提供方式问题。软件部件应当是封装起来的,以二进制的机器代码方式提供,看不到源程序,一般来说不必了解也不能改动它的内部过程。但是,这就出现了与硬件、与操作系统的关系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多种硬件,多种操作系统,即使UNIX也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本。但按这样的思想设计的软件部件不能容忍这种差异的,哪怕是“小异”,它要求的是绝对相同。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答:在实施模块划分时,不管软件多大,都采取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的办法,分成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表达出来,直到最低层的模块达到所要求的规模为止。

简述应用领域之间的差别给软件开发带来的困难。

答:软件作为应用领域与硬件之间的桥梁,一头是固定的,另一头却是变化无穷的。世间各行各业尽管都要用到信息,都力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却是如此之大,给软件开发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困难、

几十年来,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和效率人们提出了哪些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即插即用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开源软件的程序设计方法

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几种角色,他们承担的工作有:(1)用户:提出需求、验收软件、使用软件、提出修改要求

2)程序员:编程、写文档、调试自己的程序、向项目负责人提交工作成果3)项目负责人:分析用户需求形成设计方案、向程序员分配任务、验收程序员的工作成果、对整个软件联调、向用户交付使用、接收与分析用户的修改要求、向程序员分配修改任务、验收修改成果、向用户提交新的版本或修改的结果(4)计算机硬件:运行、试运行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如何实施模块的划分?

答:方法是:不管软件多大,都采取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成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表达出来,直到最低层的模块达到的所要求的规模为止。基本要求:1模块的基本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一一对应2模块的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尽可能的少对于必须的联系加以明确说明3模块的规模应当足够小以便易于调试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缺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缺点?

答:其缺点是它增大了程序工作量,增加了编程中的麻烦与琐碎的工作,并且降低了程序的运行效率。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软件的可靠、准确,而且使软件易于修改,故这种代价是值得的。

简述软件工程方法的由来。

答:工程常常是指复杂的、需要认真组织的、有许多人参加的事情。工程的观点是和近、现代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和依靠个人技艺的手工的生产方式相对立的。人类的生产从靠工匠手艺到靠工程化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这个思想正是软件工程思想的由来。由于软件危机的发生,人们认识到,把软件的质量寄托于各个程序员的技能与认真负责是不牢靠的、危险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想大幅度地从根本上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当吸取人们在各种传统产业中的成功经验,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加强力量,使软件生产从程序员的个人劳动提高成为有组织的、可控制的工程,这就产生了软件工程。

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人们对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方法的态度如何?

答:在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方法中,由于标准化问题和软件部件提供方式问题,对于这种思路的实现可能性仍是众说纷纭。赞成者认为这将彻底改变程序设计的概念,加上可视化等方法,总有一天会实现不用写程序的软件开发。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多样,公共的部件库是不可能实现的,至少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可以有限制地实现。也有人认为,如果真分解到能封装起来的程度,那也就和高级语言的语句差不多了,至多不过是把编译功能加强一点罢了。无论如何,这是人们试图解决软件危机的一种尝试。其结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软件开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软件开发中的基本问题是两个转换,一是从用户的理解到程序员的理解的转换,另一是从程序员的理解到程序的实现的转换。

保证从用户的理解到程序员的理解这一转换顺利完成的手段是什么?

答:保证这一转换顺利完成的手段就是利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方法编写程序设计任务书,用明确的语言或图形、表格,把程序要处理的信息的内容、格式、来源、去向、存储与处理清楚地表达出来,作为双方共同的理解。

保证从程序员的理解到程序的实现这一转换顺利完成的关键是什么?

答:保证这一转换顺利完成的关键在于程序员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

在开发大型软件时,版本更新会带来怎样的困难?

答:版本更新是大型软件开发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版本更新的大量工作往往在于审核与回顾,包括对代码和文档两方面的认真检查。这种工作是十分繁琐的,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但成果往往不明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新版本中各部分代码不一致和代码与文档不一致的情况。

举例说明为什么大系统比小系统复杂得多。

答:例如,一个程序如果只有五十行,那么,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好解决的。但是,如果一个软件有五十万行,那么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如搜索、标识符选用等都会成为相当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量的变化造成了质的差别。正因如此,大系统比小系统复杂得多。

在开发大型软件的过程中,为什么软件开发人员的组织与协调会带来困难?

答:从管理学的观点来看,当组织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项大的软件开发任务时,分工和协调就成为关键因素。分工是否合理,信息是否能及时沟通,步调是否能一致,这都不是自然形成的,都需要精心地安排与考虑,因而许多具有主动性的个人之间的组织与协调本身也带来大量的困难。

为什么时间因素、变更因素也会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困难?

答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每日每时都在变化,作为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软件当然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用户需求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硬件及相关技术的变化,无处不给软件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易变的性质,自然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什么是数据仓库?

答:数据仓库是近年来针对大批数据的分析利用而提出来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现实中的大量原始数据与实际的应用是具有相当距离的,为了能够切实为企业管理者提出对管理真正有用的信息,就要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多次的加工或提炼,从而得出许多派生的或综合的数据。

什么是数据库?

答:数据库是指在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其重点在于合理地组织数据,体现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尽可能地帮助用户检索,减少冗余。

试述版本管理的意义与方法。

答:版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持一致性。从时间上来说,后续的工作与以前的工作一致;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说,它要求每一局部与整体保持一致。版本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规定长远的版本更新计划,制订与版本有关的信息范围及收集、管理方法,在项目组内明确分工,在程序编写、测试、文档缩写等工作中贯穿项目管理的思想及要求。

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的信息类型有哪些?

序)。4)变更信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由维护人员收集、整理,并实施必要的修改。

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概念模式有哪些?

答:(1)框图:用于描述程序执行的逻辑过程。(2)结构图:用来表示大型软件的层次结构,即模块结构。3)数据流程图:用于描述某一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来源、存储、处理、去向的全面情况。4)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5)数据字典:用于描述数据内容。6)时序网络:用于描述系统状态及其转换方式。7)数学与逻辑模型:用于描述客观系统的状态或运动规律。8)计算机模拟模型:用于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客观系统中的某些规律或规则,以便人们观察与预测客观系统的状况。

项目管理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答:项目管理是指与固定的生产线上的日常生产管理不同的,具有更大的变动性、时间性的另一类管理任务。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进度、质量、费用和资源利用。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有哪些?

答:(1)合理存储,包括一致性检查与维护和方便迅速地查询与调用。2)正确转化,即在许多环节上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转换或加工。3)顺畅流通,使信息交流渠道通畅无阻。

信息库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1)信息库的内容:有关软件开发全过程的所有有用的信息(2)信息库的功能:除增删改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外,还需要把计算机内外的信息存储统一起来管理,还需要认真设计有关界面以便使用。(3)信息库的一致性:信息库中的信息需要不断更新。但原有内容一般不删除,新信息存入时,老信息只是加上时间标志移入历史信息中去,并且它还与新的信息保持着历史的、逻辑的联系,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再调出来。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1)质量控制。(2)进度控制。(3)资源质量控制。4)费用控制。控制与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是项目管理状况的综合

的最终体现。

AD/Cycle包括哪三个方向的接口?

答:对程序员的接口CPI,对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接口CCS,对用户的接口CUA。CUA这一部分包括八种人机交互手段:键盘操作、屏幕滚动、菜单选择、帮助系统、鼠标操作、色彩运用、数据录入、信息显示。

简述数学与逻辑模型的作用、基本思想及优、缺点。

答:数学与逻辑模型用于描述客观世界状态与规律。数学与逻辑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些数学公式或逻辑表达或来描述客观系统的状态或运动规律。数学与逻辑模型的最大优点是严格、准确、可计算,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限制颇多,一般只能描述比较单纯、比较基础的功能。

简述数据流程图(DFD)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

答:数据流程图用于描述某一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来源、存储、处理、去向的全面情况。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思想是把信息流看作—个组织或系统运作的线索,力图简明扼要地勾画出全局。

简述DD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

答:DD用于描述数据内容。DD的基本思想在于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数据的基本属性以及相互关系,作为人们对于数据的认识和了解。DD更适于记录各种细节,所以常常与其他描述工具互相补充、配合使用。

简述时序网络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图例及优点。

答:时序网络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基本图例及优点:时序网络用于描述系统状态及其转换方式。时序网络的基本思想是,当满足某个条件时,系统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换。时序网络常常用于一些实时控制方面的软件的功能描述。

版本管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版本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规定长远的版本更新计划,制订与版本有关的信息范围及收集、管理方法,在项目组内明确分工,在程序编写、测试、文档缩写等工作中贯穿项目管理的思想及要求。无论对于软件产品来说,还是对应用系统来说,用户的反馈信息是版本管理的重要资源。

果不要丢失掉,而且在需要时可以回溯,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重用;而每一步新的进步都要切实与以前的工作一致,是改进而不是破坏或降低系统的已有功能。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说,它要求每一局部与整体保持一致,合理地判断每一次修改的必要性及影响范围从而合理地组成每一个新的版本,并通过命名、编号等方法使新的版本成为系统进步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台阶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稳定的进步。

什么叫项目管理?其特点是什么?

答:项目管理是指与固定的生产线上的日常生产管理不同的,具有更大的变动性、时间性的另一类管理任务。它的典型代表是建筑工程的管理,特别是大型建设工程,如水电站的建造、高炉的大修或改造、铁路或公路的修建等等。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子任务多,关系复杂。第二,任务不可重复,形势不断变更。第三,协调组织的任务十分突出,资源浪费闲置的风险与合理地优化组合、提高效益的机会并存第四,信息处理工作的作用与意义更为突出。

如何理解“用户界面的主要功能是通信”?

答:人机交互时,最关键的是要使人与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信息。一方面,由人向机器输入时应当尽量采取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由机器向人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致引起误解或混乱。另外,不要把内部的处理与加工与人机界面混在一起,人机界面的程序只是用于通讯,以免互相干扰及影响速度。

信息库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1)所述软件的工作环境、功能需求、性能要求、有关的各种信息来源的状况、用户状况、硬件环境以及在该专业领域中的作用等外部信息。(2)需求分析阶段中收集的有关用户的各种信息,包括用户本身提供的,也包括在调查研究中得到的。(3)逻辑设计阶段的各种调查材料和由此生成的各种文档,这包括调查记录、原始数据、报表及单证的样本、绘制的各种图以及最后生成的系统说明书。(4)设计阶段的各种资料,包括所有的数据库与数据文件格式、数据字典、程序模块的要求、总体结构、各种接口及参数的传递方式以及最后形成的设计方案。

(5)编程阶段的所有成果,包括程序代码、框图、变量说明、测试情况(输人数据及输出结果),验收报告、使用说明等。(6)运行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包括每次使用的时间、状态、问题,特别是有关错误及故障的记录情况。

(7)维护及修改的情况,包括修改的目标、责任人、过程、时间、修改前后的代码与文档以及修改后的结果,原系统的备份。(8)项目管理的有关信息、人员变更、资金投入、进度计划及实施情况。这项还包括版本信息,即各次版本的备份,每个版本的推出日期,与以前版本相比的变更说明等。

什么是信息库?它与数据和数据仓库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答:信息库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随着项目进度不断修改与补充的数据集合。它在规模上不一定象数据仓库那么大,分析提炼的要求也与数据仓库不同,然而,作为软件开发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总枢纽,它的数据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保持一致性的任务变得十分复杂和艰巨。这些就是信息库的特点。

简述信息库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

答:信息库是针对软件开发或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大量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来的。早在手工进行系统分析的阶段人们已经发现,许多问题出在信息交流中的误解与损失。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法,每一阶段都是用相应的文档实现过渡的,在信息传递中,误解与丢失十分严重。另外,软件的修改与版本更新也引起一些问题,有时不得不从头收集基础信息。不但浪费很大,而且引起用户的厌烦。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人们很自然地想到用计算机来办这件事。这就是信息库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什么叫数据库?其本质是什么?什么叫数据仓库?其本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指在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它的重点在于合理地组织数据,体现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尽可能地帮助用户检索,减少冗余。数据库的本质是以时间来换取空间。数据仓库是近年来针对大批数据的分析利用提出来的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次的加工或提炼,计算出许多派生的或综合的数据,存放在大容量硬盘里,从而使检索速度大大加快。数据仓库的本质是用容量来换速度。

简述计算机模拟模型的作用。

答:计算机模拟模型的作用:计算机模拟是一种强有力的概念模式。它利用计算机大量、高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内设置一定的环境(如资源条件等),又以程序来实现客观系统中的某些规律或规则,在以上二者的基础上,计算机就可以高速运行,以便人们观察与预测客观系统的状况。

简述ER图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

答:ER图的作用、基本思想、使用范围:ER图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其基本思想在于以实体、关系、属性三

简述结构图的作用、基本思想、优点。

答: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结构图用来表示大型软件的层次结构,即模块结构。结构图以模块的调用关系为线索,从宏观上使人一目了然地掌握软件的全貌。其中,模块调用方式有三种:顺序调用、选择调用、循环调用。结构图的基本图例为模块,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并注明参数传递的方向与内容。它用箭头上的附加记号来表明这一点。结构图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层次观点,由粗到细、自顶向下地描述程序。特别是它可以迫使人们逐个地详细划分与描述模块,体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人机界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1)用户界面的主要功能是通信。(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让用户始终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与操作。(3)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状况。人机界面应当随时告诉用户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4)界面必须能提供帮助。5)宁可让程序多干,不可让用户多干。能够由程序完成的工作,尽量由程序完成。

试述概念模式的意义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概念模式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系统形成的抽象的它具有客观性、片面性,同时又具有主观性。概念模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也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思想指导之下形成的,同时又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概念模式逐渐完善、逐渐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质。

试论述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答:五个要点:(1)用户界面的主要功能是通信(2)界面必须始终一致(3)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状况(4)界面必须能提供帮助(5)宁可让程序多干,不可让用户多干

软件开发过程中信息处理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软件开发过程中信息处理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合理存储:许多信息需要长期保存,因为它们并非只用一次,而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被调用。这种存储工作并不是只起一个简单的存放作用,它包括一致性的检查与维护,包括方便迅速的查询与调用。(2)正确转化:在许多环节上都要进行数据的转换或加工,包括从手工方式向计算机方式的转换,也包括从计算机方式向手工方式的转换,有时也有在计算机内部的不同形式的数据的转换。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这些信息必须能够正确地进行转换。(3)顺畅流通: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人员、程序员、用户和维护人员之间存在着各种交流,这些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对于软件开发的成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述软件开发工具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答:软件开发工具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如下:软件开发工具对需求信息、设计信息、软件成果和变更信息的合理存储、正确转化和顺畅流通提供帮助。当然,帮助的程度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然主要是人来进行,工具至多只能起到帮助与提示的作用,如用数据流程图,或模拟图形来沟通分析人员和程序员;另一些工作则可以用计算机来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可以提供方便迅速得多的数据库技术服务。只要人们规定了合理的存储模式和检索途径,就能在信息存储、检索以至一致性的保持上得到很大的帮助。至于象代码与文档的自动生成则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给人们提供帮助。

软件开发工具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软件开发工具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六项:(1)概念模式的概念与方法(2)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与方法(3)编译技术的有关方法(4)人机界面的理论与方法(5)项目管理与版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6)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试论信息库的管理功能。

答:信息库的管理功能有三项,录入更新、使用查询、一致性维护。其中许多功能是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已经具备的,与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的主要有下面两点。首先,信息之间逻辑联系的识别与记录。如,简单地说,信息库管理模块必须“记住”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另一个特殊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定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协调一致这些不同形式的信息相互之间又有许多密切的关系。上述两个困难的根源都在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与表达。只能用重新生成一次文档的办法来解决。

项目数据库的内容应当支持项目负责人做哪工作?

答:(1)研究与确定开发工作的方针与方法。如采用什么样的阶段划分方法,采用什么样的系统描述方法等。(2)开发任务的划分与分工。即整个开发任务如何逐层分解为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委托给什么人来做,这些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3)资源状况。即有多少人力、物力、设备、软件、资金;它们现在都在做什么,是否得到充分

否需要调动工作。(5)变更情况。需求有什么变更,环境有什么变更,人员有什么变更,在开发期间设备(包括硬软件)与技术有什么变更。(6)质量情况。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检验,由谁来检验,用什么数据检验。

信息库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逻辑联系的识别与记录(2)定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协调

信息库的内容是什么?

答:(1)系统状况:包括应用领域中的有关实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软件要处理的信息的种类、格式、数量、流向,应用领域对软件的要求,使用者的情况、背景、工作目标、工作习惯等等。(2)设计成果:包括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的成果。(3)运行状况记录:包括它的运行效率、作用、用户反映、故障情况、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情况。(4)项目及版本管理信息:包括项目的进度、过程、人员分工、资源投入、版本组织等等。

信息库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答:(1)集中方式: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把各种信息都存放在这个数据库中,而各种工具,或实现各项单项功能的模块则围绕在这个信息库的周围,对这个信息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删除。(2)分散方式:把信息分别存人不同的数据库,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处理。(3)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通过信息库管理模块来对分散的各个数据库进行存取,并进行一致性的检查与维护。

实现项目管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人们依据项目管理的经验,提出了以项目数据库为中心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项目数据库实际上是信息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记录的是项目本身进展的各种有关信息。

版本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版本管理主要内容是:各个版本的编号、功能改变、模块组成、文档状况、推出时间、用户数量(或用户名单)、用户反映、封存情况等。

为什么说总控部分和人机界面处于中心的位置?

答:(1)从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来看为了有效地支持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软件开发工具必须提供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早期的、单项功能的工具,之所以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在于它们只是帮助人们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而把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这一最麻烦的事情留给了使用者自己。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这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其结果往往是,单项工具使用所带来的帮助,很快就被这种协调与融合中的麻烦抵销了。而且,由于一些工具的封闭性,它们的输出格式之间的差别使协调与配合更加困难。所以,随着软件开发项目规模的扩大,各项具体功能的实现已经不重要了,而整个工具的总结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及在用户面前的统一形象就逐步成为中心议题。(2)从单项功能的工具集成的角度来看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来自不同厂家的单项工具,而由使用者自己来承担集成的任务。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也是最麻烦的就是把前半段工作的输出,准确无误地转化为后半段工作所要求的输入。这就是设立一个有效的总控部分,它能够在各个具体工具之上,实现信息的正确传递与转换,帮助人们完成上述协调与配合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支撑环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与用户对话。因此,不论是从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来说,还是从单项功能的工具集成的角度来说,总控和人机界面都处于中心的位置。

简述总控部分和人机界面的地位和作用。

答:在整个软件开发工具中,总控部分和人机界面处于中心的位置,人机界面面对着不同的用户类型,它既要保持统一和一致,又要能够在正确区分和识别用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用户的要求与习惯,提供有效的帮助另外,总控部分面对着系统内部的各种功能与各种信息,它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各部分之间信息有效地、准确地流通。由于各部分功能的不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根本就是来自不同制造者的软件工作环境,关键就在于总控部分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给予统一的人机界面

面向用户的原则体现在几个方面?

答:面向用户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总控部分对各部分的调度与安排应当体现符合软件开发人员思路的概念模式,另一方面,向用户提供的统一界面应当体现这个模式。不论是设计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还是把分散的单项工具集成起来,都应当遵循这个基本原则。

为什么要保证软件开发工具各部分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

答:各个分散的软件工具在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工具时,它们的内部并不发生改变,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联系起来。即使是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统一开发的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它的各部分之间也是这样的情况,

分的考虑,并进行必要的交换或调整,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以致干扰和破坏了整个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保证软件开发工具各部分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

软件开发工具理想的系统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理想的系统结构应当是模块式的,易于裁剪的。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模块完成某一项相对独立的任务,它的内部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与数据结构)对于外部来说是一个黑箱,而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则尽可能地简单明了,而且明确地表述出来,对使用者公开。这并不意味着系统结构松散或互不相干,这里的分工与联系都是在统一规划之下,明确地、有计划地安排与组织的。

处理历史信息时遇到哪两个问题?以何种方法解决?

答:处理历史信息时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历史信息的数量太大,占用存储设备过多。另一个是历史信息格式不一致,难以有效地利用。对于前一个问题,一般采用脱机备份的方法解决。后一个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加强标准化,稳定数据结构会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代码生成器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代码生成器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设计要求,自动地或者半自动地产生相应的某种语言的程序。

代码生成器的代码输出方式有哪几种?优、缺点是什么?

答:代码生成器输出的代码有两种情况: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代码或某种机器环境下可运行的机器指令。前者的优点是使用者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加工,即利用自动生成的模块作为一个原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所要求的系统(或系统的某一部分)。缺点是功能较死,效率不高。后者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运行,从而立即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合要求就可以立即调整命令或参数重新生成一遍。缺点是所生成的机器代码,一般是无法直接修改的,励D上这种产物对机器的硬软件环境的依赖很大。

哪类程序易于生成?哪类程序难于生成?为什么?

答:一般来说,对话屏幕、输入屏幕、输出报表、菜单控制结构等类型的模块比较容易生成,因为它们的处理过程比较规范,比较容易通过一些参数来加以描述和规定。而对于统计分析、数据加工、决策判断等类型的模块则比较难以生成,因为它们的灵活程度较大。

代码生成器依据哪些资料工作?

答:代码生成器生成代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1)信息库里已有的有关资料。在一个一体化的环境中,代码生成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库中的各种资料,这不只是为了节省重复收集信息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统一。

(2)各种标准模块的框架和构件。事实上,代码生成的技术无非是根据人们对某一类模块的编程经验,归纳出一些一般框架或一般构件,事先存放在机器中,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当时输入的参数,填入框架或重新组合构件,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程序段落。(3)使用者当时通过屏幕前的操作送人的信息。信息库中不可能已经存人了代码设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还有相当一部分要求或参数是在编码时才确定的,因此代码生成决不会是完全隐藏在机器内部的。

试述软件开发工具的基本功能

答:(1)系统描述提供描述软件状况及其开发过程的概念模式,以协助软件开发人员认识软件工作的环境与要求、合理地组织与管理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2)信息管理。提供存储和管理有关信息的机制与手段。(3)文档生成。帮助使用者编制、生成及修改各种文档。(4)代码生成。帮助使用者编写程序代码。(5)项目管理。对于历史信息进行跨生命周期的管理,把项目运行与版本更新的有关信息科学地管理起来。

软件开发工具的一般结构有哪些?

答:(1)总控部分与人机界面。这部分是使用者和软件开发工具之间交流信息,实现所有的支持功能的桥梁。这现对于软件开发工具来说,是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的主要保证。(2)信息库及其管理模块。软件开发工具对软件开发支持的范围及深度取决于信息库的功能和内容。(3)文档生成模块。用于输出文档(软件开发工具最重要的输出之一)。(4)代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代码(亦为软件开发工具最重要的输出之一)。(5)项目管理模块。用于实现跨越开发周期的信息共享、知识重用以至软件重用。

就准备从事的软件开发工作的性质与要求而言,什么条件下应该购买工具?什么条件下应该自行开发工具?答:为了开发一些一般性的、日常事务处理用的专用系统,它们的功能比较简单,重复量大对程序运行效率要求也不

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本公司内部工作的协调一致(如代码格式、文档格式方面的要求),往往是自行开发更为有利。

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应明确什么目的与要求?

答:在选择之前,自己首先要搞清楚此次引入软件开发工具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具体地说,下面几点是必须明确的。(1)为哪个软件开发项目而使用工具,为了一个项目还是为了一批项目而购置软件开发工具,为哪一种类型的项目而购置这些工具?(2)在哪个工作阶段使用工具,是单在代码生成或文档生成中使用工具,还是在其他阶段也要使用工具,是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使用工具,还是准备长期开发、不断更新版本?(3)工具将供哪些人使用,这些人以前用过工具没有,他们熟悉的语言、开发环境、表达方示、交流方式是什么?这些人对于使用工具的态度、期望、可塑性如何?(4)工具将在怎样的软件、硬件环境下运行,机器的速度、内存、外围设备、通信条件如何?显然,这些问题如果不事先了解清楚,选择工具就会陷入盲目性。

自行开发工具为什么也要注意文档的齐全与资料的积累?

答:因为应用软件开发工具是软件技术发展的方向,自行开发的短小实用的工具是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实际步骤。这里的每一步都应当向这个方向迈进,而保证这些成果能够积累起来的关键就是文档与资料的积累。所以,决不能因为是自行开发的工具,主要是供自己用,而忽略文档和资料的积累工作。否则,就真成了零敲碎打的小技巧,而谈不上从根本上提高软件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了。

自行开发工具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短小实用、逐步积累,避免期望过高、贪大求全?答:这是立足于对软件开发工具开发难度的认识。实践表明,功能齐全的、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即使对于有雄厚实力的大软件公司来说,也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对于多数实际的使用者来说,更应当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坚持短小实用、积累,避免期望过高、贪大求全。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考虑功能齐全的、较大规模的,以至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而是强调从实用出发、逐步积累、逐步发展。

引入软件开发工具之后,组织管理工作为何非常必要?答:一旦引入了软件开发工具,使用者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它的使用过程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管理。这种组织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着软件开发工具的作用的发挥程度。从不规范的、立足于程序员的编程技术上的软件开发方式,转变到严格的、按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的软件开发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变革,它必然要经历许多磨擦与碰撞。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试图回到原先“省事”的工作方式或工作习惯去,从而违反严格的要求,造成种种信息不通、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改变旧的工作习惯,建立科学的软件开发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如果没有认真的组织管理,它是不可能轻易地、顺利地实现的,因而引入软件开发工具之后,组织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决定购置软件一切工具还是自行研制软件开发工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从实际需求出发。购买市场上已有的软件开发工具,一般来说能够帮助人们减轻一定的工作负担,在某些环节上代替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具;当项目比较大,时间持续比较长的情况下,使用工具还可以使工作的组织管理比较规范,信息的管理与检索比较方便,部分地做到信息与知识的重用和共享。然而,软件开发工具的引进常常是比较昂贵的,特别是面对项目管理或系统分析工作的工具。(2)客观认识软件开发工具的实际发展水平。目前真正经过考验的、一体化的软件开发工具还不多,产品的作用与可靠程度还不尽如人意。这就常常使人们在购置软件开发工具时犹豫再三,特别是有一定软件开发力量的单位,就会考虑自己开发。

自己用得很顺手的软件开发工具能直接商品化吗?为什么?

答:自己用得很顺手的软件开发工具绝对不能直接商品化,这是因为,各种应用项目的千差万别,再加上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商品化软件的开发任务要繁重得多。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混淆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任务,简单地把自己用得很顺手的软件开发工具直接当做可以用于其他环境的商品化的软件开发工具,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与其他软件相比,软件开发工具更多地依赖于应用领域的特点、硬件与系统软件的支持、开发人员的工作习惯与组织方式,所以,不能把自己用得很顺手的软件开发工具直接商品化。

在为自己用而开发工具时,为什么需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现实的、有限的目标?

答:软件开发工具的开发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尤其是一体化的或集成的软件开发工具的开发。从本质上讲,软件开发工具是帮助人们开发软件的工具,只能支持人们工作,而不能取代程序员的工作,更不能取代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与管理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组的实际情况,抓住真正需要加强,真正需要帮助的环节,开发出短小实用的工具,用以支持项目组的工作。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确实需要的地方开发与使用工具,而不要盲目追求使用工具,或为使用工具而开发与使用工具。要使工具的开发与使用成为雪中送炭,而不是画蛇添足。因此,在为自己用而开发工具时,需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现实的、有限的目标。

就开发软件而言,为己所用的软件开发工具与商品化的软件开发工具有何区别?

答:在这里,为自己使用而开发的工具,指的是当市场上没有适合自己需要的软件开发工具时,针对自己的需要开发某种特定的工具。至于以销售为目的生产出来的软件开发工具,则与为自己用而开发的工具有很大差别。当然有一些软件最初是一些公司为了自己用而开发的,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商品化的软件开发工具,但这中间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因此,在讨论工具的开发的时候,首先要区分是为自己用还是作为商品开发,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二者必居其一。

什么是审计?目的是什么?答:指对一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效率进行检测与评价,以便进一步用好或改进这个系统。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取得实际的应用效果。审计可以由本项目组的人员自行进行,也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进行。审计的基础就是日常记录的信息,没有’日常信息的积累,审计工作就无法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哪些因素来进行购置与自行开发之间的权衡?

答:首先,它取决于准备从事的软件开发工作的性质与要求。这是决定购置还是自行开发的最基本的因素。其次,取决于开发工作人员对支持工作与支持程度的实际需要。另外,工作环境也是决定购置工具还是自制工具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包括硬件配置、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等各种条件。最后,人员的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软件开发工具能否真正使用,而且也影响到是购买工具还是自己开发工具。总之,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引进软件开发工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对市场上的软件开发工具如何调查?

答:(1)开发工具的功能。(2)这些工具的性能(3)这些工具所使用或依据的开发方法或开发理论是什么?与自己的方法理论是否一致(4)这些工具的运行环境是什么? (5)这些工具的文档资料是否齐全? (6)这些工具的服务、培训条件如何? (7)价格

试述软件开发工具的购置方法与步骤。

答:1明确购买软件开发工具的目的与要求。这是正确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基础工作2明确购买软件工具的环境条件与制约条件3市场调查4对于可选择的各种工具进行综合比较5进行测试和检验6正式签约购置7安装与试用。

引入软件开发工具之后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第一,制定严格的使用制度。第二,记录使用的详细过程。第三,培训使用人员。第四,经常进行审计与评价工作。

审计(Audit)是对一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效率进行检测与评价,以便进一步用好这个系统。审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取得实际的应用效果。审计可以由本项目组织人员自行进行,也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进行。审计的基础是日常记录的信息,没有日常信息的积累,审计工作就无法进行。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用对软件开发工具有何影响?

答:网络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说单个工作站或微机的延伸还只是个人头脑的扩展的话,那么计算机网络的普遍使用则是全人类的头脑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人类收集与积累知识的能力大大地加强了。软件开发工具这个领域当然也不例外。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互通信息,共享知识,这就给人们所梦想的软件重用、知识重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又如在项目管理方面,网络的应用使人们更便于掌握项目的进展状况、质量状况等。正因为这样,目前利用网络提供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在网络上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正在成为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软件构件标准化的思想对软件开发工具有何影响?答:标准化的问题是由软件部件、组合软件的想法引起的。按这种想法,为了解决大型软件开发的困难,需要把软件开发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软件构件(就像硬件的芯片)的开发,用这些构件组成大型软件(就象用芯片组成主机)。显然,要做到这一点,软件构件必须实现标准化,用构件组成大型软件的结构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否则就不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列举两种真正一体化能应用于各种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工具。答:一种是用于特定平台上的、主要用于设计阶段的工具。这种软件多数依附于软件平台(如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的CASE,INFOMAX的New Era,IBM的Visual Age,以及Power Builder,Power House等。另一种是侧重于分析方法的、独立于平台的工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这种工具更值得注意。如Rose。

简述软件开发工具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答:早在八十年代初期,软件工作环境的概念被介绍到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动向迅速地传人,许多大学及研究单位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当时,国内的注意力集中于代码生成以及汉字处

市场上出现了QuickMIS等产品。从研究的水平来看,国内这方面的水平并不比国外低多少。国外同行考虑的各种问题,国内也都进行了相应的工作。主要的差距在于没有广泛地使用这些工具。总的来说,我国的软件产业还没有形成一批稳定的、高度有组织的软件开发群体,因而真正能够发展软件开发工具的环境与社会需求还不具备。

什么是软件开发工具的智能化?其目的是什么?

答:所谓智能化,具体地说就是在软件开发工具的研究与使用中引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使得软件开发工具对于不确定型的信息、模糊信息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由于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因素,人们常常需要用知识与经验来加以补充或加工。在这方面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功能及效率。

软件开发工具一体化的困难何在?今后的发展前途如何?

答:一体化的趋势早在80年代后期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在开始时人们显然低估了一体化的困难。许多教训告诉我们,困难不在于技术上的问题(如速度、容量等),而在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与相关信息的认识深度。只有对于软件开发中涉及的各种信息,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它们的发生、变化、关系、一致性等有了完整与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软件开发工具的一体化。近来关于信息库的内容及处理功能的讨论,从理论上为实现一体化提供了基础。另外,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也为实现软件开发工具的一体化提供了启发与新思路。

从技术上看,软件开发工具将在哪些方面发展?

答:从技术上看,今后一段时间内,软件开发工具将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与网络技术结合,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的功能,通过对信息库的深入研究使工具的一体化(或集成化)得到发展,经过各个流程的磨合逐步走向标准化。

试列举出软件开发工具产品。

答:(1)用于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的ADPS(2)用于AS/400的一体化工具ADT;(3)用于分析、建模及DB2数据库设计的BachmanRe—EngineeringProductSet(Bachman公司);(4)用于在SAA平台上生成代码的SCP/AD;(5)用于DFD、ER及数据库设计的Develop Male;(6)用于文档工作站环境下的一体化开发工具PCPrism和Excelerator(Intersolv公司);(7)强调以知识库为支持的一体化开发工具IEW(用于PCDOS)和ADW(用于OS2KnowledgeWare公司);(8)用于信息库管理的Repository Manager/MVS;(9)用于软件测试的SA TT和WITT(未注明生产厂家均为IBM出品)。

试述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趋势。

答:由于软件开发工具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很难预言其长远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标准化是值得重视的几个动向。

PB C++Builder java 有跨平台VB VC没有

Eclipse中打开元素选项位于菜单栏的浏览菜单项中

Flow 用于画数据流程图

#include #include main (){float i=0,sum=0; for(i=2;i<100:i++){sum+=(i-1/I);}printf()”1/2+/3/4+…99/100=%f”,sum}

软件结构的标准有CORBA COM101

UML 组成图表视图基本机制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1. 可靠性:可靠性又称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 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 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3.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5. 收入:指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费用: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 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8.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各项货币资金及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及 其实存数的账户。这类账户反映企业的主要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账户。 9.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 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10.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证明文件,记载 着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金额、经办人等信息,与记账凭证相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很重要的凭证。 11.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 务的性质和应用的会计科目加以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直接据以登账的会计凭证。 12. 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由具有一定格式且相互 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系统、序时、分类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13. 序时账簿: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 证,对某类经济业务或全部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7.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8.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10.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4.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5.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16.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 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秋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第二次作业答案

秋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教师合作——所谓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 2.教师文化—根据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 A.)的论述,对教师文化概念的理解,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群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假设和处事方式等;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具有典型意义的相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式。 3.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 4.批判性思维——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 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智力是多方面的,并且有多种表现形式。加德纳确定了七种人类智力: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躯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社交能力。加德纳最近又增加了自然智力,作为第八种智力。在他看来,这些智力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总是相互作用的。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7.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最初由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按照施瓦布的定义,探究性教学即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来世界的积极态度。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表述,“探究性教学”也包含了“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含义,即探究性教学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也即探究性教学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那样未学习科学,领悟科学研究的直谛。8.人本化学生观——人本化学生观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其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是错误的,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其三,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权利、有能力就自己的学习做出合理的决定,教师不能代替他们读书、求知,不能代替他们发展自我。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和谐的氛围和创造便利的条件。 9.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能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并作出符合各种具体教育情境的教育决策和付诸实施的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2 3 4态度和“ 5 6 7早期人 8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只“ 51 A C 2 A C 3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一18世纪 D .19世纪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 .美国 B .韩国

。 C.泰国 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B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教师角色——所谓教师角 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 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 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 为模式。 2.教师专业化——具体来讲 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 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 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 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 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 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3.专业自主权——初任教师 ——所谓专业自主权是指专业 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与 限定,有权做出“自主的”职业 判断。 4.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 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 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 丰富的过程。 5.入职教育——就是新教师 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 期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 新教师过渡、体验、培养责任 感和使命感、更快进入学校文 化系统扮演职业角色的重要环 节。 6.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 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 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 身心疲惫的状态。 7.反思日记法——反思日记 法是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 式来促进其反思型能力的发 展。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 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 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 中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对于教 师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 专业发展水平等大有裨益。 8.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 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兴 起于西方的一种教师教育方 法。它最初用于训练师范生和 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 能,当今又应用于教师教育教 学经验总结和课堂研究等方 面。在实践中,它是把教师的 教学活动进行录像,然后重放 录像,教师和有关人员边看边 评议,分析问题,设想解决问 题的办法。它对促进教师的反 思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 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 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 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 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 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 1.教师角色有哪些特点? 答:教师角色具有这样一些基 本特点: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教 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教师 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教 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2.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 定位的? 答:当代西方是从多个纬度对 教师角色进行定位的:①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教师的职责更为突出地表现为 市场经济培育应用型人才,是 具有“全球化思维”品质、能包 容多种文化和从事多元文化教 学的人;②民族国家中的教师 角色——政治家、知识分子、 社会公共文化和个人文化之间 的传递者、社会上最重要的行 动者等;③教育改革中的教师 角色——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 决策者,是“改革派知识分子”、 “改革的行动者”。④学校情境 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作为 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决策者”; ⑤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 ——“教学专家”、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和激发者”、“艺术 家”和“演员”、“环境工程师” 等;⑥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 ——“自我发展者”、“反思型实 践者” 等。 3.谈一谈对教师专业化理念的 理解。 答: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 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 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 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 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 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 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这一过程应是连 续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动 态的、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既 是教师认识过程的不断变化发 展,又是教师情感、意志、个性 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是教 师职业生涯成熟的过程。也有 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 的专业化 (professionalization)和狭 义的专业化 (professionalism)。广义的 专业化指的是改善专业人员的 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合理化, 它主要关心教师在对学生展开 教育行为时运用了多大程度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它将教师的 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 审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关注 教师的“任务”、“角色”、或“实 践”;狭义的专业化指的是从集 体的前途和战略出发,提高一 种专业的社会地位,它着眼于 教学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 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此外, 也有学者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 与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的角度来 认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他们 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具体来讲 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 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 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 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 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 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但是, 教师专业化最终体现于个体专 业发展的水平,依赖于个体专 业发展的追求。 4.简述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 征。 答:初任教师在入职段通常要 经历两个发展阶段:适应期和 发奋期。(1)初任教师在“适应 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征如下: 适应期通常是初任教师受聘于 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 年。这个时期的初任教师的主 要专业特征为“求适应,求生 存”。在此阶段的教师,刚踏入 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没有太 多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 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 识,因此,对于所面对的各种 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所以在此 阶段,教师所关注的首先是自 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适应新 环境并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 来,为此每一位新任教师通常 都会努力寻求学生、同事、督 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 每日问题和事务时获得被肯定 的信心。此外,教师不仅关切 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会发现 他们所预想的成功与教学实际 状况之间存在着差距,也就是 说,初任教师往往会经历一种 “现实的冲击”。(2)初任教师 在“发奋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 征如下:“发奋期”大约是从初 任教师从教的第二年开始到第 四年。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发愤图强,大量学习,以便尽快 成为一个“胜任教师”。在此阶 段的教师会努力增进和充实与 教育相关的知识,并注意提高 教学技巧与能力,设法获得新 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 5.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包括哪些 方面? 答: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应重 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专 业理念。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 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及 学习等的看法,它指导着教师 的教育教学行为,统摄着教师 专业发展结构的其他方面。(2) 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广博的普 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 知识(本体性知识)、坚实的教 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实 践性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 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 会科学信息、多元学科知识结 构。(3)专业能力。教师的专 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 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 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 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有 的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信息 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 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 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等等。 (4)专业态度与动机。教师的 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教师的专业 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 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 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 积极性能否维持(专业动机) 和某种程度的专业动机能否继 续(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问 题。 6.简述费斯勒的教师发展阶段 论。 答:美国学者费斯勒于1985 年推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 循环理论。在对该理论的研究 过程中,费斯勒将教师的发展 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阶段 (Pre-survive),指教师在大 学或师范学院进行的职前培养 阶段,也包括在职教师从事新 角色或新工作的再培训的阶 段;(2)入职阶段 1 / 2

苏大 基础会计 题库

基础会计题库 一、名词解释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学基础》考试试题与答案

《会计学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要收好了哦2011.12.22阅读(16)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控制职能 B、监督职能 C、核算职能 D、计算职能 2.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A、核查 B、核算 C、计 算 D、控制 3.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 A、所有者权益 B、实收资 本 C、未分配利润 D、盈余公 积 4.会计任务的提出取决于会计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特点的制约。 A、会计方法 B、 会计程序 C、会计主体 D、 会计对象 5.收付实现制基础是以收到或支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A、权 利 B、责任 C、现 金 D、成本 6.会计的基本环节是() A、会计决策 B、

C、会计分析 D、会计核算 7.亏损就其本质而言是() A、负债的减少 B、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C、收入的减少 D、成本的减少 8.在会计期末,收入减费用计算出的利润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以后,其留归企业部分为 () A、资产的增加 B、营业利润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未分配利润的增加 9.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各种商品实际成本的增减变支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是() A、制造费用账户 B、生产成本账户 C、库存商品账户 D、半成品账户 10.产品生产过程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 A、产品消费费用 B、管理费用计算 C、制造费用计算 D、产品成本计算 11.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资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是() A、集合分配账户 B、计算账户 C、盘存账户 D、结算账户 12.债权结算账户亦称() A、现金结算账户 B、权益结算账户 C、负债结算账户 D、资产结算账户 13.原始凭证应该具备的共同的基本内容通称为() A、凭证名称 B、凭证要素 C、经济要素 D、凭证因素 14.典型的累计凭证是企业的() A、制造费用分配表 B、领料单 C、限额领料单 D、收料单 15.属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 A、产品生产成本表 B、制造费用明细表 C、利润分配表 D、利润表 16.反映企业期末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和应付未付给投资者的利润的账户是() A、应付账款 B、应付股利 C、利润分配 D、应付税费 17.反映企业已实现而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的账户是() A、利润分配 B、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期末重点+真题)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要素(考研真题)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深入地认识这三个要素,一个方面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形态的认识提供了概念基础。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教育影响(期末重点)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教育 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业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 是指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是指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纪律、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等一系列行为,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适应一定社会或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社会教育 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实验教育学(考研真题)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劳动起源论 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考研真题)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 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教育的正功能 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教育的负功能 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 教育的本体功能: 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1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1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 1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