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三种译文对比研究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三种译文对比研究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三种译文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三种译文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翻译版本的优缺点、翻译策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接着在分别对三种译文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语言表达、文化传达等方面的差异。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和结构分析,揭示了各译文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劣势。

最后在总结了各版本的翻译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译文版本的特点,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比较分析、译文对比、翻译策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lies in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 author's own account of himself. The translation of a text can greatly influence the reader's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xamining multiple translations.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这篇文章的三种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它们在翻译中的表现和差异。

通过对译文的深入分析,探讨不同翻译版本在表达作者自述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时的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翻译策略和选择。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数字化技术在翻 译研究中的挑战 与机遇
文化转向与全球化的关系
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 的重要趋势,与全球
化密切相关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了文化转向的发

文化转向有助于提高 翻译质量,促进文化
交流与传播
文化转向与全球化相 互影响,共同推动翻
译研究的发展
文化转向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
培养目标:培养 具有跨文化沟通 能力的翻译人才
课程设置:增加 文化研究课程, 提高学生的文化
素养
教学方法:采用 案例教学、项目 教学等方法,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

评价体系:建立 多元化的评价体 系,注重学生的 文化理解和表达
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转向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拓宽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促 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和实践意义
03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理论基 础
文化学派的理论主张
文化翻译理论: 强调翻译过程中 文化的重要性, 主张翻译应忠实 于原文的文化背
景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目的论:主张翻 译应以目的为导 向,根据目标语 言的文化背景和 读者需求进行翻
译。
添加标题
功能对等理论: 主张翻译应实现 源语和目标语之 间的功能对等, 使翻译后的文本 在目标语言中达 到与原文相同的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关注翻译 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强调翻译 的文化意义
实例分析:以具体文学作品为 例,分析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对
比较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06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未来展 望
文化转向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
数字化技术在翻 译研究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对翻 译研究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论文:文学与翻译的文化转向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交流的扩大,文学与翻译作为两种文化传承和互通的重要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向与变化。

本文将就文学与翻译在文化转向中的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文学的文化转向文学是一种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文学的发展也伴随着文化的转向。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曾经经历过“古今之变”、“诗赋之争”等多次转向。

而在当代,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变化。

1. 多元化的文学风格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多元化的文学风格成为了当下的主流。

文学创作的风格和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在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创作风格。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丰乳肥臀”等文学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刻板印象,在文学创作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2. 新思想与人类关怀当代文学作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情感和命运,注重思想表达和人类关怀。

从余华的《第七天》到莫言的《蛙》再到韩少功的《长恨歌》,现代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为深入的思想内涵,并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色彩。

3. “中国式文艺”成为时代诉求“中国式文艺”的概念,是近年来文艺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标志。

它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化气质,表达着中国人民对于文化认同的需求。

二、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承载了文化传承与互通的重要职能。

在当代,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时代的变革,翻译也呈现出以下的转向与变化。

1. 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在文化传递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全球化时代中,翻译成为文化传递、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在跨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重视原文的细节与思想表达现代翻译呈现出高度细致、深入思考以及对原文作品的热爱和敬重。

翻译者不仅要求精通目标语言,也要对原著有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比如,《红楼梦》英译本的翻译,要求对红楼梦的逐字逐句的掌握,并具备很强的翻译功底和文化素养。

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 考察与比较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综述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学交流的加深,现当代中文小说逐渐成为世界各地读 者的焦点。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中文小说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本次演示旨在考察与比较现当代中文小说的译入与译出,探究两种语言之间 的转换规律,为中文小说走向世界提供有益启示。
五、结论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样本选取范围有限,未能涵盖所有 现当代中文小说作品;同时,由于时间精力所限,未能对所有译本进行深入的个 案研究。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全面考察不同时期、不 同类型、不同作者的中文小说翻译情况;加强个案研究,深入探讨特定作品或译 者的翻译策略、风格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等。
五、结论
总之,本次演示通过对现当代中文小说的译入、译出进行考察与比较,为中 文小说的翻译与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 中文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传播和接受。
谢谢观看
二、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以来,关于现当代中文小说翻译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国内外学者 主要从翻译理论、文化传播、语言对比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已有研究 多翻译技巧、策略以及语言层面的分析,较少翻译与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历史、 文化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全面 考察现当代中文小说的译入与译出。
四、结果与讨论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对现当代中文小说的译入、译出进行了深入讨论。从传 播学的角度来看,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 语言的巨大差异,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损耗、误读等问题。因此,如何在 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是翻译现当代中文小说时需要重 点和解决的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英译汉对比翻译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英译汉对比翻译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

收稿日期:2020-10-19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英译汉对比翻译研究 ——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 由梦璐 邓东元昆明理工大学[摘 要] 本文以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贾辉丰和王义国两位译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两本汉译本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同时期望能够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一间自己的房间》汉译本的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 《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11-0018-03作者简介:由梦璐,硕士研究生。

邓东元,通讯作者,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跨文化语用学、少数民族多语教育。

1 研究背景在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下,女性主义学者有时会通过翻译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来表达自我。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翻译是女性展现其主观能动性、争取平等社会地位的途径之一。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年创作的著名作品。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贾辉丰和王义国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虽然有众多学者对这部名著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集中在伍尔夫的写作风格上,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其译文的文献十分有限。

因此,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笔者通过对比两位译者的翻译,发现女性主义译者在文本处理中最常使用的三种策略为:前言和脚注、增译以及劫持。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概述女性主义研究和翻译研究在相似的历史境遇中找到了其共同性,从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经历了一次文化转向。

在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共同作用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强调重写,并且重新定义了“忠实”的概念(Lefevere ,2010)。

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一、引言由于翻译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流的必由之路,以对具有跨越特征的文学关系的研究为己任的比较文学自然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翻译研究。

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成为比较文学(译介学)的一个自成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然而,随着中外翻译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翻译研究究竟应该自成一派还是被视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争议。

译介学属于比较文学中的媒介学范畴,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

从宽泛意义上来讲,译介学专门研究跨文化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以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价值,研究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文化信息失落与变形,研究“创造性叛逆”等问题。

在中国,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人对比较文学的认识还不清楚,对于把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联系在一起也表示不可理解。

很多人至今尚未弄清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有何关系,或者说不明白译介学与传统的翻译研究有何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译介学和翻译研究这两门学科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何为译介学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

其意思是指,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其文化层面上的翻译研究,是一种跨文化研究。

也可以说,译介学是对那种专注于语言转换层面的传统翻译研究的颠覆。

严格而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和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而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神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由此可见,比较文学中的译介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语言、文字与文学性相结合的部分,主要指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以及文化层面上的翻译研究,也是把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交流实践所进行的跨文化研究。

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功能对等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学翻译逐渐成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对于源语与目语之间的功能对等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是翻译的重要原则。

《边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目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其中,英语翻译《Border Town》和《The Border Town》分别由两位翻译家完成,两者在语言翻译和文化传递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通过比较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传达效果,分析这两本译本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异同,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提高文学翻译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传达效果,分析它们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异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区分两本译本的译者风格和语言风格,分析两本译本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2.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阐述两本译本在表达源语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否有损失;3.比较两本译本的翻译策略,从实证角度探寻翻译策略对于翻译效果的影响;4. 对比两本译本的传达效果,从读者渗透的角度探究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传递情况。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对两本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梳理,并对比源语原文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本译本在各个翻译策略上的异同点;2.分析两本译本的主要表现功用,对比它们是否有损失或增加,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出发,阐述两本译本的差异所在;3.通过对两本译本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以及它们的文化传递效果;4. 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案例分析、实证统计等进行研究,探讨两本译本的读者渗透情况,分析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传递情况。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对两本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对比两本译本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通过分析两本英译本之间的差异,探索它们在文学翻译中的差异性和特征。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茶馆》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茶馆》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茶馆》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开始“文化转向”,并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研究,强调译者本身对于翻译的影响。

《茶馆》是我国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之一,并被译者翻译为不同的版本,本文以霍华与英若诚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对《茶馆》英文版翻译的影响。

标签:《茶馆》中译本主体性比较研究《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老舍分别用三幕展现了中国清末、军阀混战以及国民党执政三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发展中个体命运的沉浮。

老舍出身于北京,熟悉北京的市井生活,《茶馆》也将北京作为创作背景,并在其中融入了强烈的地方色彩。

《茶馆》第一幕是以戊戌变法失败为背景。

王利发经营的裕泰茶馆上午营业,茶馆中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而常四爷却非要在茶馆中痛骂洋人,也痛恨那些讲洋话、吃洋饭的人,因为在谈国事时说“大清国要完”被特务抓进监狱。

在茶馆里,有相面骗人的唐铁嘴,还有说媒的刘麻子,而刘麻子还要将康6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老太监当媳妇。

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在茶馆中说要办工厂。

《茶馆》第二幕已是十年后的军阀混战时期,裕泰茶馆生意愈发惨淡,为了避免被淘汰,掌柜王利发积极迎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在茶馆后开设了公,改良了座椅桌子,还贴上了广告画,但茶馆生意依然难以为继。

在第二幕中,常四爷出狱;给人说媒的刘麻子却糊里糊涂地被砍了头;十年前抓常四爷的特务又开始为军阀卖命;康顺子逃出了宫;还有两个逃兵想一起娶一个老婆。

小茶馆里个人命运的走向是整个社会兵荒马乱的一个缩影。

第三幕以抗日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为历史背景,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原来的藤椅被换成了条凳,家具也破破烂烂,但墙上“莫谈国事”的字却写得更大了。

小刘麻子吹嘘着自己的拐骗妇女计划,太监的老婆来找掌柜讨要康顺子,能做满汉全席的厨师只能到监狱蒸窝窝头,评书艺人唱一次连面饼子钱都挣不上。

茶馆其他常客的遭遇也十分凄惨,常四爷生活更加艰苦,希望以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却被抢走了工厂,掌柜王利发的茶馆被霸占,被逼得上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英文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研究
作者:许佳欢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6期
【摘要】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是两国作品差异的根本原因。

本文从自然描写、宗教信仰和作品实践等三个角度比较了中英文文学作品的差异,然后又从文化生活、文化认知和价值观等三个角度比较了中英文化的差异,并提出了中英文文学作品翻译要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研究中英文学作品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化;比较;翻译
1.引言
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是两国作品差异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读者需要了解英国的文化作品,而英国的读者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作品,语言成为了双方的障碍。

翻译是架在两国之间的文学作品桥梁,从文学作品和文化的比较和翻译研究可以有效的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渗透,有利于构建大文化的格局。

2.文学作品差异比较
中英文学作品及其文化是基于不同的国家制度下的产物,因此,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思想、描写和人物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限于本文篇幅,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文学作品区分中英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

2.1自然描写角度的中英文学作品比较
中国文学作品中有比较多的自然或者自然景色的描写,作者将自然或者自然环境与外部环境有效结合,体现作者视角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写作手法在国内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国内知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比较擅长描写自然环境,沈先生的《边城》描写的小镇的景色和实物极其富有诗意。

国外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曾在自己的作品《飘》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自然景物。

不管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英国文学作品,人物和情节通常是采用自然环境来烘托的,但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自然元素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以“东风”这个词为例,中国作家常将这个词比喻坏事即将变成好事,而英国作家常将这个词形容保守的含义或者即将出现凶兆。

又如“月亮”这个词,中国文学作品中将这个词象征圆满或者漂亮,而英国文学作品将这个词象征生育或者肥沃。

因此在翻译中英两国作家的自然描写时,注意表示的不同含义。

2.2宗教信仰角度的中英文学作品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