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

1. 可予不。

2. 臣愿奉璧西入秦。

3. 拜送书于庭。

4. 召有司案图。

5. 设九宾礼于廷。

6.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7.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4、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③则幸得脱矣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请指示王6、于是相如前进缶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布衣之交9、左右欲刃相如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13、明年复攻赵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5、窃计欲亡走燕16、不如因而厚遇之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怀其璧6、臣乃敢上璧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臣语曰9、于是相如前进缶10、赵王鼓瑟11、而相如庭斥之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3、奉璧西入秦14、怒发上冲冠15、卒廷见相如16、完璧归赵17、秦王恐其破璧18、宁许以负秦曲19、毕礼而归之20、归璧与赵21、且庸人尚羞之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5、大王必欲急臣26、而绝秦赵之欢27、宁许以负秦曲28、为刎颈之交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蔺相如者,赵人也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而君幸于赵王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13、何以知之14、君何以知燕王15、求人可使报秦者16、拜送书于庭17、以勇气闻于诸侯18、故燕王欲结于君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20、设九宾于廷21、会于西河外渑池22、君幸于赵王。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樽”)廷”)”)”)(“霑”通“沾”,“衿”通“襟””通“诀”)(6古义:指契约(7今义:向前行进古义:指上前进献(8(9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10今义:稍微古义:渐渐(11余人俱今义:虚假古义:临时充任(12古义:相抵押(13今义:古义:老人,长辈(14(25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26古义:方向(27今义:从车上下来古义:官吏初到任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致启窗而观看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因为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介词,推荐以货物与常介词,把宋人执而问其以原因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译文: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译文: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译文:(5译文:(6译文:(7译文:(8译文:(9译文:(10译文:(11译文:(12译文:国家。

(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被动)译文: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1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译文:被举为教廉,没能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1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句)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

(16)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名词作动词,穿(3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名词作动词,骑马(6名词作动词,吃饭(7名词作动词,画(8)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承担…破碎…回去…投降…争斗(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2)空以身膏草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3)完璧归赵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5)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形容词作动词,责怪(6)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道理(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四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知识。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1、通假字“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2、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3、古今异义“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词类活用“完璧归赵”:“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怒发上冲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被动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二、《苏武传》1、通假字“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2、一词多义“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当,抵偿);②副有罪,当相坐(应当)。

“因”:①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趁机);②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凭借)。

3、古今异义“丈人”:古义指长辈;今义指岳父。

“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4、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欲因此时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5、特殊句式省略句:“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

”三、《张衡传》1、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

高中必修4文言知识归纳

高中必修4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 4 文言知《廉相如列》文言字知梳理一、通假字⑴ 可予不:(不,通“否” 。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 ,双手捧着。

))⑶ 拜送于庭:(庭,通“廷” ,朝廷,接受朝拜和理政的地方。

⑷ 召有司案:(案,通“按” ,观察。

)⑸ 秦自公以来,未有明束者也:(,通“穆” 。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之:(孰,通“熟” ,仔。

)⑺ 九于廷(,通“ ”,接引客的人,相)⑻ 肉袒伏斧(,通“鑕”,)⑼王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气,)二、古今异1.指示:古:指人看(指示王);今:上下的明2.束:古:恪守定(未有明束者);今:限制使不超出范3.冲犯:古:获得(敢留璧而冲犯于大王);今:冲犯4.明年:古:第二年(明年复攻);今:“今年”的下一年5.前:古:上前献(于是相如前缶);今:向前行6.宣言:古:言((廉)宣言曰);今:宣布,表示政府的通知7.鄙:古:地位低下,浅陋(鄙之人,不知将之至此也;今:鄙俗下8.过去古:从里到那里,指地点(指过去十五都予);今:表,以前,去9.因此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10.戚古:内外戚,包含父亲母亲、兄弟、老婆和同族属等;今: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关系的家庭或成11.因此古:⋯⋯的原由;今:表因果关系的12.佳人古:妃;今:美貌女子13.布衣古:老百姓;今: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跑;今:行。

15.去古:走开;今:跟“来”相三、一多1.①秦,其(仰赖,依赖)②臣恐欺于王而(辜,不起)③相如度秦王,决不城(背)④均之二策,宁以秦曲(使⋯⋯肩负)⑤廉之,肉袒(背着)2.使①秦昭王之,令人王(派)②其人猛士,有智,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①引使者相如(引,延)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避匿(,拉,引申掉)④ 君子引而不,如也(,拉开弓)4.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幸)②而君幸于王(幸)③幸得脱(幸)5.以①以勇气于侯(凭,依赖)②愿以十五城易璧(用,拿)③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相当于“而”)④立太子王,以秦望(用以,用来)⑤吾因此此者,以先国家之急今后么仇也(因)6.徒①徒欺(白白地)②徒以口舌(只,只不)7.于①君幸于王(介,被)②故燕王欲于君(,同)8.①徒欺(介,被,受)②大王臣列(,接)9.因①不如因此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客至相如罪(通、由)10.①相如召御史曰(回)②吾念之(只不)③野有麦(《狼》)(周围看)④念父亲母亲,老婆(《任安》)(惜,怜悯)⑤ 不如蜀鄙之僧哉(《学》)(反而)四、活用1.名作状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至矣(,从小道)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肉:把上身,作“袒”的状)2.名作① 舍相如广成舍(舍,部署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③ 乃使从者衣褐,其璧(衣,穿;,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⑤ 怒上冲冠(上,向上起)⑥ 王鼓瑟(鼓,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的使用法① 璧于(,使⋯⋯)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以秦曲(,使⋯⋯肩负)④ 礼而之(,使⋯⋯完;,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截)4.形容的使用法完璧(完,使⋯⋯圆满)5.形容的意用法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内疚)② 先国家之急今后私仇也(先,以⋯⋯先;后,以⋯⋯后)6.形容作①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敬爱)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强迫)③ 秦王善秦声(善,擅,擅长)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① 廉者,之良将也。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你知道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有哪些知识点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课文要点1、本单元选编的是三篇优秀的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范晔的《张衡传》。

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

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

2、《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直接写人物的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它的主要成就主要体现在“世家”和“列传”中,《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勇于改过、英勇善战为辅。

在艺术上,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或负荆请罪) 等几个著名的故事将两人的事迹串联起来,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西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期间229年的历史。

《苏武传》是其中的出类拔萃之作。

作者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形象璀璨夺目。

“苏武牧羊”也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4、《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

课文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他于公元132年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精密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名句1、“出师表”中的“八斗之才”:是将太公望、闻仲勋、苏秦等八位称之为“八斗之才”。

2、《陋室铭》中“舍且珍重”:是谓勿以金银之物财为珍重,而以学识、孝心、仁厚、慈权之德为宝贵。

3、《赤壁赋》中“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形容群雄奋勇进入征战之地,而不能活着回来的悲痛心情。

4、《离骚》中“逍遥游”:是指抛却俗世之苦,身披新衣,欢乐自在、无拘无束地漫步游荡。

5、《九辩》中“文丑之交”:是指文雅叙说使人钦敬,丑陋顽劣之举言使人鄙弃,此乃正常人世社会中比喻所用之词语。

二、标题1、《赤壁赋》:表题法即用题记在藏书之上以示备忘,此诗为纪念长江之会战而写。

2、《陋室铭》:其特点为语言清新淡雅,有流行的节奏感,是以山水间穷酸的生活为背景,表达自己渴望志向实现的家族,重视勤学深思无益的态度。

3、《九辩》:以辩驳与辩明之原则,仔细分析中宋史籍中不同事例,解析信仰之真理。

4、《离骚》:注重运用博弈论的思维,反映唐朝社会特色及当时的价值观,并使抖落的韵致,蕴含文人的梦想。

5、《梦溪笔谈》:由梦溪回忆集,记载梦溪旧事,以及梦溪关於诗词文章的观点,是一部具有古风的集子。

三、故事1、《出师表》:讲述了项羽望远驾到了洛阳,出师表准备思念自己的父亲,把自己不必多求前线,赞美那些勇猛善战的英雄,也暗示群臣绝不可败坏这支非常优秀的部队。

2、《桃花源记》:讲述钱钟书调查研究而发现了几百年前失踪的乡人,以及古时候特殊的政治制度,始终不变的对幸福的向往。

3、《史记》:讲述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贤臣以及杰出的统治者以及他们的事迹,以及范围广泛的历史知识。

4、《论语》:以孔子的教导为主线,讲述着儒家思想,以及政治、哲学、政府管理等实用的方面,为古代礼仪准则提供坚实的基础。

5、《搜神记》:主要内容是鰕贾之子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宫殿,以及它里面隐藏的精彩世界,故事有许多神话、奇闻轶事,清晰地反映了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观念。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导语:文言文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很难,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多读多记多些理解就会了。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汉亦留之以相. 当.
古义:相抵押。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 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 近.
古义:做了皇上的侍臣。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 征. 拜郎中
古义: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 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2)间. 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卒廷. 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肉. 袒负荆: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曰:
(2)相如前. 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 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扬言。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 戚. 而事君者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 璧往使
通: “捧”,
(2)召有司案. 图
通: “按”,
(3)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通: “熟”,
(4)拜送书于庭.
通: “廷”,
《苏武传》
(2)使
数通使. 相窥观:使者 单于使. 陵至海上:派
(3)征 (4)观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应验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旁征. 博引:证明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 民间:征收 公车特征. 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 四方:征讨 观. 太学: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 :宫殿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景象 玄都观. 里桃千树:道观 启窗而观. :观察
《苏武传》
(13)武帝嘉. 其义:赞许 (14)因厚贿. 单于:赠送礼物 (15)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16)武复穷. 厄:陷于困境 (17)独有女. 弟. 二人:妹妹
《张衡传》
(18)游. 于三辅:游学 (19)遂通五. 经. :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20)公. 车. 特征拜郎中:汉代官署名
(9)饰以篆. 文. 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秦贪,负. 其强,以空言求璧:依仗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使……承担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辜负 廉颇闻之,肉袒负. 荆: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 计欲亡走燕:私下 (2)使人遗. 赵王书:送给 (3)曲. 在于赵:理亏 (4)均. 之二策:权衡、比较
(5)臣请完. 璧. 归. 赵.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6)相如奉. 璧奏秦王:捧着 (7)礼节甚倨. :傲慢 (8)不如因而厚遇. 之:招待、款待 (9)左. 右. 欲刃相如:身边的侍从 (10)秦王不怿. :高兴、喜悦 (11)位在廉颇之右. :上 (12)卒相与欢,为刎. 颈. 之. 交. :誓同生死的朋友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2)者
①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词,这 ②何以知之. :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 ③赵之. 良将也:助词,的 ④未之. 有也:代词,这种仪器 ⑤寡人之. 于国也:助词,取独不译 ①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表判断,……者……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
名词作动词,上前。
(6)怒发上. 冲冠: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7)臣乃敢上. 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8)舍. 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9)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 其璧: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10)赵王鼓. 瑟:名词作动词,弹。 (11)赵王窃闻秦王善. 为秦声: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5)可予不.
通: “否”,
双手捧着 审察、查看 仔细 朝廷 不给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 乎
通:“现”, 表现
(7)不顾恩义,畔. 主背亲 通:“叛”, 背叛
(8)与旃. 毛并咽之
通:“毡”, 毛织的毡毯
(9)掘野鼠去. 草实而食之 通:“弆”, 收藏
(10)空自苦亡. 人之地
通:“无”, 没有
《苏武传》
(19)单于壮. 其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
(20)舆. 营归: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 (21)空以身膏. 草野:使动用法,使……肥美。 (22)杖. 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
《张衡传》
(23)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意动用法,以……为奇。 (24)衡少善. 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5)妙尽. 璇机之正. :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
(21)再迁为太史令:升官
(22)又多豪. 右. :豪族大户 (23)视. 事. 三年:官员到职工作 (24)上书乞. 骸. 骨.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 示. 王
古义: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11)因泣下霑. 衿. ,与武决. 去 通:“沾”, 沾湿
通:“襟”, 衣襟
通:“诀”, 辞别
(12)前以. 降及物故
通:“已”, 已经
《张衡传》

(13)员. 径八尺
通:“圆”, 圆周
(14)形似酒尊.
通:“樽”, 酒器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擒”, 擒拿、捕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2)左右欲刃. 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13)宁许以负. 秦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4)大王必欲急. 臣: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15)且庸人尚羞. 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7)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8)毕礼而归.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