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必修4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人教版必修4语文部分课文课件

人教版必修4语文部分课文课件
瑟:古代乐器,形似琴而较长大,通常有二十五弦。
秦声:秦国乡土乐曲
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书:写
奏:进献。盆缻fǒu :均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第十五段
刃:刀锋,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顾:回头 第十五段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羞:意动用法认为…羞耻
01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见这些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头避开他。
叱:喝骂
01
当时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盆缻,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缻。秦王不肯敲击缻。相如说:“(如果大王不肯敲击缻)在这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我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49页PPT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49页PPT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文言文 复习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战国策》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赵国想要用一块美玉换回失去的城池,但秦国却不同意。

XXX想出了两个策略,但XXX不同意,于是他自告奋勇,带着XXX前往秦国。

他先进了赵国,但是XXX却留在了秦国。

他向XXX奏报,XXX大喜,传达了这个好消息。

相如则说:“如果您想要这块玉璧,就应该发信给XXX,让他知道您的意愿。

XXX虑到秦国的实力,不会被欺骗。

如果您不这么做,您就会失去赵国的尊重。

再说,为了这块玉璧,您就要失去赵国的城池,这是不值得的。

”XXX听后非常高兴,并传达了这个好消息。

XXX是赵国的一位良将,他在XXX16年成为赵国将领,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获全胜,占领了XXX。

因为他的勇气,被任命为XXX。

XXX是赵国人,曾担任赵国官员。

赵国得到了楚国和氏璧,XXX昭王得知后,写信给XXX,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璧。

XXX和大将军XXX商量,他们认为如果将璧交给秦国,秦国可能不会归还城池,只会欺骗他们。

但是,如果不交换,赵国就会面临秦国的进攻。

最终,XXX决定斋戒五日,派人带着璧和书信前往秦国。

XXX前往秦国,XXX很高兴地接待了他,并传达了这个好消息。

XXX则说:“如果您想要这块玉璧,就应该发信给XXX,让他知道您的意愿。

XXX虑到秦国的实力,不会被欺骗。

如果您不这么做,您就会失去赵国的尊重。

再说,为了这块玉璧,您就要失去赵国的城池,这是不值得的。

”XXX听后非常高兴,并传达了这个好消息。

在赵国,和氏璧是一件珍贵的宝物,但XXX不敢献给XXX。

于是,XXX建议XXX寻找一个可以送璧给XXX的人。

XXX问道:“你认识这样的人吗?”XXX回答道:“我曾经和XXX特使相处过,我认为他可以假装送璧给XXX。

”于是,XXX同意了这个计划,让XXX去找这个特使。

XXX回来后,告诉XXX:“我认为XXX可以做这个事情。

”XXX问道:“他怎么做到的?”XXX解释道:“XXX曾经和XXX特使相处过,所以他可以假装送璧给XXX。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树:种植
•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 18、鸡豚狗彘之畜 畜:蓄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 注释汇总
目录
• 必修一 • 必修二 •《烛之武退秦师》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辞:推辞 犹:尚且 •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 5.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15.若属皆且为缩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翼蔽:掩护。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 17.把剑切而啖之 啖:吃 •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放如恐不胜 • 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20.何辞为:何必告辞呢? • 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 21.大王来何操 • 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 22.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 23.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 24.再拜献大王足下 •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 25.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我们这些人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 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 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 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 • 辞决:辞别,告别 • 18.既祖,取道 •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 19.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比:并、列 给:供
•12、不违农时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 耽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4文言文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4文言文知识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捧着。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秦自缪公以来。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

“质”通“踬”,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特以诈详为欲赵城。

“详”通“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

“宾”通“傧”,傧相。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1、于是王召见。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3、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4、拜为上卿。

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拜见,叩拜。

5、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6、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8、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9、宣言曰。

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扬言;今义:宣告。

10、布衣之交。

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1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妃嫔,指秦王的姬妾;今义:美女。

1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

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

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13、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1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信约,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5、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16、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7、王不行。

不行:古义:不前往,不去。

语文(人教版)必修4 必背篇目

语文(人教版)必修4 必背篇目

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基本文言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基本文言知识

《苏武传》教学参考【文化常识】1.《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4.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

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

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清代称额驸。

5.匈奴与汉和亲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文本语法】第一段: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yí)中厩监(jiàn)。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古今异义】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文化常识】官职任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除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武传》《衡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传》(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传》(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12)“已”已经(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廉颇蔺相如列传》(1)窃.计欲亡走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人遗.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曲.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均.之二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请完璧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相如奉.璧奏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礼节甚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如因而厚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左右..欲刃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于是王不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位在廉颇之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传》(13)武帝嘉.其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因厚赂.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武复穷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独有女弟..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传》(18)游.于三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遂通五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公车..特征拜郎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再迁.为太史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又多豪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视事..三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上书乞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国。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6)捧着(7)傲慢(8)招待、款待(9)身边的侍从(10)高兴、喜悦(11)上(12)誓同生死的朋友(13)赞许(14)赠送礼物(15)暗中(16)陷于困境(17)妹妹(18)游学(19)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20)汉代官署名(21)升官(22)豪族大户(23)官员到职工作(24)大臣年老请求辞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武传》(5)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近..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亲密地接近。

《衡传》(8)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龟鸟兽之形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答案(1)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2)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3)扬言。

(4)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5)相抵押。

(6)栽培,提拔。

(7)做了皇上的侍臣。

(8)特,特地;征,征召。

是两个词。

(9)篆,篆文;文,花纹。

4.解释下列多义词《廉颇蔺相如列传》(1)负⎩⎪⎨⎪⎧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武传》(2)使⎩⎪⎨⎪⎧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衡传》(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4)观⎩⎪⎨⎪⎧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 答案 (1)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 (2)使者/派(3)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 (4)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廉颇蔺相如列传》(1)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廷.见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袒负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如视王无意偿城,乃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怒发上.冲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臣乃敢上.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舍.相如广成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王鼓.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王窃闻王善.为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左右欲刃.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宁许以负.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大王必欲急.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且庸人尚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毕礼而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传》(19)单于壮.其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舆.归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空以身膏.草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杖.汉节牧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传》(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衡少善.属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妙尽.璇机之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