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物灾害特点
中国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政府补贴标准及农作物受灾补贴主要表现

中国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政府补贴标准及农作物受灾补贴主要表现一、农作物受灾情况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各种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及冷冻等)每年都给国家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政府为此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防灾,救灾和抗灾。
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和雪灾为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之计,那自然对农业气象的关注就显得愈发重要。
农业气象灾害在农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旱灾损失可以作为农业粮食产量影响度额重要指标。
自然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要数水旱灾害。
辽宁省恰恰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年际和季节之间的差异较大。
目前,农作物旱灾损失评估多以旱作玉米、小麦研究为主研究。
探索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机理的旱灾粮食损失评估研究探索。
二是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原理的粮食旱灾损失模拟模型评估方法探索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频繁,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019年一季度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9.6万人次受灾,87人死亡,1.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900余间房屋倒塌,1.1万间严重损坏,8.6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1.1千公顷,其中绝收13.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
其主要特点是: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较常年偏早,影响持平;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突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活动总体水平不高,四川、青海地震造成一定损失;低温冷冻和雪灾年初集中发生,青海玉树等地受灾较重;南方地区降雨偏多,江西、湖南、云南3省洪涝灾情相对突出。
2019年我国相继发生青海玉树雪灾、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山西乡宁和贵州水城山体滑坡、四川长宁6.0级地震、超强台风“利奇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涝、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等重大自然灾害。
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25%、57%和24%。
三农行业农业防灾减灾作业指导书

三农行业农业防灾减灾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灾害概述 (4)1.1 农业灾害类型与影响 (4)1.1.1 气象灾害 (4)1.1.2 生物灾害 (4)1.1.3 土壤灾害 (4)1.1.4 环境污染灾害 (4)1.1.5 农业生产技术灾害 (4)1.2 农业灾害发生规律与趋势 (4)1.2.1 规律性 (4)1.2.2 趋势性 (5)第2章农业灾害预防措施 (5)2.1 农业结构调整与灾害预防 (5)2.1.1 优化作物布局 (5)2.1.2 改良耕作制度 (5)2.1.3 建设高标准农田 (5)2.2 农业种植技术与灾害预防 (5)2.2.1 品种选择与改良 (6)2.2.2 种子处理技术 (6)2.2.3 精准施肥技术 (6)2.2.4 灌溉与排水技术 (6)2.3 农业保险在灾害预防中的作用 (6)2.3.1 转移风险 (6)2.3.2 提高抗灾能力 (6)2.3.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2.3.4 增强救灾能力 (6)第3章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 (6)3.1 农业灾害监测技术 (6)3.1.1 地面监测技术 (6)3.1.2 遥感监测技术 (7)3.1.3 模型模拟与预测技术 (7)3.2 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7)3.2.1 预警组织架构 (7)3.2.2 预警指标体系 (7)3.2.3 预警流程与规范 (7)3.3 农业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7)3.3.1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7)3.3.2 预警信息传播机制 (7)3.3.3 预警信息接收与响应 (7)第4章气象灾害应对策略 (8)4.1 暴雨洪涝灾害应对 (8)4.1.1 防范措施 (8)4.2 干旱灾害应对 (8)4.2.1 防范措施 (8)4.2.2 应急处置 (8)4.3 低温冷冻灾害应对 (8)4.3.1 防范措施 (8)4.3.2 应急处置 (9)第五章水稻灾害防控 (9)5.1 水稻病虫害防治 (9)5.1.1 病害防治 (9)5.1.2 虫害防治 (9)5.2 水稻倒伏防控 (9)5.2.1 品种选择 (9)5.2.2 栽培管理 (9)5.2.3 植株调整 (10)5.3 水稻旱涝灾害应对 (10)5.3.1 旱灾应对 (10)5.3.2 洪涝灾害应对 (10)第6章小麦灾害防控 (10)6.1 小麦病虫害防治 (10)6.1.1 病害防治 (10)6.1.1.1 小麦常见病害 (10)6.1.1.2 防治方法 (10)6.1.2 虫害防治 (10)6.1.2.1 小麦常见虫害 (10)6.1.2.2 防治方法 (10)6.2 小麦冻害防控 (11)6.2.1 冻害原因 (11)6.2.2 防控措施 (11)6.3 小麦旱涝灾害应对 (11)6.3.1 旱灾应对 (11)6.3.2 洪涝灾害应对 (11)第7章畜牧业灾害防控 (11)7.1 畜禽疫病防控 (11)7.1.1 疫病监测与预警 (11)7.1.2 免疫预防 (11)7.1.3 生物安全措施 (12)7.1.4 疫情应急处置 (12)7.2 畜牧业饲料灾害应对 (12)7.2.1 饲料储备与管理 (12)7.2.2 饲料质量保障 (12)7.2.3 灾害应对措施 (12)7.3 畜牧业设施灾害防护 (12)7.3.1 设施建设与加固 (12)7.3.3 灾后恢复与重建 (12)第8章果树灾害防控 (12)8.1 果树病虫害防治 (12)8.1.1 病虫害监测 (13)8.1.2 生物学防治 (13)8.1.3 物理防治 (13)8.1.4 化学防治 (13)8.2 果树冻害防控 (13)8.2.1 选择抗寒品种 (13)8.2.2 增强树势 (13)8.2.3 防冻措施 (13)8.3 果树旱涝灾害应对 (13)8.3.1 旱害防控 (13)8.3.2 涝害防控 (13)第9章蔬菜灾害防控 (14)9.1 蔬菜病虫害防治 (14)9.1.1 病虫害监测 (14)9.1.2 生物防治 (14)9.1.3 化学防治 (14)9.1.4 物理防治 (14)9.1.5 综合防治 (14)9.2 蔬菜冻害防控 (14)9.2.1 选择抗寒品种 (14)9.2.2 覆盖保护 (14)9.2.3 增温措施 (14)9.2.4 适时收获 (14)9.3 蔬菜旱涝灾害应对 (14)9.3.1 旱灾应对 (14)9.3.2 涝灾应对 (15)第10章农业灾害恢复与重建 (15)10.1 农业灾害恢复策略与措施 (15)10.1.1 灾害评估与分析 (15)10.1.2 恢复策略制定 (15)10.1.3 实施措施 (15)10.2 农业灾害后重建资金支持 (15)10.2.1 资金来源 (15)10.2.2 资金使用 (16)10.3 农业灾害后技术指导与培训 (16)10.3.1 技术指导 (16)10.3.2 培训 (16)10.4 农业灾害后心理健康援助与社会保障 (16)10.4.1 心理健康援助 (16)10.4.2 社会保障 (16)第1章农业灾害概述1.1 农业灾害类型与影响农业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农业生产受损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1.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影响最广泛的灾害类型,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霜冻等。
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考要求列举虫灾和鼠害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一、我国的虫灾1.虫灾类型(1)农作物害虫:主要有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
(2)森林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
2.蝗灾(1)发生省区: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0多个省(区、市)。
(2)危害: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威胁当地农牧业,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蝗灾的形成、危害及蝗区的类型1.形成: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发性生物灾害,以飞蝗的成灾率最高。
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
下面利用因果联系图分析蝗虫的生长环境。
2.危害: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特别提示]我国灭蝗的措施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上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
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生物灾害

• (5)防治: • 物理防治 化学 防治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
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 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 •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 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 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 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 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外来物种入侵渠道
自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
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 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 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 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 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 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自然入侵
美洲斑潜蝇 薇 甘 菊
紫茎泽兰
薇甘菊的大量繁殖
无意引进
松材线虫
有意引进
水花生 大米草
美国白娥
福寿螺
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 绝。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 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 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 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 甚至被灭绝。 •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 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 的生态平衡。 •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 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 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 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 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生物灾害

松毛虫
松毛虫
飞蝗
新疆阿尔泰地区飞蝗 迁飞场景
美国白蛾
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 天敌,二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 或吃水果的时候应如何清除残留的农药?
洗菜时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对 于叶菜一定要掰开每片叶子去洗, 对于果、根茎等,可用果蔬洗洁剂 或果蔬消毒液清洗,但一定要适量 使用消毒液,然后用水①杨树烂皮病 ②松疱锈病 ③溶叶病 ④泡桐丛枝病
杨树烂皮病
松疱锈病
泡桐丛枝病
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 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1虫害、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 蝗虫(危害最大)、黏虫、水稻螟、棉铃 虫等。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最危险)、松毛虫、杨树蛀干 害虫、泡桐大 袋蛾等。
2、鼠害 ——农业发展的大敌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③爆发原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 ④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 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棉 铃 虫
一、 生物灾害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
2.分布: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3.成因:与作物所处环境有关 4.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常见的农作物病害 ①小麦锈病 ②稻瘟病 ③棉花枯萎病 ④烟草炭疽病
小麦锈病
稻瘟病
棉花枯萎病
中国的生物灾害

中国的生物灾害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有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棉花棉铃虫病。
4、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
气象因素;农作物本身的因素;害虫天敌
二、森林病虫害
1、危害:(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
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3、主要害虫: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三、蝗灾与旱灾、洪涝并称为中国农业三大自然灾害
2、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
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先旱后涝,蚂蚱成片)
四、鼠灾鼠害的地域差异:
喜湿鼠类危害区——亚洲东部,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的大部(褐家鼠、小家鼠)
耐旱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包括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边缘地带(小家鼠、黄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生物灾害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农作物生物灾害特点有什么呢?有害生物种群暴发与调节的理论或假说之一,认为有利的气候变化肓接(如暖冬)或间接(如初级生产力增加)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种群的繁殖力和存活力,引起有害小物数量暴发。
气象要素年际间的异常变化,常影响当年生物灾害的发生等级。
如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等,在其适迁期,降落地连续降雨是促成苦虫降落的重要条件,迁入降落虫量过大时,常导致暴发性灾害发生。
2、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化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有害生物发生与成灾的风险性增加。
如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目的,通常大面积种植单以品种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动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全世界的农业用地主要种植12种谷类、23种蔬菜、35种水果和坚果作物,即在世界现有的大约14.
4亿h㎡农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不超过70种。
这与热带雨林每公顷土地上超过100种植物所构成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结果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较单一化,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比自然生态系统少,生物多样性也较低。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采取人工或化学除草,许多果园几乎仅有人工栽培的果树生存,使捕食性大敌如钝绥螨类等因无法越夏而大量死亡。
同时,由于土壤板结,果树生长势变差,
形成恶件循环,反过来又加重量病虫的为害。
3、化学药剂的施用
化学药剂的大虽和盲目施用,在杀死病、虫、杂
草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天敌,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组成,降低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平衡失调,常引起有害生物迅速再生繁殖,而暴发为害。
如美国加利福尼业州25种毁灭性农业害虫中有4种是由由于杀虫剂的使用而导致再猖獗。
大量施用波尔多液防治柑橘疮痂病和溃疡病,杀死锈噔虱天敌汤姆森多毛菌,引起锈壁虱暴发;寄生干柑
橘白粉虱的座売孢菌在过多施用广谱性杀菌剂时受到杀伤,大大降低其对柑橘内粉虱的寄生率;稻飞虱、柑橘红蜘蛛等害虫在用广谱
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常迅速引致再狷獗灾害。
更为严重的是,化学杀灭剂的大量施用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往往造成很大的威胁。
4、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个物入侵已成为我国有害生物暴发性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也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绳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医和林区。
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稻水象中已由几年前仅在天津市局部地区发生,
蔓延至河北、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江苏、湖南等省;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为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10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为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5、生态环境破坏
森林过度砍伐、天然植被的深度破坏、农业土壤污染、空气污
染、酸雨,以及干旱化、荒漠化、草地退化、盐渍化等直接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迫使动物改变生活习性,从一栖息地迁徙到另一栖息地,感染源地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打乱了生物间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后果将导致生物灾害的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