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

合集下载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②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 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 起阻挡作用,从而削弱冷空气 的影响;同时使山体北侧冷空 气堆积,山体南侧相对温暖。 如秦岭、南岭等。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一、地质灾害: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

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

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二、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洪水、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三、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四、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五、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六、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七、其它灾害预防雷击的措施: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方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防浓雾: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西部自然灾害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地内蒙古高原藏北高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①旱灾和涝灾: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
②滑坡、泥石流灾害: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两对关系: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东北旱涝
西北风沙水土
低温灾害区
流失多灾区
西部地震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高寒灾害区
华东华南旱涝
西南地震
台风多灾区
山灾多发区
台湾多地震区
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 灾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气象灾害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地质灾害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Biblioteka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时间上 ——有一定的周期性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说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我国八大自然灾害区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候灾害 暴雨洪涝
滑坡、泥石流
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安全教育作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11物流管理班学号:1117080148姓名:吴彩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自然灾害种类一: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雷电、连阴雨(酸雨)高温、热带气旋、沙尘暴、浓雾、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自然灾害种类二: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自然灾害种类三:洪水灾害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自然灾害种类四: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自然灾害种类五:地震灾害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矿山地震、水库地震等。

自然灾害种类六: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自然灾害种类七: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应注意哪几个问题?(一)对于国家而言1、确保搜救人员到位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

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迅速组织协调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

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

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

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六
大类。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其中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

三)地震逃生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 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 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 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 能从室内跑出去。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 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 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 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 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 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 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 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 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 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 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造成经济损失40多ຫໍສະໝຸດ 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 水困难2003年
2000年
干旱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 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 为严重的干旱。
四、地震
一)成因分析 目前世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学说,即地震是 由于不同的板块运动、相互碰撞而成。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几次大地震
二、洪灾
类型、成因与分布
按照洪灾成因,中国的洪灾可分为暴雨洪灾、冰凌融雪洪灾、 风暴潮灾害、溃坝洪灾、山洪泥石流灾害。 1. 暴雨洪灾 洪灾指由暴雨洪水造成灾害。中国自然地理气候复杂,降雨在 时间、地区分布上不均衡,是多暴雨的国家。暴雨洪灾分布范围较 广,北起松花江流域,沿燕山、阴山经河套、关中、四川到两广一 线的东南地区,都曾出现过暴雨洪水灾害,是中国的主要洪灾之一。 2. 冰凌融雪洪灾 冰凌融雪洪灾指由冰凌融雪洪水造成灾害。冰凌洪水又称凌汛, 是由于气温下降时河水结冰封冻和气温回升后解冻开河时冰凌阻塞 河槽而形成的洪水。冰凌洪水多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 (河段),在我国就是发生在从南向北流的河流(河段),如黄河 河套地区河段、下游河段,松花江和黑龙江部分河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气象灾害</p>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p>(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p>(2)雨涝:内涝、渍水;</p>(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p>(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p>(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p>(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p>(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p>(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p>(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p>(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p>(11)雪害:暴风雪、积雪;</p>(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p>(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p>(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p>(15)雷电:雷击伤亡;</p>(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p>(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p>(19)酸雨:作物等受害。

</p>,、海洋灾害</p>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p>(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p>(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p>(4)海水;</p>(5)赤潮;</p>(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p>(7)厄尔尼诺的危害。

</p>,、洪水灾害</p>(1)暴雨灾害;</p>(2)山洪;</p>(3)融雪洪水;</p>(4)冰凌洪水;</p>(5)溃坝洪水;</p>(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p>,、地震灾害</p>(1)构造地震;</p>(2)隔落地震;</p>(3)矿山地震;</p>(4)水库地震等;</p>,、农作物生物灾害</p>(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p>(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p>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p>(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p>(4)鼠害。

</p>,、森林生物灾害</p>(1)森林病害:2918种;</p>(2)森林虫害:5020种;</p>(3)森林鼠害:160余种。

</p>灾害种类多的原因,、幅员辽阔灾害危害面广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50个纬度,又处于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交互地带,各大天气系统对我国都有影响,天气多变,其中来自海上的影响较大;以温带为主的气候区,利于各种病、虫、草的繁衍。

我国地壳活动性大,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降雨量与植被分</p> <p align="justify">布不均匀,使地表与地下径流变化很大。

</p><p align="justify"> 以上这些原因使灾害源增多。

</p><p align="justify"> ,、灾害载体传递距离长</p><p align="justify"> 我国江河源远流长,台风与寒流的影响可达千公里,部分害虫的迁飞距离长达数</p><p align="justify">百公里,甚至1000多公里。

灾害载体传递的距离与时间增大,穿越的生态环境区类增</p><p align="justify">多,是灾害种类多的又一原因。

</p><p align="justify"> ,、受灾载体数目多</p><p align="justify"> 我国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受灾载体数目多,致使灾害种类增多。

</p> <p align="justify"> ,、抗灾能力差</p><p align="justify"> 我国目前总体上抗灾能力不强,对灾害链的延续竭止能力弱,以致次生灾害的种</p><p align="justify">类增多。

</p><p align="justify"> ,、人为致灾</p><p align="justify">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为致灾作用增强,从而也使灾害种类增多,如</p><p align="justify">赤潮、地面沉降等都是过去鲜见的灾害。

</p><p align="center"> </p><p align="justify"> </p><p align="justify">的重大制约因素。

</p><p align="justify"> ,、对人身的危害</p><p align="justify"> (1)直接危害: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或突发性的灾害,可以造成人员大批</p><p align="justify">伤亡。

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人;</p> <p align="justify"> (2)简接危害:?疾病是自然灾害的主要衍生灾害;?灾害对人的心理造</p><p align="justify">成危害。

</p><p align="justify"> ,、对城市的危害</p><p align="justify"> 对城市影响最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来势愈猛,灾情发展愈迅速,城市损失</p><p align="justify">则愈严重。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是地震、洪水、风暴潮等。

另外龙卷</p><p align="justify">风、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冰雪等对城市也构成严重的威胁。

</p> <p align="justify">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缓变自然灾害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热岛效</p><p align="justify">应、土地沙漠化等,也对城市显示出愈来愈大的危害。

我国西北一些古化城市已经被</p><p align="justify">沙漠吞没,现在一些城市也已“沙临城下”。

</p> <p align="justify"> ,、对工业和矿业的危害</p><p align="justify"> 工矿区是人口密集、社会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一旦发生灾害,往往也</p><p align="justify">是危害程度最高的地区。

</p><p align="justify"> 工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人,机,环境,资源组成的巨系统;工矿区的生活系统是</p><p align="justify">由人,生命线工程,环境组成的巨系统,灾害对其中任一个子系统或环节的侵袭与破</p><p align="justify">坏,都可对工业和矿业构成威胁。

</p><p align="justify">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洪水、大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高强度灾害</p><p align="justify">对工矿企业的危害最大,可以使整个企业或其中一部分顷刻毁灭,造成巨大损失。

如</p><p align="justify">1976年唐山大地震100亿元损失中,大部分是工矿企业损失。

</p> <p align="justify"> 砂土液化、地面下沉、地裂缝可危及厂房基础。

矿井中突水、突瓦斯、崩塌、冒</p><p align="justify">顶、突泥、岩爆等灾害可使矿井毁坏或停产。

30多年来,我国煤矿因突水淹没全井共</p><p align="justify">58次,部分淹井64次,经济损失达27亿元。

突瓦斯事件每年约1000次以上,瓦斯突出</p><p align="justify">总量达30亿立方米,每年约损失1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