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组织设计
空调风口与气流组织设计

空调风口与气流组织设计随着现代社会对舒适度的追求不断提高,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而空调风口作为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气流组织和舒适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以空调风口与气流组织设计为主题,探讨其在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和设计原则。
一、空调风口的作用空调风口是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热)风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室内的重要设备。
它不仅影响空调系统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舒适度。
合理设计的空调风口能够使室内空气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温度差异,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二、气流组织设计原则1. 均匀分布:气流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使室内空气能够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温度差异。
通过合理设置空调风口的位置和数量,可以实现空气在室内的均匀流通。
2. 避免直吹:直吹是指空调风口直接对人体吹出冷(热)风,造成不舒适感。
因此,在气流组织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直吹,通过调整风口的角度和风速,使冷(热)风能够均匀地散布在室内。
3. 考虑人体热舒适度:人体的热舒适度与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气流组织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环境和季节的需求,合理调整空调风口的送风温度、湿度和风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4. 考虑空气质量:气流组织设计不仅要考虑热舒适度,还要考虑室内空气的质量。
合理设置空调风口的位置和通风管道的布局,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减少污染物的积聚。
三、空调风口的设计要点1. 风口位置:空调风口的位置应根据室内布局和气流组织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应避免将风口设置在人体活动区域的正上方,以免造成直吹。
同时,在冷气流组织中,应将风口设置在室内高温区域的下方,以提高冷空气的下沉效果。
2. 风口尺寸:风口尺寸的选取应根据室内面积、人流密度和冷(热)负荷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室内面积较大、人流密度较大或冷(热)负荷较大的区域,应选择较大尺寸的风口,以保证空气的充分流通。
3. 风口角度:风口的角度直接影响到冷(热)风的散布效果。
算例气流组织设计

四、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确定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尺寸,使工作区的风速和温差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体舒适感的要求。
气流组织的效果可以用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来评价,它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温度、湿度和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可以通过实测来确定。
以下介绍几种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
气流组织设计一般需要的已知条件如下:房间总送风量0L (m 3/S );房间长度L (m );房间宽度W (m );房间净高H (m);送风温度0t (℃);房间工作区温度n t (℃);送风温差0t ∆(℃)。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中常用的符号说明如下:ρ——空气密度,取1.2 (kg/m 3);p C ——空气定压比热容,取1.01 kJ /(kg ·℃);0L ——房间总送风量(m 3/S);L ——房间长度(m);W ——房间宽度(m);H ——房间净高(m);x ——要求的气流贴附长度(m),x 等于沿送风方向的房间长度减去1 m ;0t ——送风温度(℃);n t ——房间工作区温度(℃);0/d F n ——射流自由度,其中n F 为每个风口所管辖的房间的横截面面积(m 2);0d ——风口直径,当为矩形风口时,按面积折算成圆的直径(m)。
(一)侧送风的计算除了高大空间中的侧送风气流可以看做自由射流外,大部分房间的侧送风气流都是受限射流。
侧送方式的气流流型宜设计为贴附射流,在整个房间截面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气流,也就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能够送到对面墙(对双侧送风方式,要求能送到房间的一半),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避免射流中途进人的工作区。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如图6-10所示 (图中断面I-I 处,射流断面和流量都达到了最大,回流断面最小,此处的回流平均速度最大即工作区的最大平均速h υ)。
这样设计流型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在进人工作前其风速和温差可以充分衰减,工作区达到较均匀的温度和速度;使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可以减小区域温差。
暖通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要点

(一)侧向送风的设计要点1.当空调房间内的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挡,或者单位面积送风量过大、致使空调区的气流速度超出要求范围时,不应采用侧向送风方式。
2.侧送风口的设置,宜沿房间平面中的短边分布;当房间的进深很长时,宜选择双侧对送,或沿长边布置侧送风口。
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同一侧的下部。
3.对工艺性空调,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士1℃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4.设计贴附侧送气流流型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配有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当双层百叶送风口的上缘离吊顶距离较大时,可将它的外层横向叶片调节成向上呈10~20°的仰角,以加强贴附,增加射程。
而它的内层竖向叶片可使射流轴线不致于发生左右偏斜。
5.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进行侧向送风时,应选用横向叶片(可调的)在外、竖向叶片(固定的)在内的风口,并配有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根据房间供冷和供暖的不同要求,通过改变横向叶片的安装角度,可调整气流的仰角或俯角。
例如,送冷风时若空调区风速太大,可将横向叶片调成仰角;送热风时若热气流浮在房间上部下不来,可将横向叶片调成俯角。
(二)孔板送风的设计要点1.孔板上部应保持较高而稳定的静压,稳压层的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稳压层内的围护结构应严密,表面应光滑。
2.稳压层内的送风速度,宜保持3~5m/s。
3.除了送风长度特别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但在进风口处宜设防止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
4.孔板的布置应与室内局部热源的分布相适应。
5.孔板的材料,宜选用镀锌钢板、铝板或不锈钢板等金属材料。
(三)散流器平送的设计要点1.散流器送风的布置原则(1)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避免产生死角,并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在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应有阻挡物(如柱子)。
(2)宜按对称均匀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北京某羽毛球场馆空调气流组织设计方案

北京某羽毛球场馆空调气流组织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羽毛球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运动,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逐渐流行。
为了给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舒适、专业的运动环境,北京某羽毛球场馆决定进行改造,特别邀请我们为其设计新的空调气流组织方案。
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羽毛球场馆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尽可能减少空调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环保的运营。
三、设计方案1、空调系统布局:我们将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确保整个场馆的均匀制冷/制热。
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更好地控制室内温度,减少场馆内外的温度差异。
2、气流组织:在比赛区和观众席,我们将采用喷口送风的方式,使空调送出的冷/热空气能迅速均匀地分布在场馆内。
喷口送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冷/热空气混合,提高空调效率。
3、排风系统:我们将设置合理的排风系统,确保场馆内的空气流通。
排风系统将安装在场地四周的围栏上,以避免对运动员和观众的视线造成干扰。
4、湿度控制:羽毛球场馆内的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
我们将通过空调系统的加湿和除湿功能,将湿度控制在50%-60%的最佳范围。
5、节能设计:我们将采用变频技术、能量回收等节能措施,以降低场馆的能源消耗。
同时,我们将根据场馆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空调的运行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旨在为北京某羽毛球场馆打造一个舒适、专业的运动环境,同时实现绿色环保的运营。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运动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空调工程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空调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本篇文章将阐述一份完整的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空调工程的施工过程有序、高效,同时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数据中心空调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

上送侧回通常是采用全室空调送回风的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机房。上送风可分为机房顶送、风管送 两种形式。由顶部或侧上方送风的气流首先与室内空气混合,再进入设备或机柜内。机房顶部安装 散流器或孔板风口送风,工作的气流小且均匀,人有良好的舒适感。
数据中心空调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
空气是机房中热、湿和洁净的载体。 大风量,低焓差的理解。 专用空调是节能型空调,送风机也是“节能”的。 保证机房设备环境的良好,必须保证气流循环的正常。 由于目前机架还鲜有水冷或直膨冷的方式,气流依旧是机房中唯一的环境保障载体。 冷却方式目前有5种,空气自然对流辐射、强迫风冷、空气冷却板(散热片加风扇)、液体 冷却板(强制间接液冷)、蒸发冷却(相变冷却)。 液(水)冷是气冷能力的10倍,直膨冷是液冷的几十到上百倍。随着高密度的发展,风冷 方式是有瓶颈的。
机房气流组织可以分为3个部分: 1、机房气流组织
•上送下回还是下送上回 •送风距离(风压) •假地板静压箱 2、机架气流组织 单架容量 机架结构 进风结构 封闭空位 3、设备内的气流组织
送风方式的解释:气流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稀释有害物(污染源、热源和湿源)。机房内是稀释 热源。
ηa≈100% (a)层流送风
ηa=50% (c)顶送上回
ηa=50~100% (b)下送上回
ηa≈50% (d)上送上回
下送上回方式是大中型数据中心机房常用的方式,空调机组送出的低温空气迅速冷却设备,利用热 力环流能有效利用冷空气冷却效率,因为热空气密度小、轻,它会往上升;冷空气密度大、沉,它 会往下降,填补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缺,形成气流的循环运动,这就是热力环流。
洁净室空间气流组织设计方案

洁净室空间气流组织设计方案洁净室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境要求的生产和实验场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环境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浓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空气流动是洁净室内部环境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空气流动组织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颗粒物和微生物的传播,保持洁净室内的净化水平。
在设计洁净室空气流动组织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空气流动方向:洁净室的空气流动方向主要有垂直流和水平流两种。
垂直流指的是从天花板向地面的垂直气流,适用于对物体表面清洁要求较高的场所;水平流指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适用于人员操作区域较大的场所。
根据洁净室的具体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空气流动方向。
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是指空气在洁净室内的运动速度,通常以立方米/小时为单位表示。
根据洁净室的净化等级要求,选择适当的空气流速可以有效地控制颗粒物的扩散和沉积。
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内装置设备和人员操作区域的空气流速应该不低于0.3m/s。
3.排风设计:洁净室内的排风系统是保持空气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排风设计,可以有效地去除洁净室内产生的污染物和热量,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条件。
排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恰当的排气口位置,以实现洁净室内部的负压和恒定的空气流动。
4.过滤系统:洁净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主要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组成,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
根据洁净室的净化要求和空气流动特点,合理选择过滤器的等级和数量。
5.空气循环方式:洁净室内的空气循环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向流动,即空气从一个方向进入和排出,保持流线型的空气流动;另一种是混合循环,即空气从多个方向进入和排出,形成交叉和混合的空气流动。
根据洁净室的工艺要求和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空气循环方式。
综上所述,洁净室空气流动组织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空气流动方向、空气流速、排风设计、过滤系统和空气循环方式等因素,以实现对洁净室内环境的有效控制和净化。
气流组织设计

第一章气流组织设计7.4.1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应根据空调区的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温度梯度以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等要求,结合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具布置等确定;复杂空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设计,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
7.4.2空调区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贴附侧送;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应采用侧送;2 设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用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用孔板送风;3 高大空间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下部送风;4 变风量末端装置,应保证在风量改变时,气流组织满足空调区环境的基本要求;5 送风口表面温度应高于室内露点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时,应采用低温风口。
7.4.3采用贴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2 送风口内宜设置防止射流偏斜的导流片;3 射流流程中应无阻挡物。
7.4.4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且净高不应小于0.2m;2 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 m/s~5m/s。
除送风射流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
稳压层的送风口处,宜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3 孔板布置应与局部热源分布相适应。
7.4.5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员活动区宜位于回流区;2 喷口安装高度,应根据空调区的高度和回流区分布等确定;3 兼作热风供暖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7.4.6采用散流器送风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m;2 采用平送方式时,贴附射流区无阻挡物;3 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
火车站高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设计方案

火车站高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出行需求不断增加,高铁、城际铁路等快速交通方式逐渐流行。
火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火车站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它关乎着站内空气流动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火车站高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设计方案,以期提高站内环境质量和旅客满意度。
一、火车站高大空间气流组织的设计在火车站的建设中,气流组织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通风、循环、冷却和加湿等方面,以提高站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通风路径的设计通风路径是指在火车站内部形成的气流路径,通过合理的通风路径设计,可以达到空气流动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通畅性。
通风路径的设计需要考虑站厅、候车大厅、月台等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关系,建立空气流动的正向通风路径和负向排风路径。
同时,还需要对气流运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反馈调节,以保证空气流动方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空气质量的控制在火车站内部,人员密集,环境空气质量容易受到污染和异味干扰。
因此,在气流组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控制空气质量,并保持空气清新。
具体措施包括空气过滤、沉积污染物治理、加湿控制等方面,以保证站内空气质量的良好。
3.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在气流组织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改善站内热舒适度。
具体措施包括加装空调设备、喷淋系统、加湿系统等技术手段,通过适当的调节,实现站内室温、湿度和热舒适度的控制。
二、气流组织模拟设计的应用为了更好的设计和优化火车站内部的气流组织,需要进行模拟设计和优化分析,以掌握站内气流分布的特点。
现代化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将建筑物内部的气流结构模拟出来,反复优化和验证,从而提高气流结构的优化和稳定性。
1. 模拟软件的选择在进行气流组织模拟设计时,需要先选择适合的气流模拟软件。
常用的气流模拟软件包括FLUENT、ANSYS、PHOENICS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确定送风口的型式、数量与尺寸,使工作区的风速与温差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体舒适感的要求。
气流组织的效果可以用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来评价,它定义为工作区内各点满足温度、湿度与风速要求的点占总点数的百分比。
可以通过实测来确定。
以下介绍几种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
气流组织设计一般需要的已知条件如下:房间总送风量0L (m 3/S );房间长度L (m );房间宽度W (m );房间净高H (m);送风温度0t (℃);房间工作区温度n t (℃);送风温差0t ∆(℃)。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中常用的符号说明如下:ρ——空气密度,取1、2 (kg/m 3);p C ——空气定压比热容,取1、01 kJ /(kg ·℃);0L ——房间总送风量(m 3/S);L ——房间长度(m);W ——房间宽度(m);H ——房间净高(m);x ——要求的气流贴附长度(m),x 等于沿送风方向的房间长度减去1 m;0t ——送风温度(℃);n t ——房间工作区温度(℃);0/d F n ——射流自由度,其中n F 为每个风口所管辖的房间的横截面面积(m 2);0d ——风口直径,当为矩形风口时,按面积折算成圆的直径(m)。
(一)侧送风的计算除了高大空间中的侧送风气流可以瞧做自由射流外,大部分房间的侧送风气流都就是受限射流。
侧送方式的气流流型宜设计为贴附射流,在整个房间截面内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气流,也就就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能够送到对面墙(对双侧送风方式,要求能送到房间的一半),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避免射流中途进人的工作区。
侧送贴附射流流型如图6-10所示 (图中断面I-I 处,射流断面与流量都达到了最大,回流断面最小,此处的回流平均速度最大即工作区的最大平均速h υ)。
这样设计流型可使射流有足够的射程,在进人工作前其风速与温差可以充分衰减,工作区达到较均匀的温度与速度;使整个工作区为回流区,可以减小区域温差。
因此,在空调房间中,通常设计这种贴附射流流型。
在布置送风口时,风口应尽量靠进顶棚,使射流贴附顶棚。
另外,为了不使射流直接进入工作区,需要一定的射流混合高度,因此侧送风的房间不得低于如下高度:3.007.0+++='s x h H m (6-8)式中 h ——工作区高度,1、8~2、0m;s ——送风口下缘到顶棚的距离(m ),见图6-10;0、3m —安全系数。
侧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步骤:(1)根据允许的射流温度衰减值,求出最小相对射程 在空调房间内,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有一定温差,射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室内空气,其温度逐渐接近室内温度。
因此,要求射流的末端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x t ∆小于要求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
射流温度衰减与射流自由度、紊流系数、射程有关,对于室内温度波动允许大于1℃的空调房间,射流末端的x t ∆可为1℃左右,此时可认为射流温度衰减只与射程有关。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过对受限空间非等温射流的实验研究,提出温度衰减的变化规律,见表6-4。
表6-4 受限射流温度衰减规律注:①x t ∆为射流处的温度x t 与工作区温度n t 之差; 0t ∆为送风温差。
②试验条件:0/d F n =21、2~27、8。
2.计算风口的最大允许直径m ax ,0d 根据射流的实际所需贴附长度与最小相对射程,计算风口允许的最大直径m ax ,0d ,从风口样本中预选风口的规格尺寸。
对于非圆形的风口,按面积折算为风口直径,即00128.1F d = (6-9) 式中 0F ——风口的面积(m 2)。
从风口样本中预选风口的规格尺寸,0d ≤m ax ,0d 。
3.选取送风速度口0υ,计算各风口送风量 送风速度0υ如果取较大值,对射流温差衰减有利,但会造成回流平均风速即要求的工作区风速h υ太大。
h υ与0υ及0/d F n 有关,见式(6-7),而h υ可根据要求的工作区风速或按工作区要求的温湿度来确定。
为了防止送风口产生噪声,建议送风速度采用0υ=2~5 m/s;当h υ=0、25 m/s 时,其最大允许送风速度列于表6-5。
表6-5 最大允许送风速度确定送风速度后,即可得送风口的送风量为20004C d L πυ= (6-10) 式中 C ——为风口有效断面的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或从风口样本上查找,一般送风口C 为0、95,对于双层百叶风口C 约为0、70~0、82。
4.计算送风口数量n 与实际送风速度0l L n = (6-11) 实际送风速度 20004/d nL ⨯=πυ (6-12) 5.校核送风速度 根据房间的宽度W 与风口数量,计算出射流服务区断面为n WH F n /= (6-13) 由此可计算出射流自由度0/d F n ,由式(6-7)可知,当工作区允许风速为0、2~O 、3m/s 时,允许的风口最大出风风速为0max ,0)43.029.0(d F ~n =υ (6-14)如果实际出口风速0υ≤m ax ,0υ,则认为合适;如果0υ>m ax ,0υ,则表明回流区平均风速超过规定值,超过太多时,应重新设置风口数量与尺寸,重新计算。
6.校核射流贴附长度贴附射流的贴附长度主要取决于阿基米德数Ar ,Ar 数愈小,射流贴附的长度愈长;Ar 数愈大,贴附射程愈短。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通过实验,给出阿基米德数与相对射程之间的关系,见表6-6。
表6-6 射流贴附长度从表6-6中查出与阿基米德数对应的相对射程,便可求出实际的贴附长度。
若实际贴附长度大于或等于要求的贴附长度,则设计满足要求;若实际的贴附长度小于要求的贴附长度,则需重新设置风口数量与尺寸,重新计算。
【例6-1】 已知房间的尺寸为L =6m ,W =21m ,净高H =3、5m ,房间的高符合侧送风条件,总送风量0L =3000m 3/h ,送风温度0t =20℃,工作区温度n t =26℃。
试进行气流组织设计。
【解】 0L =3000m 3/h =0、83 m 3/s 。
(1)取x t ∆=1℃,因此167.06/1/0==∆∆t t x ;由表6-5查得射流最小相对射程6.16/0=d x 。
(2)设在墙一侧靠顶棚安装风管,风口离墙为0、5m ,则射流的实际射程为m 5m )16(=-=x m ;由最小相对射程求得送风口最大直径3.0m )6.16/5(max ,0==d m 。
选用双层百叶风口,规格为300mm ×200mm 。
根据式(6-9)计算风口面积当量直径(3)取30=υm/s ,8.0C =,计算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0l 。
(4)计算送风口数量n从而实际的风口送风速度为(5)校核送风速度射流服务区断面积 22m 25.12m )6/5.321(/=⨯==n WH F若以工作区风速不大于0、2m/s 为标准,则 因0υ<m ax ,0υ,可以达到回流平均区风速≤0、2m/s 的要求。
(6)校核射流贴附长度根据式(6-5)有从表6-6可查得,相对贴附射程为21m ,因此,贴附射程为(21×0、276)m =5、8m >5m ,满足要求。
以上的计算步骤与实例适用于对温度波动范围的控制要求并不严格的空调房间。
对于恒温恒湿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设计参阅有关文献。
(二)散流器送风的设计计算散流器应根据《采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与生产厂样本选取。
散流器送风的气流流型有平送与下送两种典型的送风方式。
设计顶棚密集布置散流器下送时,散流器形式应为流线型。
在此仅讨论平送方式。
气流流型为平送贴附射流,有盘式散流器、圆形直片式散流器、方形片式散流器与直片形送吸式散流器。
根据空调房间的大小与室内所要求的参数,选取散流器个数。
一般按对称位置或梅花形布置(图6-11),梅花形布置时每个散流器送出气流有互补性,气流组织更为均匀。
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
散流器中心线与侧墙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 。
布置散流器时,散流器之间的间距及离墙的距离,一方面应使射流有足够射程,另一方面又应使射流扩散效果好。
布置时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得有障碍物(如柱)。
每个圆形或方形散流器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如果散流器服务区的长宽比大于1、25时,宜选用矩形散流器。
如果采用顶棚回风,则回风口应布置在距散流器最远处。
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计算主要就是选用合适的散流器,使房间内风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P 、J 杰克曼(P 、J 、Jackman)对圆形多层锥面与盘式散流器实验结果综合的公式,散流器射流的速度衰减方程为: 02/100x x KF x +=υυ (6-15) 式中 x ——射程(m ),样本中的射程指散流器中心到风速为0、5m/s 处的水平距离;x υ——在x 处的最大风速(m/s );0υ——散流器出口风速(m/s );0x ——平送射流原点与散流器中心的距离(m ),多层锥面散流器取0、07m ;0F ——散流器的有效流通面积(m 2);K ——送风口常数,多层锥面散流器为1、4,盘式散流器为1、1。
工作区平均风速m υ(m/s )与房间大小、射流的射程有关,可按式(6-16)计算2/122)4/(381.0H l x m +=υ (6-16) 式中 l ——散流器服务区边长(m );当两个方向长度不等时,可取平均值;H ——房间净高(m)。
式(6-16)就是等温射流的计算公式。
当送冷风时,应增加20%,送热风时减少20%。
散流器平送气流组织的设计步骤:1.按照房间(或分区)的尺寸布置散流器,计算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量。
2.初选散流器 按表6-7选择适当的散流器颈部风速0υ',层高较低或要求噪声低时,应选低风速;层高较高或噪声控制要求不高时,可选用高风速;选定风速后,进一步选定散流器规格,可参瞧有关样本。
表6-7 送风颈部最大允许风速选定散流器后可算出实际的颈部风速,散流器实际出口面积约为颈部面积的90%,所以:9.000υυ'=(6-17) 3.计算射程由式(6-15)推得:02/100x F K x x -=υυ (6-18)4.校核工作区的平均速度 若m υ满足工作区风速要求,则认为设计合理;若m υ不满足工作区风速要求,则重新布置散流器,重新计算。
【例6-2】 某15m ×15m 的空调房间,净高3、5m ,送风量为1、62m 3/s ,试选择散流器的规格与数量。
【解】 (1)布置散流器 采用图6-11(a)的布置方式,即共布置9个散流器,每个散流器承担5m ×5m 的送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