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焦叔斌)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管理学(焦叔斌)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管理学(焦叔斌)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1、列举早期的一些典型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管理实践: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的万里长城

管理思想:苏格拉底论述的管理的普遍性,《周礼》中队性质管理制度的具体叙述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详细的讨论

2、摩西岳父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的做法提出批评体现了现代的那些管理思想?

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分权、授权和例外管理的思想。

3、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效率提高主要来自那些方面的原因?

1.分工使每个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

2.节省了通常有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

所需的时间

3.发明了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得一个人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4、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构成及代表人物。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3.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系统理论

5、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基本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的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

6、泰罗强调的科学管理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第二、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

7、简述美国管理运动出现的三次高超?

第一次,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

第二次,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改组“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制”也是事业编制组织形式的诞生

第三次,1924-1932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研究,

8、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

1.技术活动

2.商业活动

3.财务活动

4.安全活动

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

9、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是什么?与今天的提法有何异同?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今天的提法有四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0、简述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方向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8.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

11、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明确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正规化的人员任用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非个人的人员关系

12、韦伯指出的组织中三种类型的权利是什么?

传统的权利、超凡的权利、基于法律和理想的权利

13、泰罗、法约尔、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他们的理论有何共通之处?泰罗、法约尔、韦伯同在一个历史时期,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管理进行了考察。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更多从组织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韦伯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组织问题。但他们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思考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是

管理的古典理论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实质。

14、简述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

一方面,工人日益觉醒,反对资产阶级压迫的斗争日益高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周期性危机的加剧,使得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

15、梅奥在其《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2.企业在除了正式组织之外,存在的“非经济组织”他有特殊的感情、规范、倾向影响成员的行为。

3.新型领导在与通过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来提高效率。

16、什么是霍桑试验?

1924年开始,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17、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贡献者有哪些?各自的贡献是什么?

1.罗伯特.欧文“纽兰纳克”和“新协和村”实验未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对管理学的形成做了贡献。行为学派的先驱者

2.雨果.孟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玛丽.帕克.福莱特最早认识到应当从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来观察组织的学者之一。

4.切斯特.巴纳德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

18、管理科学理论的含义是什么?他与科学管理有何关联?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19、何谓管理理论丛林?其中有哪些主要管理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作“管理论理的

丛林”,其中的主要学派有: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等。

20、系统管理理论的要点主要有哪些?

1.企业是由人、物质、机器和其他资源子啊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2.企业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是管理者避免只注重与自己有关的职能而

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21、什么是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的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组织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2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特征:关注客户、持续改进、一切用数据说话、向雇员充分授权、广泛采用团队的形式来发现和解决问题、重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共赢。

23、戴明的管理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2)采用新观念;(3)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4)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

(5)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6)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

(7)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8)排除恐惧;

(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采评价员工;(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24、为何要建立学习型组织?

伴随着全球经营环境的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环境对组织的速度、灵活性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培育组织的学习能力成为管理当局的最大任务。学习型组织就是能力迅速的获得、传播并在整个组织中分享信息,从而不断改进自身以适应环境的组织。

25、学习型组织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学习是日常工作的常规组成部分

2.学习实施在个人、不能及整个组织的层次上

3.学习促成了在源头解决问题

4.学习着重于在整个组织中构筑和分享知识

5.学习为引起重大意义的变化的机会所驱动

26、为什么说“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因为管理活动有其规律性,所以我们才能分析、总结、归纳、提炼、借鉴、学习、共享。但没有定式可循所以们要权变,最大限度的活学活用,发挥人的能动性。有规律反映管理的科学性一面。无定式反映管理艺术性的一面,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周三多-管理学1-8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管理的核心是()。 A财务控制B战略制定 C处理和人际关系D设计运行组织结构 3、“组织共同劳动而产生,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4、“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反映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挑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和完善生产关系。”这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5、“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是指管理学哪一特征()。 A应用性 B综合性 C复杂性 D独立性 6、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哪一种方法。()A比较方法 B归纳法 C试验模拟方法 D可行性试验 7、比较管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的发展于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A跨国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独资公司 8、()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9、()的主要职责是:指挥和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 A专业管理人员 B高层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10、()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A技术技能 B人事技能 C决策技能 D概念技能 11、按照人本原理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A人是管理的主体 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C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D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2、在人本原理的动力原则中,()是根本。 A物质动力 B精神动力 C信息动力 D外界压力 13、在现代管理中,()是管理的主体。 A人 B财 C物 D信息 14、“管理活动应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相同的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这是管理的()。A人本原理 B系统原理

《基础会计学》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5.在借贷记账法下,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第二章会计记账方法 6.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平行登记时的所谓同时登记,确切地说应该是同一会计期间作业一: 登记。()一,单项选择题: 7.平行登记的要求中,所谓登记方向一致,是指会计分录中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 1.下列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符号是一致的。()A预提费用B短期借款C资本公积D应收账款 8.采用借贷记账法,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必定要在两个账户中同时登记。() 2.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就是企业的() 四,名词解释A所有者权益B实收资本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平行登记发生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 3.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五,简答题A资产B负债C收入D费用 1.简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内容和特点。 4.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简述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及两者数量关系核对的公式。 A可能会受影响B不一定受影响C必然不受影响D必然受影响 3.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六,综合题A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B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1.计算题C流动资产合计金额与流动负债金额的相等关系D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某企业有关会计要素的数据如下: 6.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负债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8000万元;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C收到外单位前期欠的货款 费用200万元;利润6000万元;D收到国家拨入的特种储备物资 要求: 计算资产总额和收入总额 7.企业用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购货款,属于() 2.某公司设有以下账户: 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原材A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增B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C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减 料、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材料采D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购、累计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8.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企业,才需要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短期借款、资本公积、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A待摊费用B本年利润C银行存款D库存商品

管理学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 周三多

课后习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 答:书P5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答:书P6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表现形式: 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及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④任何管理活动都从计划开始,经组织、领导、控制而结束;

⑤控制的结果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⑥创新融于其他各项管理职能中,处于轴心地位。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 答:书P6--P8 代表人角色监督者角色 人际角色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传播者角色 联络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企业家角色 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答:书P8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 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书P12--P22 ?理论分支: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内容与特征: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L.甘特等。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职能 3、?科学管理? 4、霍桑试验 5、系统管理理论 6、权变管理理论 7、?管理科学?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A、赫伯特·A西蒙 B、彼得·F·德鲁克 C、弗雷德·E·费德勒 D、弗里蒙特·E·卡斯特 2、管理的核心是()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 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 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 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 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A、管理的科学性 B、管理的艺术性 C、管理学的历史性 D、管理学的实用性 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麦格雷戈 B、赫兹伯格 C、梅奥 D、马斯洛 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西蒙 C、巴纳德 D、卢桑斯 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巴纳德B.西蒙C.卡斯特D.卢桑斯 三、多项选择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管理的自然属性 B、管理的社会属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艺术性 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 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 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 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 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 )

高数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2.3

2.2)1 ()3,0 x f x x ==; 解: 11 lim 11 lim lim ()lim 3330 lim ()lim 333 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 →--+ →++-∞ →→+∞ →→========+∞ 因为0 lim ()lim ()x x f x f x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3)2 11(),02x f x x - ?? == ? ?? ; 解: 2 10000 11lim ()lim ()lim ()lim 22x x x x x f x f x f x -+- -∞ →→→→?? ??=====+∞ ?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4)3,3 9)(2 -=+-= x x x x f ; 解:63 ) 3)(3(lim )(lim )(lim 3 3 3 -=+-+==+ + - -→-→-→x x x x f x f x x x 故极限6)(lim 3 -=-→x f x 2 2 2 2 2 5).lim ()224,lim ()3215, lim ()lim (),lim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0 6.lim ()lim 21,lim ()lim cos 12,lim ()lim (),lim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7)1()arctan ,0f x x x ==;

现代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中,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建立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优势会使你在绩效上比对手更为强大。如果想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减少产品或服务上资源的消耗,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不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速度、灵活性,并且不断更新业务技能不断创新;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对顾客的需要做出快速有效的回应。二、维护道德规范。过大的压力使管理者做出一些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买回不合格商品等。是发展自己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管理多样性的员工队伍。要认识到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员工的必要性,尤其是不同民族,还有个性突出的90、00后。 四、四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如何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新技术和电子商务,建立自己的高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项挑战。 2.试述中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提升领导者的素质有哪些途径? 素质方面:1、具备全局挂念、大局观念。2、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用于承担责任。3、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效的时间观念。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司利益永远是第一位。5、具备稳健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能力方面:1、具备战略眼光、战略规划能力和及时总结改进工作的能力。2、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缜密的思维。3、具备良好的内部沟通协调能力、适当的交际公关能力。4、具备严格的执行力、学习能力、教导能力,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5、具备把握原则的能力和可靠的自我把控能力。 提升方法:(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3)不断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3.为什么说管理学是软科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它是与电子计算机"软件"的性质和功能相类比而得名的。在管理学中,若将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看成硬件的话,则管理可看成软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内在潜力,有效地利用财力、物力和技术,用最少的消耗达到组织目标,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一层含义。此外,管理者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来创造价值,在这种价值中很难区分出有多少是由管理而得到的,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二层含义。某些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很难在事前准确地评价,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三层含义。 4.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1.从总结企业的具体管理经验到阐述一般管理原理的演变过程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总结企业具体管理经验开始的。泰罗从伯利恒钢铁公司长期工作的经验和多次试验中,总结和提炼出了“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作为矿业公司的总经理,首先从总结管理本企业经验开始的。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是大大专业化和职业化了。其研究不再指某个具体企业。理论来自于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它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归纳到演绎的反复研究过程。 2.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文化人”、“网络人”、“知识人”假设的演变过程。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 泰罗、法约尔及其以前的亚当·斯密等人,把人看作“经济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并推行以物质刺激为主的管理方法。 梅奥、马斯洛等行为科学家则认识到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要通过不断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则更进一步地把人看作是“决策人”、“复杂人”、“自我实现的人”、“网络人”、“知识人”等,因此极力主张实行参与式或灵活多变的管理,以适应日趋民主化、复杂化的管理环境。 纵观管理理论的发展,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因此,人是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关于人的理论假设也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出发点。3.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所限,对于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管理理论的研究一般都限于某个企业和某项工作局部的、封闭的系统,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40年代以来,由于系统科学的发展和运用,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由局部向整体,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其中有社会系统学派和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管理系统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不但深入地研究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影响因素,而且考虑系统外部环境。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系统理论在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是管理科学研究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进一步提高管理科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药事管理学各章节习题与答案+考试重点

《药事管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本教材对“药事”含义的解释是指() A. 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广告有关事项 B. 药品开发、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有关事项 C. 药品开发、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有关事项 D. 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广告、价格有关事项 2.狭义的药事管理是() A. 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 B. 国家对药事的监督管理 C. 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 D. 国家对药品及药事的监督管理 3.药事管理从医药管理中分离出来,始于() A. 13世纪欧洲西西里王国的卫生立法 B. 17世纪英国皇家药学会的建立 C. 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周建立六官体制 D. 15世纪欧洲热地亚那市颁布《药师法》 4. 药事管理学科是() A. 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B. 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 C. 药剂学的一个分支 D. 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5. 科学研究方法不同于其它了解事物方法的基本特征() A. 科学性、实践性 B. 系统性、验证性 C. 客观性、复杂性 D. 系统性、客观性

1、D 2、D 3、A 4、B 5、D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21.药事管理学科是() A.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 B.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C.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D.应用性强的边缘学科 E.多门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 22.现代药事管理的发展趋势呈现() A.法制化 B.多样化 C.实用化 D.科学化 E.国际化 23.药事管理学科研究向纵深发展反映在以下方面()A.重视和研究合理利用药品资源 B.从研究有形商品药品,发展到研究无形产品药学服务 C.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D.促进了药事管理标准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 E.职业药师队伍逐渐扩大 24.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概括为以下几类() A.经济学类 B.法学和伦理学 C.方法学和信息科学类 D.管理学类 E.社会和行为科学类 25.药事管理研究的特征是() A.结合性 B.规范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905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贸易术语 思考题答案 1. 试述贸易术语的含义、性质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贸易术语(trade terms),也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外文缩写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贸易术语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表示交货条件,另一方面表示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有利于买卖双方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 (2)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3)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争议。 2. 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解释了哪些贸易术语? 目前,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三种。 (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它对CIF合同的性质、特点及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为那些按CIF贸易术语成交的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统一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该定义对以下六种贸易术语作了解释:Ex(Point of Origin)、FOB(Free on Board)、FAS (Free Along Side)、C&F(Cost and Freight)、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和Ex Dock (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第一组为“E”组(EX WORKS),第二组为“F”组(FCA、FOB和FAS),第三组为“C”组(CFR、CIF、CPT和CIP),第四组为“D”组(DAF、DES、DEQ、DDU和DDP)。 3. 什么是《INCOTERMS 2000》?试分别指出各组术语的共同点以及13个术语的交货点。 《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一种通用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最早的版本制定于1936年,后来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53、1967、1976、1980、1990年先后进行过5次修订和补充,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故称为《INCOTERMS 2000》。 它解释了四组13个贸易术语。 E组只有一个贸易术语,即EXW(工厂交货),其特点是卖方在自己的地点把货物备妥或交至买方处置之下。 F组有3个贸易术语(FCA、FAS、FOB),其共同点是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不负责运输及保险等事宜。 C组有4个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其共同点是卖方须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费用,卖方不承担责任。 D组有5个贸易术语(DAF、DES、DEQ、DDU、DDP),其特点是卖方须承担把货物交至指定的进口国交货地点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且按D组术语成交的贸易合同,称为到货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合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P35 管理与管理学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六题: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P78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在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实际末的美国产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 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得 P 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50-5p, 得Qe=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 (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1.5 (2)由于当P=2时,Q d=500-100*2=300,

所以,有: 22 .(100)3003 d dQ P dP Q e =- =--*=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 (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 3 s e =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 .2 1.54 s dQ P dP Q e =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 (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One: Managers and Management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en we classify managers according by their leve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are described as _______. a. functional, staff and line managers b. top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and supervisors c. high level and lower level managers d. general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rs 2. Conceptual skills relate to a manager’s ability to a. take a strategic view of how the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 b. solve detailed problems in groups. c. correctly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d. understand and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3. The ability to build networks and power bases that increase one’s power in the organization is referred to as _____. a. influence skill b. political skill c. controlling d. strategic skill 4.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a. actually performs the service or produces the product. b. works anonymously behind the scenes. c. sets the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d. supervises the work of other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kills is most important for top managers (CEO’s)? a. Interpersonal b. Technical c. Functional d. Conceptual 6. A manager who has a reputation for being open and honest and understands how to motivate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is said to have good ________ skills. a. sales b. political c. Interpersonal d. technical 7. Annie’s Pies produces cakes and pies that come in 207 different flavors that are shipped across the USA. Each week, 3 or 4 new flavors are added. Annie’s produces high quality cakes and pies using the best ingredients, it wastes little, and few employees work overtime because the business operates a. effectively. b. reliably. c. efficiently. d. flexibly. 8. Doing a job in a way that achieves results without wasting any resources is referred to as being ______. a. effective. b. efficient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习题集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此概念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理解:(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由于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 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须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 作用。 (2)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 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 (3)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 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另一方面,管理的二 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 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 和技术产生影响。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课后答案资料

定性数据分析第二章 课后答案

第二章课后作业 【第1题】 解:由题可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情况(即糖果颜色的概率分布),调查 者取500块糖果作为研究对象,则以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作为依据,500块糖果的颜色分布如下表1.1所示: 表1.1 理论上糖果的各颜色数 由题知r=6,n=500,我们假设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分布是相符,所以我们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0H 类i A 所占的比例为)6,...,1(0==i p p i i 其中i A 为对应的糖果颜色,)6,...,1(0=i p i 已知,16 10=∑=i i p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6=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5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8.0567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5,0567.18(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28762.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这些数据与消费者对糖果颜色的偏好 分布不相符。 【第2题】 解:由题可知 ,r=3,n=200,假设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相同,即顾 客选择这三种肉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 )3,2,1(3 1 :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3=r 。检验的p 值等于自由度为2的2χ变量大于等于15.72921的概率。在Excel 中输入“)2,72921.15(chidist =”,得出对应的p 值为 05.00003841.0<<=p ,故拒绝原假设,即认为顾客对这三种肉食的喜好程度是 不相同的。 【第3题】 解:由题可知 ,r=10,n=800,假设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没有倾向性,即选 各门课的人数的比例相同,则十门课程每门课程被选择的概率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假设: 原假设)10,...,2,1(1.0:0==i p H i 则2χ检验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