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指标明细表

成本指标明细表
成本指标明细表

成本指标明细表

成本费用明细表

成本费用明细表

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二、《成本费用明细表》填报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相对应的销售(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的具体构成项目和期间费用。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据以填报主表第9行“期间费用”。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视同销售成本,据以填入主表第7行。本行=本表第2+7+13行。 2、第2至6行“主营业务成本”:纳税人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第2行=第3+4+5+6行。本表第3至6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的“主营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 一个纳税人内部可能包括从事工业制造业务、提供劳务等各项业务的非法人的分公司、营业部等,必须将各项业务的营业成本分别准确申报。 3、第7至12行“其他业务支出”:按照会计核算中“其他业务支出”的具体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第7行=第8+9+10+11+12行。本表第8至12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其他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其中,其他业务收入的应交税金及附加填入本表第11行;第12行“其他”项目,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应在“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 4、第13至16行“视同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计算的与视同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第13行=第14+15+16行。本表第14至16行的数据,分别与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执行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非营利企业会计制度以外的其它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非金融居民纳税人填报。纳税人应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外支出”。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计算填报。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 3.第3行“销售商品成本”:填报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企业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开发产品(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除外)发生的成本也在此行填报。 4.第4行“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成本。 5.第5行“提供劳务成本”:填报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活动发生的的主营业务成本。 6.第6行“建造合同成本”:填报纳税人建造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生产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 7.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填报纳税人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使用费成本以及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租金成本。 8.第8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主营业务成本。 9.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其他业务成本。 10.第10行“材料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销售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表单填报情况详解

调整及填报情况详解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

填报要点:按照利润表对应科目明细项目金额填写,注意行次与“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关联行次的对应关系。 第16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计入本科目核算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表单填报情况详解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行次项目 金额 1一、营业成本(2+9) 2 (一)主营业务成本(3+5+6+7+8) 3 1.销售商品成本 4 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 5 2.提供劳务成本 6 3.建造合同成本 7 4.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 8 5.其他 9 (二)其他业务成本(10+12+13+14+15) 10 1. 销售材料成本 11 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 12 2.出租固定资产成本 13 3.出租无形资产成本 14 4.包装物出租成本 15 5.其他 16二、营业外支出(17+18+19+20+21+22+23+24+25+26) 17 (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18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19 (三)债务重组损失 20 (四)非常损失 21 (五)捐赠支出 22 (六)赞助支出 23 (七)罚没支出 24 (八)坏账损失 25 (九)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 26 (十)其他 第1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计算填报。

成本费用明细表共5页

成本费用明细表 填报时间:年月日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经办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二、《成本费用明细表》填报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相对应的销售(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的具体构成项目和期间费用。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销售(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据以填报主表第9行“期间费用”。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视同销售成本,据以填入主表第7行。本行=本表第2+7+13行。 2、第2至6行“主营业务成本”:纳税人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第2行=第3+4+5+6行。本表第3至6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的“主营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 一个纳税人内部可能包括从事工业制造业务、提供劳务等各项业务的非法人的分公司、营业部等,必须将各项业务的营业成本分别准确申报。 3、第7至12行“其他业务支出”:按照会计核算中“其他业务支出”的具体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第7行=第8+9+10+11+12行。本表第8至12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其他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其中,其他业务收入的应交税金及附加填入本表第11行;第12行“其他”项目,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应在“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 4、第13至16行“视同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计算的与视同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第13行=第14+15+16行。本表第14至16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每一笔被确认为视同销售的经济事项,在确认计算应税收入的同时,均有与此收入相配比的应税成本。 5、第17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本表第18+26行。纳税人应根据

管理费用明细表模板-会计实务之财务报表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管理费用明细表模板-会计实务之财务报表 本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A100000,以下简称:主表)第4行销售费用、第5行管理费用、第6行财务费用的填报依据,也是企业所得税正常纳税人必须填列的一张表。增加本表的目的,笔者以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便于基层税务机关掌握企业期间费用各项目构成状况,二是便于基层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表进行逻辑分析和税收风险控制。因此,企业在填报此表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因为此表是基础表而马虎对待。 一、本表与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下《利润表》相关栏目的比较分析 分析过主表(A100000)结构的人应该发现,主表(A100000)的第1行至第13行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一般企业利润表格式设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报本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合计数应与《利润表》相关栏目的累计数完全相符。 主表(A100000)第1行至第13行与《小企业会计准则》所附利润表格式相比仅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两个栏目,而小企业不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坏账损失则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并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第24行(八)坏账损失中填列,此类企业填报本表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合计数也应与《利润表》相关栏目的累计数一致。 主表(A100000)第1行至第13行与《企业会计制度》所附利润表格式相比多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两个栏目,少其他业务利润、补贴收入两个栏目。其他业务利润、补贴收入项目按照填报要求应在《一般企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A102010 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A102010 《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纳税人应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外支出”。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计算填报。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 3.第3行“销售商品成本”:填报纳税人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商品销售活动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开发产品(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除外)发生的成本也在此行填报。 4.第4行“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销售商品成本。 5.第5行“提供劳务成本”:填报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活动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 6.第6行“建造合同成本”:填报纳税人建造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生产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 7.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填报纳税人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使用费成本以及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租金成本。 8.第8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主营业务成本。 9.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其他业务成本。

《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表适用于执行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非营利企业会计制度以外的其它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非金融居民纳税人填报。纳税人应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外支出”。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营业成本”: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计算填报。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 3.第3行“销售商品成本”:填报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企业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开发产品(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除外)发生的成本也在此行填报。 4.第4行“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成本。 5.第5行“提供劳务成本”:填报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活动发生的的主营业务成本。 6.第6行“建造合同成本”:填报纳税人建造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生产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 7.第7行“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填报纳税人在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使用费成本以及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租金成本。 8.第8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主营业务成本。 9.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其他业务成本。 10.第10行“材料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销售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等发生的成本。 11.第11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填报纳税人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确认的其他业务成本。 12.第12行“出租固定资产成本”:填报纳税人将固定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形成的出租固定资产成本。 13.第13行“出租无形资产成本”:填报纳税人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出租无形资产成本。 14.第14行“包装物出租成本”:填报纳税人出租、出借包装物形成的包装物出租成本。 15.第15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上述未列举的其他业务成本。

产品成本明细单

产品成本明细单

填制说明:(每种产品填写一份产品成本明细单,须打印不得手填) 1 “品名”一栏填写产品的具体商品名称。不可用统称(如水果、服装、配件、家具等)。2“产品计算单位”一栏填写量词单位,例如:“公斤”“件”“双”等单位量词,“产品计算单位”与原材料“单位用料”中的单位相一致。 3 “货币单位”一栏填写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货币计算单位,例如,“元”“美元”“欧元”等,明细单中填写的货币单位要统一。 4 “原材料中文名称”一栏的填写分两类,如果产品是轻工纺织类填写所用原辅料名称;如果产品是机电类填写所用零部件名称。构成产品的所有原材料都应该填写。 5 “原材料HS编码”一栏填写原辅料或零部件的税则号(至少前6位)。 6 “原产地”一栏填写产品所用原辅料或零部件的实际产地,如果是中国生产,填写具体地区;如果是其他国家生产,填写具体国家。港澳台生产和产地不明的原材料视同进口。如果是从国内中间商购买的进口原辅料或零部件,不能视同国产,应如实填写实际原产国家。 7 “计算单位”一栏填写原材料计算单位,例如,“吨”“克”“个”“件”等单位量词。 8 “单价”一栏填写原材料的购买价格。 9 “单位用料”一栏填写单位产品所用原辅料或零部件的数量。 10 “原辅料、零部件”一栏若填写国产原材料,单价与单位用料的乘数,即原料价值相应填在“原产(国产)”一栏,若填写非国产原材料或产地不明原材料,单价与单位用料的乘数,即原料价值相应填在“非原产”一栏。 11 “原材料合计”一栏,分别填写“原产”各项价值总和与“非原产”各项价值总和。 12 “成品出厂价”=原材料、人工等各项成本+利润。 13“非原产原料价值占成品出厂价的百分比”= 非国产或产地不明原料价值/成品出厂价*100%。 14 “加工工序”简述车间内加工流程或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