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西番莲引种栽培现状及改良思路
粤北丘陵山地西番莲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西 番莲 生产 上主 要采 用种 子繁 殖和 扦插 繁殖 两种方 法进行 大量 繁 殖 ,也可 采用 嫁接 方 法进 行育苗 。当 品种 确定 以后 ,无 论采 用哪 种 繁殖方 法 ,都 必须 从果 多 、果 大 、果汁 率 高 、风 味好 、生长健 壮 、无 病虫 害 的优 良母 株上采 充 分成 熟 的果 实种 子或插 穗 来繁 殖 ,壮 苗上 山定 植 是 西番 莲早 结果 的条 件之 一 。实 生繁 殖选择 丰 产 、优 质株 、蔓 上 的充实 大 果采种 ,种 子 洗净 后播 于湿润 的细 沙 中,两 周可 萌芽 ,苗 高1 c 即可定植 :扦 插繁 殖全年 5m 都可 以进 行 ,但一 般在 早春 较 为理 想 ,育成 的苗 便于 当
挖好定 植穴 ,定 植穴 的规格 以5 c ×6 c ×7 c 为宜 。 0m 0m 0m 在定植前 1 个月 回穴施基肥 有利 于肥料腐 熟 ,基肥 必须与
粤 北西 番莲于 2 0 年春 季从 华南 农业 大学 引种 ,在 00 广 东省连 州 市 的 3 山区镇 的 山坡地 上以修 梯 田、挖 大 个 穴、单线篱 笆式棚架形 式种植 ,面积 为lm, 品种 为营养 h2 袋 育黄 果 、紫果扦 插苗 。采 用3 ×3 或2 5 m m . m×3 5 的株 .m 行距栽 培 ,每亩 种植 6  ̄7 穴 ,每穴 2 。第 1 平均 单 0 0 株 年 产 :黄 果 亩 产2 ,紫 果 亩 产 1 6 g 83 :第 2年平 均 单 9k 产 :黄 果亩产8 2 g 3 k ,紫 果亩产4 2 g 1 k ;第 3 平均单产 : 年 黄 果亩 产1 5 k ,紫 果亩产 5 1g 2 1g 9 k 。当地气候 条件 :连 州 市属 中亚 热带 季风 气候 区 ,光 热 资源 丰 富 , 四季 分 明 ,
台湾紫色百香果引种和栽培技术

台湾紫色百香果引种和栽培技术
郑城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百香果” 又名西番莲。
台湾紫色百香果性较耐寒.果实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果面呈现紫红色或暗紫色.果皮较粗。
果心腔中为液体状果汁.汁中含假种皮包裹的细小种子.果实舍果汁约30%。
闽清县上莲丰达第一农场自2003年引进台湾紫色百香果.已获得栽培成功.据本地多年栽培观察,在低温-2℃以上时,均未见发生冻害;在本场丘艟地栽培多年来也均束发生病虫害危害。
其主要技术如下:
【总页数】1页(P18)
【作者】郑城
【作者单位】闽清县上莲乡农业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紫色百香果的栽培技术 [J], 龚仕钢;罗益都;刘冬莲;李秀丽
2.'夏威夷2000'百香果引种及高优栽培技术 [J], 范晓玥;陈贻钊;姚立萍;赵依杰
3.黄金百香果在粤东地区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J], 杨惠文;陈桂平;陈若佳;林煜
4.不同百香果品种在百色石山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J], 陆艳琴;林有林;
赵丽梅;黄战威;聂根荣;汪志涛;陆俊杉;黄常俊
5.黄金百香果在海南地区的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 [J], 李斯宇;罗志文;韩冰;李向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番莲引种及栽培技术

浆果 , 鸡蛋形 , 纵径 5 - 7 c m, 横径 4 ~ 6 e a。幼果绿 色 , r 成 熟 果紫色 , 平均单果重 4 o g 左右 ; 果壳坚韧 、 革质 、 果囊 黄色 , 内含 黑色 种子 1 0 0 余粒; 果实 香气浓郁 , 稳定 持
久。
幼果期喷洒 0 . 1 %磷酸二氢钾 , 以提高坐果 率。 2 . 5病 虫害防治 西番莲植株周 围不 宜堆放 杂草 , 以 防止 白蚂蚁危害茎基部 , 周 围施 洒石灰粉或乐斯本 。 各 种 叶斑病 防治可在 4 ~ 5月及 8 - 9月各 喷 1 次波 尔多液 ( 硫 酸铜 0 . 5 k g , 熟石灰 O . 5 k g , 水1 0 0 k g ) , 有利于 防治病
现代 园艺
2 0 1 5年第 1 0期
西番 莲 引种 及 栽 培 技术
熊浪铨
( 福建省龙 岩市 永定 区农业局 3 6 4 1 0 0 )
摘 要: 西番莲具有适应性强 、 易栽培、 病 虫害少、 生 育期短 、 产量 高、 经济效益 显著等特点 , 在 生产上采取 营养袋扦插 苗 、 科学选 地、 合理株行距、 搭建棚 架、 加强土肥水管理、 合理 整形修 剪、 综合防治病 虫害及 冬季注意防霜冻等措施能 获得 高产高效优质 。 关奠词 : 西番莲 ; 引种 ; 特征特性 ; 栽培技术
西番莲原产 于中美 州巴西 ,是一种热带 亚热带水 果 。福建省 闽南沿 海及 内陆 山区海拔 5 0 0 m 以下 丘陵
西番莲的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13期新农民西番莲的栽培技术黄兴连(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33)摘要:目前,随着西番莲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直接导致全球的消费者对西番莲的需求量稳步上升,西番莲的果汁鲜美是使得其备受世界人民欢迎的一大因素,但是如何使西番莲得到高产又是西番莲种植的又一重要课题。
关键词:西番莲;高产;栽植0 引言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推出了一系列的西番莲产品,特别是西番莲的果汁在国内更是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并且如果文明立足于种植者的角度,就会发现西番莲容易生长、果树报酬率高、经济价值高。
经过种植之后,只要管理得当,当年就能够采收。
由于西番莲是常绿攀缘藤本植物并且速生的果树。
在销售渠道畅通的情况下,种植西番莲确实是农民和投资商的快速致富的不二之选。
根据科学测定,西番莲果实中含有的芳香物质远远高于其他水果;除了芳香物质之外,西番莲还含有维生素等诸多其他营养元素,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因此大家都称之为“果汁之王”。
市场前景极好。
因此,无论我们是从实际消费者的消费力度亦或是从市场的前景来看,西番莲市场绝对是一条通往富裕的一条康庄大道。
接下来的内容,我将会从品种选择、繁殖方式、整地施肥、挖穴定植、支架引蔓、基肥和追肥的石方、塑形修枝,采收等几个方面进行挖掘西番莲种植的精髓。
1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适地适树,将栽植地的生态环境与西番莲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结合,使得双方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不能盲目引种,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当下,西番莲紫色果皮和黄色果皮种是推广最为广泛的品种。
2 繁殖实生繁殖、扦插是西番莲的常用繁殖方式。
实生繁殖:由于休眠在西番莲的种子中及其少见,几乎是不存在休眠期的,所以种子被采收后即可播种。
西番莲播种育苗可春播或秋播。
在播种之前,我们应该先用水浸泡种子2d,然后用手将种子外层胶质轻轻搓洗直至干净。
可以先通过催芽再播种,当然也能够直接播种。
西番莲种质资源概况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西番莲种质资源概况及其应用研究现状余 东 熊丙全 袁 军 曾 明(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 400716) 西番莲Passi f lora edulis Sims1,俗称鸡蛋果、百香果,属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热带多年生草质至半木质藤本攀附果树,原产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巴西,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 分类地位西番莲为多年生常绿草质至半木质藤本植物。
西番莲科分为12个属,大约有600个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我国有两个属,蒴果属和西番莲属,约18个种。
其中以西番莲属最为重要,大约有400个种,其中大部分起源于热带中南美洲,可供食用的约有60个种。
目前商业性栽培的有食用价值的主要有6个种,西番莲为其中一种。
2 物种起源及主要品种我国福建、广东、云南、广西、台湾等冬暖地区有栽培。
主要品种有黄果、紫果、黄果与紫果杂交种等三大类。
此外还少量栽有:密柔毛西番莲P1millissima Bailey,舌苞西番莲P1liqularls J uss,樟叶西番莲P1lauriof olia L.,菱茎西番莲P1quad rangularis L1。
淡花西番莲P1incarnata L1主要用做砧木,嫁接一些高产的但对茎基腐病和根茎腐烂病抗性较差的种类或品种。
我国大规模种植的仅限于紫果西番莲、黄果西番莲和杂交种西番莲等3个品系。
紫果西番莲的果实果皮是紫红色,枝蔓青绿色,适宜于夏季凉爽,海拔300~500m的地方种植,而不适宜夏季高温天气的珠江三角洲或以南地区栽培;黄果西番莲适应性较强,果实较大,产量较高,品质优,出汁率较高,为主栽品种,但耐寒性较差。
有些品种还有自花不实现象,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3 生物学特性西番莲喜植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 H值大于610。
适宜生长在15~35℃的气候条件下,20~30℃最适宜,能经受轻微的寒冻,在不低于-2℃的气温下能正常生长。
开花结果适温25~30℃。
西番莲耐湿、耐旱,适宜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
百香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百香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百香果,俗称“西番莲”,是一种味道酸甜、口感多汁的水果。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百香果的种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百香果种植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病虫害防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百香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对百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病害问题百香果常见的病害有花萼变色病、根腐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对百香果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产量和品质。
改进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部位;(2)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3)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
2、虫害问题常见的百香果虫害有百香果食梨红蚜、百香果肉腐蛆、百香果青蓝锈蚧等。
这些虫害会啃食叶片和果实,直接影响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
改进措施:(1)加强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2)使用天敌或灭螨剂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合理施肥,增强百香果的抗病虫能力。
1、果实品质一些百香果种植户在生长过程中不够注重对果实品质的管理,果实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
改进措施:(1)合理修剪,控制植株生长,促进果实的均匀生长;(2)加强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度,提高果实品质;(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果实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采收与加工一些百香果种植户采收不当,导致果实受损严重;加工环节不够规范,也会对百香果的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改进措施:(1)科学制定采收时间,避免果实过熟或受损;(2)加强加工技术培训,提升加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3)加大对冷链运输的投入,保障百香果的新鲜度和口感。
1、市场认可度由于一些地区的百香果种植规模较小,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销售困难。
改进措施:(1)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百香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加强产品宣传,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扩大市场影响力;(3)参加各类农业展览会和交流活动,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大果西番莲引种栽培初报

0c .2 0 t 0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0URNAL OF T EJ ROP CAL AGRI UI URE I C
第3 0卷 第 1 0期
Vo . 0 13 .No 1 .0
大 果 西 番 莲 引种 栽 培初 报 ①
时其 花果大 ,花 形优 美 。色 泽艳 丽 。挂果期 长 等极 具观 赏性 .具有 很高 的开 发利用 价值 [ 3 ,
至今 .国内外 对 西番莲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紫果 西番 莲和黄 果西 番莲 .大果 西 番莲 的研究 还未 见 系 统报 道 本 文通 过对 大果 西番 莲 的引种后 的形 态特
wh n a t ca l o l ae e ri il p l n td.Th au a lnain a d hg r i s ti a ite h ud b ee t d a d i f y i e n t r lpol t n ih fut et i o ・ ng v reis s o l e s lce n
极端低温 80 . ̄ . ~9 OC.年 降雨 量 高 达 21 14ml 3 . i l : 水 资源 丰 富 ,土 壤类 型为 黄色砖 红壤 。
112 试验 材料 ..
兴 隆华 侨从 印尼 引进 的大 果西 番莲
1 2 方 法 .
征 、生长 习性 、开 花 与结果 习性及 栽 培技 术要 点等 进 行初 步观 察 和 总结 ,可 为大果 西 番 莲 生产 种 植 、 杂交 育种 及 田间管理 提供 依据
Absr c Th d p ai n o q a r n ua i whih wa x rm e tly pln e tX ig o ,W a n n ta t e a a tto fP u d a g lrs c se pe i n al a td a n lng n ig wa o s r d Ivetg to s o e t a s b eve . n si ain h w d h t q a rn uai u d a g lrs w a r lt ey s ea i l w el d p e t Xi go g v l a a t d o n ln
西番莲生产情况汇报

西番莲生产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西番莲的生产情况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西番莲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着显著的增加,为农民增加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
首先,从种植面积来看,今年西番莲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各地农民对西番莲的认可度逐渐提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目前,西番莲的主要种植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其中广东省的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同时,一些新的种植区域也在逐渐兴起,为西番莲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其次,西番莲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种植技术的普及,西番莲的单产量也在逐渐提高。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增加,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使得西番莲的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另外,西番莲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提高了西番莲的品质。
同时,一些企业也加大了对西番莲的加工和生产力度,推动了产品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总的来看,西番莲的生产情况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也要看到,西番莲的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地区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西番莲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市场调研,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使得西番莲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西番莲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我国的生产情况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西番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西番莲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2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 o1.23 N o.2 2003年6月 JOURNA L OF S OUTHWEST FORESTRY CO LLEGE Jun.2003 综述国内西番莲引种栽培现状及改良思路Ξ王秀荣,段安安,许玉兰(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尤其是云南省西番莲引种及栽培情况,提出改良思路,即通过引种、杂交育种及无性系育种等,培育出适宜本地生长的西番莲品种;做好良种的保存和推广工作;加强西番莲生殖系统的研究和分子方法的应用,注重综合开发.关键词:西番莲;引种;改良;策略中图分类号:S68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3)02-0088-04 西番莲原产巴西,目前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种植.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包括12个属600余种.西番莲属(Passiflora Lim)有400多种[1],其中果实可食用的约60种.目前作为商业性栽培的主要有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 (2n=2x=18)、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var. flavicarpa Degener)(2n=2x=18)及其杂交种.我国有2属,西番莲属的有19种[2,3].西番莲属植物多为藤本,有卷须,花艳丽,果实为肉质浆果或蒴果,种子多数,种皮上有纹孔,外裹一层肉质的假种皮,是果实的可食部分[1].西番莲果汁中含9种氨基酸,165种化合物.有消除疲劳、养颜美容等多种功效[4].国际市场对西番莲果汁需求量居其他热带水果之首.1 国内西番莲的引种及栽培情况111 引种情况我国的西番莲1901年由日本引入台湾而后传进大陆,至今已在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等省推广种植[4,5],但对西番莲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较深入地进行[6],各省引种情况如下.四川省:凉山州热作所于1960年夏引进紫果西番莲,1982年与1985年又相继引进杂交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试种成功并经过多年品比、鉴定,确认紫果在攀西地区表现较好,尤其适宜生产高级饮料[7].贵州省:1991年贵州省热作所引进华阳一号、台农一号、南美黄果、泰国黄果4个良种,1年后各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果.1993年在望谟县、贞丰县、兴义县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低热河谷地区推广,以华阳一号生长最快、产量最高,其他依次为南美黄果、泰国黄果,台农一号表现最差[8].福建省:福建热作所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台农一号”西番莲的无性系苗,多年试种表明该品种自交亲和率高,无须进行人工授粉,产量较高,品质亦佳[9].福建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引种普通西番莲(紫果型和黄果型)、大果西番莲、樟叶西番莲、苹果西番莲、蝎尾花西番莲,并将这些西番莲分成3类气候型:热带高地型、热带低地型和居间型(或亚热带型)[9].海南省:海南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巴西引进西番莲,“八五”期间首次在儋州市引种黄果西番莲取得成功,每公顷产量21150kg[10],随后在儋州市大面积推广.1995年8月又引进“台农一号”西番莲嫁接苗取得成功,每公顷产量16500kg,并进Ξ收稿日期:2002-12-13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资助(1999-04-10). 作者简介:王秀荣(1972-),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林木贵传育种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一步扩大试种规模[11].广西: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1982年引入紫果西番莲,第2年全部开花结果,每公顷产量约(以600株计)7500kg[12];广西农业学校1985年小面积引种成功,每公顷产量8250kg2以上[13].此外,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引进的西番莲选育出自然座果率高的优良无性系选5-1-1和选2-5-3,并于1992-1993年间在广州、海丰、佛山等处推广种植1012hm2,每公顷产量15000~22500kg(以每公顷1515株计)[14].由上述情况可知,各地引种的品种单一,重复引种现象严重,对引入品种的驯化及利用其培育新品种的工作进行得较少,只注重引种,忽略了引进种的适应性问题,从而事倍功半.112 栽培技术的研究11211 繁育技术的研究 西番莲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目前扦插繁殖还不是主要的繁殖方法[7].据广西农业学校报道,紫果西番莲扦插时只要适当遮荫,成活率可达89%以上[13];贵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表明:在8-10月扦插效果较好[15];华南农业大学研究认为,选取老熟的、充实的枝蔓作材料,以距顶端6~12节的枝蔓最好,用适当浓度的I BA溶液浸插条的基部,有利于生根[14].嫁接目前主要用于台农一号杂种西番莲的繁殖[5],一般以黄果种实生苗为砧木,在选接穗时,最好选择即将萌动的腋芽[16],谢知坚报道,用紫果西番莲作砧木,嫁接黄果西番莲,能防治茎腐病[1,17].总之,目前各地主要以研究实生繁育为主,对无性繁殖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西番莲繁殖上的应用,更是很少涉及. 11212 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西番莲的修剪主要在冬季1-2月进行[18,19];黄果西番莲对氮肥和钾肥需要量大,合理的N,P,K比为2∶4∶4[10],云南农科所张显努认为西番莲对N,P,K的需求比为2∶1∶4[20]. 113 开花结实习性和生态条件的研究西番莲在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15~20d 达到成熟果大小,从座果到成熟一般需70d.不同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其开花结实习性不同.紫果西番莲有明显的自交亲和性,但自然授粉座果率低[6,21,22],在台湾其花期自12月至翌年5,6月,开花时间上午7时至下午5时[6],在南宁一般3月上旬现蕾,4月为盛花期,花晨开暮闭[6,4],G achanja 报道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至9时,并一直保持到第2天的上午10时[6],Naoki Utsunomiya报道,较低温度有利于紫果种成花和座果[23];黄果西番莲自交不亲和[6],属异花授粉植物[24],自然授粉率低[4,25],花瓣开放时间为午后1至2时,傍晚闭合[4],在台湾,其花期从5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开花时间为午间12时至下午6时[6],在西双版纳6月中、上旬进入盛花期,7月花量最高,6-11月挂果率较高,7月果量最大[26];杂交种的性状介于黄果和紫果之间[27],自花授粉可育,自然授粉座果率高[11],在台湾杂交种花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下旬,开花时间是上午9时至下午6时[6].目前对西番莲开花结实习性的研究多局限于花期限等浅层上,对于西番莲生殖系统及促花措施、提高座果率方面,则缺乏深入的研究,各地研究内容多有雷同,缺乏侧重点和系统性[21,24].西番莲属长日照植物,年日照约2000h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月日照大于200h,叶片及茎蔓生长最快[28];西番莲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年均气温21℃左右即可[28].黄果西番莲喜湿润,要求年降雨量1000~1500mm,相对湿度80%左右.王佩珍等试验表明:月降雨量50~300mm,且分布较均匀,西番莲生长迅速[28].西番莲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并不严格,但肥沃、水分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对西番莲的生长有利,以肥沃的中酸性砂壤土为宜;土壤的pH值以610以上者为好[6,29,30].2 云南西番莲引种及发展现状211 发展现状云南有西番莲14种1变种,分布于滇南、滇东南、滇西南和金沙江河谷热区.其中西双版纳地区有9种1变种(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2],滇西有6种[31].德宏州于1986年引种西番莲,1989年以后开始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先后引种过缅甸黄果种、美国夏威夷黄果种、台农一号、台农二号、杂交种、大果西番莲和当地野生紫果种,其中大面积种植的是当地野生紫果种.至1992年1月,全州种植总面积33313hm2[31].其中,德宏州科委在三台山建立了3313hm2星火基地,1991年种植1617hm2,产量为64128kg,平均产量为3840kg/hm2,1992年种植1617hm2[31].盈江县西番莲“八五”期间发展到66617hm2,1990年莲花山建立了0113hm2西番莲良种母本园,引进黄果种、杂交种和当地紫果种进行试种,至1991年7月底,盈江县已种植西番莲156hm2.98第2期 王秀荣等:国内西番莲引种栽培现状及改良思路西双版纳州60年代就引种了紫果种和黄果种,于1990年首先在我国大陆集约化种植黄果西番莲,当年列入云南省星火计划,1992年从福建引种了“台农一号”杂交种,同年与德宏州同时成为云南省西番莲种植基地,1993年列入国家级滇西南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得到项目资金,建立申纳果汁饮料厂,1994年景洪建立生产西番莲饮料的诗风绿饮料加工厂.1996年由外经贸部海外经贸总公司牵头组建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西番莲果汁加工为主,菠萝、木亡果等热带水果加工作为淡季补充,百果洲集团1996年在基诺山和埋龙山建立了西番莲生产基地120hm2,1997年种植面积达43313hm2,产果总量450000kg,1998年种植55313hm2,产果总量994000kg[18,32],1998年生产西番莲浓缩汁560000kg,全部出口,西番莲产业1997年列入云南省生物资源“18”工程.1999年西双版纳种植面积已达233313hm2,已经形成了西番莲种植、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一条龙的新兴产业[18].212 云南省引种试验及繁育情况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60年代先后引种了紫果种西番莲和黄果种西番莲[31],通过对西双版纳西番莲主要栽培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表现较好,但产量不如黄果种,在西双版纳地区适合栽培黄果西番莲,高海拔地区可以台农一号杂交种作为补充,紫果种不适合生产性种植[27];而滇西地区,发展面积的98%属于当地的紫果种,黄果种表现不好,不适宜大面积发展[31].在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方面,据思茅地区报道:将插穗放入500mg/kg的ABT生根粉(2号)溶液中速蘸5~7s,或用100~200mg/kg生根粉溶液浸泡20~30min,有利于促进生根[33].综上,云南省西番莲的发展仍处于初期,对于西番莲的各项研究工作也刚刚开始,西番莲的种植面积增加虽然很快,但种植品种单一、管理粗放、良种少及品种多样性差的现象仍十分突出.3 西番莲的改良思路目前西番莲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管理方面,对品种的选育及繁育方法较少研究,在杂交育种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更少,各地在栽培上存在品种少、良莠不齐、产量低等问题,今后的改良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311 继续加大引种力度,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加工类水果,西番莲商品栽培起步晚.我国现有品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培育水平与国际上有很大的差距.品种少、产量不高、适应范围窄是西番莲种植和推广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大引种力度,扩大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圃已成为发展西番莲的关键.没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作后盾,西番莲的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另外,引来的品种存在着适应性的问题,故应坚持走“引进和选育相结合”,坚持走“边引进、边选育”的路子.312 加强杂交育种和无性系育种的研究坚持“有性创造、无性利用”的战略,利用杂交育种产生更多的变异,选择表现优良的杂种单株,再通过无性繁殖加以利用.西番莲的花大,柱头突出,花粉粘重,控制授粉易于进行,可通过不同种、品种间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另一方面由于西番莲的花蕾开放时间短,柱头老化快,因此,选择适当的花龄和授粉时间,是授粉成败的关键[25,34,35].无性系育种是保持良种优良性状和良种推广的重要方法,在云南西番莲以实生育苗为主,由于西番莲虫媒传粉,实生繁殖存在分化,所以无性繁殖,采用多个优良无性系造林是西番莲良种化的关键.在无性繁殖中,提高无性系苗木的根系质量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29,36].313 总结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做好良种推广工作以引种、育种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选育出适应本地的西番莲品种,采取“科技、生产、管理”三结合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推广无性繁殖技术和推广无性系品种,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有效的技术培训及林业咨询服务,使林业专家直接为林业经营者服务;建立示范推广基地,为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作出示范,通过建立示范样板,发挥辐射作用,使一批适用、先进、成熟的成果转化成规模效益;围绕推广搞科研,针对推广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组织科研攻关,从而使科研成果更具实用性. 314 现代基因工程的应用———分子育种运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内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创造转基因植物,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如在抗性方面,培育出抗病、抗虫、耐旱、耐寒的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出不同色彩、不同形态的观果观叶观花类型,以丰富生物多样性.315 西番莲开花结实习性及促花措施的研究开花结实习性的研究是杂交育种等一系列工09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3卷作开展的基础,促进西番莲开花是丰产的有效措施,西番莲的果实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10月,其果实的自然保鲜在7d左右,贮存期过长,品质降低,甚至腐烂.因此,要大规模地发展西番莲,就必须进行品种搭配,选择成熟期不一的品种合理布局,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以缓减成熟高峰期限对加工的压力[22,23].316 注重西番莲的综合开发可以选育出某些具有特殊价值的品种(如甜果种和无籽西番莲)直接推向市场,如现已发现西番莲嫩尖可以食用,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之功效,可以选育营养生长快、开花结实少的品种,作为蔬菜来开发;也可选育某些花大而多、果色丰富的品种作为园林绿化品种.[参 考 文 献][1] 谢知坚.哥伦比亚的西番莲[J].福建热作科技,1995,20(4):45~47.[2] 任新军.西双版纳西番莲种质资源[J].热带植物研究,1997,42,32~34.[3] 陈晓静,吕柳新.西番莲属2个主要栽培类型的核型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1):30~33.[4] 吴均秀.浅谈西番莲及其发展前景[J].广西热作科技,1994,50,43~46.[5] 任新军,付先惠.黄果西番莲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果树,1996,102,29~30.[6] 庄西卿.世界西番莲研究近况3III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1995,21(5):27~30.[7] 罗关兴,白 巧,刘志田,等.紫果西番莲在四川攀西地区的适应性初报[J].广西热作科技,1996,52(3):50~52. [8] 龚德勇,代正福,谢惠珏.西番莲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3):30~33.[9] 王网市,庄馥萃,刘海桑,等.西番莲属果树的引种试验[J].果树科学,1997,14(2):132~134.[10] 魏定耀,彭家成,罗石荣.黄果西番莲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1998,(2):40~41.[11] 魏定耀,彭家成,高爱平.“台农1号”西番莲在海南儋州地区试种观察初报[J].热带作物科技,1997,(4):48~52.[12] 左永和,杨默丽.鸡蛋果引种初报[J].热带作物研究,1985,20(2):73~75.[13] 胡子有.紫果西番莲引种及其栽培技术[J].广西热作科技,1992,48(4),39~40.[14] 黄楚韶,吴楚彬.黄果西番莲新品系选5-1-1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1998,(5):18~20.[15] 龚德勇,刘清国,欧珍贵.贵州西番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7,(6):37~38.[16] 王友富,铁万祝.浅谈攀西地区种植西番莲的优势与不足[J].广西热带农业,2001,(1):13~14.[17] N M G RE CH.红果西番莲砧木对某些根系真菌病原菌抗性的实验室和田间评价[J].福建热作科技,1994,19(3):42.[18] 任新军,付先惠,文 斌.西双版纳西番莲产业种植[J].热带作物科技,1999,(4):22~25.[19] 沈海燕.西番莲及其栽培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17(9):30~31.[20] 张显努.种植西番莲效益好[J].云南农业科技,1999,(4):27~28.[21] K IY OT T AK E ISHIH A T A.西番莲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J].热带作物译丛,1993,(1):40~42.[22] 郑继华,唐艳丽,何 勇.影响黄果西番莲授粉受孕的一些因子[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2):14~16.[23] 石火田清武.紫果西番莲正常型和花柱直立型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J].福建热作科技,1994,19(3):40~41.[24] 何 勇.黄果西番莲人工辅助授粉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4):37~38.[25] 郑 进,陈永新.推广中心的实力是怎样增强的[J].林业科技管理,1997,17(1):46~47.[26] 何 勇,郑继华.黄果西番莲开花结果习性观察[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1):19~20.[27] 任新军,彭琼生.西番莲品种比较研究[J].云南热作科技,1998,21(1):12~15.[28] 王佩珍,陶忠良,林举定,等.西番莲生育的农业气象试验初报[J].广东气象,1999,(3):32~33.[29]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0] 庄馥萃.西番莲研究近况[J].亚热带植物通讯,1989,(2):41~48.[31] 黄国经.滇西西番莲调查报告[J].热带植物研究,1996,(37):44~46.[32] 何 勇,廖学佑.西番莲丰产栽培经验总结[J].云南热作科技,1999,22(1):44.[33] 杨开正.西番莲扦插育苗[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1):34~35.[34] 盛伟彤,何淑筠,张大华,等.新西兰的林业科技与技术推广[J].林业科技管理,1997,17(1):61~62.[35] 汤兴贵,孟宪虹,姜 梅.强化科技推广振兴张掖林业[J].林业科技管理,1997,18(2):41~42.[36] 王明庥.林木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英文摘要下转第96页)19第2期 王秀荣等:国内西番莲引种栽培现状及改良思路69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3卷is necessary to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agnoliaceae plants.The survey of the study about the Magnoliceae plants’asexual reproduc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success2 ful trials,the authors indicate that high rooting rate can be g otten am ong Liriodendron chinese,Magoolia liliflora and s ome t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Michelia and the rooting rate of evergreen species are superior to the deciduous species .C om pared with others,graft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ripe technique in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w ork.The tissue cultivation is m ost vulnerable spot of the three links of the asexual propagation.It is reported that M.o fficinalis ssp. biloba and Liriodendron chinese have been success fully cultivated up to now.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tis2 sue cultivation of the Magnoliaceae is still need further developing in the future.K ey w ords:Magnoliaceae;generative propagation;asexual propagation(上接第91页)A Review on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Passiflora Fruit in ChinaW ANG X iu-rong,DUAN An-an,X U Y u-lan(Faculty of Res ources,S outhwest F orestry C ollege,K unming Y unnan650224,China)Abstract: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assiflora fruit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Y unnan Provinc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im provement strategy of Passiflora fruit was put forward.The germ plasm res ource and cultivar conservation of Passiflora fru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New cultivars that adapt to the local climate should be cultivat2 ed through introduction and sexual hybridation.The study on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m olecular breeding should be enhanced.K ey w ords:Passiflora fruit;introduction;development;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