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教学规律和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学习的最佳方式:发现学习
(四)情感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 自己的独特性。教学在于促进学生成为 一个完善的人。 代表: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观:为学生提供学习 资源和氛围(环境)
(五)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主要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 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 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教学是帮 助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 • 代表:皮亚杰、维果茨基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思想性,如语文、历、政治等都是提高学生思 想修养、进行人生观教育的生要教材;自然学科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它所揭 示的客观规律渗透着唯物思想与辩证法,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 要知识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 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 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 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 学生会用、学以致用。 • 理想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 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 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教学活动具有教育性——教书的活动能育人
四、教学的双边性规律
揭示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三节 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 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 要求,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 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 (2)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上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个别的差异。
【材料分析】
• 有位数学老师教长方形面积的求法。上课时即把“长方形面积= 长×宽(S=ab)”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念。学生问:“为 什么是长×宽,宽×长可以吗?”教师回答:“不要问那么多, 记住它就行了。” • 而另一位老师先告诉学生这一课学习求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把 事先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分给学生,要求学生 把它拼成长方形,并边拼边计算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提问“长 方形的面积是怎样求出来的?”请几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 总结,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板书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 问: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评析两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学风建设活动”)
2、教学与智育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智育是指向受教 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 者智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智育也需 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 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 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二)有三种基本的解释:
一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对教学概念进行界定,把教学看 成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而对教学进行界定,把教学看成是 在教师辅助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并引起行为 变化的过程; 三是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而对教学进行解释, 把教学看成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共同 的双边活动。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 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 世界观教育。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
(1)评析第一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A.教师使用了讲授法,有利于学生直观认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反思,但是, 没有教学引导在里面,只让学生死记硬背;B.违背了教育的启发性原则;C. 忽视了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规律;D.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评析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效果。
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掌握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遵循掌握知识 与发展能力的规律;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两字最早见之于 《尚书.兑命》 : “斅(xiao) 学 半”
一、教学的含义
(一)
----广义的教学: 教学是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学: 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 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巩固性原则
•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 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 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 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 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 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如年代、 人名、比重、原子量、外文词汇等。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分散复 习、自问自答、过度学习 (3)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教学与上课
教学也不等于上课。
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 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教学的规定性定义:(本书的界定)
主要关注“课堂教学“; 主要讨论老师的“教”; 主要讨论“怎样教有效”; 主要关注“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行 为”; 教学即探究
3.直观性原则
•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要通过学生观察所 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 生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 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 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 感性的、形象而具体 • 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荀子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中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 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 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三、教学的理论流派(我们从什么视角看教学)
(一)哲学取向 关注教学目的与手段的问题——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代表:苏格拉德、达尼洛夫、王策三 主张:知识—道德本位、知识受授过程、科目本位
(二)行为主义取向
主要观点:学习是“刺激—反映”之间联结的加强, 教学的艺术在与如何安排强化。 代表:华生、斯金纳
4.启发性原则
•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 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 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 规律性。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这是启发的关键。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 (4)发扬教学民主 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 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John B. Watson
Skinner. B.F. ,1904-1990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老鼠
(三)认知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 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代表:布鲁纳、奥苏伯尔
【布鲁纳: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 1.学习某门学科的知识结构
材料:曹老师教《圆的周长》,讲述了我国古代数 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倍 感自豪。 体现了哪一个原则,如何体现?
• 科学性:课堂知识教学 • 思想性:自豪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的科学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教材,选择和补充教学 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成果,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及其方法、过程都应当是科学 的、正确无误的、富有教益的。
二、教学发展性规律
本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联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二者相互转化
Baidu Nhomakorabea
三、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揭示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 定基础 3.两者有机结合
学科知识具有教育性——书能育人 教师具有教育示范性——教书的人能育人
第九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作为一名未来教师, 关于教学,你最想知道什么?
1、教学是什么?教学有什么用?
2、教学理论及其流派:认知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教学有什么基本规律?教学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4、怎么教学?具体的方法有哪些?使用需注意什么?
5、怎样教学才是有效的?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词源:
斅学半”
5.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 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 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 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间接性规律
知识与经验
知识与智力 知识与品德
教 学 的 规 律
教学发展性规律 教学教育性规律
教学双边性规律
教师与学生
一、教学间接性规律
本规律揭示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系。
直接经验:学生亲自活动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认识他人的经验,如阅读书籍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3)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这是和学校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的重要措施。每个地方都有它 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建设。因此,在 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地 区实际,能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7.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 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 度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学 生能接受又有一定的难度。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要求:
(1)关注学生发展的情况,注意学生身心发 展的阶段性 (2)在适应中有所超越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 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 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 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的发展。
(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 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 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 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 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