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海南的传统风俗

海南的传统风俗

海南的传统风俗海南是我国的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这些风俗是海南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海南的传统风俗。

一、海南的婚俗海南的婚俗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朝回门”婚礼。

这是海南传统的婚礼形式,通常在新娘出嫁的当天举行。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一件红色的婚纱,头戴一朵红花,然后坐在一张装饰华丽的椅子上,等待新郎来接她回家。

在这个过程中,新娘的父母会为她祈福,祈求她能够幸福美满。

二、海南的节日海南的节日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春节期间,海南人民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

此外,海南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其中,端午节是海南人民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海南人民会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悬挂艾草、踏青等等。

三、海南的服饰海南的传统服饰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过去,海南人民的服饰比较简单朴素,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南的服饰也逐渐变得多样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南女子的“三角巾”。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头巾,通常是由红色和黄色的布料制成。

在过去,这种头巾是海南女子的标志之一,用来装饰头发和颈部。

四、海南的民俗海南的民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过去,海南人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因此他们的民俗也比较朴素。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祭祖、婚礼、葬礼等等。

此外,海南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妈祖文化节”、“三月三”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海南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海南的传统风俗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婚俗、节日、服饰和民俗等等。

这些风俗不仅是海南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景观。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海南的传统风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海南屯昌传统文化介绍文字版

海南屯昌传统文化介绍文字版

海南屯昌传统文化介绍文字版海南屯昌,位于中国南端的热带宝岛海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

这里的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屯昌的传统艺术中,琼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琼剧又称“海南戏”,是海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琼剧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杂剧”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屯昌的琼剧演员们技艺精湛,表演细腻,将人物性格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逢节假日或庆典活动,琼剧演出总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除了琼剧,屯昌的民间工艺也颇具特色。

当地的手工艺人擅长制作各种竹编、藤编和草编,作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这些手工艺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传递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此外,屯昌的剪纸艺术也十分有名,剪纸作品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常用于装饰门窗、墙壁等处,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屯昌的饮食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海南鸡饭”。

这道美食由当地走地鸡与优质稻米烹制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而与鸡饭相辅相成的,是当地人传承下来的烹饪技艺。

屯昌的厨师们深谙食材特性,烹饪技艺高超,使得每一道菜肴都色香味俱佳。

在节庆习俗方面,屯昌也有许多独特的传统。

比如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当地人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赛龙舟不仅是力量的角逐,更是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

此外,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屯昌人还有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习俗。

这些习俗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屯昌的传统建筑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地的传统民居多采用木结构,屋顶覆盖瓦片,具有鲜明的海南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也成为了一个个生动的文化载体。

如今,许多民居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展示屯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的来说,海南屯昌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远不止于此。

无论是琼剧、民间工艺、美食、节庆习俗还是传统建筑,都展现着这座县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海南的传统文化作文

海南的传统文化作文

海南的传统文化作文
作文一
《海南的传统文化真有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海南有好多特别好玩的传统文化呢!
还有海南的竹竿舞,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在竹竿的开合间跳来跳去,要是不小心被竹竿夹到脚,就会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海南的琼剧也很棒哦!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画着好看的妆,在舞台上又唱又跳。

讲的故事有有趣的,也有让人感动的。

海南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更多的惊喜!
作文二
《我爱海南传统文化》
小朋友们,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海南超棒的传统文化!
海南有好多好吃的传统美食,像椰子饭。

把白白的米饭放进椰子里一起蒸,出来就有椰子的香味,甜甜的,可好吃啦!
还有海南的传统建筑,那些老房子有着特别的屋檐和窗户,看起来就像画里的一样。

过年的时候呀,海南可热闹啦!人们会舞龙舞狮,那个狮子跳得高高的,特别威风。

大家还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可好玩了。

海南的传统文化真是让我喜欢得不得了,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呢?。

海南的风俗

海南的风俗

海南的风俗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一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

海南的风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深地影响着海南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一、节日风俗海南的节日风俗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各自的习俗和传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南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春节期间,海南人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此外,海南的春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在年夜饭上吃“七色鱼”、在大年初一去庙会等。

清明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祭祖扫墓,为祖先献上香烛和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青团、青糕等。

端午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海南人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都与屈原有关,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关于家庭团聚的传统,如赏月团圆、守岁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登高远眺、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此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与长寿有关的传统,如挂菊花、喝菊花酒等。

二、婚俗风俗海南的婚俗风俗也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婚俗风俗有各自的传统和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海南的婚俗分为三个阶段:求亲、娶亲、迎亲。

在求亲阶段,男方会派人来提亲,女方会派人去回答。

在娶亲阶段,男方会准备彩礼、婚车等,女方会准备嫁妆、婚庆等。

在迎亲阶段,男方会带着嫁娘回家,进行婚礼仪式。

海南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新郎要在婚礼前一天晚上守住新娘的门口,新娘要在婚礼前穿上“红头绳”等。

此外,海南的婚礼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三丝炒粉”、喝“葡萄酒”等。

关于海南省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海南省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海南省传统文化的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个美丽的热带风情岛——海南省的传统文化吧。

作为一个在海南长大的孩子,我对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可是了如指掌哦。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海南民族独有的黎苗文化。

你们说,小小的海南岛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民族呢?哈哈,原来在上古时期,我们海南就曾是一片移民大熔炉。

来自中原的各族人等,纷沓而至,在这片碧海蓝天之间汇聚成了独具特色的黎苗族群。

别小瞧他们哦,黎苗同胞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却自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

比如说,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祖先的虔诚信仰、对"万物有灵"的朴素理念等等,都深深影响着我们海南人的价值观。

再说说我们海南的民间手工艺吧!哇哦,那可是让我魂牵梦萦的宝贝。

你们想象一下,当阳光洒在织锦女工的手上,那道道金线在她指间飞舞,绣出了美轮美奂的花鸟图案。

嘿嘿,这可是我们海南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绝活儿。

除了织锦,海南还有盛产于万宁的糖画、陵水的蜡染、澄迈的剪纸等等,处处洋溢着独特的热带风情。

最后别忘了我们海南的民间文学传统。

作为一个生长在椰林间的孩子,我从小就被海南的民间故事、谚语、谜语深深吸引。

比如说"三亚有个老姑娘,抬头望天叫声哎哟"这个有趣的谜底,你们猜猜是啥?哈哈,没错,就是椰子啦!这些饱含智慧的民间文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也承载了海南人朴实善良的人生态度。

嘿,你们是不是也被我们丰富多彩的海南传统文化给迷住了?没关系,来海南做客的时候,我这个地道的海南仔可以带你们好好领略一番哦。

临别之际,让我用一句海南谚语作为余兴:"田头栽秧,心肝要甜;摘叶吃椰,嘴巴要甜。

"就是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怀着一颗甜蜜的心啦!。

关于海南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海南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海南传统文化的作文
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蕴含着海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体现了海南民族的特色和风采。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黎族文化。

黎族是海南最主要的土著民族,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祭祀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黎锦是黎族手工艺品中的精品,以其色彩斑斓、图案别致而驰名中外。

黎族斗牛、射箭、赛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将黎族人的勇猛和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黎族文化,海南还有许多其他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如苗族的蜡染、畲族的丝绸编织等。

这些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海南传统文化。

海南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多彩,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比如,海南人民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椰子树,椰子树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被利用,椰子树因此被称为"生命之树"。

海南四面环海,渔民文化也十分发达,捕鱼、航海等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当代海南正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将其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的传统文化定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

海南省有哪些民俗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海南省的主要民俗活动:春节:海南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传统活动。

人们还会送“灶公”,即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并在大年初一不扫地,以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海南人民会吃粽子、赛龙舟,还会悬挂艾草、踏青等,以纪念屈原并祈求健康平安。

中秋节: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和烧香祭月,与家人共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三月三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海南人民会举行盛大的三月三节,主要活动包括祭祀龙王、放龙舟、放烟火、唱海南古调等,这个节日是海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体现。

万宁文灯节: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人们通过放文灯来祈求保佑和寄托美好的愿望。

海南国际椰子节:这是庆祝海南椰子丰收的节日,期间会有椰子灯会、椰子品尝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爱情节:也称为“孚念孚”,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会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爱情和幸福。

扫尘: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此外,海南的婚俗也颇具特色,如“三朝回门”婚礼和“新娘穿黄色婚纱”等习俗。

海南的传统服饰和民间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椰风海韵”、“儋耳舞”等舞蹈形式。

总的来说,海南省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节日庆祝,也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和婚俗。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海南文化的窗口。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今天给各位分享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2、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3、海南传统文化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南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琼侨歌谣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琼剧、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崖州民歌、黎族民歌、苗族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黎族打柴舞、苗族盘皇舞、海南椰雕等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东坡笠屐制作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传统技艺;(四)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等传统民俗;(五)黎族传统体育与游艺活动等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商务、科技、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民族、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化不是十分发达的地方或时期,民俗与迷信的界线不大好区分。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不宜以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来对人家传承了千百年的风俗作好恶的判断。

“文革”就是个例子,在除“四旧”的旗织下,当年热衷于这类活动的人,从本人到家庭都遭受了浩劫,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一切又死灰复燃。

只能说民俗有超出我们想象的生命力。

我之所以拍这些照片,发这样的贴,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想告诉包括我在内的有兴趣的人们,有一些人在过着与我们不同的生活。

下面是我转来的关于“军坡”的一些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谈谈海南的“公期”习俗Z T
谈谈海南的“公期”习俗
[什么是“公期”?]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内祭神活动。

这种活动不但海南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是最有特色的。

实际上,“公期”主要是文昌一带的叫法,在海南的绝大多数地区一般叫“军坡”,实质是同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有些文昌人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军坡”,而海南其它地区及云广地区的人一般明白什么是“公期”。

因为文昌是海南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陆移民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时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公期”是一种雅文叫法的“军坡”。

[“公期”所拜的神都是哪些神?]
所拜的神都是冼太夫人手下的将领及归顺了的黎部族首领,有些是后来的一些汉人杰出将领,绝大多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些人死后受海南人民所供拜,有“公祖”和“婆祖”,这些神中相当一部分是“婆祖”,这是因为冼太夫人手下多为女将的缘故。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神绝对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缘祖先,这些神海南人民称其境主,如:三家境主。

一个境主一般管辖一个乡大小的地域,该区域里的境民供奉其为神,每年的“公期”都要祭拜他。

“公期”和“军坡”都是根据地域而定的,住在这个境里就要祭拜这个境的境主,如果你搬到了另一个地区则又要祭拜这另一个地区的境主,这些也说明了“境主”不是血缘的祖先而是一个地域神。

[“境主”的由来]
这是因为海南的汉人都是大陆的移民,当年海南的大陆汉人移民来到海南后凭借汉人军事上的强大逐渐霸占和蚕食当地黎人的土地,就象美国的白人蚕食印地安的土地一样,这个过程当中免不了要跟当地黎人做斗争,而这些“境主”就是当年维护汉人利益的杰出代表,他们死后汉人依然借助他们的灵魂来吓唬当地黎人。

于是就有这些神。

这些情况也说明的“公期”是汉人文化,而且是移民文化。

[为什么要祭拜这些“境主”]
这是因为当年海南的汉人移民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

虽说汉人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但这只不过是吓唬当地黎人的说法而已,自冼太夫人后再也没有军队来保护海南的汉人移民。

海南的汉人移民从来都是大陆的弃儿,以前是,今天是,以后恐怕还将继续是。

这些移民当中不少是大陆的持不同政见者、叛逆者和难民,军队是等不到的,这些“境主”便成了他们精神依托,他们靠“境主”来凝聚当地汉人集体力量,他们靠“境主”来壮胆,他们靠“境主”来吓唬企图为难汉人当地黎人。

“军坡”也是他们集众讨论对付当地黎人骚扰的地方,每当集众总是要祭拜这个境的境主,自此逐渐形成“公期”这个地方习俗,“公期”是海南历代移民血泪生存的历史见证。

[移民文化]
不少刚到海南的外地朋友看到海南人民祭拜的“公祖”竟然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缘祖先会惊呼怪叫,其实不论拉美、澳洲还是在海南,移民崇拜的多数是他们的首领(c h i e f)而不是他们的祖先(a n c e s t r y)。

这是因为移民是一个五湖四海集聚的群体,如果还在搞什么血缘、帮派,那么他们就没有凝聚力了,移民没有了凝聚力生存就会成为危机。

所以,首领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就是首领成为海南人民的神的原因。

[“公期”是佛教文化还是道教文化?]
不论是从“公期”所供奉的神、祭祀仪式及其理论系统都是道教的,其所供奉的神是地道的历史小人物,这些人物所被供奉的精神也不过是保护境民,其神职责甚至是损人利己的;
其祭祀仪式中的大量杀生也不是佛家的仁慈,
其主持人叫做“三父公[d a13_b e53_g o n g13]”,原义为师傅公,是带盘古兵马的道士,其祭神场所成为“楼长[l a o31_x i a n g13]”,原义为道场[d v a o53_d v i o31],是正统的道教做法事的场所,
其神学理论系统中阴阳八卦,五行风水也是正统的道家学说。

这些说明了“公期”道教文化性质,而且这道教是古典的和原始的,是比大陆更古老的道家文化习俗。

[最有包容性的地方主义文化]
“公期”的“公”的实质是一种“境主”地域管辖神,是原冼太夫人手下的峒主辖区的原历史区域,海南人民当中也直接称呼其为“境主”。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公期”或“军坡”是可以出卖的,其境民出于贫困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供奉这个“境主”时,可以将“境主”和“公期”/“军坡”一同出卖给另一个地域的境民,但在出售之前不能随意停止供奉,否则由于“公”没人侍侯要责怪“子孙”,“子孙”就会有灾难。

境民对“境主”自称为“子孙”,这大概是因为“境主”是历史上汉人的先人的缘故。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做“子孙”是出于自愿的原则的,“子孙”在那个地域居住则供奉那里的“境主”,乡下人搬到镇上居住就改成镇上的“公期”/“军坡”。

这些正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独特之处,这种随意性和自愿性使海南的“公期”文化具有全中国之最的包容胸怀,其生长的土壤是海南的移民文化。

[各地“公期”习俗的差异]
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

现在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现在绝大多少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们干脆叫“公期”为“吃军坡”。

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还有“军坡戏”,人们看“公期”得到了视觉听觉的感官新奇享受。

虽也亲戚朋友和陌生人集餐,但是吃是次要目的,看才是主要目的。

重吃喝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广邀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乃至陌生人来到自己家里大吃大喝一番,并且吃完不看祭神就走人。

海南“公期”习俗的包容性之大也在于此,不管你跟主人有没有关系,来到你家你就要招待。

“来的就是亲戚”——这就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精髓’。

[“公期”文化的新内涵]
随着历史的变迁,海南的“公期”文化也有了新的意义,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纪念先人、祈求保佑的单纯的宗教目的。

但是,由于“公期”是一种民众集会,这在人口稀少地区的海南是难得交流机会,“公期”给人们带来热闹,带来喜悦,“公期”是一次很好的走亲访友的机会,由于海南的“公期”大多在阳春二三月,这也成了男女青年春交好时机,由于“公期”要消费大量的食品用品,这也给生意人带来商机,这些是“公期”集会意义,但要说“公期”的现代化和文化意义,这还差得远。

传统的“公期”是要做“公祖戏(就是琼剧及木偶戏等)”的,当然这需要在有钱的地方集够资,或者要有有钱人答谢“公祖”而出资,有文化传统的地方还有猜谜等其它一些民间文化活动,这些是“公期”的文化内涵,然而自新中国以后这些习俗也就逐渐减少了,特别是琼剧的衰落,不能不让人遗憾,难道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么?对比夏威夷、非洲等地的比海南“公期”文化内涵简单得多的民习也能得到现代化改进和弘扬,而海南还有几个人真正关心海南自己的文化呢?
阳春二三月将至,又将是年度的海南“公期”高峰的时节,写给感兴趣海南“公期”文化的网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