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概述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环境工程原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特别实用的学科呢!一、基础概念。

环境工程原理呀,就是在环境工程这个大领域里的基础理论支撑。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稳固的地基一样,环境工程的各种实际操作都离不开这些原理。

这里面包含了好多的东西,像质量守恒定律在环境工程里的应用就特别重要。

你想啊,物质在环境里是不会凭空消失或者产生的,就像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它不会突然就没了,而是会转化成其他的形式存在于环境当中。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得把这个质量守恒的因素考虑进去。

还有能量守恒,处理污染物的时候,不管是用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方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始终是个关键因素呢。

二、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就像是给环境工程里的物质流算一笔账。

比如说一个污水处理厂,进水有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各个处理环节里是怎么变化的,最后出水又带走了多少污染物,这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这就跟我们自己花钱记账似的,每一笔都要有个去处。

如果算不清楚,那可能就会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或者在处理过程中浪费很多资源。

做物料衡算的时候,要把系统的边界确定好,就像我们记账要确定是算家庭的账还是算个人的账一样。

而且还要考虑到各种输入输出的途径,可不能有遗漏的地方,不然这个账就算错啦。

三、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也很有意思呢。

在环境工程里,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热量的传递和转化。

比如说在一些工业废气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热交换器。

这个时候就得算好热量是怎么从热的流体传递到冷的流体的,要保证热量的利用效率最高。

就像冬天我们想要房间暖和,就得合理安排暖气的热量传递一样。

如果热量衡算没做好,要么就是热量浪费了,处理效果不好,要么就是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在做热量衡算的时候,要考虑到热量的各种来源和去向,像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设备散热这些因素都得考虑进去。

四、流体流动原理。

流体流动在环境工程里到处可见。

像水在管道里的流动,废气在烟囱里的流动。

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原理,比如流速、流量、压强这些概念。

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

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

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环境工程原理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为目标,通过分析和研究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和传递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治理策略的一门学科。

环境工程原理的内容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环境传递规律以及环境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总复习。

一、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1.自然因素:自然界的地质、气象和生态等因素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地震、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人为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和土地开发等。

3.综合因素:环境问题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环境传递规律:1.污染物的传递途径: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媒介传递和扩散,其中大气传递是最常见和普遍的途径。

2.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转化过程,同时会迁移到不同的介质中,形成环境污染链。

3.污染物的累积与富集:一些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累积和富集的特性,例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在食物链中逐步积累并富集到高等级生物体内。

4.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破坏,以及对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干扰。

三、环境治理策略:1.源头控制:通过减少或改变污染物排放源头来控制环境污染,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政策等。

2.污染物去除与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例如大气净化器、废水处理设施和土壤修复技术等。

3.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管理与政策: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环境管理与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环境工程原理的简单总结,实际上环境工程原理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问题和方法也非常多样化。

987环境工程原理

987环境工程原理

987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领域中研究环境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原则。

环境工程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环境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环境污染的来源和传输、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方法和技术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系统的特性和行为:研究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了解不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传输:研究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和环境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排放和传输途径,以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转化过程。

3. 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减少、控制和管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理技术,以及环境监测、评价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4. 环境管理和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环境法规、标准和指南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环境工程原理在环境科学和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改善解决方案。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是指设计、建设和维护环境设施,以满足人类需求和维护环境的国家或社会规定,从而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它是一种技术,旨在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工程原理是指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和改善环境的质量方面,一般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有: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灾害防治、环境资源利用、环境卫生管理、绿色建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有关环境工程的技术。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是指用于防止任何物质或能量经由污染物或其他环境改变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污染控制方法通常包括轻度污染防治、强度污染控制和有毒气体控制等技术。

轻度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入海排放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固体废物控制等。

强度污染控制技术包括超级污染物控制技术,如放射性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他特殊物质等控制技术。

有毒气体控制技术通常包括废气洗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

环境灾害防治是指采取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保护环境的技术。

一般的环境灾害防治措施包括:清除污染源、防止污染传播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等。

此外,环境灾害防治还包括环境修复、应急预案和灾后重建等。

环境资源利用是指提高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包括环境改造技术、微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和环境政策等等。

其中,环境改造技术是指用来改造环境的一系列技术,包括植被恢复技术、修复技术、土壤治理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

环境卫生管理是指采用一系列管理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技术。

环境卫生管理内容涉及: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物质安全管理、污染物源控制、噪声控制、危险废物处理、能源计量技术、空气质量管理等。

绿色建筑原理是指以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采用低耗能、低污染、低消费的设计、施工、使用和处置措施,以防止建筑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工程、环境污染等。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环境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而环境污染则是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动量平衡原理等。

物质平衡原理是指在环境工程中,各种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需要保持平衡,以保证环境系统的稳定。

能量平衡原理是指能量在环境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也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

动量平衡原理则是指在环境工程中,流体的流动需要满足动量守恒的原理,以保证环境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等方面。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情况。

环境治理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规划则是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环境工程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一、环境工程概述环境工程是针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工程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预防、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减少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并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来源与特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二、环境污染的来源与特征1. 大气污染:主要源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活动,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有机物和气体等。

2. 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等,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

3.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料的堆放和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三、环境污染防治技术1.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1) 大气净化技术:如除尘、脱硫、脱氮等,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2) 大气防治策略:如限制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执法等,通过管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水污染防治技术:(1) 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通过处理工艺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2) 水体净化技术:如深海排放、湿地修复等,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净化水体。

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1) 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通过修复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2) 土壤保护技术:如土壤覆盖、植物修复等,通过保护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四、环境监测与评价1. 环境监测技术:(1) 大气监测技术:如连续监测和间断监测等,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评估大气质量。

(2) 水质监测技术:如水样采集和分析方法等,通过监测水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来评估水质。

(3) 土壤监测技术:如土壤采样和分析方法等,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来评估土壤质量。

2. 环境评价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项目进行评估,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建议。

(2) 环境风险评估: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和能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影响,揭示了环境污染的机理和规律,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和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监测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

环境治理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恢复。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治理和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环境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管理和政策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和政策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通过对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外小总结 · 仅供参考
稳 态 0 t
无外界做
功W0
绝热
Q0

Z平0
E势=0
不可压缩流

E密静度压不变Pv
P ρ
圆直管内稳态流
um不变
u d m1
u d m2
2 m2
m1
E动=0
PA流体RT TH流R动EE
流体流 动
湍流 剪切应力
μ
du dy
牛顿粘性定
F μdux
A
dy
μ律 动力粘性系数(黏度)
u22 2
...
PA热量RT FO传U递 R
热量传递
依靠物质粒子的振动, 位移,相互碰撞产热
q Q T
A y
q cpT
导温系数a,热量传播能力
cp y
定义
傅立叶定 律
a c p
导热 系数
定义
分子不规则热运动, 对流必伴随导热
热传 导
热对 流
热量传递
对流 传热 机理
流体不同情况下,传热机理不同 传热边界层,普兰德数Pr=
形体阻力——压差阻力
阻力损失通式 范宁公式
取决于流体的流动特征,物
体的表面特征。如雷诺数,
Pf
物体l形状u m,2 表面f粗范糙宁度摩擦因子f
d2
阻力损失
圆直管内 沿程阻力 损失
层流
速率分 布
湍流
(复杂,P68)
速率分 布
管道局部阻力损失P79
u
8 s
2
4
f
m
um
umax 2
摩擦系 数
阻力损 失
阻力损失 hf hf1hf2...
分支管路
不可压缩流体
q v q v 1 q v 2 q v 1 q v 3 q v 4A qv
阻力损失分段计算
总机械能一定
F
qv4
B qv2 D
E
qv1
C各支路流量之和 b 各支路阻力损失相等
c
1
l1 d1
u12 2
2
l2 d2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E静压
HPHFEqQW
能量衡算
稳态无积累 Eq=0
稳态无积累 Eq=0
H P H F Q q m H 2 H 1
无相变
HcpT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有相变
Qq r m
r 为饱和蒸汽
冷凝潜热 kJ/kg
HPHF
EQ=Q
无相
EQ变memcpTQ
有相变
L为潜
EmLQ Q

kJ/kg
度 再变化。
u 0 当 较小的时候,进口段形成的边界层交汇时,流态为层流
等于圆管半径,且不
进口段lde 长 0.0度 57Re5
湍流边界层厚度,
当u0.82umax ud
Re μ
b
d
61.5
R 0.875 e
u 0 当 较大的时候,进口段形成的边界层交汇发展为湍流
流体流动-阻力损失
影响因素
粘性流体的内摩擦阻力
Q
T1 T n 1
n
bi
A i 1 i mi
Am
A2 A1 ln A2
A1
当 r2 2时, r1
算术均值代替对数均值
热对流
总传热速率方程
Q
Th Tc
11A1
b Am
1 2A2
平管或薄管壁
R 传热总热阻
rs 污垢热阻 间壁热阻
1k1rs1bAAm 1 rs2
A1 A2
A1
无量纲准 数
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成的没有单位的 群数
例如: 雷诺系数 Re Re=ρuL/ μ
(意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用于判断 物体流动状态。)
常用物理量
质量衡算
vs 稳态系
位统置 时间
非稳态系统
位置 时间
u入u出u转化 u积累
qm rkρV 总质量衡算 qm1qm2 qmrddm t
质量衡 算
稳态非反应系统
稳态反应 系统
t
qm 1qm2
0 t qmr 0
qm1 qm2
能量衡算
一般默认系统环 境无做功,即 W=0
Tip:
Eq表示共同积累,
包括物料积累, 吸放热和做功
”基准”一般为单 位质量,1kg
vs 封闭系
只有能统量穿过边界
开放系统
能量和物质都能
穿过
EQW
能量衡算
内能
E
E势
机械能 E动
目录
CONTENTS
0
绪论
Introduction
1
0
流体流动
Fluid Flow
0
3 质量传递 Practical Application
5
0
过滤
Filter
7 0
吸附
Absorb
9
0 2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
Mass Balance and Energy Balance

0
热量传递
Experimental Method
4
0
沉降
Future Prospect
6
0
吸收
Absorb
8
P质A量衡R算T TWO 与
能量衡算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01 常用物理量
02
质量衡算
能量衡算
03
常用物理量
量纲
V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 S
可测量性质
基本量 质量 长度 时间 温度 【M】【L】【t】【T】
导出量:可由基本量的量纲的组合形式表示
单层
圆管壁的传热面积随半径发生变化
表面间空隙形成附加热阻--接触热阻r0
Q
T1 Tn 1 n bi
i1 i A
Q T1 T2 R
r总b11
b2
ln2
r0
r2
.
..
R
r1
2π L
Q 2 π rm LT 1 bT 2A mT 1 bT 2
rm
r2 r1 ln r2
对数平均半径 rm
r1
多层
内摩擦
适用于层流

阻力损 失
流体流 动
质量衡 算
衡算方 程
不可压缩流体管内 流动的连续方程
uAu A m1 1 m2 2
圆形管道
2
u m1 um2
d d
m2 m1
管路计 算
边界层理 论
能量衡

总能量衡算
e1 2um 2g zpQ eW e
伯努利方程 hf 0 We 0
1 2um2gz p0
拓展不 湍可 流压 1缩流为体常1 2数 um2gz pW e hf
Pf
1
3 2μuml d2
u
um ax1
r r0
n
n=6
n=7
64 f Re
4104 Re 1.1 1.1105 Re 3
阻力损 失
n=10 Re 3.2106
流体流动-管路计算
简单管路计算 (无分支)
管路计算
复杂管路计算
各管段质量流量不变 不可压缩流体 qv1qv2 ..常 . 数
对流传
牛顿冷却定律
热速率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v μc p a
QAT推 阻动 力力 1T A
热传导
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 导
通过圆管壁的稳定热传 导
无限大平壁,忽略边缘传热,只沿垂 直于壁 面方向 变化
单层平壁
Q T R
q T r
R b A
r b
导热(速率)热阻 k/w 导热通量热阻 m2*k/w
多层平 壁
流体流动--边界层理论
绕平板流动的边界层
流动状态转变时的临界雷诺数
Rex
xeu0
μ
层流的边界层厚度,
x
4.641 Rex
0.5
湍流边界层的厚度,
x
0.376 Rex
0.2
ρ和μ为定值,厚度仅与流 速有关,流速越大,边界 层厚度越小。
流体流动--边界层理论
圆直管流动的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厚度,边界层交汇于管中心,则边界层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