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第七章过滤分类: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易形成的情况下深层过滤:常发生在滤料内部、固体颗粒物浓度稀的情况下。

它是利用过滤介质间的间隙进行过滤的过程。

过滤比阻是单位厚度过滤介质或滤饼层的阻力目数:泰勒标准筛系列的各个筛以筛网上每英寸长度的孔数为其筛号,也称目数。

过滤水头损失曲线偏离理想曲线的原因在滤料表面有悬浮物沉积,造成表面的堵塞可压缩滤饼:S=0.2~0.8 不可压缩滤饼:S=0第八章1.吸收: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收的类型: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分: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在这些吸收过程中,单组分的等温物理吸收过程是最简单的吸收过程,也是其他吸收过程的基础。

3.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就决定了溶质在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极限以及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是研究吸收传质过程的基础。

4.气-液平衡: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相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

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即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

此时的状态为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5.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其相平衡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6.亨利定律三种形式和三者的关系:1)PA*=EXa,PA*——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XA——溶质A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Pa。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总结环境工程原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特别实用的学科呢!一、基础概念。

环境工程原理呀,就是在环境工程这个大领域里的基础理论支撑。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稳固的地基一样,环境工程的各种实际操作都离不开这些原理。

这里面包含了好多的东西,像质量守恒定律在环境工程里的应用就特别重要。

你想啊,物质在环境里是不会凭空消失或者产生的,就像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它不会突然就没了,而是会转化成其他的形式存在于环境当中。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得把这个质量守恒的因素考虑进去。

还有能量守恒,处理污染物的时候,不管是用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方法,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始终是个关键因素呢。

二、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就像是给环境工程里的物质流算一笔账。

比如说一个污水处理厂,进水有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各个处理环节里是怎么变化的,最后出水又带走了多少污染物,这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这就跟我们自己花钱记账似的,每一笔都要有个去处。

如果算不清楚,那可能就会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或者在处理过程中浪费很多资源。

做物料衡算的时候,要把系统的边界确定好,就像我们记账要确定是算家庭的账还是算个人的账一样。

而且还要考虑到各种输入输出的途径,可不能有遗漏的地方,不然这个账就算错啦。

三、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也很有意思呢。

在环境工程里,很多时候都涉及到热量的传递和转化。

比如说在一些工业废气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热交换器。

这个时候就得算好热量是怎么从热的流体传递到冷的流体的,要保证热量的利用效率最高。

就像冬天我们想要房间暖和,就得合理安排暖气的热量传递一样。

如果热量衡算没做好,要么就是热量浪费了,处理效果不好,要么就是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在做热量衡算的时候,要考虑到热量的各种来源和去向,像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设备散热这些因素都得考虑进去。

四、流体流动原理。

流体流动在环境工程里到处可见。

像水在管道里的流动,废气在烟囱里的流动。

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原理,比如流速、流量、压强这些概念。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原理要点

环境工程原理要点

第一章 绪论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

隔离:将污染物或者是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 质量衡算1、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稳态过程的数学特征是:0t=∂∂ ,即物理量只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与时间t 无关。

2、质量平衡关系式:输入速率-输出速率+转化速率=积累速率;即dt dm qm qm -qm r 21=+; 稳态非反应系统:21qm qm =第三章 流体流动1、层流:当流体流速较小时,处于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微团各自以确定的速率沿轴向分层运动,层间流体互不掺混,不存在径向流速,这种流动形态称为层流或滞流。

稳态流动下,流量不随时间变化,管内各点的流速也不随时间变化。

2、紊流:当流体流速增大到某个值之后,各层流体相互掺混,应用激光测速仪可以检测到,此时流体流经空间固定点的速率随时间不规则地变化,流体微团以较高的频率发生各个方向的脉动,这种流动形态称为湍流或紊流。

脉动是湍流流动最基本的特征。

3、雷诺数:流体的流动状况不仅与流体的流速u 有关,而且与流体的密度ρ、黏度μ和流道的几何尺寸有关。

雷诺将这些因素组成一个量纲为1的数,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形态,称为雷诺数Re ,即μρuL Re =。

式中:u ——特征速度,m/s ;L ——特征尺寸,对于圆管,常采用管内径d ,m 。

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场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率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

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2、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中,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3、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其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4、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其数学特征是α/ αt=0。

5、当能量和物质都能够穿越系统的边界时,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6、流体流动存在两种运动状态:层流和湍流,脉动是湍流流动资基本的特征。

7、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体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度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可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状态。

8、流动阻力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物质施加于流体且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种作用力。

阻力损失起因于粘性流体的内摩擦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强差引起的形体阻力。

9、管道内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阻力系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10、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的测量装置可分为变压头流量计和变截面流量计两大类,转子流量计就是后者中常见的一种。

11、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12、导热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3、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措施多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增大传热面积、增大平均温差和提高传热系数。

14、在深层过滤中,流体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迁移行为、附着行为、脱落行为。

15、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受到重力、浮力和流体阻力的作用,当三者达到平衡时,颗粒以恒速作下沉运动,此时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质量传递1、传热过程主要有两种:强化传热、削弱传热2、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3、热传导:通过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4、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5、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密度差,在浮力的作用下流体发生对流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6、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7、辐射传热的过程: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个物体时,又被物体全部或者部分吸收而变成热能。

(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导热系数:反映温度变化在物体中传播的能力。

9、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气体中氢气的导热系数最高。

10、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和甘油除外)11、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非晶体相反)12、多孔性固体的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孔隙微观尺寸以及其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有关,干燥的多孔性固体导热性很差,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但材料受潮后,由于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其隔热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14、对流传热与热传导的区别:对流传热存在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而质点的位移将是对流传热速率加快。

15、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理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16、湍流边界层内,存在层流底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三个区域,流体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

17、传热边界层: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存在温度梯度的区域)18、传热过程的阻力主要取决于传热边界层的厚度19、普兰德数:分子动量传递能力和分子热量传递能力的比值20、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取决于流体物性、壁面情况、流动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是否相变等21、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可以看出,温度梯度越大,对流传热系数越大22、求解湍流传热的对流传热系数有两个途径: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实验、应用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似性建立对流传热系数与范宁摩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23、自然对流:在固体壁面与静止流体之间,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差而造成密度差,是流体在升浮力作用下流动。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要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总要

土壤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原油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1)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2)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 (3)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经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工业固体废物(废渣)”、“城市垃圾”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1)通过雨水的淋溶和地表径流的渗滤,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通过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空气;(3) 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最终填埋处理占据大面积的土地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重点阐述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以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等。

(2)分离过程原理:主要阐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机理和基本设计计算理论。

(3)反应工程原理:主要阐述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设计理论等。

课程学习的目的:(1)系统、深入学习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原理(2)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称为该物理量的通量。

通量是表示传递速率的重要物理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热量通量,单位为J/(m2·s);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某组分的质量,成为该组分的质量通量,单位为kmol/(m2·s);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称为动量通量,单位为N/m2。

总衡算:研究一个过程的总体规律而不涉及内部的详细情况;可以解决环境工程中的物料平衡、能量转化与消耗、设备受力,以及管道内的平均流速、阻力损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什么是“内摩擦力”?简述不同流态流体中“内摩擦力”的产生机理。

3.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5.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三节边界层理论1. 什么是流动边界层?边界层理论的要点是什么?2.简述湍流边界层内的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和阻力特征。

3.边界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简述影响平壁边界层厚度的因素,并比较下列几组介质沿平壁面流动时,哪个边界层厚度较大:(1)污水和污泥;(2)水和油;(3)流速大和流速小的同种流体。

4. 为什么管道进口段附近的摩擦系数最大?5. 简述边界层分离的条件和过程。

6. 当逆压梯度相同时,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分离点的相对位置如何?请解释其原因。

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简述运动中的物体受到阻力的原因。

流线型物体运动时是否存在形体阻力?2.简述流态对流动阻力的影响。

3.分析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举应用实例说明。

4.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直管中稳态流动,试分析以下情况下,管内压力差如何变化:(1)管径增加一倍;(2)流量增加一倍;(3)管长增加一倍。

5.试比较圆管中层流和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特征。

6.试分析圆管湍流流动的雷诺数和管道相对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第五节管路计算1.管路设计中选择流速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简单管路具有哪些特点?3.分支管路具有哪些特点?4.并联管路具有哪些特点?5.分析管路系统中某一局部阻力变化时,其上下游流量和压力的变化。

第六节流体测量1.简述测速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分析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使用转子流量计时读数为什么需要换算?测定气体的流量计能否用来测量液体?4.简述转子流量计的安装要求。

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4.当平壁面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时,若分别按变量和平均导热系数计算,导热热通量和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有何差异。

5. 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试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第三节对流传热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4.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 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第四节辐射传热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 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第五节换热器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第五章质量传递第一节环境工程中的传质工程1.简述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及其应用领域?第二节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2.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3.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4.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5.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6.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第三节分子传质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4. 简述漂移因子的涵义。

5. 分析双组分混合气体中,当N B=0、N B=-N A及N B=-2N A时,总体流动对组分传质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对流传质1. 简述对流传质的机理和传质阻力的分布。

2.传质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质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质速率较静止时增大?4.虚拟膜层的涵义是什么?试比较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和费克定律的异同。

5.比较对流传热和对流传质的区别。

为什么对流传质存在两种情况?6. 简述影响对流传质速率的因素和强化传质的措施。

第六章沉降第一节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1. 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2. 简要说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哪些沉降分离的过程,并说明其沉降类型和作用力。

3. 颗粒的几何特性如何影响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4. 不同流态区,颗粒受到的流体阻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5. 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么影响?第二节重力沉降1. 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 层流区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3. 影响层流区和紊流区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何不同,原因何在?4. 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5. 列出你所知道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重力沉降过程。

6. 分析说明决定重力沉降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 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参数,请你设计一些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离心沉降1. 简要分析颗粒在离心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 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3. 同一颗粒的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速度的关系怎样?4. 简要说明旋风分离器的主要分离性能指标。

5. 标准旋风分离器各部位尺寸关系是什么?6. 旋风分离器和旋流分离器特点有何不同?7. 离心沉降机和旋流分离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离心沉降过程。

第四节其它沉降1. 电沉降过程中颗粒受力情况如何,沉降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简述电除尘器的组成和原理。

3. 电除尘器的优点是什么。

4. 惯性沉降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 惯性沉降应用的优缺点是什么。

6. 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电除尘和惯性除尘过程。

第七章过滤第一节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 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哪些?3. 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得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节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1. 表面过滤得过滤阻力由哪些部分组成?2. 表面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3. 过滤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4. 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 如何通过实验测定过滤常数、过滤介质的比当量过滤体积和压缩指数?6. 洗涤过程和过滤过程有什么关系?7. 间歇式过滤机和连续式过滤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第三节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1. 混合颗粒和颗粒床层有哪些主要的几何特性?。

2. 混合颗粒的平均粒径和颗粒床层的当量直径如何定义?3.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实际流速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空床流速是什么关系?4. 深层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5. 悬浮颗粒在床层中的运动包括哪些主要行为?6. 流体在深层过滤中的水头损失如何变化,主要存在哪些变化情况?7. 如何防止滤料表层的堵塞,为什么?第八章吸收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1. 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吸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3. 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

4. 环境工程领域吸收的特点是什么?第二节物理吸收1. 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2. 如何通过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义何在?3. 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改变。

4. 吸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5.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6. 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哪些表达形式?7. 吸收的传质阻力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如何表示,关系如何?8. 简要说明气体性质对传质阻力的不同影响,并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