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第七章过滤分类: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易形成的情况下深层过滤:常发生在滤料内部、固体颗粒物浓度稀的情况下。

它是利用过滤介质间的间隙进行过滤的过程。

过滤比阻是单位厚度过滤介质或滤饼层的阻力目数:泰勒标准筛系列的各个筛以筛网上每英寸长度的孔数为其筛号,也称目数。

过滤水头损失曲线偏离理想曲线的原因在滤料表面有悬浮物沉积,造成表面的堵塞可压缩滤饼:S=0.2~0.8 不可压缩滤饼:S=0第八章1.吸收: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收的类型: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分: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在这些吸收过程中,单组分的等温物理吸收过程是最简单的吸收过程,也是其他吸收过程的基础。

3.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就决定了溶质在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极限以及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是研究吸收传质过程的基础。

4.气-液平衡: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相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

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即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

此时的状态为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5.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其相平衡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6.亨利定律三种形式和三者的关系:1)PA*=EXa,PA*——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XA——溶质A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Pa。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定义*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工程定义环境工程是指应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解决和管理环境问题的学科,其目标是保护、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环境工程的目标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其作用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清洁水资源、处理废物和污染物、管理环境风险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规划和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环境工程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

其应用范围包括工业企业、城市社区、农田和生态系统等。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环境工程受到各国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管制。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旨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环境工程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环境模型和监测技术,环境管理和评估方法等。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环境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新兴污染物和气候变化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跨学科合作等。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环境工程师负责环境问题的调查、设计和管理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沟通协调能力。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环境治理措施包括减排措施、污染物处理技术、环境监测与修复等。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重点总结一、环境工程概述环境工程是针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工程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预防、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以减少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并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来源与特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二、环境污染的来源与特征1. 大气污染:主要源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活动,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有机物和气体等。

2. 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等,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

3.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料的堆放和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

三、环境污染防治技术1.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1) 大气净化技术:如除尘、脱硫、脱氮等,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2) 大气防治策略:如限制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执法等,通过管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水污染防治技术:(1) 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通过处理工艺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2) 水体净化技术:如深海排放、湿地修复等,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净化水体。

3.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1) 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通过修复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2) 土壤保护技术:如土壤覆盖、植物修复等,通过保护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四、环境监测与评价1. 环境监测技术:(1) 大气监测技术:如连续监测和间断监测等,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评估大气质量。

(2) 水质监测技术:如水样采集和分析方法等,通过监测水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来评估水质。

(3) 土壤监测技术:如土壤采样和分析方法等,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来评估土壤质量。

2. 环境评价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项目进行评估,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建议。

(2) 环境风险评估: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2、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中,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3、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其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4、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其数学特征是α/ αt=0。

5、当能量和物质都能够穿越系统的边界时,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6、流体流动存在两种运动状态:层流和湍流,脉动是湍流流动资基本的特征。

7、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体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度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可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状态。

8、流动阻力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物质施加于流体且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种作用力。

阻力损失起因于粘性流体的内摩擦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强差引起的形体阻力。

9、管道内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阻力系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10、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的测量装置可分为变压头流量计和变截面流量计两大类,转子流量计就是后者中常见的一种。

11、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12、导热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3、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措施多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增大传热面积、增大平均温差和提高传热系数。

14、在深层过滤中,流体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迁移行为、附着行为、脱落行为。

15、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受到重力、浮力和流体阻力的作用,当三者达到平衡时,颗粒以恒速作下沉运动,此时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精选-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水中杂质及去除方法悬浮物采用重力沉降法去除,溶解物采用混凝剂去除2、污水处理流程污水-格栅沉淀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排放3。

供水处理方法典型的生活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水地下水为水源原水―消毒―处理水4.水质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预处理见课件5膜分离的优缺点优点:不需要投加药剂,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可通过选用不同的膜实现预定的分离效果,运行可靠,设备紧凑,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

缺点: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运行中膜易堵塞,需要定期化学清洗,预处理要求高,浓缩液处理处置存在问题。

第二章1、调节池的作用:(1)适当缓冲有机物的波动,避免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冲击负荷。

(2)适当控制ph值或减小中和需要的化学药剂量。

(3)削减进入物理化学处理系统的高峰流量并使加药率能与进水相适应。

(4)当工厂不生产时,还可以保证水处理系统的连续供水。

(5)为了控制废水向城市管道系统的排放,废水负荷分布相对均匀。

(6)避免高浓度有毒废水进入生物处理厂。

(7)调节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流量变化。

2、格栅的作用、类型见课件功能:去除废水中的粗悬浮物和杂物的预处理方法,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3.聚落类型的特征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成层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特性:在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形状和大小,也不相互粘结,独立完成沉降过程。

在一定的沉降时间后,颗粒的沉降速度保持不变。

絮凝沉淀的特点:在沉淀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颗粒大小和质量都会增加。

浓度上稀下浓,ss浓度随水深度变化而变化,且呈现非线性改变沉降的过程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也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

成层沉降特点:每个颗粒的沉淀将受到其周围颗粒存在的干扰,沉速有所降低,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

压缩沉降的特点:此时,固体颗粒相互接触和支撑。

环境工程原理要点

环境工程原理要点

第一章 绪论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

隔离:将污染物或者是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 质量衡算1、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稳态过程的数学特征是:0t=∂∂ ,即物理量只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与时间t 无关。

2、质量平衡关系式:输入速率-输出速率+转化速率=积累速率;即dt dm qm qm -qm r 21=+; 稳态非反应系统:21qm qm =第三章 流体流动1、层流:当流体流速较小时,处于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微团各自以确定的速率沿轴向分层运动,层间流体互不掺混,不存在径向流速,这种流动形态称为层流或滞流。

稳态流动下,流量不随时间变化,管内各点的流速也不随时间变化。

2、紊流:当流体流速增大到某个值之后,各层流体相互掺混,应用激光测速仪可以检测到,此时流体流经空间固定点的速率随时间不规则地变化,流体微团以较高的频率发生各个方向的脉动,这种流动形态称为湍流或紊流。

脉动是湍流流动最基本的特征。

3、雷诺数:流体的流动状况不仅与流体的流速u 有关,而且与流体的密度ρ、黏度μ和流道的几何尺寸有关。

雷诺将这些因素组成一个量纲为1的数,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形态,称为雷诺数Re ,即μρuL Re =。

式中:u ——特征速度,m/s ;L ——特征尺寸,对于圆管,常采用管内径d ,m 。

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场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率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4.当平壁面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时,若分别按变量和平均导热系数计算,导热热通量和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有何差异。

5.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试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第三节对流传热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4.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第四节辐射传热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第五节换热器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第五章质量传递第一节环境工程中的传质工程1.简述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及其应用领域?第二节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2.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3.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4.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5.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 1 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6.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第三节分子传质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 A 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4.简述漂移因子的涵义。

5.分析双组分混合气体中,当 N B=0、 N B=-N A及N B=-2N A时,总体流动对组分传质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对流传质1. 简述对流传质的机理和传质阻力的分布。

2.传质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质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质速率较静止时增大?4.虚拟膜层的涵义是什么?试比较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和费克定律的异同。

5.比较对流传热和对流传质的区别。

为什么对流传质存在两种情况?6. 简述影响对流传质速率的因素和强化传质的措施。

第六章沉降第一节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1.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2.简要说明环境工程领域涉及哪些沉降分离的过程,并说明其沉降类型和作用力。

3.颗粒的几何特性如何影响颗粒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4.不同流态区,颗粒受到的流体阻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5.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么影响?第二节重力沉降1.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层流区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3.影响层流区和紊流区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何不同,原因何在?4.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5.列出你所知道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重力沉降过程。

6.分析说明决定重力沉降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参数,请你设计一些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离心沉降1.简要分析颗粒在离心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3.同一颗粒的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速度的关系怎样?4.简要说明旋风分离器的主要分离性能指标。

5.标准旋风分离器各部位尺寸关系是什么?6.旋风分离器和旋流分离器特点有何不同?7.离心沉降机和旋流分离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离心沉降过程。

第四节其它沉降1.电沉降过程中颗粒受力情况如何,沉降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简述电除尘器的组成和原理。

3.电除尘器的优点是什么。

4.惯性沉降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惯性沉降应用的优缺点是什么。

6.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电除尘和惯性除尘过程。

第七章过滤第一节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哪些?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得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节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1.表面过滤得过滤阻力由哪些部分组成?2.表面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3.过滤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4.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如何通过实验测定过滤常数、过滤介质的比当量过滤体积和压缩指数?6.洗涤过程和过滤过程有什么关系?7.间歇式过滤机和连续式过滤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第三节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1.混合颗粒和颗粒床层有哪些主要的几何特性?。

2.混合颗粒的平均粒径和颗粒床层的当量直径如何定义?3.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实际流速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空床流速是什么关系?4.深层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5.悬浮颗粒在床层中的运动包括哪些主要行为?6.流体在深层过滤中的水头损失如何变化,主要存在哪些变化情况?7.如何防止滤料表层的堵塞,为什么第八章吸收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1.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吸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3.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

4.环境工程领域吸收的特点是什么?第二节物理吸收1.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2.如何通过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义何在?3.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改变。

4.吸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5.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6.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哪些表达形式?7.吸收的传质阻力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如何表示,关系如何?8.简要说明气体性质对传质阻力的不同影响,并举例说明。

第三节化学吸收1.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化学反应对吸收过程有哪些影响?3.如何联系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和反应平衡?4.如何解释化学吸收中传质速率的增加?5.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如何影响化学吸收?6.化学吸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1.吸收塔两相流动的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画图说明并流和逆流操作线和平衡线的不同。

4.最小吸收剂如何确定,吸收剂用量选择遵循什么原则?5.总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6.传质单元的意义是什么,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7.吸收过程计算的基本关系式有哪些?第九章吸附第一节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1.吸附分离的基本原理。

2.简要说明吸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吸附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第二节吸附剂1.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2.吸附剂的主要特性是什么?3.简述一下几种吸附剂的制备、结构和应用特性: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炭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和沸石分子筛。

第三节吸附平衡1.环境条件如何影响吸附平衡?2.Freundlich 方程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ngmuir 方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ngmuir 方程的形式和适用范围。

5.BET 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6.如何表示吸附剂对不同吸附质的选择性?7.简要说明液体吸附的吸附等温式形式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吸附动力学1.吸附过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吸附过程可能的控制步骤是什么?第五节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1.常见的吸附分离设备和操作方式有哪些?2.接触过滤吸附中,单级吸附、多级吸附和多级逆流吸附的平衡线和操作线关系如何,画示意图说明。

3.接触过滤多级逆流吸附最小吸附剂如何确定,画示意图说明。

4.固定床吸附中,床层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各区域的特点是什么?5.简述固定床吸附从开始到完全失去吸附能力的变化过程。

6.画出穿透曲线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穿透点、终点、剩余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

第十章其他分离过程第一节离子交换1.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2.离子交换反应有哪些主要类型?3.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可能的控制步骤是什么?4.如何判断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5.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节萃取1.萃取分离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2.萃取分离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

3.说明三角形相图中各区域点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