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和溶解度规律来描述和预测。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一些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列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通过溶解度表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 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溶解度规律有以下几种: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质,称为热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称为冷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称为中性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无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都有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非理想溶质。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溶解度还受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的扰动就会使溶质析出。
6.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mol/L)或质量溶解度(g/L)来表示。
总结起来,化学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性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课件(26张PPT)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液的质量:甲>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5. (2017龙东地区)图K1-3-4是A、B、C三种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 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 ℃时,将15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 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 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 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B>A>C 。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____________。
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 水的质量A < (填“>”、“=”或“<”)B。
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 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 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
(2)指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
的意义:在20℃时,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后达到饱和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离 退 休 干 部 工作处 个人工 作计划 总结 我 以 “ 三 个 代表” 重要思 想为指 针,围绕 处里的 工作部 署,结合 自己的 工作分 工,执
验 交 流 通 讯 一篇。 二 认 真 贯 彻 执行党 的老干 部政策 ,钻研业 务,熟练 掌握政 策。努 力学习 业务知 识,做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t/℃21Om 3m 4 m 1m 2 Bca b A 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溶解度曲线
目录
•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 溶解度曲线应用举例 • 实验操作与技巧指导 • 生活中溶解度现象解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溶解度曲线基本概念
溶解度定义及表示方法
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 溶剂里的溶解度。
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01
02
03
04
选择合适的坐标轴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 坐标,选择合适的坐标轴范围
和刻度。
绘制数据点
将实验测得的各温度下的溶解 度数据在坐标轴上标出。
连接数据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 得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添加图例和标签
在图上添加图例、标题、坐标 轴标签等必要信息。
实验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变化规律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例如,对于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来提高其溶解度;反之,则可以通过降温 来降低其溶解度。
02 各类物质溶解度曲线特点
无机盐类溶解度曲线
大部分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硫酸钠等。
少数无机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硫酸钡等。
合物分离的方法等。
拓展延伸:其他相关概念介绍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1:定义:(1)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2:影响因素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特征:(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知识总结: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知识归纳
一、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以下区域内的任一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
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以上区域内的任一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
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
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相等。
二、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
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
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为“下降型”如氧气;气体物质的溶解
度均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二氧化碳,曲线为“上升型”。
三、应用
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
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1∕1。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汇总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1、溶解度曲线知识(1)、比较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
(2)、图中M 点表示的意义是 。
(3)、温度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A 。
B 。
C 。
(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
B , 。
C , , 。
(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B , 。
C , 。
(6)、A 物质中含有少量B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B 物质中含有少量A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7)、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 。
2、规律知识总结(1)溶解度曲线题解答要点:①温度②物质③溶解度 (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的大小比较 ①同种溶质A 同温→饱和比不饱和的 大B 同温、等量溶液→饱和比不饱和含的 多。
②不同溶质A 同温、饱和→溶解度大的物质 大B 同温、饱和、等量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质含的 多。
(3)溶解度曲线X 穿越溶解度曲线Y 的条件:①低温t 1℃,S x <S y (比小的小)②高温t 3℃,S x >S y (比大的大) (4)曲线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平移法)①t 3℃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 。
②t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二、河北中考试题1、(2006河北中考)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B. 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提纯a2、(2007河北中考)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1.点:
-曲线上每一个具体的点代表了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或摩尔数)。
-例如,在溶解度曲线上,如果一个点位于50℃,且坐标值为
20g/100g水,则表示该溶质在50℃时,每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克该溶质。
2.线:
-整个溶解度曲线是一条连续的线段,这条线反映了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线的斜率可以体现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说明溶解度对温度越敏感。
-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形成上升曲线;而在其他情况下,溶解度可能随着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减小,形成先升后降的曲线。
3.面:
-在三维空间中绘制溶解度图表时,溶解度曲线可能会与其他参数(如压力等)结合形成一个面,这个面就展示了溶解度与温度及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二维图中,“面”通常用来泛指溶解度曲线所覆盖的整个区域,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表示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1)金属的活动顺序。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
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
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
注
意金属铁与酸反应得到的是亚铁盐(Fe2+的颜色为浅绿色)。
(2)金属(多数含杂质)与酸的有关计算。
注意解题格式。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
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对于化学中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内容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供大家参考。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条件――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强调的是,这里的盐必须溶于水,即盐溶液;金属不包括K、Ca、Na、Ba[如将K放入CuSO4溶液中,得到的是Cu(OH)2蓝色沉淀
而不是金属Cu:2K+2H2O=2KOH+H2↑,2KOH+CuSO4=
K2SO4+Cu(OH)2↓]。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知识的讲解学习,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巩固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化学金属的冶炼知识讲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金属的冶炼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对此知识来学习哦。
金属的冶炼
(1)金属越活泼,冶炼难度越大,像钠、镁、铝等采用电解熔融法,像铁、铜等采用置换法,像银、金等可直接从自然界采用等等。
金属的使用早晚与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在自然界的存在(游离态单质、化合态)有关,如最早使用的是铜器,其次是铁器,然后是铝器等。
(2)铁冶炼的主要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先通气再加热,停止加热后停气,袋装点燃掉尾气)、连接顺序等。
(3)冶炼中的保护气,如氩气、氢气等。
希望上面对金属的冶炼知识的讲解学习,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巩固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化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知识讲解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铝与氧气的反应
①在常温下,镁条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但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钵。
②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在点燃的条件下,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铝(Al2O3)。
(2)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四氧化三铁。
(3)铜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②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逐渐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
③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4)金、铂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