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例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用于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药物,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

在肿瘤科,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治疗手段复杂等因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收集肿瘤科在_____时间段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指征、用药疗程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估用药的合理性。

二、结果(一)抗菌药物使用概况在调查的_____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_____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_____%。

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_____,其次为_____、_____。

(三)联合用药情况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_____例,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_____%。

联合用药的组合主要有_____、_____等。

(四)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主要包括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预防感染等。

其中,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用药指征。

(五)用药疗程抗菌药物的平均用药疗程为_____天,最短为_____天,最长为_____天。

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一)用药指征明确大部分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具有明确的指征,如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明确的感染灶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无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下使用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的过度使用。

(二)药物选择合理在药物选择方面,大多数医生能够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可能的种类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但也存在个别药物选择不当的情况,如对于某些轻症感染使用了高级别抗菌药物。

抗肿瘤植物药用药分析

抗肿瘤植物药用药分析

抗肿瘤植物药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5-12-09T09:30:13.3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康士剑[导读]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卫生院抗肿瘤植物药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卫生院黑龙江铁力 152511 【摘要】目的对目前抗肿瘤植物药的使用状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统计我院抗肿瘤植物药的使用情况,对药物疗效进行分析。

结论抗肿瘤植物药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抗肿瘤植物药;分析;合理用药0引言植物药的抗癌成分繁杂,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许多尚未明确。

根据其化学成分分为生物碱类、木脂体类、柄型大环类、萜类及蛋白质类。

其中疗效可靠且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生物碱类及木脂体类。

1硫酸长春碱1.1药动学口服吸收不规律。

静注后在血中迅速消失,并分布到各组织,但很少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α相为3.7分钟,β相为1.65小时,γ相为24.8小时。

80%的药物与蛋白质结合,部分与血小板结合。

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尿中排出量不到5%。

1.2药理作用长春碱是由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二聚体生物碱。

体外实验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主要作用于M 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可抑制RNA和脂质的合成。

1.3适应证 1.3.1恶性淋巴瘤特别是对霍奇金病疗效较好。

本品与阿霉素、博莱霉素、达卡巴嗪组成的ABVD方案用于对MOPP方案耐药的霍奇金病,与 MOPP方案交替用药治疗霍奇金病,可提高疗效。

1.3.2绒毛膜上皮癌疗效也较好。

1.3.3其他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肾母细胞瘤、睾丸肿瘤等。

1.4剂量与用法 1.4.1静注成人150μg/lg(一般10mg),儿童250μg/kg,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30ml稀释后静注或在输液时静脉冲入,每周 1次,4~6周为一疗程。

一般每次剂量不应超过300μg/kg,总量60~80mg。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在医疗领域中,肿瘤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具有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肿瘤科共接诊了_____例患者。

在这些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量为_____例,占总患者数的_____%。

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

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也有一定的使用比例。

二、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肿瘤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此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2、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存在切口感染的风险,术前和术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和控制感染。

3、肺部感染。

由于肿瘤患者身体虚弱,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时,发现大部分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菌群失调。

还有部分病例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明确,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肿瘤科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与管理措施。

1、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水平。

xx—xx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xx—xx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xx—xx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0:56:58.58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2期作者:赖桂香[导读] 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状况。

赖桂香福建上杭县医院药剂科福建上杭县 364200【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药物品种、用药金额、构成比及增幅、用药频率(DDDs)。

结果:2020年、2021年各类抗肿瘤药物年使用金额呈快速增长,其中烷化剂类药、抗生素类药增幅最多,分别为61.63%、27.95%。

培美曲塞二钠、奥沙利铂、吡柔比星、依班磷酸钠在2020-2021年抗肿瘤销售金额中均排前10位,其中培美曲塞二钠销售金额排在第1位,依班磷酸钠销售金额有所下降,吡柔比星、奥沙利铂销售金额有所上升。

他莫西芬、阿那曲唑片、培美曲塞二钠、氟尿嘧啶、卡铂注射液、托瑞米芬片、环磷酰胺在2020-2021年DDDs抗肿瘤中排前10位。

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药物品种增加有助于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合理用药根据WHO的2011年报道,2008年癌症引起全球760万人死亡,预计2030年,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将>1100万[1]。

且随着肿瘤发病率上升,肿瘤内科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肿瘤药物,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周期[2]。

研究指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抗肿瘤用药使用率较高,且存在用药重复、疗程不适宜等状况,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3]。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现状,旨在为临床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物的分析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物的分析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物的分析王娜1 孙重明2(1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50040;2黑龙江省医院药学部 150036)【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18-02我国应用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的中草药防治各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从植物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在世界上亦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还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抗癌药。

1硫酸长春碱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吸湿性强,遇光和热,颜色逐渐变黄;易溶于水,溶于甲醇、氯仿,难溶于乙醇;熔点284~285℃,其游离碱熔点为211~216℃(分解)。

1.1 鉴别(1)取0.1mg本品,加1%硫酸铈铵的磷酸溶液1~2滴,显紫红色至暗紫红色。

(2)其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在215与264 nm处有最大吸收。

(3)其水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1.2 检查(1)酸度:10mg本品,加10mL水溶解后,pH值为3.5~5.0。

(2)溶液的澄清度:10mg本品,加5mL水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其他生物碱: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甲醇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甲醇稀释成每1 mL中含0.20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分别吸取5μL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在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12:6:1:1的石油醚(沸程30~60℃)-氯仿-丙酮-二乙胺作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超过2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4)干燥失重: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8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质量不得过12.0%。

1.3 含量测定取约5mg本品,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精密加5mL水溶解后,边振摇边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另-50mL容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光光度法测定264nm波长处的吸光度,按吸收系数( )为179计算,即得。

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肺癌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分析植物来源抗肿瘤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的不同。

方法调查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肺癌患者204例,均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化疗方案,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对治疗肺癌的三种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造成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血液学不良反应TP方案最低(P<0.0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EP方案最高(P<0.05),神经系统毒性NP方案最高(P>0.05),心脏毒性TP方案最高(P>0.05)。

进一步分析得出血液学毒性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NP方案最高(P>0.05),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达61.1%(P<0.05)。

非血液学毒性中TP方案脱发、肌肉关节酸痛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最高(P<0.05)。

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差异应给予足够关注,以减轻或防止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肺癌;不良反应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品种众多,疗效显著,用于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其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化疗失败[1]。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肺癌患者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植物来源抗肿瘤药之间的不同,实现个体化给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山东省立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204例,其中男104例,女100例,年龄范围10~85岁,以原发肿瘤为准进行疾病分类,且经病理学证实,应用化疗方案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NP、EP、TP)。

查阅肿瘤患者病历,填写《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肺癌患者ADR发生及用药情况调查表》,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治疗次数、KPS 评分、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用法用量、ADR发生情况等,用Foxbase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不良反应的判断参照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2])。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谢桓;王鸿梅;张鉴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治疗的肿瘤患者256例,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采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化疗方案71个,化疗次数834次.应用后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肿瘤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各方案中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均不同,作用互补,能发挥共同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提高化疗效果.
【总页数】3页(P360-362)
【作者】谢桓;王鸿梅;张鉴
【作者单位】淄博张店区中医院,山东,淄博,255035;淄博临淄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255400;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J], 谢桓;王鸿梅;张鉴;
2.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J], 曹丽荣;王鸿梅;李军
3.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J], 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冬;雷旭东;许颖
4.我院2012-2014年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利用分析 [J], 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东;雷旭东
5.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J], 谢桓;王鸿梅;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寻找自然、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上。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学结构以及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从植物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类型、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了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这些药物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每一类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按化学成分来分,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萜类、木质素类以及其他化合物。

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和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多糖类,如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效果。

萜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性、抗血管生成等,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从作用机制来看,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使得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许多植物来源的药物具有多靶点作用,能够同时针对肿瘤细胞的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植物来源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毒性,能够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植物来源的药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多靶点作用机制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 射 性 炎症 )药 物 选择 基 本 恰 当 : 菌对 药 物 敏 感 , ; 细 应用 慎 用 药 物 , 未 发生 不 良后果 ; 但 剂量 和 给药 方法 正 确 , 无药 物 不 良相互 作用 和 配伍禁 忌 ; 程 : 染症 状 、 征 消失 后继 续 给 疗 感 体 药 5 7d, 术 预 防用 药 时 间为 手术 当天 至术 后 7 d 其 他 预 ~ 手 , 防用药 时 间为 3 9d 因用 药不 当导 致轻 度药 品不 良反 应 。 - ; 1. . 3不合 理 无 适 应证 : 4 细菌 对 药物 耐 药 , 用 药禁 忌 证 或 有 使 用 慎用 药 物导 致 不 良后 果 ; 剂量 和 给 药方 法 不 妥 , 有药 物
19 0/ L或 N> 5 放 疗化 疗 期 间或 放疗 化 疗 后 WB 7 %, C减 少 , 有
肺癌 ( 3例 ,3 %) 胃癌 ( ,92 、 巢癌 ( 2 3. 、 8 7例 2 .%)卵 5例 ,1 %) 2. 、 7
乳腺 癌 (O例 , 1 %) 1 2. 。 6
1 . 究 方 法 2研
【 要】 摘 目的 : 了解应 用 植物 来 源抗 肿瘤 药 化疗 的肿 瘤 患者 抗 菌药 物 的应 用情 况 。 方法 : 回顾 性 调 查 2 0 年 1 07 2月~
20 年 l 08 2月 2 6例应 用 植物 来 源抗 肿瘤 药 化疗 的肿 瘤 患者 病历 , 5 用药 物利 用研 究 方法 , 析 医 院肿 瘤 患者 抗 菌药 分 物 的用药结 构 、 药合 理性 。结果 : 用植 物来 源抗 肿瘤 药化 疗 的肿 瘤 患者 抗菌 药 物应 用不 合 理 现象 占 3 .%。 结 用 应 01 论: 应用植 物来 源抗 肿 瘤药 化疗 的肿 瘤 患者抗 菌药 物使 用存 在 一定 的不 合理 现象 , 重视 肿瘤 患 者抗 菌药 物 的应 用 应 管理。 【 关键 词】 瘤 ; 菌 药物 ; 肿 抗 植物 来 源抗肿 瘤 药 ; 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3 . R7 05 [ 文献标 识 码】 C 【 文章 编号】1 7 — 2 0(0 0 0 ( ) 1 6 0 6 3 7 1 2 1 )7 c一 2 — 3
20 0 8年 1 应 用 植 物来 源抗 肿 瘤 药 物 化 疗 的 2 6例 肿 瘤 2月 5
依 据卫 生 部 2 0 0 0年 颁 布 的 《 院感 染 诊 断标 准 ( 行) 医 试 》 进行 诊 断 。
14抗 茵 药 物 合 理 性 判 断 [ . 1 1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析其 抗 菌药 物 的应用 情 况并 进 行合 理 性 分
本组 病例 2 6例 , 中 , 1 0例 , 1 6例 ; 5 其 男 3 女 2 肺癌 6 8例 、 乳腺癌 4 6例 、 巴瘤 2 淋 6例 、 胃癌 2 4例 、 巢 癌 2 卵 3例 、 管 食 癌 1 2例 、 L9例 、 AL AML 8例 、 肠 癌 7例 、 髓 瘤 6例 、 大 骨 盆 腔 癌 2例 、 他肿 瘤 2 其 5例 。 本组 使用 抗菌 药 物 的患者 共有 1 3例 (58 , 中 , 4 5 .%)其 男 7 5例 (7 %)女 6 5 . 、 8例 ( O 。按感染 发生 率 由高到低 依次 7 5 |%) 4
的肿瘤 患者 抗菌 药物 的用 量用 法 、 程等 进行 统感
以及 时控 制 感 染 , 降低 患 者住 院 费用 , 减少 不 良反应 发 生 。
20 年 1 08 2月- 0 9年 6月 。 20 笔者 回顾 性分析 了 2 0 0 7年 1 2月~
感 染性 疾病 是癌 症 患者 重要 的死 亡 原 因之一 , 因此 控 制
感染 对恶 性肿 瘤患 者 的治疗 至关 重要 。 合理 应用 抗菌 药 物可
菌 药物 品种 、 菌药 物 使用 天数 、 用 、 抗 联 给药 方 案 、 转归 等 。 对 所 选病 例进 行列 表分 析 , 中对 应 用植 物来 源 抗肿 瘤药 化疗 从

调查研究 ・
20 7 第 卷 2 0年 月 7 第 1 1 期
2 6例应 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 5 抗菌药物应用情 况调查分析
王鸿梅 , 曹丽 荣 , 鉴 。 张 ( . 省 淄博 市 临淄 区妇 幼保健 院 , 1山东 山东淄 博 2 5 0 ;. 5 4 0 2淄博 市第八 医院 , 山东 淄 博 20 1 ) 5 0 2 25 0 ; 5 4 0 3山东大 学 附属省 立 医院 , . 山东济 南
为 骨髓瘤 ( ,33 、 ML 6例 ,5 、 L( 5例 8 .%)A ( 7 %)AL 6例 ,66 、 6 .%)
3 ℃)药 物选 择 恰 当 : 菌 对药 物 敏感 , 应 用禁 用 、 8 ; 细 未 慎用 药 物 ; 量和 给药方 法 正确 , 药 物不 良相 互 作用 和 配伍 禁忌 ; 剂 无 疗程 : 染症 状 、 征消 失 后继 续 给药 3 5d 手 术 预 防用 药 感 体 ~ , 采 用 围术 期 给 药方 案 ( 前 1h至 术 后 2d , 术 ) 其他 预 防用 药 持续 3 5d; 用药 不 当所致 的药 品不 良反 应 。 ~ 无 1. . 2基本 合 理 有相 对 适 应证 f 4 感染 未 确 诊 , WB > 00 但 C 1 .x
评 价 , 报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临床 资 料 .
i41合 理 ..
有 绝 对适 应 证 ( 感 染 存 在 , C 1 .x 0/ 有 WB > 00 l 9 L,
N 7 %. 疗 化 疗期 间或 放 疗 化 疗 后 有 WB >5 放 C减 少 且 温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