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优质课课〈登泰山记〉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3)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描绘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运用;3. 泰山历史文化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与掌握;2. 描绘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4.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泰山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泰山;(2)简要介绍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3)板书课题《登泰山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字词,并查找课后注释;(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课文是如何描绘泰山美景的?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2)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景物描写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模仿作者的描绘手法,进行景物描写练习;(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的《望岳》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

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书。

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

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櫆,刘大櫆师承方苞,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櫆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三、整体把握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题《登泰山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掌握通假字及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梳理写景记游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掌握写景的角度和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

《登泰山记》,以登山为内容,以游记为体裁,列为名篇,意趣盎然。

一、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姚鼐,_________ 代著名散文家,与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___,世称___先生,安徽桐城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____________ 》等,曾编选《》。

(二)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以为名,告归田里,道经与挚友泰安知府于此年十二月二十日傍晚。

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十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题目解读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 平方公里,海拔1524 米。

泰山古称_____________,别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元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登泰山记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教学课时】2课时【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二、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

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

“义”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

“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

三、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馆纂修。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

《登泰山记》教案(12篇)《登泰山记》教案(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泰山记》教案1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桐城派,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阴”“阳"等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理清本文思路。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读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4.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1、2、3是重点,4是难点教法学法诵读体悟法,问题导入法,分类整理法,合作探究法考点关联文言词句理解,文化常识积累,托物言志的写法,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泰山是中国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名山,古代的帝王都要把“封禅”看做是自己文治武功卓著的重要表现,很多诗人和散文家也都写了关于泰山的诗文。

如杜甫一首《望岳》带我们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姚鼐,走近别样的泰山风光,一起学习《登泰山记》。

二、走近姚鼐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

20岁考中举人30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

1773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因学识渊博被破格举荐入馆担任纂修官。

1774年,《四库全书》初编成,44岁借病辞官。

1777年起,姚鼐先后在扬州、安庆、徽州、江宁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

小结:历任兵部主事、乡试副考官、礼部员外郎、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三、写作背景1.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2.了解泰山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16.2《登泰山记》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思考:中国人神往泰山的原因是什么?
泰山——自然之山 精神之山 文化之山
文人眼中的泰山 文化、精神的象征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孔子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帝王眼中的泰山
风雪登山路:迎难而上,坚定执着 夕阳对朝日:XXX淡泊,豪迈洒脱 雪与人膝齐:高逸超拔,刚健磊落
活动三:学者游记的特殊审美体验
2、姚鼐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请结合 文本分析。
简洁 内敛 重考据
具此神力,方许作大文。
世多有登岳,辄作,读此当为搁笔。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暴》
活动四:同人同期诗歌比较研读
——姚鼎《复张君书》 门户难留百年盛,文章要使千秋垂。
—姚鼐《赠钱鲁思》
——姚鼐《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
与《登泰山记》丰赡雅洁的文风不同,姚鼐 的诗歌则显得气象阔大,神俊飘逸。姚鼐以诗言 志,白心迹、自我鼓励的意味十分强烈。诗人内 心雄迈奔放、积极进取之情倾泻而出。我们能从 姚鼐的诗歌中鲜明感受到他内心的动荡猛烈,以 及对人生深沉的思索与感悟。
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显性的,而散文则是隐性 的。散文落笔克制、平淡、内敛,情感隐匿在眼 底丘壑中。诗文对读,一显一隐,恰是两者不同 之处。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 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重点景观介绍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
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请你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迹。
重点景观介绍
2、泰山日出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泰山记》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登泰山记》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名山胜水”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文学鉴赏。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泰山的地理、文化背景;2. 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姚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3. 体会作者攀登泰山的过程,感悟作者所传达的奋斗精神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主题思想的领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对疑难字词进行讲解。

3. 背景介绍:介绍姚鼐及《登泰山记》的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4. 文章分析:详细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实践演练。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情趣,分享讨论成果。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生字词列表3.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姚鼐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主题思想。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名山胜水文章,对比分析其写作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学会欣赏名山胜水,提高审美能力。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如《黄山记》、《庐山谣》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文章结构分析;2. 作者姚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3.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文章结构分析二、姚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例如: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排比句式、引用典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此神力,方许作大文。世多有登岳, 辄作游记自诧者,读此当为搁笔。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
从文中任选一句你认为写得比较精彩的, 或能触动你内心的句子来读读。
言 为 心 文声 见 其 人 走 近 姚 鼐
_____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姚鼐?
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 大地川原纷四下,中天日月环双循。 山海微茫一卷石,云烟变灭千朝昏。 驭气终超万物表,东岱西峨何复论。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姚鼐(1731—— 1815),安徽桐城人。 中进士,入翰林,任《四 库全书》纂修官。四十四 岁(乾隆三十九年,即 1774年)托病辞官,从 此主持江展 生平抱负,成为桐城派的 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