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小论文

合集下载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

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论文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练习太极拳。

作为一门大学体育课程,太极拳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品质等方面,探讨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意义。

首先,了解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对于我们理解其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和易经,强调阴阳和谐,以柔克刚的原理。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练习者需全身放松,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注意力,从而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太极拳强调的是身心合一,通过舒缓的动作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其次,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是大学体育课太极拳的一大重要意义。

太极拳的动作独特而优美,它注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增强了人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练习者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有助于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还能锻炼肌肉和骨骼系统,并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提高自我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因此,大学体育课太极拳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

最后,大学体育课太极拳还有着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注重的是内在的修身养性,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太极拳要求学生坚持练习,并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精准度,这需要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太极拳还教会了学生宽容、谦逊和互相尊重的精神,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通过舒缓的动作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武术论文太极拳习练对我院学生性格塑造的价值“虎借风威抟阵式,龙乘云气显功夫。

乾元虚实凌霄剑,坤道柔刚太极湖。

竞技包容增智慧,武林拳艺演真如。

”-----------题记时间太窄,指缝太宽,不经意间,昨天已是流年。

刺眼的阳光照射着宿舍,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自己练习太极拳的心得。

不觉间,在塔沟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武术练习也已成了习惯。

匆忙的日子总不给人闲暇的喘息机会,只能意犹未尽的去回想。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对我的影响颇深,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

回想刚入学时自己的模样,练习武术扭扭捏捏,到现在却已经能够淡定自若,不能不说练习武术的功劳,而作为武术项目中的精华---太极拳,更不得不提。

伟大领袖邓小平曾在1978年会见日本友人时赞誉“太极拳好”,可见太极拳的地位。

而国家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太极拳呢?不得不与太极拳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人的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有关。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一些见解。

我们在进行每一次的太极拳练习时,教练都会要求我们先站桩,目的就在于使心情静下来,而练习时保持心无杂念才可能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追求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内心的自我更新。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唯有心静才可能练出太极的韵味,因为太极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运动。

心静,自然无杂念,忘记自我,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平缓,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益。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非常的偏激,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脆弱,遇事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傻事蠢事,酿成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后果。

现在大学都普遍开设了武术教程,而太极拳往往是最主要的,可见人们已经意识到太极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就拿我们教练来说,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他看上去是那么谦和。

如果我们可以坚持把太极练下去,那么我相信我们也可以达到太极所教授的‘修心养性,尽性如天’的境界。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

太极拳大学体育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了人们重要的身体运动和健身方式。

在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这对于当代人繁忙的生活和压力很是重要。

在今天的大学体育教育中,太极拳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太极拳可以满足大学体育教育中多元化的需求。

当今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越来越多元化。

太极拳体育活动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身体运动之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耐心和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其次,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严峻的学习压力,而太极拳正是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平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

太极拳的呼吸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体,调节呼吸,帮助学生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最后,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旅途的起点,正面临各种新的体验和新的挑战。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精神和身体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对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探究。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平衡的武术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流行的健身运动之一,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也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全面的身心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还可以帮助人们流派反思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太极拳体育活动,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

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

统文化思想论文浅谈太极拳所蕴涵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摘要】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植根于古老而深厚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文化内涵最浓厚、文化渊源最久远的体育活动之一。

太极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它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矛盾的对立统一观以及传统文化的养身观和审美观。

【关键词】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文化”一词出“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这里文化的意思为以文德教化之,后来即泛指文治与教化,时至今日,文化正成为现代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文化中生活,文化统治着整个星球。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孟子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

基于此,“贵和尚中”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更进一步地成为华夏民族的情感心理原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太极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无论其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技术理论层面,都能找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它代表着东方文化,《太极拳论》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阴阳、动静之美感,是太极拳的精致巧妙之处。

它融武术、哲学、医学、养生及其他理论精华于一身。

一太极拳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太极拳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思想渗透到拳理和拳法中,从而达到逐步完善。

太极拳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和谐,所以“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其套路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轻重、蓄发、进退等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通过长期修炼,能使人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和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

“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含义即指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可引申为外在的客体世界(天道)和内在的主体世界(人道)的和谐、圆满。

河南文化小论文:太极拳

河南文化小论文:太极拳

2009年中学生河南文化参评小论文我所了解的太极拳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中心学校九年级:王珊辅导教师:武苗歌在小学时,我对电视上的武打片就十分有兴趣,特别是那些气功大师的精彩表演更是喜欢看。

进入初中后,我们就开始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我一边练习,一边查阅有关中华武术的书籍资料,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繁锦纷呈,各个门派均有其精华奥妙。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它涉及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体育学、健康学等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

认识太极拳起源及流派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利用暑假我到陈家沟进行实地了解。

现在人们所练的太极拳,包含杨家、吴家、武家、孙家、以及在本地流行的郑子太极等等,都出自河南温县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

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太极拳的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

太极拳有很好的健身功能太极拳结合了中医、导引、以及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对人体有鲜明的锻炼、保健和治疗作用。

目前,很多部门正在对太极拳通过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证明长期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太极拳有良好的修心养性功能太极拳基于古代传统思想,对肢体外形不加限制,纵观太极拳所有的动作,无不极其简单,没有束缚,习练总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举手投足无不赏心悦目,通过挥洒肢体,感受自然规律,数以时日,自能收敛身心,涵养性情,对人的品质行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太极拳有着比较隐蔽的技击作用许多人认为太极拳只能强身健体,不能用于技击,实际上,太极拳具有深刻的技击作用,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太极拳既是一种“拳”,不能技击焉能称之武术。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

介绍太极拳的作文朋友!今天咱来唠唠太极拳。

哇,这太极拳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呢!我呀,在文字这一亩三分地儿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可对太极拳,那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的时候,嗯...那时候我还以为就是那种慢悠悠,像公园里老头老太太随便比划的健身操呢,唉,我这孤陋寡闻的。

其实啊,太极拳可大有来头。

我听说啊,这太极拳有好多流派呢,什么陈式、杨式之类的。

我就认识一个练陈式太极拳的老哥,叫老王,那打起拳来虎虎生风的,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老王说他练这个陈式太极可有年头了,在他们那小县城的公园里,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透呢,就有一群人跟着他练。

他还跟我讲过一个行业传说,说是以前有个太极高手,能以一敌十,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大家瞎传的,不过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咱再说说这太极拳的招式吧。

什么“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名字取得可真有诗意。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这每一招啊,都像是一幅画似的。

你想啊,当你做“野马分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一匹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嗯,虽然我做起来可能没那么潇洒啦,哈哈,我这老胳膊老腿的。

而且打太极拳的时候啊,那呼吸都有讲究的。

我一开始练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呼吸,老是乱喘气,就像刚跑完马拉松似的,那叫一个狼狈。

后来练久了才慢慢有点感觉,就像有一股气在身体里流转,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

现在的太极拳啊,和以前可有点不一样喽。

以前感觉就是在小圈子里流行,现在呢,都走向世界啦。

我看到新闻上说,好多外国人都在学太极拳呢。

你说奇不奇怪?这就像一阵潮流似的,刮遍了全球。

这要是搁以前,我都不敢想。

这太极拳啊,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我觉得它里面蕴含着中国人的那种内敛、含蓄的性格。

不像现在有些运动,强调的就是那种激烈的对抗。

嗯,这也不是说那些不好啊,就是各有各的魅力呗。

我还犯过一个挺搞笑的错呢。

有一次我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脑子不知道在想啥,把“手挥琵琶”的动作做成了像是在弹吉他,周围的人都笑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张旭学号:3110104687 上课时间:周四六七节
一谈谈对太极拳的体验和认识
我以前从没接触过太极拳,今上大学有幸得以接触这么一门充满中国古代文化气韵的传统体育项目。

尤记得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自然”环节: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传统与未来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视觉的震撼。

从那时起,我便对太极拳充满着神秘的向往之情。

在我上理论力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段视频,是由国家体育局和中央电视台制作的。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张志俊给我们展示了太极拳的奥秘。

首次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密了太极拳。

实验发现,练习太极拳的人并非出拳速度快,也并非作用力大,而是具有使作用力作用时间长和使肌肉协调发力性能好的特点。

太极拳行拳时讲究松沉圆活,用于实战如何展现特点,主要后发制人,注重观察了解对手(听劲),通过引导而不是抵抗对手的发力,和改变占位来使对手的进攻落空,同时让对手暴露弱点,然后自身蓄力和发力进行反击。

听劲的基础建立在掤劲上,没有掤劲,听劲很难听得明;若掤劲够强,则听劲会十分明显。

太极拳一般动作都是连贯的。

各个动作之间,前后衔接,不能停顿。

全部动作应该节节贯串、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有如“滔滔江水”一般。

太极拳还要求身体动作走弧线。

由于动作是前后连贯,以弧线往返相接,整体动作自然就变成圆形。

总体来说,太极拳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育和文化运动。

二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很显然,大学的体育和中学的体育有很大的不同.中学体育侧重在繁忙的课程之中的放松作用,其娱乐性更强.而大学则着重树立体育意识,以便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都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那么大学体育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改革。

当然学校这种公共事业部门也不能例外。

学校应该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管理,评估等方面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通过各种手段强调体育的重要作用,使体育深入人心, 使每位同学能真正意识到体质健康对自己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第二,处理好教学的关系。

在体育课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老师应该在教会学生一门体育课的同时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做出不同要求。

同时要求教师上课时要示范讲解,动作精简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第三,在体育选课时理好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我校也出过不少这方面的事故。

但学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选课时,有的同学只注重这门体育课水不水,耗不耗费大量体力,考试容不容易拿高分,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对体育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部分同学缺乏锻炼,体质下降,一到有大幅度长时间的体育运动时就很容易出事故。

第四,开展好课余体育活动。

目前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运动普遍参与度不高,学校的晨跑也未实施,这使得广大同学未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很显然,在浙大没做到。

学校应该思考如何提出能够使广大学生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提高整体大学生的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