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文

合集下载

太极拳对身心健康影响论文

太极拳对身心健康影响论文

浅谈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种身心疾病层出不穷,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强身健体。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不但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可减少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的密度稳定,并能有效调节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

而且有助于完善个性品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抗衰老一、引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武术项目,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

它注重内外兼修,长期练习有着良好的益智健身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它简便易学,受场地、时间、器材、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极小,推广难度小,目前全世界有数亿万人在练习太极拳。

二、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关于太极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涉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功能、老年虚弱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多年研究、对照分析了脑电、心电、血脂、微循环等方面太极拳产生的锻炼效果,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太极拳能降低血液粘度。

许多资料表明,中风、特别是缺铁性中风以及包括癌症在内许多疾病均与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表明,太极拳对血粘度有明显的影响,对高切粘度及切粘度均有降低的作用,特别是对低要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太极拳对骨密度的影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患疾病,人进入老年以后,骨密度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女性绝经后明显加速,因此女性的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比女性高,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的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早老性骨折的目的。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的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的平衡。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因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健身效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并强调太极拳在大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并在清朝进一步发展。

它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的“太极”和阴阳观念。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包括体力、心智和精神上的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太极拳主要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姿势来练习。

这些动作通常有缓慢的速度和流畅的连贯性,需要精确的身体控制和平衡。

太极拳的动作结合了柔和的流动和连续不断的转身,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太极拳对健康有着广泛的益处。

首先,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其次,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太极拳的节奏性动作和呼吸技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此外,太极拳练习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太极拳是一项适合大多数人练习的运动,无论年龄、性别、体能水平如何,人们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身体健康。

其次,太极拳练习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压力下的身心疲惫。

太极拳作为一种静心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压力,增加注意力和专注力。

最后,太极拳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自律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长期坚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学生们可以培养出耐心和毅力。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和健身方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健康益处。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们改善身体健康、缓解压力,并培养出耐心和自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太极拳的健身和文化魅力。

太极拳课论文

太极拳课论文

太极拳学习心得姓名:系别:班级:学号:专业:1这学期,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陈氏18式太极拳,收获颇大。

陈氏18式太极拳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学期考试的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到太极拳是一种修气养身的运动。

冥冥之中感到一种敬畏和羡慕。

这学期上了太极拳课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虽然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张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 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二、陈式太极拳的18式1、起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白鹤亮翅7、斜行8、搂膝9、拗步10、掩手肱拳11、高探马12、右蹬一根13、玉女穿梭14、云手15、双摆莲16、当头炮17、金刚捣碓18、收式三、陈式太极拳与养生几百年来的陈氏太极拳学,追求的就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苍健劲直是形的静的物理,超拔清逸则是神的动的神情。

静的高举远慕是形的本体,动的万有流变是神的礼赞,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

陈氏太极拳学,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开创一代新风。

陈式太极拳劲法论文

陈式太极拳劲法论文

陈式太极拳劲法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太极拳理论以及文史资料的研究,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太极拳劲法更清晰、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便指导太极拳练习者提高技术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劲劲法前言太极拳系中华武术的一种,是中华名族之瑰宝,博大精深。

由于太极拳兼具竞技、防身、健体、娱乐、表演、防病、疗疾和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许多人理论知识欠缺,在练习过程中知其形而不知其意,过分追求外形与套路的熟练度,忽略了太极拳的内在真谛,使太极拳开始“操”化,丢失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在太极拳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太极拳仍旧兼承着中华武术的“攻防技击”本质,失去了攻防技击的含义就是失去了太极拳的本意,失去了中华武术的灵魂。

如果抛开攻防技击而单纯以动作的运动去健身,那就是对太极拳功能的异化,因为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和作用是寓于“攻防技击”中的,而攻防技击的关键在于劲力。

一、问题的提出提到太极拳,提到劲,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知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作用的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在太极拳运动原则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劲力核心原则。

“夫太极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

势虽不侔而劲归一。

”通常所说的太极八法,在为八种招法的同时又是八种劲法,其核心就是“劲”,八法本身就各是劲的一种体现。

太极拳运动中,无论是太极拳单练还是对练,太极拳推手,都有关系到“劲”的运用,无论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还是“沾”、“粘”、“连”、“随”、“来”、“叫”、“顺”、“送”都是以劲力为基础的。

俗语道”清能早达善学者必以理为尚”,习太极拳若想求得真知必以拳理为先。

太极拳内容博大精深,其拳理、拳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以拳理到拳架乃至用法,从外部的一招一式到内部“劲”力的转换蓄发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太极拳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论文

太极拳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论文

太极拳的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摘产要: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吸取了道、佛、儒三家的古典哲学思想,融汇了哲学、医学、生理学、力学、兵学、技术教育、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它采日月之精华,集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之大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

关键词:太极拳;保健;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55-001学练太极拳既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防病祛病的效果。

又有攻防格斗的高对抗的技击功能。

它适合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练习。

其舒缓飘逸的动作,和谐的神韵,既有自然之美的朴实无华,又有艺术之美的优雅精练。

特别是意、气、神的完整统一,形式和内涵的统一,阴阳相济,内外兼修。

这对于调节和改善身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一、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注意力虽高度集中,但又要求全身放松,使人处于一种十分兴奋而又没有丝毫紧张的精神状态。

使大脑皮质在运动中得以休息。

使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由兴奋或抑制的不平衡转向平衡。

对调节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灵敏性,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及训练各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也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也获得修复和改善。

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疲劳时。

打一趟太极拳,立刻会有头脑清醒、神智灵慧的感觉。

太极拳对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二、太极拳对内脏各器官的保健功能太极拳运动具有缓慢,均匀,连绵不断的特点。

呼吸细匀浑长,讲究呼吸与动作的有机配合。

“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使呼吸运动有规律地得到加强。

吸入足够的氧气,可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吸收。

以及其他生理化学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消除身体毒素,保持体内良好的生态平衡。

肺组织良好的吐故纳新功能。

可增加腹肌和横膈肌的运动量,改善心脏血液的输入输出条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的营养。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的静与动上个学期我的体育课就是太极拳,很幸运这学期我还是选了这门课。

照理说一门课我已经学过了,24式的太极拳套路我也记住了,可能会有人觉得再上一次太极拳课不会有什么意义的。

刚开始时,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发现学一样东西没有那么简单。

通过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发现在太极拳中,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内外并修的拳术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人终身受益。

静极生动、柔活缓慢、虚实渐变、刚柔互换、弧线运行、圆活运转是太极拳的运动特征。

记得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太极拳的描写:张三丰说道:“生死胜负,无足介怀,武当派的绝学却不可因此中断。

我坐关十八月,得悟武学精要,一套太极拳和太极剑,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只须这套太极拳能传至后代,我武当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

”说到这里,神采飞扬,豪气弥增,竟似浑没将压境的强敌放在心上。

张三丰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说道:“这是太极拳的起手式。

”跟着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口中叫出招式的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这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看越是入神,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张三丰道:“这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

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太极拳体育论文

太极拳体育论文

从太极拳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开展正常的线下体育教学活动,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武术课的教学活动。

线上授课以来,已经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的太极拳,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也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得我对太极拳,对中华武术的内涵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而太极就是这浩瀚海洋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精深核心的一种武术形式。

太极拳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经验的持续总结和身体的直接体悟,而现代研究成果中不乏浮于表层的华丽说辞。

太极拳是武术前辈们观察自然、体悟生活的结晶,太极拳文化更是武者思想和精神的集合。

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与哲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这个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对世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是自03年非典以来我国爆发的最大疫情,已经夺走了超过15万人的生命,并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之势。

但其实不仅仅是肺炎疫情,从国际比较角度看,2020年有着不平凡的开局,天灾人祸降临世界各地。

除了我国已跨越至全球的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外,还有美国的持续流感,澳大利亚烧了一半国土的火灾,非洲跨越洲际的蝗灾,种种天灾抑或人祸是全球的灾难,是全人类不愿面对的苦痛。

我们不禁思考,究竟为何灾难降临人间?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更为关键的人类过于的狂妄,缺少敬畏之心,人的种种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招此祸患。

回看这场重大的疫情灾难,虽然其真实性尚未确切证明,但早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就已经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只是具体是什么动物,尚未可知。

面对此次的“野味”疫情,我们应该看到,它折射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人类对人类自身,对自然缺少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太极·百年傲立
少十五班崔莫晓
太极学说,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

“太极”之意为“至极”,即为世间万物之顶端、之根源。

这一学说源自于《易经》中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也可看出,太极之含义。

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以陈王廷最为著名。

现在有许多拳家都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而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就是陈王廷,他是清中叶一位卓有成见的武术家。

虽然太极拳是源自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但它转变为现代的太极拳却是在河北邯郸的永年广府,由武式和杨式太极拳所完成的。

所以,人们常说广府城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武式太极拳的宗师叫武禹襄,他的师傅是杨氏太极拳的宗师杨露禅。

所谓名师出高徒,大概就是如此,武禹襄成功运用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悉心研究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终于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成立了武式太极拳。

此式不同于陈式之老架与杨式的大架,这是一种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太极拳.
纵观太极之历史,可发现,它竟与中国近代史的节拍基本相同,这一点使人惊奇,却又带着一种必然性——太极拳的历史中间经过了一次不小的转折。

自杨露禅将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并带进了广府,太极拳
就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在广府之前的太极拳,是以搏击打斗为主的,它是中华民族长期战争总结出的一种搏斗的技艺,主要功能还是近身搏击,只是每一招式的注重点不同,有的注重于进攻,有的注重于防守,有的注重于拳,有的注重于脚。

甚至还有的注重借力打力。

在那时的冷兵器时代,太极拳是一种很有效的防身术,所以无论在民间还是江湖都广为流传。

而在广府之后的太极拳,则是以强身健体为主了,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那时已经出现了热兵器,这让太极拳的应用价值大幅度地降低了,而学拳的人则开始在太极拳的其他功能上下功夫。

最终,他们发现了太极拳极为突出的文化内涵与强身的作用。

就这样,太极拳的形象也被重新塑造了。

太极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也是非同凡响的,在健康方面尤为突出,长期坚持打太极拳有利于调节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让我以一句《促进太极拳走向世界邯郸宣言》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论文吧——太极拳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肢体语言,它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分国界,不分语言,它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人类更多的兄弟姐妹们应该尽快走进这一个美丽的文化风景,让太极拳惠及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