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JW-03.14一.引用标准: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GB50092-19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公路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试验包括试件制作、试件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沥青含量、弯曲、单轴压缩、配合比设计三.一般规定:3.1取样数量: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马歇尔试验、抽提筛分取样数量20 kg,最少12 kg;弯曲试验取样数量25 kg,最少15 kg。
根据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取样应不少于下列数量: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4kg;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8kg;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12kg;特粗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16kg。
3.2拌和及压实温度: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下表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
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高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去低限,一般去中值。
对改性沥青,应根据改性剂的品种和用量,适当提高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需要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5℃~30℃左右,掺加纤维时,尚需再提高10℃左右。
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考表四.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马歇尔标准击实法)4.1试件尺寸:标准击实法适用于马歇尔试验所使用的Ф101.6mm×63.5mm圆柱体试件的成型。
大型击实法适用于Ф152.4mm×95.3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的成型。
4.2试件数量: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矿料规格及试件数量应符合如下规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制作试件时,试件尺寸应符合试件直径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小于1~5倍的规定。
改性沥青施工方案

改性沥青施工方案1. 引言改性沥青是一种常用的道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
本文将介绍改性沥青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改性沥青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道路基础:道路基础应具备良好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如有需要,应进行修复或加固。
•清理道路面层:清理道路面层上的沥青、尘土和杂物,确保施工面干净整洁。
•检查材料准备:检查改性沥青和其他辅助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
•确定施工时间:根据天气和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
3. 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求改性沥青在道路施工中起到密封、防水和增强的作用。
下面是对改性沥青性能的要求:•粘度:改性沥青应具备适当的粘度,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涂布性。
•弹性恢复率:改性沥青应具备较高的弹性恢复率,能够承受道路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裂缝和损坏。
•耐老化性:改性沥青应具备良好的抗老化性能,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
•抗滑性:改性沥青应具备良好的抗滑性能,以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4. 施工工艺改性沥青施工的基本工艺包括下面几个步骤:4.1. 基层处理在进行改性沥青施工前,需要对道路基层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基层:清理基层上的尘土、杂物和旧沥青,确保基层干净整洁。
•基层修复:如有需要,对基层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4.2. 沥青混合料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配比设计: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求,确定混合料的配比。
•沥青预处理:预先将改性沥青加热至适当温度,以保持其流动性和可操作性。
•材料混合:将改性沥青、矿料、填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按照设计配比加入混合设备中进行充分混合。
4.3. 施工操作改性沥青的施工操作包括以下步骤:•涂布:采用机械或手动的方式将改性沥青混合料均匀涂布在道路基层上。
沥青混合料作业指导书

5.1.3将加热的粗细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子适当混合;然后加入需要数量的沥青(如沥青已称量在一专用容器内时,可在倒掉沥青后用一部分热矿粉将粘在容器壁上的沥青擦拭掉并一起倒入拌和锅中),开动拌和机一边搅拌一边使拌和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拌和1 ~1.5min;暂停拌和,加入加热的矿粉,继续拌和至均匀为止,并使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2.2标准击实法适用于标准马歇尔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劈裂法)0等所使用的Ф101.6mm×63.5mm园柱体试件的成型。大型击实法适用于大型马歇尔试验和Ф152.4mmx95.3mm大型圆柱体试件的成型。
2.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的条件及试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3.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采用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
机械将压实锤提升,至457.2mm±1.5mm高度沿导向棒自由落下连续击实,标准击实锤质量
4536g±9g。
3.1.2大型击实仪:由击实锤Ф149. 4±0.1mm平圆形压实头及带手柄的导向棒组成。用机械将压实锤提升,至457.2mm±2.5mm髙度沿导向棒自由落下击实,大型击实锤质量10210g±10g。
4.3.2热混合料需要存放时,可在温度下降至60℃后装入塑料编织袋内,扎紧袋口,并宜低温保存,应防止潮湿、淋雨等,且时间不宜太长。
4.3.3在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或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时,当采集的试样温度下降或结成硬块不符合温度要求时,宜用微波炉或烘箱加热至符合压实的温度,通常加热时间不宜超过4h,且只容许加热一次,不得重复加热。不得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局部加热。
注意:在运料车上取样时不得仅从满载的运料车车顶上取样,且不允许只在一辆车上取样。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作业指导书

许黄油的棉纱擦拭套筒、底座及实锤底面,将试模装在底座上,垫一 张圆形的吸油性小的纸,按四分法从四个方向用小铲将混合料铲入试 模中,用插刀或大螺丝刀沿周边插捣 15 次,中间 10 次。插捣后将沥 青混合料表面整平成凸圆弧面。对大型马歇尔试件,混合料分两次加 入,每次插捣次数同上。
3.1.3、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及击实在常温下进 行。
3.2、按本规程 T0701 在拌合厂或施工现场采集沥青混合料 试样。将试样置于烘箱重或加热的砂浴上保温,在混合料中插入温度 计测量温度,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后成型。需要适当拌合时可倒入 已加热的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中适当拌合,时间不超过 1min。但 不得用铁锅在电路或明火上加热炒拌。
5.1.3、插入温度计,至混合料中心附近,检查混合 料温度。
5.1.4、待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的压实温度后,将试 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在装好的混合料上面垫一张吸油 性笑的原址,再将装有击实锤及导向棒的压实头插入试模中,然后开 启电动机或人工击实锤从 457mm 的高度自由落下击实规定的次数 (75、50 或 35 次)。对大型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为 75 次(相应于 标准击实 50 次的情况)或 112 次(相应于标准击实 75 次得情况)。
5.1.1、将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 要的用量(标准马歇尔试件约为 1200g,大型马歇尔试件约为 4050g)。 当已知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时,可根据试件的标准尺寸计算并乘以 1.03 得到要求的混合料数量。当一次拌和几个试件时,宜将其倒入经预热 的金属盘中,用小铲适当拌和均匀分成几份,分别取用。在试件制作 过程中,为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应连盘放在烘箱中保温。
件)的要求。
AC-13C施工作业指导书

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作业指导书沥青面层是位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根据部颁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及本项目设计文件。
结合多条新建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对沥青路面上面层AC-13C(SBS改性沥青)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则采用AC-13C改进的级配类型,矿料级配要求见表1。
表1 AC-13C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1.沥青沥青上面层AC-13C采用聚合物(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相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根据招标文件,供货商按照3000吨/批次提供全套检测报告(含PG分级项目)。
SBS改性沥青按照每4000吨进行一次外检,外检由建设办和总监办根据需要进行。
供货商、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在工地取样并见证送样至建设办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提供沥青的全套检测报告(含PG分级项目)。
此外,改性沥青的生产、流通环节复杂,建设办根据需要安排驻场人员对工艺流程、质保体系等进行监控。
沥青运至施工现场后,每车沥青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后方能泵入沥青储罐:(1)驻厂监理签字、出厂检测报告、质保书、运输车牌号、沥青供应商代表签字、铅封完好;(2)沥青供货商代表与施工单位、监理人在沥青到达现场后共同取样4份供检测与封存留样用;(3)出厂磅单显示数量与到场称量数量的误差在沥青甲供材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允许的误差范围内;(4)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现场检测合格,并与供货商自检报告中的检测结果在误差许可范围内。
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规定的方法执行。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业指导书1.一般要求1.1沥青混凝土施工前,路面基层的高程、宽度、纵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路面基层应干燥、洁净,其压实度和平整度及弯沉值和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规定。
1.2沥青混合料集料(粗、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等)、沥青和粘层油质量、配合比、进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碾压机械、碾压密实度、结构层总厚度及上面层厚度、弯沉值等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3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应进行试铺,其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验确定,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200米。
1.4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符合平整度、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和噪声量等路面使用要求。
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2.1沥青混合料摊铺2.1.1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机距控制在10~30m。
每台机器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
表面层宜采用多机成梯队全路幅摊铺,减少施工接缝。
2)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烫平板或初步振动压实装置,摊铺宽度可调整等功能,且受料斗斗容应能保证更换运料车时连续摊铺。
3)沥青混合料摊铺时下卧基层应干燥洁净,无冰霜和污染物,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摊铺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按试验段数据确定。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宜在气温低于10℃条件下施工,其他道路不得低于5℃。
摊铺现场应设专人测量混合料摊铺温度、气温、地面温度,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雨、雪天及冬季风力大于3级的天气严禁摊铺沥青混合料。
4)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应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表8.2.14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经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指导现场摊铺施工。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文档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量越来越大,因此对道路的要求就越来越多,进而对沥青的物理化学甚至是其他很重要的性质也有了更多的限制要求。
从改性沥青的基本概念可以知道,改性沥青对于沥青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帮助,但需要相应的制造出合适的符合路面要求的改性剂。
只有符合公路或是桥梁路面材料的改性剂才是最能提高沥青性质的改性剂。
1改性沥青的主要性质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类型1.1改性沥青的主要内容性质改性沥青根据前文的分析比对发现,改性沥青的主要化学物理性质较普通的沥青建筑材料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因此比较受建筑施工的广泛应用。
分类来看,其性质改良主要从几个方向上看:(1) 对温度的敏感性来说,高温上有稳定性,能控制沥青颗粒分子的活跃性,进而控制了整体的稳定性,对化学性质来说有了很大的帮助。
对于低温来说,增加了路面的抗裂性,特别是针对冬天来说,降低了沥青内部颗粒的活跃性,所以固定的整体性,增加了抗裂性。
综上所述,改性沥青对于公路桥梁的路面与温度之间的敏感程度有了很大的控制趋势。
(2) 增加了沥青材料的防水性,有矢人员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分析,举个例子,改性沥青是比较典型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残留稳定度较基质沥青分别提高0.34倍和0.11倍,由此可见,改性沥青材料的抗水性或是防水能力都比以前的基质沥青好了很多,实验表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水的抗击能力也已经远远强于基质沥青材料。
(3) 延展性比较好,基质沥青材料因为主要是液体性质,所以本身的固定能力就不太好,但是加入改T生剂之后,改变了内部沥青颗粒的空间位置,也改变了颗粒间彼此的压力,所以,延展性就发生了变化,整体上,增加了延展性这种物理性质,增加了路面的稳定性,保证了路面所承受的压力范围有所增加。
1.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类型根据实验的分析总结,其改性沥青混合料根据对基质沥青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主要划分为:①温度敏感性。
smc常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直接打印】

SMC常温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 (1)2原材料 (2)2.1 集料 (2)2.1.1粗集料 (2)2.1.2细集料 (3)2.2填料 (4)2.3沥青 (4)2.3.1基质沥青 (4)2.3.2 常温改性剂及掺量 (5)2.3.3 SMC常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5)3 配合比设计 (6)3.1矿料级配 (6)3.1.1 级配类型 (6)3.2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3.2.1配合比设计说明 (7)3.2.2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8)4施工机具及试验检测设备 (10)4.2主要施工机具 (10)4.2 试验检测设备 (11)5 SMC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2)5.1施工准备 (12)5..1.1机械准备 (12)5.1.2沥青制备 (12)5.1.3拌和场的准备 (12)5.2施工工艺 (13)5.2.1拌合 (13)5.2.2运输 (14)5.2.3摊铺 (14)5.2.4碾压 (16)5.2.5开放交通 (17)5.3 质量控制 (17)5.3.1原材料 (17)5.3.2沥青混合料及现场质量检测 (18)5.3.3SMC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19)1 总则1 SMC常温沥青改性剂是以从废旧塑料、废旧橡胶等甲基苯乙烯类高分子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甲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Styreneic Methyl Copolymers, SMC)为主要原料,与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及其他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聚合物溶液。
2.SMC常温沥青改性剂在一定的温度、掺量条件下,与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混溶后,制成常温改性沥青。
可实现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拌和、摊铺、碾压,填补了沥青路面冬季不宜施工的空白,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停车场、广场及球场路面的新建、罩面及修补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层或其它沥青面层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
包括提供所需的设备,劳力和材料,以及施工,养护,和试验等全部作业。
(二)施工流程
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流程图见附一
(三)材料
1.基质沥青
使用的基质沥青材料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石油沥青标准。
2.改剂性
(1) 改性剂应符合图纸及〈〈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要求。
(2) 改善路面性能的特殊要求,宜选择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或者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及辅助外掺剂。
3.集料与填料
(1) 粗集料
a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碎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有关规定。
b.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物质,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及良好的颗粒形状。
(2) 细集料
a.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有关规定。
b.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级配,并与该性沥青有良好的黏附性。
(3) 填料
a.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的矿粉或水泥,消石灰等做填料。
b.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四) 改性沥青
1.改性沥青的试验
(1)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效能及特殊使用仪器选用,并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表5.2.1的规定,并按《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规定方法进行试验,确定改性沥青的相应等级,选用最适宜的基质沥青、改性剂的剂量和加工温度及加工工艺。
(2) 成品改性沥青应附有产品的说明书,并应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储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
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
确认无明显分离、凝聚现象。
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的要求
方可使用。
2.改性沥青的储存
成品改性沥青的储存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
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五) 改性沥青混合料
1.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1)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按《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第六章的有关要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2) 以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的动稳定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同时,经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的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其按“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方法测定的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不宜低于1200μξ。
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技术指标要求表1
(3) 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方法测定的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应符合表2的要求.同时经改性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得低于未改性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其按”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方法测定的动稳定度不应低于800次/mm。
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要求表2
(4)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以下两个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
a.采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测定的48小时浸水马歇尔稳定度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
b.采用“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变小于80%。
(5)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破碎石料,细集料宜采用破碎人工砂,稳定剂,可采用木质纤维、矿物纤维和聚合物纤维,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及使用性能检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图纸要求。
2.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
(1)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图纸要求及规范要求生产。
生产温度应符合要求。
(2) 改性沥青混合料随拌随用,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储存期间温降不得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
(3) 装运混合料的自卸车的箱底板和侧板应涂抹一层隔离剂,并排除可见游离余液。
3.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1) 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要求同热拌沥青。
(2)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在探铺以后立即进行。
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应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压实,不宜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3) 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
但采用静载钢轮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小于20㎝。
(4) 在超高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碾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5) 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附一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