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实验3- IP协议组网实验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组建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组建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组建局域网姓名: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学号: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直通线。

2.了解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及其指示灯。

3.掌握组建共享(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连接方法。

4.掌握网络主机IP协议的安装和IP参数的配置方法。

5.掌握局域网连通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双绞线,水晶头,网线钳。

2.集线器,交换机。

3.实验室电脑4台。

三.实验内容:1.按照568B标准制作直通线4根。

2.检查主机是否装配网卡,以及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3.检查组网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的端口,规划选择组网所用端口。

4.用网线连接主机和组网设备,连接到集线器组建共享局域网,连接交换机组建交换局域网。

5.分配IP地址,配置主机TCP/IP参数。

6.检查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并记录检查结果。

四.实验数据:1.设置当前IP地址为192.168.1.12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时,192.168.1.124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主机PC-1的IP地址192.168.1.110.通过计算验证:将192.168.1.124与掩码255.255.255.0相与得的结192.168.1.0 ;目的地址192.168.1.110与掩码255.255.255.0相与结果也为192.168.1.0。

实验结果正确。

2.当前主机IP地址不变,改变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任然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另一主机192.168.1.110。

利用上文中的方法验算实验结果正确3.当前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1.222,子网掩码不变,可以ping到局域网内的主机PC-2,(IP为192.168.1.200)。

通过计算验证实验结果正确。

4.当前主机的IP不变,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224,与目标主机IP:192.168.1.1无法连通。

验算:192.168.1.222与255.255.255.224为192.168.1.192,而192.168.1.1与255.255.255.224为192.168.1.0。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 IP地址配置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 IP地址配置

实验3:IP 地址规划分配
Packet Tracher软件介绍
Packet Tracer 是Cisco 公司针对CCNA认证开发的一个用来设计、配置和故障排除网络的模拟软件,功能强大,被称为是cisco设备的模拟器,适合初学者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IP地址的规划和配置;
2.掌握对等网中TCP/IP网段地址的配置;
3.学习模拟器上拓扑图的绘制,IP的配置。

实验内容
一、机房教师机、学生机网卡的TCP/IP配置演示
网络连接图标右键\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 更改适配器设置\ 本地连接右键\ 属性
\ Internet协议版本4 \ 属性(或者双击)
二、对等网搭建:(PC IP地址配置)
Switch_2960 1 台;PC 2台;连线使用直连线
1.认识设备的槽位和端口号:
A.学习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槽位和端口的编号机制:理解CE、CFE、CGE、FFE的含义
B. 交换机的端口编号: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槽位从0开始,端口从1开始;
Fastethernet 0/1 : 0槽位下的1号端口,快速以太网口、10/100M自适应(100 base-T)
C. 路由器的端口编号:从右往左,从下往上;槽位从0开始,端口从1开始。

正确选择设备、以及线缆
3.分别设置pc 机的ip 地址;
在交换机的命令行模式下练习常用命令。

4.验证pc 机间可以互通。

PC1 ping PC2 Reply
PC2 ping PC1 Reply
PC2 ping Gateway Timeout。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实验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实验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ip协议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使用这些命令能检测常见网络故障2.理解各命令的含义,并能解释其显示内容的意义二、实验内容1.运行Windows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netstat、nbtstat、arp、route、net、tracert2.利用子网掩码、实现子网的划分3.了解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手段该实验通过执行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来了解网络的状况、性能,并对一些网络协议能更好的理解。

下面介绍一下实验中用到的网络命令:1.ipconfig命令该命令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命令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相关信息。

2.ping命令该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状况。

stat命令该命令用于检验网络连接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

4.nbtstat命令该命令用于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的统计数据,显示协议统计情况以及当前TCp/Ip的连接所使用NETBIOS情况,运用NETBIOS,可以查看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的NETBIOS名字列表。

5.arp命令使用ARp命令,你能够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也可以用人工方式输入静态的网卡物理地址/Ip地址对,使用这种方式式为缺省网关和本地服务器等常用主机进行这项操作,有助于减少网络上的信息量。

6.route命令ROUTE命令用于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

命令net命令是WIN系列里面最有用的网络方面的命令之一,它不是一个命令,而是一组命令。

8.tracert命令Tracert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tracert后面跟一个Ip地址或URL,tracert会在进行相应的域名转换的。

Tracert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可以用tracertIp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ip协议实验

ip协议实验

ip协议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IP协议进行实验,了解和掌握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二、实验设备1. 两台计算机(计算机A和计算机B)2. 网络模拟器软件三、实验步骤1. 连接计算机A和计算机B使用网络模拟器软件,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

2. 配置IP地址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进行IP地址配置,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例如,将计算机A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将计算机B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2。

3. 发送数据包在计算机A上执行以下步骤:a.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ping 192.168.1.2”命令,向计算机B 发送数据包。

b. 观察命令提示符窗口中的回显信息,判断数据包是否发送成功,并记录下发送数据包的时间和返回数据包的时间。

c. 统计发送数据包的丢失率。

4. 抓包分析在计算机B上使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抓包,获取从计算机A发送到计算机B的数据包。

分析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TL(生存时间)、标识符、数据长度等信息。

5. 路由表配置在计算机A上配置路由表,将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B的路径设定为默认网关或自定义路由。

6. 路由选择通过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tracert 192.168.1.2”命令,观察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路由器。

7.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过程、路由选择机制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的IP地址仅作示例,具体配置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包发送失败、延迟较高、丢包率较高等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故障排除和调试。

五、实验扩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比较它们的功能和性能。

2. 设计一个更复杂的网络拓扑,包含多个子网和路由器,模拟更真实的网络环境。

3. 探索IP协议中的其他关键概念,如IP分片、互联网寻址和子网划分等。

计算机实验3: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计算机实验3: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一、实验目的1、分析IP协议2、分析IP数据报分片二、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使用Wireshark、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IP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中枢。

它定义了独立的网络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户联网。

因特网内的每台主机都有IP地址。

数据被称作数据报的分组形式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

每个数据报标有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然后被发送到网络中。

如果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中,那么一个被称为路由器的中间机器将接收被传送的数据报,并且将其发送到距离目的端最近的下一个路由器。

这个过程就是分组交换。

IP允许数据报从源端途经不同的网络到达目的端。

每个网络有它自己的规则和协定。

IP 能够使数据报适应于其途径的每个网络。

例如,每个网络规定的最大传输单元各有不同。

IP 允许将数据报分片并在目的端重组来满足不同网络的规定。

在4_1_JoiningTheInternet下打开已俘获的分组,分组名为:dhcp_isolated.cap。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有动态分配IP的实验环境下俘获此分组,此分组具体俘获步骤如下:1、使用DHCP获取IP地址(1)打开命令窗口,启动Wireshark。

(2)输入“ipconfig /release”(ipconfig 在C:\windows\system32下)。

这条命令会释放主机目前的IP地址,此时,主机IP地址会变为0.0.0.0(3)现在回到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ipconfig /renew”命令。

这条命令让主机获得一个网络配置,包括新的IP地址。

(4)等待,直到“ipconfig /renew”终止。

然后再次输入“ipconfig /renew” 命令。

(5)当第二个命令“ipconfig /renew” 终止时,输入命令“ipconfig/release” 释放原来的已经分配的IP地址(6)停止分组俘获。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6)网络协议分析-IP协议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6)网络协议分析-IP协议3

网络协议分析-IP协议一、实验目的1.了解IP协议。

2.了解ICMP协议及其作用。

二、实验内容1.利用Ethereal来观察ping命令中产生的IP及ICMP数据。

2.利用Ethereal来观察ping一个不存在的网络地址时产生的IP及ICMP数据。

3.利用ping发送长度为5000的数据来观察IP的分段。

三、实验环境主机2台。

1台为服务器;1台作为客户机。

四、实验步骤1.主机地址配置(1)配置主机IP地址及子网掩码。

2.启动Ethereal,设置过滤器,开始捕捉。

(1)在客户机上运行Ethereal。

(2)选择Ethereal菜单Capture Interface,选择本地连接所在接口。

(3)设置包捕捉过滤器。

在捕获选项设置窗口中,设置过滤器为icmp其余选项不变。

(4)点击Start按钮开始捕获数据包。

3.在客户机上用ping命令访问服务器在客户机的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192.168.1.14.停止数据包捕捉点击Ethereal的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停止数据包捕捉。

5.查看捕获的数据包(1)在Ethereal中查看ping产生的IP、ICMP数据。

(2)查看IP各个分组中的头部长度、总长度、协议字段、序号、TTL值、flags及other等字段。

注意序号、TTL等的变化。

(3)查看ICMP协议报文中的type、code、identification以及sequence number等字段。

注意上述序号和IP分组中的实际序号不同。

(4)保存捕获结果。

6.捕捉ping一个不存在的主机100.0.0.1时产生的数据包(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icmp。

(2)开始捕捉。

(3)在客户机上用ping命令访问100.0.0.1。

(4)点击捕捉窗口中的Stop按钮。

(5)观察当主机不存在时,ICMP的Echo请求和返回的报文。

(6)保存有关结果。

7.观察IP分段(1)设置包捕捉过滤器为icmp。

(2)开始捕捉。

计网实验报告3-路由器配置

计网实验报告3-路由器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路由器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及常用命令;
2、理解网络地址规划的原则及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或实验环境)
路由器1台,交换机2台,PC机至少4台,RJ45双绞线。

Console控制电缆。

本次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进行仿真。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步骤(或方案设计及理论计算)
1、直连路由:用2个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路由器将两个LAN连接;
2、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路由:用1个三层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三层交换机的端口路由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

3、单臂路由:用1个二层交换机组建两个LAN,用路由器将两个LAN连接;(选作,有些设备不支持)
4、规划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掩码。

四、实验数据记录(或仿真及软件设计)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问题(或测试环境及测试结果)实验一
实验二实验三
六、心得体会
可以熟练使用常用的路由器的操作指令;对于LAN和VLAN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ip协议实验

ip协议实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ip协议实验篇一: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班级:0906401姓名:吴朋发学号:36实验日期:评分:_____________1.实验名称ip协议分析实验2.实验学时2学时3.实验类型设计型4.实验目的1、分析ip基本ip报头结构,给出每一个字段的值及其含义,加深对ipV4协议理解。

2、分析http报头结构3、分析tcp、ip、http封装关系5.实验内容借助于网络分析议etherreal捕获http、tcp、ip报文,分析ip报文头结构,理解其具体意义。

6.实验原理网络实验室40台学生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络,并连接学校校园网络,每台主机均能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

学生机所装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20xxserver。

7.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步骤1:认真阅读文档《ethreal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indows下ethereal的使用方法。

步骤2:在学生机上启动ether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在ie浏览器上输入,分析截获的http报文、tcp报文,试找出http协议数据包,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

步骤3:找出对应的ip报文,试分析ip数据报文头中各字段值的含义,并填入下表步骤4: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填入下表。

步骤5:根据实验截获的报文写出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步骤6:综合分析截获的数据报文,概括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从在浏览器上输入步骤7:选择一条计算机发出的dns请求报文和对应的dns应答报文,填写下表。

步骤8:简述dns域名解析的过程。

1、当客户机提出查询请求时,首先在本地计算机的缓存中查找。

2、客户机将域名查询请求发送到本地dns服务器,。

3、如果本地服务器不能在本地找到客户机查询的信息,将客户机请求发送到根域名dns服务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协议数据的捕获和解析
目录
3.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内部设备之间的路由 (3)
4.使用文件夹共享命令,实现联网设备之间的互通 (3)
5.构造两个内部网络,实现两个子网之间的互通。

(3)
一、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
(1~3为必作项目,第4,5项为可选项目)
基于IP协议,利用路由器和网线(或无线介质)构建一个家庭内部网络,要求;
1.为归属为同一个IP网络(如网络号为19
2.168.0.0)的设备(计算机、手机、IPad等)
分配一个属于该网络的IP地址;
2.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内设备的互通性;
3.使用traceroute命令最终网内设备之间的路由;
4.实现网内设备的文件/资源共享。

5.实现两个内部网络的互通。

2.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IP组网的原理。

3.实验环境
路由器、联网介质(有线、无线)、联网设备
二、组网步骤
1.根据IP地址划分方法,根据联网需求,将联网设备进行连接,并
分配IP地址
步骤:
1)设计家庭内部网的组网方案,画出拓扑图。

示例图如下图所示。

例如,在家庭内部网1中,网络号为192.168.1.0/24,则三个联网设备分别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1.2,192.168.1.3和192.168.1.4等。

从上述IP地址分配方案可以看出,三个联网设备在网络层上属于同一个IP网络(网络号为192.168.1.0,掩码为255.255.255.0)。

如果需要建立
第二个家庭内部网2(网络号为192.168.2.0/24),则分配方案如图中所示。

图1 家庭内部网组网示意图
2)将路由器的某个端口(连接到家庭内部网1的端口)配置为192.168.1.1/24,这个端口将是家庭内部网的默认网关地址;(具体步骤,参照所拥有的路由器说明书,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浏览器登陆192.168.1.1即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3)将联网的设备1(计算机)配置IP地址及默认网关。

在网络邻居中,在“本地网络连接”设置中,进入下图窗口,进行图示方式选择。

进入IP网络协议设置窗口,取消自动分配网络IP地址方式,手动将192.168.1.2的IP地址及默认网关地址(192.168.1.1)进行配置。

并配置相应的DNS解析地址,如图3中所示。

图2 本地网络连接属性设置窗口
图3IP地址及默认网关等属性设置
4)重复第2步骤,将所有欲联网的设备都完成IP地址的分配及默认网关的分配。

(手机等设备的设置,按照各自手机的设置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无线方式先连接到所设置的默认网关上,然后由默认网关(路由器)自动分配)。

2.使用ping命令测试内部网络的互通
如图1所示,在计算机1上,使用ping 192.168.1.x测试与默认网关等设备的连通性等。

3.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内部设备之间的路由
4.使用文件夹共享命令,实现联网设备之间的互通
5.构造两个内部网络,实现两个子网之间的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