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论点及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浅述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

浅述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

浅述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摘要】建筑工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其不同的建筑特性。

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起源与影响因素、理论观点与设计方法等方面出发,浅要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特性现代主义建筑的建设出现于20世纪中期,它在西方建筑领域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一类建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所呈现的思想是:摆脱传统的建筑形式的舒服,通过不断改进与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建设出一种新的建筑,这一类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与激进主义,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现代派建筑。

一、现代建筑思想的起源与影响因素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建筑领域的转变可以追溯到一战之后,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行业。

其中,由于一战之后,西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比较落后,这就导致他们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重点追求复古主义,要求建筑具有实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很多人们都在这一次革命中获得了成绩感,因此在工业生产与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功能性,更偏向于理性主义。

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起源也就是在19世纪中晚期。

二、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自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出现以后,西方欧洲国家的一些青年建筑师开始将一些有创意性的想法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这就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这些青年在设计过程中所融入的这些创意性想法在当时也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等。

而在上个世纪中期,很多人将这些注意归纳为现代主语或者现代派。

而在现代主义建筑当中所强调的实用性与采用的先进的建筑材料的论点,我们就将其表现为现代主义建筑精神,这一精神的殷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摆脱了传统建筑形式;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具有较强的时代干;最后,这类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已将思维转变为普罗大众。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简洁、功能主义和抽象为特点。

以下是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解析。

1. 简洁性: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简洁明了的设计,避免使用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

建筑物通常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以及平整的墙面和干净的线条。

2. 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建筑物的设计应该适应其使用需求。

内部空间的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和舒适性。

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钢材等现代材料。

3. 抽象性: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的抽象性和简化,试图摒弃传统的装饰和装饰性元素。

建筑物通常采用几何形状和简单的线条,追求简单而有力的视觉效果。

建筑师倾向于使用明亮的颜色和大面积的玻璃,以增加建筑物的透明感和轻盈感。

4. 空间与光线:现代主义建筑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往往是连续的,不受多余的分隔和墙壁的限制。

大面积的玻璃窗和采光井被广泛应用,以引入自然光,营造明亮开放的室内环境。

5. 创新和实验:现代主义建筑强调技术和创新的应用。

建筑师借助新材料和新
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电梯和中央空调等,来实现建筑物的新功能和形式。

他们还尝试在建筑中引入新的概念,如功能分区、流线型设计和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总体而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具有简洁、功能主义和抽象的特点,注重空间与光线的运用,并强调创新和实验。

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在20世纪初至中期广泛出现,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到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抽象、功能主义、突破惯例,代表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先进的技术思维。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强调“Less is more”,简洁而不简单,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物的外形要有突出的几何美感,总体上以直线和几何形状为主,光和颜色也被视为一种材料,可以用来强调结构和形式。

现代主义建筑在给人们带来锋芒毕露,充满创意的同时,也代表了人类理性、自信、奋斗和探索进取的精神。

它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建筑的传统看法,不再追求表现个人风格和奢侈装饰,而是在功能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尽可能地实现科技和艺术的融合。

当时的社会时代是诞生这种建筑风格的催化剂,现代工业、机械化、全球化等新一轮的变革使人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现代主义建筑由于其强调工程和材料性,其设计和建造技术也卓然出众,理性思维被具象化地体现出来。

现代主义建筑在其兴盛阶段,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风格。

但是在其后继的发展历程中,现代主义建筑也开始引起反感,其同质化的形式,功能性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争议等等问题日益显露。

随着建筑思潮的变迁,形态多样的现代主义建筑也逐渐演变成其他建筑风格的起点,新的思想和理念逐渐提升了建筑师的视野,建筑创造和设计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风貌,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性、科学、技术的反思和追求,同时也发展出了独特的建筑创作技术,影响了后来的一系列建筑风格,是建筑史上重要的一笔。

现代建筑特点范文

现代建筑特点范文

现代建筑特点范文现代建筑是指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和理念。

它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特点。

以下是现代建筑的几个主要特点:1.创新性设计:现代建筑强调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常规和约束,采用了新颖的形式和结构。

现代建筑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奇特的线条、抽象的形状和大胆的材料应用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2.简约主义:现代建筑注重简洁和简约。

它追求简单、纯粹和精致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细节。

现代建筑以清晰的几何形状和简单的线条为特点,通过抽象和极简主义的手法来传达理念和表达美感。

3.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现代建筑使用节能灯具、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施,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污染。

4.技术应用:现代建筑广泛应用科技和先进的建筑技术。

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现复杂的建筑形式和精确的构造;使用结构优化算法来提高建筑的力学性能;使用智能化系统来提高建筑的自动化和舒适性等。

现代建筑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进步。

6.多功能性:现代建筑注重多功能性的设计。

它将建筑空间设计得灵活多变,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例如,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通过可移动的隔板来调整,以便容纳不同规模的活动。

现代建筑还鼓励空间的多功能利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和效益。

总之,现代建筑以创新性、简约主义、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开放的空间和多功能性为特点。

它不仅代表了当代建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变化与进步。

现代建筑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各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青睐之选,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美好、更舒适和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与案例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与案例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与案例解析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至二战后成熟的建筑风格,主张以理性、功能、简化和技术为设计核心。

它摆脱了传统建筑的繁重装饰和古典样式的束缚,更加注重建筑的内在美学和实用性。

下面就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及其代表性建筑。

一、特点1.功能性强现代主义建筑是建筑审美价值对功能目的的强调,建筑的设计和构造理念以功能为出发点,不光满足其所在环境的视觉美感,更成为建筑物的主体布局和建筑装置。

因此往往以高效、实用、几何化设计为核心。

2.技术性强现代主义建筑同样也是技术革新和工业化的产物,建筑师们采用了钢铁、玻璃等新材料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建筑结构及外观,造就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潮的成就。

3.造型极简现代主义建筑从材料、结构和体量等方面做最大限度的简化,尽可能去除物理的多余、复杂和装饰元素,突出建筑物体和形式。

造型通常以平面、立面、体量为设计手段,造成极简单、单纯性设计手法,既做到了视觉上的美感,也得到了实用性的具体体现。

4.场景一元化现代主义建筑对建筑环境要求较高,不仅以设计单一的主体建筑为构造目标,更充分考虑整个场所的设计整体性和空间层次。

从建筑到场地、到环境,强调”场景一元化”,即所有外部因素不会对建筑造成干扰,反而与建筑产生和谐的关系。

二、代表性建筑1.巴黎蓬皮杜中心(Pompidou Center)巴黎蓬皮杜中心是由英国建筑师Richard Rogers和伊泽比奇联合设计的,1969年开始动工,1977年竣工。

中心的设计理念追求最大的空旷和舒适度,全部的结构和机器都被完全地暴露在外。

这也是蓬皮杜中心的最大特点,将电线、管道、电梯等标准化陈列在外,使其更加实用美观。

2.巴塞罗那德国馆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由梅森德拉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建于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作为德国参展馆。

德国馆在设计上结合大型雕塑作品,竖起了一座由灰色花岗石建成的巨大拱门,底下是宽大的堂区和水池。

试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

试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

试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发表时间:2016-09-02T15:01:02.49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作者:牛毅[导读] 现代主义建筑是于上个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新型建筑思想,它自诞生至今一直都在西方建筑界占据着主导地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是于上个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新型建筑思想,它自诞生至今一直都在西方建筑界占据着主导地位。

本文介绍了现代建筑的起源和影响因素,并就针对其设计形式、设计方法提出了有关工作还要点,旨在为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工程;建筑思想;设计手法从两次世界大战至今,全球社会经济可谓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之后痛定思痛,不断的采用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追求。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现代主义建筑便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建设新思想,也是目前建筑领域的主流思想之一,但是针对其应用而言,由于人们对于这一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入、了解不够彻底而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论断与特性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其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现代主义建筑起源总的来说,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想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于建筑界也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后欧洲国家无论是战争国还是战败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使得建筑业在发展中不得不采取实际倾向,这点在建筑业发展中可谓是拟制了建筑业的新颖化发展和追求,反而使得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朝着复古主义追求。

其次,在工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得更多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不断出现,给工作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全新要求,也使得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进步。

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精品文档

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精品文档

论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与特性1 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

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着的进展。

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

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 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 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

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

但是在20世纪50 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

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 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2) 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 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

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

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 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

2023最新-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

2023最新-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总结现代主义建筑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总结现代主义建筑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篇1标题: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与反思1.背景介绍:现代主义建筑,又被称为现代建筑或功能主义建筑,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简洁、实用和经济,旨在打破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创造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建筑风格。

2.创作风格:现代主义建筑以功能主义为主要特点,强调建筑应适应并服务于其使用功能。

设计过程中,现代主义建筑师更加注重对材料、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以及对于空间、光影和形式的探索。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通常简洁、线条分明、色彩单一,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几何感。

3.代表作品: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的朗香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博览会馆、美国的费林格艺术博物馆等。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思想,以及对于空间、光影和形式的独特探索。

4.影响力:现代主义建筑对世界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向现代化、实用化和经济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等建筑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5.评价与反思:现代主义建筑在推动建筑现代化、实用化和经济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过分强调功能主义,忽视了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简洁和几何感,可能导致建筑的实际功能被忽视。

因此,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价和反思,以期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寻求更加平衡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总结: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对传统建筑的一次颠覆和革新。

其简洁、实用和经济的特点,使得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

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功能主义,忽视了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等,但这并不妨碍现代主义建筑对世界建筑发展的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及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建筑的技术与特性、主要的流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特性,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简单地说,它根植于两种新的传统,一是19 世纪末以来对现代建筑形式的探索,它包括先驱者们的各种实验,如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风格派等;另一种是由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米斯、卢斯等大师的现代建筑思想所构成的。

现代主义建筑表达出的理性价值是简洁的、单纯的、明确的。

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意义的表述却是隐喻的、含糊的、多元的。

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人类建筑史上呈现出新气象。

由众多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建筑作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盖里大胆和魔术般的风格,用抽象的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与民族文化回忆的罗西,博塔的“塑造地段”的建筑理念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强化了每个建筑的样式、结构和元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这一起初只作为躲避风雨的避难所的审美情趣,在不断艺术化、理想化之后,审美超越了对形式本身的审视,对意义的捕捉过程变成了审美过程。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住宅建筑方面的成就极其辉煌。

著名的
建筑作品比比皆是,罗比住宅、流水别墅、考夫曼沙漠别墅等。

尽管其中某些建筑的实用功能难以实现,不过,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更想贴近自然的心理。

解构主义建筑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思潮,有人称它为20 世纪建筑界的第三次浪潮。

解构主义建筑有哪些建筑理念、原则和形式上的共同点,在建筑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它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传统建筑规范、原则和理念,试图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样式的新风格、新思潮。

其建筑作品都是采用极度扭曲、错位、拆解、变形、旋转等手法,使建筑在形式上表现出松散、凌乱、无序、偶然、随意的特点。

看上去,原有的建筑结构被“解构”了。

但实际上,被解构的不是结构本身,而只是建筑的表面形式。

由贝尼希设计、于1987 年建成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就是典型一例。

从外观上看,其造型像一大堆建筑构件的胡乱拼接,杂乱无章,但作为一种建筑艺术风格,它表现出了近乎非理性的审美情趣。

这与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以形象塑造为目的,而以笔墨抒写为中心”的艺术观有相通之处。

经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100 多年的冲击,世界建筑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格局。

现代与古典、后现代与民族性、世界性与地域性、新与旧的建筑共同繁荣了人类当代建筑。

二、主要流派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
流派之一, 因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要有强烈的表现力, 要有深奥的
隐喻性, 从50年代起象征主义建筑就有所发展, 闻名世界的悉尼歌剧院便是象征主义的杰作, 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利用白色壳体作为屋顶, 既象白帆又象白壳, 整个建筑就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生成物处在一个统一的审美场里的有序结构中, 从而使它成为了澳洲的骄傲与象征。

七十年代,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提倡表现现代文明的“高度技术派”在西方建筑界兴起。

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便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

此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于1972一1977年建成的, 它是一个设备完善的棚屋, 由层层的均匀空间从外部以一个自主的结构框架支撑而成。

整个建筑的平面、斜面及立面的各种结构均能改变, 以适应一切需要的变化。

这是一座有功效的、玲珑剔透的以及内外设备调换的建筑。

这种“高度技术派”的建筑反映了社会科技发展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和建筑师对建筑形式创新的努力。

地方风格派, 这是一些西方建筑师在70年代极力追求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反对国际风格的划一形式是其主旨。

在地方风格派里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建筑师文图里, 由他所设计的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采用木板和砖砌的墙壁, 旧式的门窗造型及老式的斜坡屋顶, 充满了乡土气息, 灰里灰气, 故文图里的建筑又被称作“乡土派”亦或“灰色派”。

样式主义, 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之一, 它是所求与众不同而追求矫揉造作的建筑形式。

这种形式与世纪欧洲建筑中流
行的巴洛克式十分相似, 故此派建筑又被称为“现代巴洛克式”。

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恐怕要算1975年建成的纽约联合国广场一号大厦, 那是一座窗格划分整齐的玻璃大厦, 但在转角部分削去
了几块, 显得十分离奇古怪, 引人注目。

此外, 八十年代在西方建筑中还流行一种带三角形的或锐角的
建筑造型,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日本的丹下健三和美籍华人贝幸铭, 他们的作品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注人了新的内涵。

三、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 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

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 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
建筑外观造型。

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 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四、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世界文化各体系之间一直处在交流之中,建筑艺术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11 世纪末开始的由教皇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大规模的传教活动使得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大量修建。

欧洲第一个国际性风格—罗马式美术成为古希腊罗马美术、爱尔兰—萨克森和维京美术、加洛林美术、奥托美术、拜占庭美术以及当地日耳曼美术传统的混合体。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
地球的地域性逐渐缩小,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还会出现什么主义的建筑,又是谁将引领21 世纪建筑界风潮。

徐悲鸿说:“不必先有一什么主义,横亘胸中,使为目障。

”从世界范围看,当代建筑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势:一、实验性、探索性建筑仍在继续向未知领域推进,向理想境界攀升。

二、建筑的风格与形态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三、对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尊重。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如何能融入世界建筑艺术之中,又是怎样的发展趋势?终究,在现今无论是木材资源的开采、木质材料本身的不利,还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都要求我们与更新着的观念、现代化的科技相一致。

艺术是不断更新的过程,但无论建筑呈现多少种发展趋势,它最终都必将是向着“以人为本、注重审美、回归自然”的方向迈进,都要被大众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艺术本身最基本的价值。

中国建筑意识的进步与宽容,高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各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将给中国建筑在新的历史时期提供机遇并提出挑战,未来的建筑杰作会像2008 年奥运经典之作一样,给世界当代建筑带来无限生机。

五、结语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

但中国的建筑在这三十年中却一直处于向外学习的过程,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在吸收外来事物时要学会“拿来主义”,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世纪将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辉煌世纪。

参考文献:
[ 1]吴焕加. 二十世纪西方建筑史[ m]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2002.
[ 2]陈柏冲. 建筑形式论——迈向建筑思维[m ]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 2003.
[ 3] 镇时龄. 建筑理性论[m] . 台北: 田园城市出版社, 2001. [ 4] 吴焕加, 刘先觉. 现代主义建筑20 讲[ m]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