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简介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一、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启道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航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前身是飞机系,成立于1952年,首任系主任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院士。
主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设计、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人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型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教育工作。
曾成功研制了“北京一号”中程旅客机、“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共轴双旋翼飞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等国家领导人;中央委员、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金壮龙,中央委员、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等一大批治国栋梁;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航空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等18位两院院士;以及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等一大批优秀年轻企业家。
学院下设6个实体单位:飞机系、空气动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控制系、动力学与控制系;涉及3个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流学科奖(A+类),力学获得(A-类),两个学科双双被列入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涉及10个二级学科,其中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工程力学、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学院建有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粉体技术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飞行器设计基础部)、航空器先进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航空科学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创新实践基地等。
2023年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考研院校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航空航天工程和材料、航空制造和维修、航空法规和飞行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在国防建设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部分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及其特色。
一、国内高校1. 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自动化、材料、机械、信息与电子工程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其拥有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导航、气动弹性、结构安全、应用力学、控制等,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科研和技术人才为目标。
2. 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材料、机械、信息与电子工程等为主的综合性高校。
其拥有飞行器适航技术及其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结构力学、机械制造、复合材料、航空设计与制造等,以培养适应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高级工程师、科学家和管理人员为目标。
3. 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以民航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其拥有一流的航空、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和管理等学科。
该校拥有飞行器适航技术及其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适航原理和知识,能在航空运输、机场、民航科技、航空制造等领域从事适航技术及其工程研究、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其拥有飞行器适航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
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航空适航规定、飞行器适航设计分析、飞行器适航管理、飞行器适航质量保障、国际适航标准等方面,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研究、管理和教育人才。
二、国外高校1. 清华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以工程和应用科学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其拥有飞行器工程和飞行器适航两个硕士专业。
其中飞行器适航专业主要培养航空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包括飞行器适航设计、制造、测试、评估、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航空工程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方向。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

北航五系硕士就业方向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之一,其五个系别(即五系)分别是: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
这五个系别下的硕士就业方向各有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飞行器设计、航空器制造、航空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航空航天企业、航空研究院所、航空器制造厂等单位从事飞行器研发、试验与制造工作。
此外,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硕士生也可以在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涵盖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生也可以在相关企业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
第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等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此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硕士生还可以在科研院所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工作。
第四,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能源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化工企业等单位从事能源系统设计与优化、动力装置运行与维护、能源管理与节能等工作。
此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硕士生还可以在科研院所从事能源技术研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就业方向主要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从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北航各系

北航各系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3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系、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推进系、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5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流体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6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7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加工与控制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8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保险与风险管理系、金融系、会计系9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系统科学与控制系10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健康与康复技术系、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研究所11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经济学系12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德语系、翻译系、俄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法日韩语教学部13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飞行器适航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机场与道路工程系14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工程系统工程系、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系、产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可信性工程研究中心、元器件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党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15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系、宇航推进系、图像处理中心16飞行学院17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与信息技术系、惯性技术与导航仪器系、光电工程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筹)、光电技术研究所18软件学院集成电路设计、高级IT项目管理、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信息化工程监理、计算机游戏设计、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工程与管理、嵌入式软件19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物理系、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技术系、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中心、微纳测控研究中心20法学院21高等工程学院22中法工程师学院23国际学院24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25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26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7继续教育学院28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9教育培训学院(创业管理培训学院)。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探索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探索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人才;2. 培养掌握飞机适航理论与方法,能够开展航空器适航设计、适航审定和适航维修等工作的技术骨干;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飞行器适航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案设计1. 课程设置:通过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基础课程:数学、力学、电子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飞机适航理论、飞行器结构与适航、飞行控制与适航等;- 高级课程:飞行器适航设计、飞行器适航审定与证书管理、飞行器适航维修等;- 实践课程:航空器适航设计实践、适航审定实践、适航维修实践等。
2. 实践训练:通过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参与实际的适航设计、适航审定和适航维修等工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飞行器适航相关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掌握适航测试和维修技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 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方案探索1. 实践导向: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2. 产学结合:加强与航空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与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国际化教育:引入国际先进的适航理论和技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适航技术人才。
4. 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5. 学生发展指导:建立完善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天工程(专业学位)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

【北航考研辅导班】北航航天工程(专业学位)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分数线报录比考研经验一、北航宇航学院简介-启道1956年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的同时,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火箭设计和火箭发动机教研室,由屠守锷、曹传钧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正式组建了火箭系,设有运载火箭设计、有翼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导弹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发射装置、遥控遥测等专业;1970年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变更,学校按学科调整内部结构,将原火箭系各专业划归到有关的系进行管理,并继续为航天技术领域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1988年为适应我国航天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在原火箭系的基础上成立宇航学院。
宇航学院现设有航天飞行器技术系、航天制导导航与控制系、宇航推进系、图像处理中心四个教学科研机构。
拥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和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且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国内排名第一。
拥有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以上学科专业均是航天领域的核心学科专业,是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
宇航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外专千人2人,教授29人、博士导师29人(其中兼职博导6人)、副教授48人,在站博士后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2人,在职教授的授课率达100%。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完成国家赋予的教学、科研任务奠定了人才基础。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大学排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介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为适应我国民用飞机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的迫切发展需求,依托国防科工委紧缺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而创办。
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适航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飞行器适航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航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以及适航工程管理等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主要课程有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航空发动机原、发动机结构与强度、发动机控制、航空电子、航空电器、机载计算机、通信与导航、飞机制造基础、现代飞机装配技术、民用航空法、航空安全工程原理、可靠性原理、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适航规章、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适航管理工程等。
采用本硕连读优秀生培养模式,通过招生录取选拔,入学后与飞机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航空电器、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合作办学,前3年学习飞机、发动机、飞机系统与机载设备、飞行器制造等专门知识,第4年集中学习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知识,考核合格后,直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生可到适航审定与管理部门、民航单位、民用航空设计及制造单位,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在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研究所、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民航公司,从事飞机总体和结构设计、飞机系统安全性设计与分析、适航符合性评估、可靠性工程、飞机适航审定和验证技术以及适航管理技术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上海适航审定中心、沈阳适航审定中心等适航审定与管理部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公司等民航单位,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民用航空设计、制造单位,也可去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培养计划

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培养计划
一、课程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是以实际运用工程技
术为依据,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从事研发建设、管理和运行飞行器机
动性、结构和系统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性
能及军用、民用飞行器服务保障等工作。
二、专业方向
1.飞行器设计:研究、分析和解决飞行器机动性、结构和系统的设计
问题,包括飞行器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飞行器系统
分析,飞行器材料及结构分析等。
2.飞行器制造:研究和实验飞行器加工、装配、检验、调试和运行等
技术,确保飞行器制造质量。
3.飞行器性能研究:研究飞行器的气动、动力和结构性能,优化飞行
器设计,并运用新技术和设备改善性能。
4.飞行器服务保障:研究飞行器的技术管理和维护,保证飞行器能够
安全可靠的使用,提高安全操作率。
三、课程设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主要有:复变函数
与积分变换,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力学,测控原理,结构工程,动力原理,自动控制,液压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开设有飞行器适航工程系。
一、系的历史沿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的飞行器适航工程系,以飞行器适航技术为特色,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发展而来。
其前身为飞行力学,是我校(北航)建校初期的四个航空专业之一,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也是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为博士学科点;1997年学科调整,飞行力学博士点转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点;1998年,为了扩大该学科的服务面向,和新增车辆工程学科交叉,增加了地面载运工具的运用专业;200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7月,在第二次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二。
2007年10月成立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进一步强化飞行器运用工程学科方向的发展。
2009年教育部获批增设航空器适航技术本科专业。
我校的飞行器适航工程具有综合性强、国防特色突出和相关学科雄厚等特点,形成了相对稳定、学科框架完善、综合性强、国防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飞行器结构疲劳可靠性、空天装置热科学与排放控制、飞行力学等为优势研究方向、民机适航性是在优势方向基础上通过跨院系合作、并与民航、国防科工委联合而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我校的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由一批具有行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队,现有教师1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教授3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博士后人员1人,其中新世纪人才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我系本着开放、包容的思想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将飞行器适航工程学科方向推向新的高端。
二、师资队伍
丁水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人才
张曙光博士,教授(载运、适航),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陆利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荣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志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峻江博士,教授(载运、适航),博士生导师
吴江浩博士,副教授(载运、适航),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柯鹏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杜俊敏博士,讲师
何田博士,讲师
刘传凯博士,讲师
刘晓锋博士,讲师
陈海兵博士,讲师
潘强博士,博士后
三、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1.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与控制
研究空气动力学和气动载荷的分析、预测和优化;研究飞行性能分析和优化、飞行品质评定体系与评价准则、飞行控制和自主飞行等,研究与飞行动力学相关的飞行安全问题,如失速/尾旋等大迎角气动/飞行特性、驾驶员与人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特征和控制模型、大气扰动、冰、雪、暴雨等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等。
2.航空动力装置热科学与排放控制
主要以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常见故障现象回归设计准则,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
热端部件的热科学与排放控制技术体现了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端部件的燃烧与传热机理、热防护与排放控制技术、热端结构热耦合技术等。
3.航空器适航性技术基础研究
研究航空器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所反映出来的包括飞行性能、动静强度等安全品质。
本方向研究内容涉及学科面宽,涵盖气动、结构、飞行品质等多学科。
作为北航与民航合作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器适航性研究中心的主力参加单位之一。
在航空发动机适航性、飞行特性控制与系统安全性、大飞机结构与气动载荷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适航条例的符合性技术基础提供研究支持。
4.飞行器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方向的研究旨在保障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开展先进飞行器材料与结构的优化、损伤容限设计与评定、缺损结构修补和空气动力学计算等方面研究,这些基础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可以缩短飞行器研制周期、提高飞行器质量。
四、下设的实验室和基地
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目前已有微小型发动机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规划建设结构安全性实验室、微小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实践中心。
五、人才培养概况
飞行器适航工程系承担着航空器适航技术本科专业;适航技术与管理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两个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任务,并招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博士后。
每年招收本科生1
个班,每个班30人左右。
本系借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厚的航空航天底蕴,以国际合作和与民航部门合作为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每年招生20名左右,主要从飞行器设计、力学、航空发动机、空中交通等相关本科专业招生。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创办的,为国家科工委紧缺学科,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
主要培养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工程、航空维修工程、适航审定技术、适航验证技术以及适航管理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该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新创办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山东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也可到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是这两年开设的新专业,主要开设在航空航天类院校。
每一架飞机在出厂前都要取得一个“身份证”,叫做适航证。
有了这个适航证,飞机才可以在颁发此证的国家中飞行。
实行适航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旅客的安全。
旅客从进入飞机开始,在滑行、起飞、飞行、着陆,直到离开飞机的全过程中的安全,便是飞机适航的管理内容。
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适航审定中心工作,如中国民用航空上海适航审定中心、中国民航沈阳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也可以去民航总局适航司、地区管理局适航处等政府部门工作。
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专业揭秘——检验飞机是否达到航行标准
为适应大飞机研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面向全国招生的“适航技术与管理”方向,又被称为“大飞机班”。
“…适航‟就是…适合航行‟。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水汀院长介绍,适航技术用来检验航空器是否达到适合航行的要求,“是一门管理科学,更是一门技术。
”
据了解,这门技术最早起源于航海,用来检验出海船舶的整体安全。
“比如说…鸟撞‟测试,就是适航技术中的一个小部分。
”丁水汀介绍,这种测试通过模拟大鸟撞击飞机的舷窗,或者是撞入发动机等突发情况,测试飞机的安全性能。
丁水汀表示,“大飞机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适航标准设计。
”如果设计时飞机达不到适合航行的标准,那么研制进展越多更改的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