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论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临床病症,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症状。
这种病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产妇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
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状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乏力无力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她们的家庭关系、育儿习惯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个人因素、婴儿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因此治疗产后抑郁症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心理护理作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产妇缓解情绪,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常常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通过与产妇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她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1. 缓解情绪心理护理能够帮助产妇缓解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产妇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2. 提升自我认知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加强对自身情绪变化的认知,使其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产后抑郁症的困扰。
3. 增强社会支持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增强社会支持,促进产妇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实质帮助,从而更好地适应产后的生活和育儿压力。
4. 改善家庭关系通过家庭治疗等形式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和家人解决沟通障碍,改善相互关系,增进家庭和睦,为产妇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产后抑郁症的康复。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新进展

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新进展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妇生育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母婴的健康。
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干预,主要的护理手段包括完善产前检查、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音乐疗法、自我关怀等)、健康教育、认知行为干预、聚焦解决模式护理、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模式等。
本研究旨在搜集近期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文献,通过对孕妇孕期的产前检查及产后各种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为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概率,提高孕产妇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临床护理循证依据。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研究进展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妊娠期间及生育之后最常见的并发疾病之一,对母婴均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
产后抑郁一般于生育后2周内发病,4-6周疾病最为严重。
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缺乏满足感,对事物的兴趣下降,思维变的缓慢,焦虑,严重发展会导致严重而持续的抑郁心态,对生活失去兴趣,忽视婴儿,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2]。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主要与妊娠期间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产前孕产知识培训情况、母婴同室、丈夫的关怀、夜间照顾宝宝的次数等因素有关。
因此,为确保产后母婴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1 产前检查对孕妇心理影响分析赵明喆等人[3]的一项研究表明,产前心电图检查与产后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表明器质性疾病与精神疾病可能存在联系。
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告知孕妇胎儿的发育情况。
有学者提出,怀孕期间及产后是糖耐量异常和抑郁相互作用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孕产妇较易出现胰岛素抵抗[4],因此,若孕妇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更应引起重视。
尤其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同时,要做好专科护理,尤其是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
此外,护理人员应与孕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及情绪波动,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叙话式沟通,了解孕妇的情绪需求。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2)推荐文章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的论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2000字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热度:护理心理学大学生结课论文1500字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篇二《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3-01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产后出现抑郁障碍,表现与抑郁症相同,产后抑郁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担心多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严重时患者会失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产妇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有10%-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1]。
护理干预是目前产科防治产后抑郁症最常用的护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产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其中行剖宫产60例,行自然分娩60例;年龄在20-41岁,20-30岁62例,30-35岁35例,35-41岁23例。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有⾃杀或杀婴倾向等⼀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种类型。
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
⽂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且能导致婴⼉的认知能⼒、情感、性格、⾏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简述。
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孩26例,⽣育畸形⼉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较复杂,是多⽅⾯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茶酚胺减少,从⽽影响⾼级脑细胞活动⽽诱发抑郁。
产妇本⼈健康状况对产妇产⽣抑郁情绪也有很⼤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产妇⼼理因素:产妇对母亲⾓⾊缺乏认同,担⼼不能胜任母亲⾓⾊。
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的性别。
担⼼⽗母亲及爱⼈不喜欢⼥孩⼦。
⽆形中产⽣很⼤的⼼理压⼒。
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的⽣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的健康、⾝体发育成长及⾏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4.1 保证充⾜睡眠和休息。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1方法1.1护理干预1.1.1物质支持:首先医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关系,产妇家属应尽量满足其要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如: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直接帮助产妇照顾婴儿,以及直接为她们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等,减轻产妇生活负担和压力,是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1.1.2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诉说不满,以缓解压力,开导她们应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多给她们一些爱心。
营造轻松氛围,播放音乐,有利于各项操作进行,指导产妇家属多主动照顾产妇及婴儿、分担家务、不重男轻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1.3信息支持:信息支持对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支持是指为支持对象提供建议和相关信息。
产后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得到指导的时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为产妇提供信息和适当的母婴保健知识、科学育儿方法,以及如何兼顾母亲与妻子两种角色,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避免因缺乏知识、经验不足、不知所措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提供多种有益信息,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减轻她们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乐观开朗,以减轻抑郁的发生。
1.1.4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对支持对象的行为给与肯定、认可、表扬和鼓励,它传递了一种让被支持对象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的信息。
在产后期,产妇心理情感表现比较脆弱,而对周围人的态度评价都非常敏感。
此期如果缺乏良好的评价支持,很容易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出现抑郁症状。
相反,如果在此期能对她们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分娩所带来困难和挑战,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从而避免产后抑郁症状出现。
1.2评价方法2组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用总分除以80得到抑郁指数,无抑郁指数<0.45;轻度抑郁指数0.46~0.55;中度抑郁指数为0.56~0.65;重度抑郁指数>0.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25-0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
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2.2 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
这些孕产妇多为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缺乏正常妊娠、分娩的知识,一方面担心能否安全顺利的度过妊娠分娩期,又有些孕产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念影响,更担心不生男孩将受家人冷落,还可能因为丈夫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而感到失落。
无形中产生很大心理压力。
2.3 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产生心理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
3 对产妇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患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体内催乳素的水平比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不足。
众周所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产后抑郁对对婴幼儿的危害甚为严重,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和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发展,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4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4.1 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
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刺激。
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安稳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将其激怒,尤其是产妇的身体恢复、婴儿性别、经济状况等敏感问题,都应尽量避免。
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产妇感到幸福温暖不孤独寂寞。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支持鼓励,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外,还要耐心的听取产妇的倾述。
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产妇的不良心态,消除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抱怨。
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有同样地位。
尽量给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4.3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母乳喂养及育儿知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溢奶假月经等现象。
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可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积极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利于及早恢复。
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保健及育儿方面的书籍。
指导产妇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4.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
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更新知识,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有关知识,并积极参与防治,在产前做好有关妊娠分娩知识的宣传,使产妇正确对待妊娠与分娩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分娩。
医务人员与产妇接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与技巧,并且还要亲切,热情和蔼友善,表达出自己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使产妇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抑郁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还有治疗作用。
5 讨论
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比较重视,而对心理疾病比较疏忽,因此产后抑郁患者比较多,但仍未广泛注意,很多医疗卫生书籍的心理探讨较少,使得一般家属无从取得相关知识,而无法体会产妇产后的心理转折,而认为产妇无理取闹,不适时给予情感支持,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不但如此,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
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安慰。
减少抑郁症的发生[2]总之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护理,积极的情感支持。
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宗梅,付得香,高月云,等,产后抑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2005,5(9):856—857
2 范丽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10): 1426-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