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v1.2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

基本要求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6c6678461.html,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修订记录

第2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目录

1安装环境 (5)

1.1 机房建筑要求 (5)

1.2 线缆敷设 (5)

1.3 电源 (6)

1.4 接地 (6)

1.5 防雷 (7)

1.6 防水/防潮 (7)

2机柜要求 (8)

3防护箱要求 (8)

4室外防护罩要求 (9)

5运行环境 (9)

5.1 防静电要求 (9)

5.2 温湿度要求 (10)

5.3 洁净度要求 (11)

5.3.1 灰尘 (11)

5.3.2 有害气体 (11)

6其他要求 (12)

7附录-自检表格 (12)

第3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前言

本手册对于监控系统工程环境的基本要求主要来源于我司相关产品的《快速入门》手册。不同的产品对于工程环境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开局之前请仔细阅读产品《快速入门》手册,如产品要求与本手册要求存在冲突,以产品《快速入门》要求为准。

第4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1 安装环境

1.1 机房建筑要求

机房包括监控设备机房、监控中心、分控中心等(无条件机房与控制中心可合并)。

(1) 机房及相关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

(2) 机房地面负荷:每平方米大于450Kg;

(3) 机房净高:2.70~3.00m;

(4) 机房门框:机房的门框宽度要求大于0.8m,高度应满足机柜和设备进出。对于监控点,门

框大小应满足设备和人员进出;

(5) 机房主要门的大小应满足设备的搬运需要,房门锁和钥匙齐全;楼梯或电梯适合设备搬运,

特别配置有大机柜时;

(6) 具备通风设备;

(7) 机房空间要求:满足机柜和其他设备可以合理布局,从而满足设备机柜前后与墙面或其它设

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m,左右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0.8m;

(8) 机房顶棚、墙、门、窗、地面应不脱落,不易起尘,不易积灰,并能防尘砂侵入。屋顶严格

要求不漏水、不掉灰,装饰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9) 机房地板:推荐铺防静电活动地板。单元活动地板系统电阻值应符合《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

板技术条件》;防静电地板应经限流电阻及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MΩ;

(10) 机房的防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单独建设机房时,机房主楼应按当地基本设计烈度提高一

度;设备的安装(尤其是采用活动地板的机房)应按当地基本设计烈度进行抗震加固;

(11) 如果机房内铺防静电地板等,防静电地板与水泥地面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放置机柜的机

房,机房需要定制机柜底座或槽钢,保证机柜底座或槽钢与水泥地面硬性可靠连接。1.2 线缆敷设

(1) 责任方(根据和用户签署的服务合同及项目开工协调会确定的分工界面确定)需提前布放好

尾纤、网线和视频线缆等信号线缆;

(2) 电缆一般应布放于沟槽中,并采取防潮、防鼠、防火等措施;如安装支架出线孔和杆件/线

槽的走线孔无法对接,则须在架空的线缆上套装金属波纹管,并确保波纹管两端均塞入杆件

或支架内部并对接口进行防水处理,波纹管长度建议不超过50cm;

(3) 线缆(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走线严禁室外架空走线。如果需要室外走线的,应采用全程穿

金属管埋地敷设;

(4) 特殊情况下,只能架空走线的,架空电缆应在进入室外防护箱前15m穿金属管,金属管两

端接地,电缆进入室外防护箱后应在设备的对应接口处加装防雷器;

第5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5) 电源线/保护接地线和信号线在分开走线(保持30cm以上距离),避免强弱电之间的相互

干扰和雷电泄放的影响,保证设备稳定正常的工作;

(6) 传输系统的准备:客户在工程前安装好相应的传输设备,并调试好;

(7) 视频线缆和BNC接头特性阻抗必须为75或50欧姆;

(8) 线缆端子(锁扣/卡扣)良好;近设备端线缆捆扎不要过紧,保持有一定余量。防止因为震

动,晃动导致端口接触不良或松脱;

(9) 理线:对所用的线缆分强、弱电线缆,分类别分开绑扎,以便于维护;

(10) 标签:对所用到的电缆要贴上标签,标签要正确清晰。

1.3 电源

(1) 视频监控设备的电源规格需满足如下要求:

(2) 机房设备供电要求采用UPS电源;

(3) 室外监控点优先采用稳压源:电源应优先采用稳压源,在没有条件时,可就近选用居民电源

供电,避免使用工业用电(工业用电电压波动范围很大,干扰严重);

(4) 客户应及早根据设备功率参数核实电源容量,并规划好供电回路路数和每路的功率,并提供

电源端子及配套设施;

(5) 配电箱中每路供电回路支持的最大输出功率应大于该回路所连设备的总功率,同时,还应有

一定的功率余量,以满足设备同时上电等情况下的瞬时功率突然增大等情况;

(6) 电源入口处需要进行防雷保护、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措施。如在防护箱中增加防雷模块、空

开(或保险丝)和漏电保护装置对电源进行全面保护;

(7) 对监控设备供电的每一路供电回路支持的监控设备所需的总功率要求小于该路电源的空开

(或保险丝)最大允许功率(此时通过的电流达到允许的最大值);

(8) 电源插排由单向三线制电源供电且PE可靠接地:要求采用使用带中性点(PE)的单相三

线电源,而且地线(PE)在配电室或交流供电变压器侧需要良好接地。如果采用多功能插

座,插座的PE不能对地悬空(没有线缆连接插座和插头的PE铜片)。

1.4 接地

(1) 接地电阻要求:室内单独接地时接地点对地的电阻要求小于5欧姆,室内联合接地体的对地

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并且采取共用接地的方法将工作地(交、直流工作地)、设备保护地

统一为一个接地装置;室外设备可采用独立接地或联合接地的方式,设备接地点的对地电阻

要求小于5欧姆,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可小于10欧姆;

第6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2) 采用联合接地时要求提供接地排,一般位于防护箱/罩内或者机房内。如果位于防护箱内,

那么接地排作为防护箱体、箱门和其他设备的等电位接地点;如果位于机房内,那么接地排

作为机柜、柜门、机柜内设备的等电位接地点;

(3) 接地排推荐使用铜排,如果采用其他金属排,必需考虑搭接处的防腐蚀处理,否则一旦腐蚀

生锈后,接地电阻会增大甚至断开,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工作;

(4) 保护地线上严禁接续,严禁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5) 设备接地线缆采用黄绿双色塑料绝缘多股铜芯导线,线径要求至少6mm2;

(6) 接地线的长度不应超过30cm,越短越好;

(7) 接地线端接部采用铜鼻子压接,再接到接地排上或设备上。铜鼻子要用螺丝拧紧,确保接触

良好;

(8) 设备单独时应采用线缆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黄绿双色塑料绝缘多股铜芯导线,联合接地时,

应采用截面40mm×4mm的铜排作为汇流排。从汇流排向下引线采用40mm×4mm的热镀

锌扁钢,或线径不小于35mm2的黄绿双色塑料绝缘多股铜芯导线。设备采用不小于6mm2

的黄绿双色塑料绝缘多股铜芯导线接到联合接地体上,防雷器接地线应为不小于25~35mm2

多股铜导线。

1.5 防雷

(1) 防雷措施:当设备的走线(电源线、音视频线、网线、云台控制线、告警线等)部分暴露在

室外时,需加装对应的防雷器并正确安装;

(2) 防雷等级:对于电源口防雷,城市内要求可耐受最大冲击电流达到20KA以上(如果其他防

雷条件都很好,那么可耐受最大冲击电流达到10KA也是可以的);在空旷的乡村要求可耐

受最大冲击电流达到30KA以上——户外使用时,电源口防雷是重中之重;对于信号口防雷,

要求可耐受冲击电流至少达到3KA;室内产品如果有信号线在户外走线的,则必须外加信

号防雷器满足耐受最大冲击电流达到3KA的要求;

(3) 接地线在和防雷器的搭接处必须采用铜鼻子或T形头端接,再用螺丝拧紧,确保可靠接地;

(4) 防雷器的接地线控制在30cm以内,越短防雷效果越好,接地线上严禁接头,严禁加装熔断

器或开关;

(5) 防雷器的IN/OUT连接正确。防雷器的输入端(IN)与信号通道相连,防雷器的输出端(OUT)

与被保护设备相连,不能反接,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1.6 防水/防潮

(1) 室外安装的设备线缆及接头不允许暴露在外,须通过杆件或密闭线槽走线;

(2) 尾线所在区域做好整体防水,线缆及接头切不可浸泡在积水中;

(3) 接头处理:设备尾线各接头不论是否连接,均需在单个做好绝缘防护后,整体缠绕绝缘胶带,

并从距离接头超过20cm处再次缠绕防水胶带,做到有效防护;

(4) 室外IPC出线孔及支架安装面不能朝上,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雨水倒灌;

第7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5) 对于轨道、隧道、建筑等设备安装必须和基建同时的项目,在设备安装完毕未进入运行阶段

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可采用PE缠绕膜包装的方式对机柜和前端IPC、编解码器等设备

进行密封,并置入干燥剂若干包,可达到防尘、防潮效果。

2 机柜要求

机柜需满足如下要求:

(1) 在粉尘或导电粉尘较多的厂房内安装时,由于容易导致设备短路、腐蚀等运行故障,必须额

外选购满足IP6X防护等级要求的室内机柜放置设备;

(2) 19英寸标准网络设备机柜,安装空间和承重符合要求;

(3) 机柜通风要求:前面,后面,底部,顶部有散热用通风孔,底部或顶部有走线孔,并有足够

的面积;

(4) 提供符合设备功率要求的电源插座和空气开关;

(5) 机柜需要接地,并提供等电位接线端子,便于设备统一接地;

(6) 机柜安装尽量远离震动源;

(7) 机柜需要固定在水泥地面上。如果机房内有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与水泥地面有一定距离,

机柜不能直接固定在防静电地板上,可以固定机柜底座或槽钢上,并保证机柜底座或槽钢与

水泥地面硬性可靠连接;防止由于外力的传导而对机柜内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和损害。

(8) 机柜需要放置平稳,如果支脚有水平调整螺母,机柜平稳后,需紧固到位;

(9) 为避免震动影响硬盘使用,存储机柜内不需加装风扇,机柜自带风扇不要上电工作;

(10) 为避免震动影响硬盘使用,存储机柜不要正对机房空调的出风口,并保持至少2m以上的距

离。

3 防护箱要求

如果前端电源电路上无任何稳压,防雷配置,无论室内,室外均需要配置防护箱,防护箱需满足如下要求:

(1) 在煤矿、天然气公司等易燃易爆的场合下使用时,必需额外选购满足防爆要求的室内防护箱

来放置设备;

(2) 安装位置:室外安装时,室外防护箱要求高于低洼处安装,避开漫水、溅水、浸水的地点;

室内安装在生活区时,需考虑防护箱安装位置和生活区隔离开;

(3) 防护箱内部空间要合理,设备一定不能堆叠放置,设备前后左右至少保证5cm的散热空间;

(4) 防护箱安装尽量远离震动源;

(5) 防护箱需要提供固定位置,将设备与防护箱固定起来,避免随意晃动;

第8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6) 防霉、防潮、防腐蚀:对于在沿海地区的室外环境,室外防护箱还需要考虑三防设计(防霉

菌,防潮,防盐雾腐蚀),三防等级为C级;

(7) 防水、防尘、防异物:室外防护箱防尘防水要求满足IP65的防护等级要求;

(8) 散热和加热:防护箱内的温度需满足“表5-2 防护箱/罩内温湿度要求”的要求,如不满足,

视情况需加装散热/加热设备;

(9) 室外防护箱,防护箱内须配置空开(或保险丝),信号防雷器,AC220V防雷器,如果有RS485

应用连接,须配置RS485防雷器;防护箱须设置接地端子或接地排并做好接地,便于防雷

器安装;

(10) 室内防护箱,防护箱内须配置空开(或保险丝),如果有适配器,适配器须放置在防护箱中。

4 室外防护罩要求

对于支持室外安装的网络摄像机,应配置防护罩以避免雨淋、高温和寒冷环境,以及灰尘、腐蚀性物质、振动和破坏的影响。

若网络摄像机自身不带防护罩时,一般需要将网络摄像机放入单独的防护罩中。

选择防护罩的要求如下:

(1) 防护罩可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金属材料的外壳及相关部件的防破坏能力优于塑料材质的外

壳;

(2) 为抵御水气和灰尘等,防护罩一般为IP66级及以上;

(3) 如果防护罩内还需要放置其他设备,注意不要将设备叠放,并保证网络摄像机的周围预留

5cm的散热空间;

(4) 防护罩中要有接地排,设备地线、防雷器地线、总接地线、防护罩的接地线等都接到接地排

上,形成一个等电位体;

(5) 防护罩内的温度需满足“表5-2 防护箱/罩内温湿度要求”的要求,如不满足,可使用内置

加热器和风扇(风机)的防护罩。在炎热环境下,网络摄像机可安装在配有独立热交换器、

可提供主动冷却的护罩里;

(6) 在外壳中安装固定摄像机时,摄像机的镜头一定要贴紧窗口,以免出现炫光。否则,图像中

会出现摄像机和背景的反射光。为减少反光,镜头前的玻璃可采用专用涂料。

5 运行环境

5.1 防静电要求

尽管监控、网络、存储等产品在防静电方面作了大量的考虑,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当静电超过一定容限时,仍会对电路乃至整机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静电感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室外高压输电线、雷电等外界电场;一是室内环境、地板材料、整机结构等内部系统。因此为防止静电的破坏,应做到:

(1) 设备及地板良好接地;

第9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第10页, 共12页 (2) 室内防尘;

(3) 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条件; (4) 当人体接触电路板时,应戴防静电手腕,穿防静电工作服。

5.2 温湿度要求

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机房和防护箱/罩内需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易产生静电;温度过高则危害更大,它会使设备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长期高温还会影响其寿命,过高的温度将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过程。 监控设备等产品对温湿度的要求如下所示。 机房和防护箱/罩内的温湿度要求见下表:

表5-1 机房环境温湿度要求

表5-2 防护箱/

罩内温湿度要求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5.3 洁净度要求

5.3.1 灰尘

灰尘对视频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一大危害。室内灰尘落在机体上,可以造成静电吸附,使金属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尤其是在室内相对湿度偏低的情况下,更易造成静电吸附,不但会影响设备寿命,而且容易造成设备故障。

对机房和监控中心的灰尘含量及粒径要求请参见下表。

表5-3机房灰尘含量要求

注:灰尘粒子直径≥5μm

为了减少灰尘对设备的影响,建议在基建等工程完工后再进行监控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对于轨道、隧道、建筑等设备安装必须和基建同时的项目,在设备安装完毕未进入运行阶段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可参考“1.6 防水/防潮”第5点的要求。

5.3.2 有害气体

除灰尘外,机房和监控中心内空气中所含的盐、酸、硫化物也有严格的要求。这些有害气体会加速金属的腐蚀和某些部件的老化。机房内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O2、NH3、Cl2等的侵入,其具体限制值如表5-4所示。

表5-4机房有害气体限值

对于化工厂、制药厂的室内环境,如果上述指标不满足要求,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第11页, 共12页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

第12页, 共12页 6 其他要求

(1) 防电磁:视频监控系统应该远离(距离大于10m )强电磁干扰源(如:基站、LFM 发射塔、

大电流电器设备、变电站、电梯、起重设备、拖动电机、电焊机、大功率中央空调、压缩机、变频器、电气化铁路、避雷针等);如果无法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应对系统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如面向强电磁干扰源的墙壁上安装屏蔽网;

(2) 照明:室内要求安装照明设备,要能满足日常的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的需要;

(3) 消防满足国家二级防火标准;

(4) 机房安全等条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7 附录-自检表格

监控系统工程环境基本要求自检表.docx

环境监测云平台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云平台系统产品 解决方案

目录 一、引言 (3) 二、产品系统概述 (4) 三、方案特点 (5) 1. 数据精准、监控图像清晰度 (5) 2. 网络适应性强、带宽要求低,支持多种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方式. 5 3. 可集成性 (6) 4. 高传输可靠性 (6) 5. 系统建设成本低 (6) 四、系统组成及架构 (7) 五、平台服务端操作及功能介绍 (9) 六、相关硬件产品介绍 (20)

一、引言 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是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所有的扬尘污染中,工程施工扬尘,如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等为主要污染源。为此,在国家各级城市出台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都对建设工程施工提出了明确的防尘要求和相应的处罚条款。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工程施工每天都在众多的、分散的地点同时进行着。而环保部门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到各个施工地点去巡查,因此,对众多分散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违反防尘要求、出现扬尘污染的施工地点并及时处理,无疑是监管工程施工扬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一方面呈现的图像分辨率极为有限,不利于对现场情况的准确辨别;另一方面,远程视频监控需要较高的通信网络带宽做支持,往往需要铺设专门的光纤或电缆、租用昂贵的通信信道;可是工程

施工地点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复杂,且对于扬尘监控只是阶段性的需求,为此部署大量的视频监控点无疑会给环保部门带来庞大的资金压力,为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消耗。有没有成本更低、部署更方便的监控手段,来实现对工程施工扬尘污染进行远程监控的目的呢? 二、产品系统概述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即是以安装在远程的终端设备通过3G/4G网络实时向云平台服务端上传相关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监控画面的一种新的监控应用方式。工作人员亦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登陆“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对远端现场环境作时实监控,提取相关环境污染数据;当环境污染达到上峰值时,安装在施工现场的环境探测感应器或摄像头,将自动记录下相关环境数据并抓拍下现场的高清晰数字图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自动传输回来,即时呈现在环保机关的各种显示终端上(PC、PDA),让环保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晰的数字图片,即时了解施工现场的防尘措施实施情况和工地现状,达到对众多分散的工程施工地点进行远程联网监控的目的。

环境监控使用手册

目录 1. 系统架构 (2) 2. 安装运行环境 (3) 2.1硬件环境 (3) 2.2软件环境 (3) 3. 功能介绍及操作说明 (4) 3.1监控范围 (4) 3.1.1环境管理模块 (4) 3.1.2冷量管理模块 (5) 3.1.3电源管理模块 (6) 3.2常用功能介绍 (8) 3.2.1系统登录 (8) 3.2.2软件平台介绍 (8) 3.2.3监控数据查看功能 (9) 3.2.4历史数据备份功能 (10) 3.2.5报警阀值修改功能 (11) 3.2.6报警功能 (12) 3.2.7报警策略 (15) 3.3查询分析 (19) 3.3.2历史曲线查询 (20) 3.3.3系统日志查询 (20) 3.4权限管理 (24) 3.4.1用户管理 (24) 3.4.2密码修改 (24) 3.4.3角色管理 (24)

1.系统架构 首页监控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 dcms center DCMSService ReportService 监 控 实 时 数 据 监 控 实 时 事 件 ... 权限 系统日志 note1note2note10 ... DCIMMS基于C/S架构设计。DCIMSClient定位是部署在客户机上,作为客户端作为用户浏览及操作的窗口。底层需要数据库的支持。监控实时数据接口、监控实时报警、历史数据及报表由后台服务DCMSService实现。数据库、DCMSService部署在服务器上。 系统由2个数据库组成:center数据库和note数据库。Center数据库存储软件系统配置信息及用户管理设置信息,note作为历史数据及报表数据容器,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以及数据中心扩容,产生的历史数据库会不断增长,系统部署结构如下图所示: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手册世纪瑞尔样本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 设备安装手册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施工工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监控传感器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门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红外双鉴探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玻璃破碎探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水浸传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温湿度传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烟雾传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蜂鸣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照明联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9、传感器安装的效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动力监控设备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关电源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UPS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空调监控(智能空调、非智能空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畜电池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_运维管理操作手册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操 作 手 册 省环境保护局监测信息处 省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 2011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围 (1) 1.3运行环境 (1) 1.4如使用本手册 (2) 2.概述 (2) 3.操作手册 (2) 3.1系统登录 (2) 3.2在线监控 (4) 3.2.1首页 (4) 3.2.2实时信息 (5) 3.3运维管理 (8) 3.3.1 运维单管理 (8) 3.3.2日常运维 (13) 3.3.3比对数据 (19) 3.3.4汇总查询 (21) 3.3.5消息转发 (24)

1.前言 1.1目的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操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数据整合交换,为环境执法人员及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与管理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程序、应用功能、具体操作法及相关问题解答,为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1.2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系统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操作系统 浏览器版本:IE7.0、IE8.0 系统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server2003操作系统(含:.netframework2.0,IIS6.0)数据库:oracle10g 发布平台:tomcat5.5

1.4如使用本手册 1)按顺序阅读每一章。 2)根据目录中的索引词条选择性阅读。 3)建议您完整阅读本手册,以便整体把握与操作。 2.概述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原在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版本,解决了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系统缺陷,操作不便及人工耗时等问题,并针对新的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如:环境质量和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有效性数据审核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加强了省、市、县(区)三级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管理者的有效考核与管理提供了支撑。 3.操作手册 3.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启动系统时,显示登录页面如图3.1.1。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通过对某客户机房动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项目需求的分析和我们多次对机房现场勘察及与技术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推荐选用最新版的专业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管理软件――“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很好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动力(包括供配电、防雷、UPS、蓄电池)、环境(包括温湿度、空调监测、漏水监测)、安保(视频监控、门禁)等三部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组态技术等,可方便地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处理和存储等;并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且具有强大的联动功能;同时,本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也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在提高了机房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对于机房的科学管理。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内置完整VBScript,兼容各种通用控件,能够及其方便快速地对用户的特殊需求作开发,完全不必担心影响系统稳定性。 通过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对所有的信息、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实现相关信息采集的实时化以及报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为某客户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机房环境保障。 2.设计依据 ◆用户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需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363.2-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环境监控监控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第四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信息资产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第四版] 杭州赛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05月

目录 [第四版] (1) 1 系统概述 (5) 1.1 系统架构 (5) 1.2 系统运行环境 (6) 1.3 系统述语定义 (8) 1.4 系统功能和特点 (9) 1.5 系统操作流程 (11) 2 系统安装和配置 (12) 2.1.1 系统安装部署概述 (12) 2.1.1.1 安装部署方式 (12) 2.1.1.2 安装介质 (13) 2.1.2 系统安装 (14) 2.1.2.1 支持系统软件安装 (14) 2.1.2.2 系统软件安装 (15) 3 系统登录/工作框架 (19) 3.1 系统登录 (19) 3.2 系统工作框架 (20) 3.3 系统报警窗口 (21) 4 系统首页 (22) 4.1 首页 (22) 4.2 设备监测情况 (24) 4.3 设备报警统计 (24) 4.4 监测设备报警事件 (25) 5 综合监控 (27) 5.1 机房环境 (27) (一)机房环境按房间展示 (27) (二)机房环境按类别展示 (28) 二、机房环境监测指标 (29) 5.2 动力设备 (30) 5.2.1 UPS (30) (一)概览 (30) (二)详细信息 (30) 5.2.2 电量仪 (33) (一)概览 (33) 二、电量仪监测指标 (34) 5.2.3 电源 (34) (一)概览 (34) 5.2.4 精密空调 (36) 一、精密空调监测展示 (36) 二、精密空调监测指标 (36) 5.3 视频监控 (38)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工程概述 本次数据中心机房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机房装修、机房供配电系统(包括机房内的主设备用电、辅助设备用电)、机房UPS电源及蓄电池系统、机房综合布线及机柜系统、机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场地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等几部分)。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 1、以下规范和标准。 GB /T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ST/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1838-93《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 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三、设计原则 根据数据中心的现状,此次所做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单位的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尤其是作为行业专业应用,同时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设计时考虑避免下列外界因素:电磁场、易燃物、易燃性气体、磁场、爆炸物品、电力杂波、潮气、灰尘等影响。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与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机房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应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整体设计,要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设计

10-35kV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方案 电科恒钛智能科技 2020年4月

目录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1)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1) 4 配电室环境监控改造方案 (3) 4.1 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 (3) 4.2 传感器采集单元 (4) 4.3 环境控制单元 (4) 4.4 排水单元 (6) 4.5 消防系统接口 (6) 4.6 照明控制单元 (6) 4.7 其它辅助设施 (6) 5典型10kV配电室改造布置图 (7)

1 10-35kV配电室环境控制要求 根据国网公司10~35kV的户主要设备长期运行环境要求及变电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变电站配电室的环境要求包括: 2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已建成的常规变电站均未配置辅助控制系统及环境控制系统,变电站环境参数未考虑数据采集及在线监测,配电室环境控制均采用人工控制方式,由运行人员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到变电站现场巡视及操作,在各配电室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 现有常规变电站风机均为普通通风机,空调为普通民用空调,进风窗为普通通风百叶。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模式、风机启停、百叶窗开关等方式就地控制配电室环境,无法自动控制及和在线监测。 3 10-35kV配电室辅助设施目标功能 针对目前变电站配电室运行环境现状,需在配电室配置一套配电房综合监控装置,该装置包含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环境控制(温湿度)单元、照明控制单元、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接

动环监控软件操作手册

深圳市通讯威科技有限公司 EP-MEVP SYSTEM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安装使用说明书 版本

目录

第一章软件的安装、卸载、升级 软件安装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 CPU 主频或以上 内存最低要求256MB [推荐 512MB] 硬盘系统驱动器上需要 1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显示 Super VGA (1024x768) 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颜色设置为 256 色或更高) 鼠标 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点设备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7 (管理员权限)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软件的安装 首先将光盘放入光驱,执行光盘目录【安装软件】里面的,系统会弹出安装界面 (如下图) 注意: Framework 软件包和中文语言包,是必需安装的。如果不安装 .NET软件包,程序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您的系统已经安装过语言包,系统会自动跳到下一安装环节,进行软件的安装。 单击【接受】系统将自动安装组件以及动环监控系统软件。如下图: 组件和中文语言包安装完成后会弹出如下界面安装动环监控系统软件。【如下图】 单击【下一步】选择你所要软件安装的目录【下一步】一般软件默认安装路径为C:\Program Files\综合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点击【磁盘开销】可以了解软件所安装目录的磁盘空间大小,如果选择的空间不够安装软件请选择其它目录安装,选择目录后点击【确定】。 点击【任何人】或者【只有我】,如果使用本电脑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此软件的话请选择【任何人】单击【下一步】 安装中选择安装动环监控模块,如下图 单击安装完成后,点击【关闭】即可。 桌面将自动增加快捷方式。 软件的卸载 首先,打开 [我的电脑] \ [控制面板] 双击 [添加和删除程序] 在[目前安装的程序]栏中找到动环监控系统软件,选中然后按[更改/删除]按钮。 单击【删除】可直接卸载动环监控系统软件。 备注: 以下几个是软件运行必须具备的控件,请勿删除,如果不小心删除了,请重新安装软件. 软件的升级 如果您从我公司获取了更新版本的软件想升级的话,对于使用Access数据库的用户,请安装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大型数据中心动力和环境的监控

1 动环监控对象 2 动环监控一般系统构成 01动环监控 动环监控是对动力系统与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可以实现动力配电、场地安全、场地环境的监控需求,其中: 1、动力配电包括高低压配电、开关电源、UPS、ATS、蓄电池、发电机、照明等; 2、场地安全包括温湿度、漏水、空调、新风机、空气质量等; 3、场地环境包括门禁、闭路监控、防盗报警、消防、防雷器等。 图示:动环监控系统一般组成 总体结构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SC、监控站SS、监控单元SU组成,用于通信局站动力设备及环境的集中监控、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系统可分为二级或三级结构。 监控中心SC 监控中心SC是整个本地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网的监控信息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监控中心SC一般由数据服务器、监控台、打印机及网络接入设备组成。 (1)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的组网核心,其内部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台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保存和转发。 另外服务器中还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SC前端模块,完成对各监控站(SS)的信息汇总和管理功能 (2)监控台 监控台是用户监测和调控局站设备的工作平台,它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告警,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查看局站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调控局站设备参数的功能。 (3) 网络接入设备

02 03 将来自不同传输信道的数据通过接口协议转换等方式接入监控中心的局域网。 在接管监控站(SS)的控制权后,对于告警信息的处理与监控站(SS)相同 实时监视各监控站(SS)的工作状态 可对监控单元(SU)下达监测和控制命令 统计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及曲线图,包括自定义报表的定制 权限管理,可分片区、分业务管理 在监控台提供动态配置功能 告警立即打印、定时打印、屏幕拷贝打印 SC对全网进行时钟校准 监控站SS 监控站SS的设备配置组成类似于SC,但是监控站SS相对于监控中心SC的重点功能是设备监控和维护。一般情况下,除了与监控中心SC的配置相同之外,监控站SS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巡检台。 (1) 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的组网核心,其内部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台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保存和转发。 (2) 巡检台 巡检台实时对SU级局站设备进行自动巡检,接收并转发数据台的各种测控指令,把局站监控信息传递给数据台和数据库作保存和处理。 (3) 监控台 监控台是用户监测和调控局站设备的工作平台,它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告警,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查看局站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调控局站设备参数的功能。 (4) 网络接入设备 将来自不同传输信道的数据通过接口协议转换等方式接入监控中心的局域网。 以图形或列表方式实时显示本SS所辖范围内各监控对象的分布状况、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 具有局站分片区、分设备监控功能 全网时钟校时功能 自诊断功能,对监控系统本身的故障能发出告警 具有故障派修、回单及测试的闭环管理能力 具备与图像监控系统告警联动功能 实时接收个通信局站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的告警信息,具有分级告警、声光提示、画面自动切换、告警提示、短消息、告警确认、告警查询、告警统计等功能 监控单元SU 图示:小型电量监控系统构成 1、准型SU(中、小模式) 在规模适中或规模较小的局站,智能设备较少时适用。如电信小支局、模块局和基站等。利用监控服务器(或多串口网桥)等组网设备,搭建SU内智能/非智能设备及传输信道的汇接平台,实现对动力、环境设备的组网,冗余串口设计,方便监控扩容,并实现对动力环境设备的闭环控制、与监控维护中心数据通讯,数据存储等功能。其中监控服务器同时具有协议转换和汇聚组网两项功能;环境监控器则用来完成对环境量的采集。

沁园春生态茶园环境监控解决方案

沁园春生态茶园环境监控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茶园茶树生长对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PH值、降雨量等环境都非常重要,每个条件都影响着茶树的生长,以及茶叶的品质。传统的种植模式都是人为判断识别没有相关方便有效监测的设备。因此,对茶园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另外还需大量人工和时间来处理。 我司自主研发的“农用通”产品可准确的监测种植中的几种重要环境变化,并对环境变化参数的波动进行预警,同时还可随时追溯历史记录。当温湿度、土壤PH等参数超出合理区间时,不仅可通过短信报警提醒,更可选择系统自动或手动调节相关设备的开启和关闭。“农用通”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成品率、降低风险。 图一产品叙述图 “农用通”集合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移动数据通讯技术、固态存储技术、手持智能终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针对茶园设计,合理地解决了在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关键参数的记录和管理问题。 “农用通”很好地体现了无线技术的优势:

1.其不需要电源线,省去了布线带来的麻烦; 2.其没有数据线,所有数据通过系统自带的网关自动地发送到网络数据平台(即采集到的数据结果立即发送到服务器端),无需人工到现场拷贝数据。 3.其结构小巧并非常方便移动。 图二系统构建示意图 工作人员可以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PH值、降雨量、高清摄像6种环境监控设备布置在茶园内,“农用通”可以自动帮您记录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变化,工作人员就可在远程通过互联网登录数据管理平台即可在线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可将相关数据下载至电脑中进行详细分析和存档。此外,还可以在数据平台上设置数据报警上下限,如果超过上下限(比如:温度过高、湿度过高等)立即自动地发动报警短信(指出具体位置,超限情况)到指定手机号码。 该系统符合茶园要求,能对大面积多点的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记录,并输出打印曲线、报表,能24小时不间断自动地实时监控并记录。 二、系统功能 1、可在线实时地连续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降雨量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 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 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 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875物联网中继器 传感器 PM 2.5 Pe 端 移动端 Padyf5 ??n ? ?f 光 照 度 二氧化碳

三、系统构成 3.1 系统登陆 ① PC 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 及信息)如下图: ② 手机端登陆: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 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 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万联环境监控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万联中央管理平台软件DCIM用户简单操作手册

DCIM简单操作 一、登录 1、以正常方式登录软件,打开IE,在IE中输入http://10.105.47.170/itu 进入登录界面: 2、以用户名:admin密码:1234的身份登录软件,将会进入平台主页 面,界面如下图: 二、用户操作 一、前台操作 1、主页查看如下:

主页现实被监控的对象以节点的形式现实,用户可以选择要查看的节点逐步点击进入查看相应的监控数据。 2、网路状态 如图所示:网络状态模块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块,此模块页面现实的是ITU平台内部各服务之间知否工作正常及检测节点是否正常。如果各个服务之间和检测节 点的连接为绿色√表示工作成长,如果为红色X表示连接失败,需要检测ITU

平台的各项服务及节点的网络情况。此模块也可作为系统自检功能,建议用户不定期查看此模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数据分析、曲线分析、综合报表 如图所示:数据分析、曲线分析、综合报表三个模块点击进入,可以根据不同节点的数据,或者根据不同元素选择,查询不同时间段的报警数据或历史数据,并有相应的统计,可以以数字或者曲线的形式现实,便于用户查看分析。并可以导出文档pdf,excel,word做二次处理,存档。 6 报警日志

如图所示:选择不通的报警方式短信,电话或邮件等方式进行不同时间段报警发出的日志,也可根据报警确认或未确认进一步查询报警日志,此功能也很重要可以用来对相应的负责人员作为责任评估。 二、后台操作 如图所示:后台操作属于高级管理人员操作,相应的个模块功能比较重要,直接

影响整个平台的正常运作.如非必要请勿修改任何数据。 增加报警短信和邮件接受人 第一步:增加接收人信息,如图 填写用户名,密码,真实姓名,电话这几项都可以随意填写,EMAIL和手机号码必须填写正确,填写完毕后点击“增加”按钮。 第二步:给新增加的人员授以权限,如图:

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

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云安防底端存储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嵌入式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多串口服务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传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与早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一、云安防底端存储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 在“嵌入式协议解释、主动上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底端离线存储、底端告警脱机上报机制,实现在线监控主动上报,网络异常时底端存储,并通过底端设备将告警通知。 优点:监控内容全面、布线简洁、实时数据传输效率高、支持底端告警通知、监控不缺失、功能强大。 缺点:相对成本比较高,功能较为复杂。 如上图所示: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完成底端采集、底端协议解释,在通信网络正常时,采用主动上报机制,将发生变化的数值上报给服务器;当发生网络中断时,其负责存储底端事件及告警,并通过电信短信模块将告警通知负责人。 图中智能设备协议采集器作为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与智能设备(如智能UPS)之间通信桥梁,其作用: 统一前端协议解释。对接入的智能设备统一接入的标准协议解释及转化,底端完成协议解释工作。λ λ下载通信协议驱动后,自动与智能设备通信,自动点明智能设备、采集数据包,并在其本地存储,当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需该智能设备信息时,快速响应。不支持透明传输,加快采集效率。 完成接口转换功能。其对下,与智能设备通信提供RS232或RS422或RS485接口,适应现场的接线需求。λ λ统一接口通信参数,其对下,与智能设备的通信参数因具体设备各异;但对上通信,与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通信时,采用统一的通信参数(波特率、停止位、数据位等)。 本方案采用以上监控采集方式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场合的更高效应用。

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SF6开关室环境智能化监控报警系统 技 术 方 案 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 2009年6月

目录 一、概述 1.项目必要性——SF6气体的危害性分析 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3.项目特点 4.项目的可扩充性 二、产品选型和安装位置分析 三、系统工作原理 四、基本操作指南 五、项目安装 六、工程业绩 七、项目附件 1.SF6安全法规摘录 2.开关室CG8000设备安装布局图 3.系统扩充后的布局图 4.变压器室温控自动通风控制布局图

一、概述 1.项目必要性——SF6气体的危害性分析 SF6气体以其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成了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开关中所使用的唯一绝缘和灭弧介质。 虽然在常态下,SF6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重、不易与空气混和的惰性气体,对人体没有毒性。但是,在高压电弧的作用下,SF6气体会发生部分分解,而其分解产物遇到水份后会产生一些剧毒物质,如氟化亚硫酰(SOF2)、四氟化硫(SF4)、二氟化硫(SF2)等, 气体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室内开类似这些剧毒物质,即便是微量也能致人非命。当使用以SF 6 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泄漏出来的SF 气体及其分解物会往室内低层空间积聚,且不易 6 散发,造成局部缺氧和带毒,对进入室内的检修及巡视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危险。 当前,由于SF6气体的大量使用,其安全性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SF6气体有关 配电装置室时必部门已制订了一系列响应的行业安全法规,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人员在进入SF 6 须先通风15分钟,对空气中的SF6浓度及氧气含量进行监测,在SF6配电装置的低位区应安装能报警的氧量仪和SF6气体泄漏报警仪,CG8000型SF6开关室环境智能化监控报警系统,正是按照这些行业安全法规的要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智能化环境再线监测系统。 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SF6开关室环境智能化监控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SF6气体浓度超标检测 当开关室内SF6气体浓度超过1000ppm时,显示浓度超标信息。 ●氧气浓度检测 轮流显示开关室内各气体探头处的氧气浓度值。 ●缺氧报警 当氧气浓度低于18%时,输出触点报警信号,并进行现场语音报警。 ●SF6气体浓度超标(≥1000ppm)或氧气浓度过低(≤19.6%)时,控制风机启动通风, 直至空气中SF6气体、氧气浓度恢复正常为止。 ●定时通风 系统可以设定风机每天定时启动和停止的时间,以保证开关室每天至少通风一次。 ●手动通风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技术办法方案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方案书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机房集中监控需求规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自身监控需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本次监控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系统功能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监控系统性能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监控系统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软件平台接口:...................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监控系统管理功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各监控子系统功能及界面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XX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软件界面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配电柜监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UPS电源监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分体空调监控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温湿度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门禁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视频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发电机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项目施工计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项目实施需要配合的方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UPS监控需要的配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发电机监控需要的配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建设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部分正文预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围绕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核心,拓展了在环境监理方面的功能,使得本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环境监理信息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系统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 保证系统各组成部分----前段摄像机,后端硬盘录像机、监视器有稳定的UPS电源支持,系统后端设备处于通风干燥的无振动环境中。 系统的基本操作指南 开机 插上电源后,设备前面板的【POWER】指示灯如果是“灭”的,请打开设备后面板的电源开关,如果【POWER】指示灯呈“红色”,轻按【POWER】按钮,设备开始启动。预览 设备启动后自动进入预览画面。 使用预览快捷键【预览】可以对预览画面方式(多画面分割)进行快速切换。 使用预览快捷键【预览】可以从菜单操作模式快速切换到预览画面。 操作密码 是否启用操作密码在“本地显示”菜单项内确定(默认:启用,通过前面板【编辑】键切换)。

操作密码允许使用数字键、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且区分大小写英文字母,口令长度为8位。 操作密码与用户名具有对应关系,设备默认的用户名为“admin”(管理员),默认的操作密码为“12345”。您可以修改该密码,进入“用户管理”菜单项。 当启用口令后,使用【主菜单】快捷键从预览画面切换到菜单操作界面时,会出现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的提示对话框。 当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硬盘录像机会产生告警提示音,连续3次输入错误,系统告警并返回预览界面。 【操作提示】 输入用户名或密码时,注意输入法切换键【输入法】、【编辑】除了具有切换“ ”、“×”状态以外,在字符编辑状态下,还能删除光标前的字符。

云台控制 通过前面板【云台控制】键可直接进入云台控制界面。 输入要控制的通道号,出现需要控制的云台、镜头等所在画面,通过“前面板”按键,您可以进行如下控制操作: ●控制云台:通过【方向键】可以对云台进行方向控制。 ●控制镜头:通过【编辑】键、【云台控制】键可以对光圈进行控制;通过【输入法】、【多 画面】键可以对焦距进行控制;通过【系统信息】与【对讲】键可以对镜头进行变焦控制。 【退出】键可以结束调节。 手动录像 通过前面板【录像】键直接进入手动录像操作界面。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DOC

XXX项目多局站联网 动力环境3D动画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深圳市平行自动化有限公司 日期:2014 年09月 有效期:叁个月

目录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2) 1.1 设计依据 (2)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2) 2.2.1 组网拓扑图 (3) 2.2.2 告警管理 (4) 2.3 各监控子系统构成 (4) 2.3.1 配电监测系统 (4) 2.3.2 UPS监测系统 (5) 2.3.3 智能空调监测系统 (5) 2.3.4 漏水监测系统 (6) 2.3.5 温湿度监测系统 (7) 2.3.6 烟雾监测系统 (8) 2.3.7 门禁监控系统 (8) 2.3.8 视频监测系统 (9) 2.4 主要技术指标 (10) 2.4.1 实时性 (10) 2.4.2 模拟量测量精度 (10) 2.4.3 报警准确率100% (11) 2.5 主要硬件规格及参数 (11) 2.5.1 温湿度传感器 (11) 2.5.2 光电烟雾传感器 (12) 2.5.3 漏水检测仪 (13) 2.5.4 一体化嵌入式智能采集终端 (14)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1.1 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方案要满足如下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l部分:系统技术要求》YD/T 1363.1—2005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T76--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0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15209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P3000综合网管是我司自主研制的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基于TCP/IP、ADSL、拨号等多种传输方式,以B/S、C/S两种可选架构,对机房精密空调、UPS、供配电、新风机、发电机、温湿度、漏水、消防、入侵报警、烟感、门禁、视频等多种动力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管理,通过互联网,管理人员对各个设备进行“五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集中监控,对潜在和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声光、短信、电话、语音、桌面、邮件等方式及时报警,主界面整体电子地图采用3D动画展示,生动直观、操作简单,服务器与一体化采集器配置数据互为备份,保证全网数据同步、配置同步,实现对机房的全天候自动监测,以达到无人值守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