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一轮复习-工业文明准备时期(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共63张PPT)

17、18世纪 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1689 1832
英国创立
1871
民主共和制 1787 1875
美国创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
1.概念: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 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代议制分类、最典型的代表: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 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 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 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 责。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三)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
2.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3.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控制。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三)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
3.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 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 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 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 员副署;
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演变的特点: (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结构几乎都是从
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 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
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工业文明的前奏曙光——世界近代史前期(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

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世界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政治上:政治诉求——光荣革命与独立战争;制度确立——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
欧美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启动,英、美、法等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世界市场——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血火征程——殖民掠夺与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出现了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和商品世界性流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发展。
文化上:人文精神——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理性时代——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近代法治和民族国家思想兴起,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产生。
(一)走向整体的世界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1)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①美洲物种的外传a.外传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蔬菜,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b.外传中国:明朝时,玉米经多种途径传入中国;清代前期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种植已遍布全国。
马铃薯和甘薯的传播与玉米类似。
番茄和辣椒也在明朝传入中国②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入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水果类的苹果、葡萄,蔬菜类的黄瓜和经济类的甘蔗等也传入美洲;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等畜禽传入美洲③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a.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c.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d.破坏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2)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①背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献:《1787年宪法》、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
中考真题
(2022·德州·2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思想创新】
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著作的名称及其发表的意义 名称:《共产党宣言》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
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哪种交
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
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交通运输方式:蒸汽机车(或火车)的使用
中考真题
(2022·德州·2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创新】
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作用。
作用:通过法律的形式划分了议会和 王权的权力界限,避免了严重的权力冲突,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文件:《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人物:罗伯斯庇尔、华盛顿
的制度 的统治
2.确立了 1.推翻了
影响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
第一次
业 工业革命
时间:1760年——1840年前后 国家:英国率先爆发
革
时代:蒸汽时代
命 和
特点:工匠经验总结
单元体系
国
成就:蒸汽机(瓦特)
际
火车机车(斯蒂芬森
共
第10讲+世界近代前期:工业文明的前奏——工场手工业时期+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

新航路开辟
(客观)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主观)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过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到达印度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二、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加强
人口迁
欧洲入侵、黑奴贸易、印第安人减少;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
徙与族
程度很高的地区
群变化
(1)物种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
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
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
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D)
析:D
据材料可知,欧洲人在海外探险的基础上开辟了新航路,
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D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
解析:D
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
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
接联系,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故选D项;“地圆说”在16世纪
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体系强调大国协调,排除D项。
[备考指导]
在备考西方近代早期(工场手工业时期)时,除了要关注走向整体世
界、思想解放运动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等传统考点之外,还应关注
新教材新增的一个重要考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近几年全国各省
市已经有很多题目聚焦该考点。
高考题组
考向一
【通史】模块五世界近代史 工业文明准备时期(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

19.(2012 上海单科,32,3 分)以下 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 ‚光荣革命‛后确立的 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 A.国王宣布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国家税收 D.国王盛装莅临议会,宣布议会开幕与闭幕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688 年,英国议 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 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 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 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 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转移之二: 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责任内阁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 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政府 (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1721年沃波尔,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工业文明准备时期(二)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 (17~18世纪中期)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兰西艰难的共和之路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阶段特征和大事件
⑵手工工场时期: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阶段特征】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代。 【大事件】 ⑴经济: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18世纪) ⑵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 ⑶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年) 启蒙运动(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2)进程 ① 1789 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
②《人权宣言》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 原则。 ③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④1799年,拿破仑建立 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 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但他实行帝制,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破仑称帝,颁布《民法典》;1815年,帝 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制度,资本主义共和
国覆灭;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制分为总统制共和(美国)与议会制共和(法
法颁布》;
国)
课标要求解读 3、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1.背景:随着 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
生了革命性变化。 2.兴起: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 称为“科学革命”。
3.主要成就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
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 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
(3)意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
播到欧洲各地。
(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 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代表。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议会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 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独立: 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二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PPT课件

第4讲 │ 要点探究
37
第4讲 │ 要点探究
38
第4讲 │ 要点探究
39
第4讲 │ 要点探究
40
第4讲 │ 要点探究
41
第4讲 │ 要点探究
4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讲 │ 要点探究
43
第4讲 │ 要点探究
44
第4讲 │ 要点探究
45
第4讲 │ 要点探究
46
第4讲 │ 要点探究
47
第5讲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24
第4讲 │ 要点探究
25
第4讲 │ 要点探究
26
第4讲 │ 要点探究
27
第4讲 │ 要点探究
28
第4讲 │ 要点探究
29
第4讲 │ 要点探究
30
第4讲 │ 要点探究
31
第4讲 │ 要点探究
32
第4讲 │ 要点探究
33
第4讲 │ 要点探究
34
第4讲 │ 要点探究
35
第4讲 │ 要点探究
9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3.用比较法,联系相关的【要点探究】,比较英、美、 法、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异同点,进而总结资产阶级代议 制的共性与多样性。
10
第4讲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 的建立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 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1
第4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12
第5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 的扩展
48
第5讲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点整合
49
第5讲 │ 考点整合
50
第5讲 │ 考点整合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

二、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 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 2.过程 (1)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 争由此开始。 (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 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美国诞生后,以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大陆军又经过几年艰苦斗争,于1781 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4)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影响 (1)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逐渐掌握了政权。 (2)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 传播到欧洲各地。
思维点拨《人权宣言》的历史地位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 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了专制,以法治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 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三、法国大革命 1.背景 (1)18 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 束缚。 (3)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过程 (1)1789 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 此爆发;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 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2)1791 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革命遭到内 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3)1799 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 年,在欧洲各国 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920年 男子21,女子30有普选权;男女平权 ①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 ②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实现普选; ③议席分配逐渐从地区代表制向比例代表制过渡。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不断完善的原因
材料一::工业革命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 量,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二:英国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争取普选 权的宪章运动。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 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人口素质。议 会中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 材料四: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使 议会考虑赋予妇女选举权。
英国女王(1837—1901),印度 女皇(1876—1901)。她在位期间, 英国工商业快速发展,扩大对殖 民地的掠夺(号称“日不落帝 国”),几乎享有对世界贸易和工 业的垄断地位,被西方史学家称 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种发展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 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也 不做,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
考点一
争取民主 确立民主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完善民主
议会改革 普选制 两党制
考点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个人活动及贡献: (1)率领议会军取得内战的胜利 (2)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3)远征爱尔兰 (4)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5)建立护国主政体
议会改革的趋势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对选 1832年 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工业资本 家取得政治权利。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67年
再次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农工和矿工得到选举权; 1885年 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确立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 3.联邦政府建立:1789年 • 构成: • 国会行使立法权:征税权;贸易权、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 集民兵;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 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 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民间接选出;国家元首、政府首 脑、军队总司令; • 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 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 权;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 革命群众和共和派的斗争;保王派内部的分歧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行政权 对议会负责;在参 议院同意下,总统 内阁总理和部长:经众议院同意由 有权解散众议院 总统任命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可否决众议院提案 众议院:直接选举产生,可提出和通过法案 总统:国民议会选举产生
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评价: (1)积极:政治:处死查理一世,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军事:领导议会军取得内战胜利。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外交: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中转贸易,巩固英国 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2)局限: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贵族 其他阶层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工商业资产 阶级
保守党
自由党
20世纪初
保守党 工党
4、本质 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5、作用 两党制下,两党相互竞争和监督,既限 制政党滥用权力,促使了政治民主化,又 保证了议会和内阁的正常运作。 有利于实现人民的部分利益。
英国政治权利的变化----三次转移 转移之一: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89年《权利法案》: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结束了英国的君 主专制;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奠定英国 君主立宪制基础。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 “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转移之二: 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责任内阁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 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政府 (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1721年沃波尔,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特点: 传统与变革相结合; 形成了以温和改革与合理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 说明: 1688年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 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 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权利,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维多利亚女王
责任内阁: ①产生方式: 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 下院多数党员中挑选任命。 ②统治方式: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③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 令解散下院, 重新进行大选。 影响: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转移之三: 1796年时,贵族或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 族的赞助下当选的议员,超过议员人数的70%。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 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 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 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 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 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 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 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 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 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 的渐进模式。……“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没有发生过政 治革命……近代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社会进步, 无不是与温和、渐进的改革联系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发展呈 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之。
英国两党制
1、起源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查理二世统治时期) 英国议会中出现了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和托利 党,它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2、光荣革命与英国两党的关系
光荣革命由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发动,这次革 命的成功又为两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政治条 件。从此以后,英国进入了两党政治时期。
3、发展演变
考确立前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1875年以一票优势通过共和宪法。 •3.内容: •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 举产生,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总理) 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总理)共同向议会负责。 •4.确立特点: •共和制与帝制多次反复,共和制艰难确立。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引起整个欧洲大陆国家的不安 ……(法国被迫四面出击,在阿尔卑斯山区法军同奥、撒 丁军队作战……)。 外部环境:法国革命遭到欧洲封建势力的干涉。 “朕即国家”“法出于我”“可以倾听和咨询御前会 议的意见,但必须自己做出决定。” ——路易十四 历史传统:法国的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经济基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法国处于工场 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年 立法权( 法 国民议会) 国 高等法院:参议院授权组成 宪 司法权 法 国民议会和高等法院有权起诉和审判总统、总理等行政首长 宪法的意义
A、共和派掌握实权, 共和制最终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5
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 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 连任。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率 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 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 第四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 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 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考点二
美国联邦共和制
•1.背景:邦联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2.确立的法律依据--1787年宪法 •(1) 内容( 体现原则 ) 联邦制原则: •: 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组成强有力的联邦 政府,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 分权制衡原则: ) •: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 民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 (中央和地方权力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光荣革命”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 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 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 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他们在财富上有雄厚的实力,在政治上却毫无地 位,曼彻斯特和伯明翰在国会中并无代表权,他们 不得担任公职,子弟也不得入牛津及剑桥读书…… 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 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
结构)
•
众议员由各
• (2) 评价: • 积极: •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体现了 分权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 局限: • (1)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 • (2)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 (3)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 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 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 位。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 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 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 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 经营者享有选举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