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喜剧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香港喜剧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香港喜剧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手 法 得 到 当时 观众 的热 爱 , 因此 , 引导 了 当时 的 它 影 界潮 流 。 进 入 18 9 0年代 ,九 七 ” 回归 问题 给 香港 社会 “ 及 人 民带 来 一 定 的动 荡 , 时 , 此 电影 人 认 识 到 港 式
是一幕 带喜 剧化特 点 的小人 物 的成 长史 。
情的态势 ,而这带动了动作喜剧黄金时代 的到来 。
从 电视艺员走出的许冠文 , 联合弟弟许冠杰继续延 续 对现 实 生活 的讽 刺 , 同时 加入 武打 动作 电影 那 无 打不喜 的喜剧因素 , 从武打喜剧的角度将个个处于 弱势 境 遇 中 的小 市 民 的无 奈 生 活 在 银 幕上 表 现 出 来。 其第一部香港本土喜剧片《 鬼马双星》 领衔当年 影界之冠 , 之后 1 0多年 , 相继拍 出《 天才与 白痴 》
提 高香港本 土喜剧 的规 模和 质量 。 关 键 词 : 剧 ; 港 电影 ; 术 表 现 喜 香 艺 中 图分 类 号 :2 73 I0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l 0 ( 0 2) 2 0 1 -0 17- SS2 1 0 - 10 3


“ 喜剧 小人 物 ” 的演变 之路
男 “ 板之 隔 ” 一 的戏 剧化 情境 , 教 师 、 行打 字 员 、 将 洋 小职 员 、 东等 各 种社会 职业人 士 的生 活状 态巧 妙 房 地展 现在 大众 面前 。 片 的镜像 世界 用狭小 的空 间 影 和简 单 的人物 的 生活状 态 的反 差 ,营造 出幽默 、 有 趣 的情 节 , 以达 到 港式 喜剧 不 失严 谨 的追求 , 当 对 时及 以前 粤语 片粗 制 滥 造 的香 港 影 坛 是一 种新 引

要 : 个 多世 纪 以 来 , - 喜 剧 电 影 秉 承 2 半  ̄; g - 0世 纪 4 0年 代 以 前 内地 喜 剧 的优 秀 传 统 ,

香港老电影大全

香港老电影大全

香港老电影大全香港电影发展历史悠久,深受观众喜爱。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业一直屹立于亚洲乃至世界电影舞台的前沿。

众多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导演、演员和剧作家在香港电影业中涌现,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香港老电影。

本篇文档将向您介绍香港老电影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一、黄金时代:艺术与商业并重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工业化发展,拥有了完备的电影制作体系和一流的制作技术。

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香港电影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1. 动作片的鼻祖:《精武门》《精武门》是香港功夫片的开创之作,由李小龙主演与导演。

这部电影以其紧凑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动作场面和真实的打斗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并被当作是动作片的经典之作。

《精武门》的问世标志着香港功夫片的崛起,也为以后的动作片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爱情片代表作:《梅兰芳》《梅兰芳》是一部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的电影,由徐克导演执导,孙红雷、谢霆锋等主演。

电影通过展现梅兰芳优秀的京剧艺术并融入现代元素,深情描绘了他的一生,打动了观众的心。

《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触动,成为香港爱情片的经典之作。

二、港式喜剧:无厘头的幽默港式喜剧是香港电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无厘头的表演方式而闻名于世。

这些喜剧片以逗人发笑的剧情、卖弄的动作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1. 四大天王的合作:《逃学威龙》系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是港式喜剧的经典之作,由周星驰导演和主演。

该系列以校园生活为背景,通过荒唐的故事情节和搞笑的演员表演,呈现了一系列的喜剧场面。

周星驰与其他三位“四大天王”——郭富城、罗文和吴孟达的合作,使得《逃学威龙》系列电影成为香港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佳作。

2. 饶舌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点秋香》是一部以古装片和喜剧为主题的电影,由李力持导演,周星驰与巩俐主演。

影片以明朝时期著名状元唐伯虎和美女秋香之间的故事为基础,通过包含饶舌部分的歌舞表演和搞笑情节,展现了唐伯虎的机智与幽默。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简介(一)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展现出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格局,谁都想在这么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至此电影界进入一个混战的时代,谁最先倒下,谁又能笑到最后呢,时间给了他们证明,变与否决定成败. 七十年代末电影尽管在不断的进步,但仍以武侠为主.张彻,胡金铨,楚原为主,虽然有减弱之势,但仍然大导演名声在外,在香港仍有很高的知名度,仍然是票房的代言.在此阶段尽管尝试过现代类型片如黑帮,警匪片.但都不是很成功,处于摸索阶段,因为仍然用武侠的思路去拍,画面较为沉重,结构简单,剧情无新意.邵氏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其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注定失败.也许此时邵氏也感觉电影处于强竞争下,不如电视那样独立风行,来钱来得快. 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造成外景的不够真实,也不够大气,其弧形银幕用了二十年也未改变,是有意还是无意之举,不加评论.倒是我更欣赏同时代的新颖武侠,比起稍有机械式的邵氏武侠,而新颖武侠明快的节奏,连贯的动作,加上大气的外景,给人以自然和真实感倍增.吴思远的电影便有这类感觉,在《南拳北腿》中,“拳脚就颇有技击成分,全无凶神恶煞、乱打一通之弊,加上全片主要在韩国清丽的雪景和古香古色的建筑中拍摄,简直一尘不染,使到武打也格外干净利落起来”。

这样就使其动作片尽量排除暴戾的杀气和血肉横飞的场面,获得一种清新之感,并在武侠中融入爱情,而以完美收官,当属很大的进步,随后拍了他名义上的续集《南拳北腿斗金狐》男一号换人了,但不如前作.;《鹰爪铁布衫》大家都应该看过,现在看来也不失佳作,虽然说是老瓶装新醋,但是醋中放了点酱油,味道变了不少,也一反当时某些武侠/功夫类型片内容空洞无物、人物性格苍白、故事性差的缺陷,设计了多条线索,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和气氛的渲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罗维也在当时拍了很多新颖的武侠,最成功便是发现了成龙,成龙开创了新颖的喜剧武侠,而且在当时武术指导行业多了很多新人,他们敢想敢设计,动作惊险而又符合常理.给此类电影更多的发挥余地,罗维影业公司”当然主打功夫片,罗维自负能捧红李小龙,当然也能成就别人,成龙首部戏《新精武门》,重亮当年招牌,失败!再拍《少林木人巷》,玩最流行的少林功夫题材,又失败!三拍《剑花烟雨江南》,搞最热门的古龙武侠,还是失败!我个人也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一般的古龙电影而以,剧本是比较粗糙的.罗维识人有眼光,拍戏就没眼光,他这一辈子,除了与李小龙合作,参与开创“小龙精武潮”之外,一直都在跟风,若说票房大多不错,也不过是他够通俗而已。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

大卫· 波德威尔称:“香港电影不仅口味新鲜,而且生 动刺激,是70年代以来最富有生气与想象力的大众电 影”。
香港电影前史
如果将观影经验纳入电影史的范畴,那么,香港电影几乎与大陆电影的历史同步 。
从1896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派技师前来香港放映电影并拍摄 一些风光素材 1913年黎民伟自编自导香港第一部影片《庄子试妻》 1923年5月黎氏兄弟正式创办民新影片公司 1930年10月联华影业制片印刷公司在香港成立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华南电影界赈灾会组织的抗战影片拍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香港电影的复苏
电懋与邵氏的激烈竞争
双雄对峙的“邵氏”的“电懋”公司,在60年代初期的竞争逐白热化。后果是产生了一系列 的“双胞案”——两大公司的竞争,很快更发展到抢拍成风。电懋在面对“邵氏”的大型歌舞 片攻势,本来要筹备拍摄开拍《武则天》、《杨贵妃》和《红楼梦》等大型古装片作为 对抗,后者更邀得张爱玲担当编剧之职,谁晓得这边剧本还没有水磨出来,那边厢的“邵 氏”得悉后抢先开镜,集中人力物力快马加鞭赶拍推出,
1949年以前的香港电影史划为前史(初创期、孤岛时期、复兴期)
1949年以后的香港电影(黄金时期、转型时期、新浪潮时期、及合流时期)
香港电影时间线
初创期:30年代以前的无声片 孤岛时期:抗战电影(1933—1941) 复兴期:(1945—1949) 黄金时期:(5、60年代)
转型期:(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新浪潮时期:(80年代) 合流期(90年代)
香港电影传奇
“华人电影制作中心”,是娱乐电影的东方大本营,有“ 东方好莱坞”之称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鲸吞全球市场,香港电影依 然屹立不群 身份尴尬的处境 ——自由创作、娱乐至上 高度商业化 “文化沙漠”正由于视野的狭窄,使香港 电影一向缺少历史感和史诗格局的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艺术史之香港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史之香港电影
第一部作品《说谎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表现力。 • “凤凰” 1953年成立,主持大局的是朱石麟。
1953年创业作《中秋月》,奠定写实风格的喜剧电影方向。
2、粤语片创作
• 1949年,南国公司首拍粤语片《珠江泪》,成为业界竞相仿照 的里程碑作品。
• 四大公司:新联、中联、华侨、光艺。
• “新联”:1952年成立,提出“新联出品,必属佳片” 。 创业作,吴回导演的《败家仔》。
• 徐克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以及《新蜀山剑侠》等影 片将传统的刀剑武侠片成功地推向特效“神话” 。
(2)喜剧片
• 1982年,麦嘉、许冠杰、张艾嘉、黄百鸣等人合 作的《最佳拍档》,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 剧片。
• 1983年由张坚庭《表错七日情》导引出的温情生 活喜剧片。
(3)鬼怪灵异片
• 1980年,许鞍华执导影片《撞到正》首开风气, 之后洪金宝《鬼打鬼》、午马《人吓人》和刘观伟 《僵尸先生》《僵尸少爷》等系列影片。
• “中联”:1952年底成立,提出“中联出品,制作严谨” 。 创业作,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家》,由此奠定写实性较强
的创作方向。
(三)1966-1978,转型时期
1、武侠功夫片此起彼伏
• 新派武侠片 • 1966年胡金铨导演《大醉侠》;1967年张彻导演
《独臂刀》,标志新派武侠片诞生。
• 李小龙真功夫片 • 1971年,罗维导演了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
• (1)香港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 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
• 许冠文市民喜剧 • 1974年,许冠文兄弟自编自导自演创业处女作《鬼
马双星》。 • 之后1976年《半斤八两》、1981年《摩登保镖》、
1984年《铁板烧》等影片都屡创票房奇迹。 • 其他1975年《天才与白痴》、199-1997)

喜剧电影发展史

喜剧电影发展史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 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 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 片带到最高峰[17] 。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 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 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 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18] 。(新世纪周刊、新浪娱乐 评)
金·凯瑞 在90年代稳坐美国头号喜剧天王的金交椅,凭的就 是《神探飞机头》系列和《变相怪杰》等经典大作的威慑力。 他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大批印象深 刻的喜剧人物。
代表作:电影《变相怪杰》运用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面具作 为道具,将懦弱无能的银行职员史丹利变身成为一个无所不 能,专与恶势力抗争,并最终拯救了城市和自己心爱的人的 超级英雄。
代表作:《大话西游》、《喜剧之王》、《食神》、 《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等。
周星驰电影等于“无厘头”喜剧。“无厘头”是广 东地区的一句土话,在粤语中,日常生活人们使用的频 率并不高。因为周星驰喜剧与“无厘头”有某些相似的 特点,所以人们以“无厘头”来形容他的喜剧风格。由 于周星驰喜剧的巨大影响,使得这句广东地区原本并不 常用的俚语已被大江南北的观众所熟知,在学术研究上, “无厘头”还成了喜剧的一个新的分支。
中国喜剧电影走过了一条从幼稚到成熟,从半封建半殖民属性向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掘进的道路, 并以其一以贯之的时事讥讽、悲剧情调和平民意识,形成中国早期喜剧片独特的民族风格。
内地部分电影发展史:
20、30年代:滑稽喜剧短片《劳工之爱情》 40年代:社会喜剧片《乌鸦与麻雀》 50-60年代:新中国十七年喜剧 80年代:夸张型生活喜剧《喜盈门》 90年代:多元化喜剧创作《甲方乙方》 新世纪喜剧电影的文化反思

港台电影发展概史

港台电影发展概史
又称:台湾新电影运动 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 影革新运动,是台湾战后 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 体现。 标志:1982《光阴的故事》 (导演:陶德辰、杨德昌、 柯一正、张毅)

新浪潮时期作品:《疯劫》


《疯劫》,东亚黑色电影开 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 中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一。 被很多专业影人认为是许鞍 华最经典之作,也是许鞍华 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是否观看?
李纨(赵雅芝 饰)和阮士卓 (万梓良 饰)是外人眼中的甜 蜜情侣,李纨并对外宣称二人 即将结婚。岂料,某日有人在 香港龙虎山发现一男一女两具 尸体,竟被警方确认为李纨和 阮士卓,并怀疑凶手就是住在 山中破屋的疯子(徐少强 饰) 将其扣留。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1995
1897,传入香港 启蒙时代(1897~1913) →1913,黎民伟,香港 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 影片公司),《庄子试 妻》(香港第一部故事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1985
1990
《复活的玫瑰》(1927) 《胭脂》(香港第一部 长故事片) 《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 六届远东运动会》 (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 片)
1890
1895
1923
1925
1955
1985
2005
启蒙时代(1897~1913)
1985 1990 1995 1923,第一家全由香港人 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 片公司),香港第一部新 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 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1925,香港第一部 长故 事片《胭脂》 →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 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 发展被迫中止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1896年初,他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电影自此传入香港。

1898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

他们都很短。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1909年在香港拍摄了一部诙谐剧《偷烧鸭》,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它的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渐渐成长,可惜受到19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

但当时的电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

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香港喜剧的发展历史
1.50年代之前:由舞台到荧幕
上世纪5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喜剧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主打类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1949年之前的香港喜剧中,由于喜剧电影的拍摄大多是由原先的粤语演员来完成,所以,演员们会在镜头前极尽搞怪和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这一阶段的香港喜剧电影的动作难免会呈现出戏剧与神话
剧相结合的舞台效果,演员动作的完成,直接借鉴了舞台动作,目的是博得观众一笑。

1930年之前,香港电影正处于萌芽阶段,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偷烧鸭》(1909)是喜剧,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技术的局限,电影影片还处于默片时代,演员为了能在屏幕上尽可能的表现出影片主题,让观众在没有声音对白的情况下也能看懂影片内容,于是,银幕上的演员大都通过夸张的极富有表现力的身体动作来显示人物个性,衔接故事情节。

1933年9月20日,《傻仔洞房》作为第一部全粤语对白的有声片,结束了香港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

由于他是香
港的第一部有声片,同时有作为一部谐趣喜剧,因此在香港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在他之后,香港喜剧电影出现了一系列的“傻仔”喜剧电影。

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随后又出现了“乡下佬”“乡下婆”等类似的喜剧电影。

另外,还出现了没有固定模式的讽刺滑稽喜剧,和一些改编自名家名著的喜剧作品,这些电影都已经初步的表现出了市场导向性对电影的影响。

3.70年代初——80年代末:动作喜剧的巅峰
动作电影成为70年代香港电影发展最为迅猛,成效最显著的电影类型,与此同时,在喜剧电影方面,很多喜剧片也都大量的加入了动作元素,动作喜剧成为这一时期喜剧电影的主流,这一时期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重要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以演员的动作为主要看点,所有喜剧电影都加入了武打动作,通过动作的表现来营造喜剧效果,动作的开发程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70年代,许氏兄弟的动作喜剧成为经典标志,他们的电影再加入动作电影的武打动作中,表达出了对现实生活的调侃和讽刺,1974年的《鬼马喜事》是许冠文拍摄的第一部粤语喜剧片,并且取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影片的成功也开辟了盛行于这个时代的鬼马系列喜剧。

影片中,演员通过对杂技和武术动作的模仿,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由于动作的夸张性也取得了很好的喜剧效果,我们不难发现,打斗场面成为
了许氏电影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形态。

许冠文出演的每一部喜剧电影都令人捧腹,他在镜头前经常是毫无笑容甚至是极其严肃的,但是他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总是高潮迭起,笑料百出,往往会形成这样一种效果:他愈是不笑,观众愈是笑得厉害。

于是,观众送给许冠文的一个特别的称号“冷面笑匠”。

这类喜剧电影依然是以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为表现对象,完全遵循粤语喜剧的草根路线,通过小人物对现实生活的表演,展现出这些小人物身上带有的人性的弱点,反应真实的香港社会。

整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许冠文在喜剧表演、编剧、导演、制作上均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影坛少有的全面创作型电影人,动作喜剧的发展也形成了后来功夫喜剧的雏形。

80年代,新浪潮冲击香港影坛,香港新浪潮的导演将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家庭及香港文化纳入为题材,无论电影在题材、制作、主题、形式、发行等方面都更上一层楼,喜剧电影也不例外,为当时的香港电影带来一片新景象。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都或多或多少的受到了当时功夫片的影响,导演力求让演员通过肢体动作的表现创造喜剧笑料,因此,这一阶段的喜剧电影进入了身体动作开发的无限泛化阶段。

90年代之后,无厘头电影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主流,很多大陆观众也是通过观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才逐渐的
开始了解香港电影,无厘头电影更是将身体动作的开发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虽然已经经历了它的顶峰阶段,正处于衰退状态,但是周星驰的出现,依然掀起了这一阶段香港喜剧的热映高潮,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无厘头似乎成为了他的影片的代名词,无厘头即指说话做事没有中心,语言行为乖张、粗俗随意很难让人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正是这样一种非寻常的表演方式,演员才能够将身体动作的开发发挥到新的高度。

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前五名全部是周星驰的作品――1《审死官》、2《家有喜事》、3《鹿鼎记》、4《武状元苏乞儿》、5《鹿鼎记2》,这些成绩足以说明这一阶段,周星驰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和他的影响力。

在这一时期,周星驰通过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批判、以及用市井小人物自嘲的眼光对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社会现状进行戏谑。

1993年,周星驰为我们带来了经典喜剧——《唐伯虎点秋香》,该片也成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代表之一,在影片中,周星驰所扮演的唐伯虎在历史上虽然确有其人,但是影片的剧情却不是对历史人物的真实还原,为了营造出喜剧的效果,周星驰在片中在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以及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再加上“面目全非脚”一类的搞
笑创意,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令人既兴奋又目瞪口呆,演员出乎意料的动作表情让人眼前一亮,对身体动作的开发成功的引人发笑。

90年代之后,无厘头电影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主流,很多大陆观众也是通过观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才逐渐的
开始了解香港电影,无厘头电影更是将身体动作的开发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虽然已经经历了它的顶峰阶段,正处于衰退状态,但是周星驰的出现,依然掀起了这一阶段香港喜剧的热映高潮,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无厘头似乎成为了他的影片的代名词,无厘头即指说话做事没有中心,语言行为乖张、粗俗随意很难让人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正是这样一种非寻常的表演方式,演员才能够将身体动作的开发发挥到新的高度。

1992年,香港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前五名全部是周星驰的作品――1《审死官》、2《家有喜事》、3《鹿鼎记》、4《武状元苏乞儿》、5《鹿鼎记2》,这些成绩足以说明这一阶段,周星驰对香港电影的贡献和他的影响力。

在这一时期,周星驰通过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与批判、以及用市井小人物自嘲的眼光对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社会现状进行戏谑。

1993年,周星驰为我们带来了经典喜剧——《唐伯虎点秋香》,该片也成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代表之一,在影片中,
周星驰所扮演的唐伯虎在历史上虽然确有其人,但是影片的剧情却不是对历史人物的真实还原,为了营造出喜剧的效果,周星驰在片中在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以及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再加上“面目全非脚”一类的搞笑创意,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令人既兴奋又目瞪口呆,演员出乎意料的动作表情让人眼前一亮,对身体动作的开发成功的引人发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