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关于修身哲理的诗句成语名言

关于修身哲理的诗句、成语和名言有:1. 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强,力求上进,永不停息。
“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意思是:地的形态平实厚重,君子应厚德育人,承载万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意思是: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善事小就不去做。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出自《论语》,意思是:见到好的人或好事,就要努力去学习、赶上,见到不好的人或坏事,就像接触到热水一样,要立刻离开。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出自《论语》,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而小人正好相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论语》,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大学》,意思是:要先修心养性,然后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
2. 成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3.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体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一)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一)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成语及哲理

成语及哲理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部分,它们通常包含着深远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哲理: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意味着事物的好坏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候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反之亦然。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
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告诉我们,与其空想而不行动,不如付诸实践。
它鼓励我们不要只停留在梦想和羡慕别人,而要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的努力。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成语意味着坚持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无论目标多么远大,都需要一步步地实现它。
它提醒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前进。
5. 防患未然:这个成语意味着预防胜于治疗。
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
它提醒我们要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它们恶化。
6. 瓜田李下: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中要保持警惕,避免给人以误会的机会。
它强调了社交礼仪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7.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意味着坚持和毅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即使是小小的水滴,只要坚持不懈地滴下来,也能把石头穿透。
它鼓励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克服困难和挑战。
这些成语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它们都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坚持不懈、自我提升、预防胜于治疗、社交礼仪和自我保护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的哲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字哲理名言

四字哲理名言
四字哲理名言,以其简短、精辟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它们通常被用来传达某种真理、智慧或价值观,以及对生活、人性或世界的深刻洞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四字哲理名言及其拓展。
1. 修身齐家治国:这个名言来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和睦、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通过个人的良好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2. 和而不同:这句名言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承认个体之间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在合作中保持和谐共处,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就。
3. 同舟共济:这是一个古老的谚语,强调在困难时期相互合作和支持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克服难关,共同前行。
4. 学无止境:这句名言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
无论年龄、地位或职业,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5. 见微知著:这句名言强调了通过观察细微之处,可以洞察到更深
层次的事物和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些微小的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和启示。
这些四字哲理名言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它们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学习和观察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这些名言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不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简短而深刻的名言中汲取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成语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摘抄

成语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摘抄中国古代文化中,成语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凝结了智慧和人生哲理。
这些成语故事以简短的语句描述了生活中的智慧和道理,给予人们启迪和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摘录一些成语故事,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淮南子·人间训》)相传古代有位盲人,他为了触摸到大山的雄伟,摸索辗转寻找,却只触摸到一片落叶。
虽然他没有亲眼见到泰山,但他通过内心对泰山的感知,明白了世界的壮丽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被表面的事物所迷惑,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只有通过内心的认知和洞察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和人生的真谛。
2. 忍辱负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在得罪了君主后却被贬为民。
然而,他没有愤怒或妥协,而是默默忍受了这个耻辱并继续负重前行。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一生中,我们可能会经历许多不公和屈辱,但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忍受并负重前行,最终我们将获得成功和荣耀。
3. 一箭之仇(《战国策·魏策一》)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位魏国将领见到敌人后,只用一箭射中了他们的主帅。
主帅的手下很愤怒,想要报仇,但将领却只用一箭射死了他们。
他只解决掉了一个人,却解决了所有的仇恨。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并不需要过度的力量或者复仇的心态。
通过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实现团结和和谐,并摆脱过去的恩怨。
4. 画蛇添足(《韩非子·显学》)相传古代有位画家,他画了一条逼真的蛇,但在忍不住心里贪婪的冲动下,他在蛇的身上又画了几条腿。
结果,这幅画变得荒谬可笑。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贪婪和过度的追求并不会为我们带来好处。
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并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
5. 纸上谈兵(《毛泽东选集》)纸上谈兵是描述那些只懂理论,缺乏实践经验的人。
毛泽东在谈到这个成语时,他表示只有真正的实践能够培养人们的才能和智慧。
成语诗词俗语讲哲理

30.田忌赛马: 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 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 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模
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 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央及池鱼: 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 到达 一 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
61.孟母三迁: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 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54.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5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
鸭先知:
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 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
输梅一段香:
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没有无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断运动
头活水来: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成语中的哲学道理

成语中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含有哲理的成语辑录

含有哲理的成语辑录1.“按图索骥”的哲理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2.“胸有成竹”的哲理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3.“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中的“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即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质决定作用制约”的哲学原理。
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内因是事物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
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尊重规律,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7.“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凭主观想象代普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8.“审时度势”表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9.“削足适理”违背的哲理是物质决守意识,杞人优天”错在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0.“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它片面夸大了主现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1.“巧妇难为无米之款”说明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12.“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1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不正确的,尽管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对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15.“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6.“竭泽而渔”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17.“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18.“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哲理。
“好事多磨”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且事物发展中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 意识· 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物质决定意识)。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76.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77.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79.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83.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84.“一着妙棋,满盘皆活”;“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影响整体85.“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86.“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制约整体87.“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