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西藏》 课件
【音乐】雪域天音——《藏族天路之声》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藏族
“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 称谓。“巴”、“哇”藏语意为“人”
居住在西藏阿里 地区的人自称为 “堆巴”
后藏地区的人自 称为“藏巴”
前藏地区的人自 称为“卫巴”
居住在西藏东境、 青海西南部和四 川西部的人自称 为“康巴”
居住在西藏北部 及川西北、甘南、 青海的人自称为 “安多哇”
藏族文学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
民间诗歌
《格萨尔王传》 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作家诗
《米拉日巴道歌》 《萨迦格言》 《甘丹格言》 仓央嘉措的诗歌
史传文学
赞普传记 《巴协》 《西藏王统记》 《贤者喜宴》 《米拉日巴传》 《西藏王臣记》 《颇罗鼐传》
长篇小说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开始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部分
丰富多彩的藏族音乐
西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神圣的,是传奇的。西藏的历史也是如此,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近千年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族民间音 乐也是藏族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财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民群 众生活实际的写照,文化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当地 的地理位置、时代因素和文化特征等影响,使其音乐发展具有明显的民 族特征和宗教文化特征,藏族民间音乐是其音乐之首藏语。
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藏族人民辛勤劳作,用智
慧和勇敢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藏族文化,藏族音乐中也充分涵盖了藏族的悠久历史文 化,从音乐文化中能够了解到藏族的发展历史以及藏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藏族音乐文化所传递的内容与藏族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直接的关系。随 着越来越多的人探索和研究藏族文化,藏族音乐的价值也被发现,很多代表性的歌 曲都是从藏族音乐文化当中汲取精华和素材。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聆听西藏》ppt课件3

字词理解:
涅槃pán 静谧mì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 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二)美美地读——感受美
听读、自由读,个人赛读
思考: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从三个部
分中找出或总结出最能概括作者观点的语句, 初步感知西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体会作 者对西藏的景仰之情。
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探索更是
情有独钟、兴趣盎然。
观看视频《走进西藏》 说说你对西藏的了解与认识
(一)美美地说——发现美
1、美丽的日光城拉萨(学生一) 2、大美西藏,心灵之旅(学生二) 3、西藏风情(学生三) 4、世博会西藏宣传片(学生四)
世博会西藏宣传片
作者介绍
扎西达娃:藏族青年 作家。1959年生。1974 年毕业于西藏拉萨中学。 1979年(20岁)开始发 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短篇小说 《朝佛》《沉寂的正午》 《导演与色珍》等,其 中主要代表作品有《西 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西藏,隐秘岁月》, 《世纪之邀》等。另有 长篇小说《骚动的香巴 拉》。
2019/8/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三) 美美地悟——领悟美
任务一: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结构例文,每个部分
讲述了什么?
任务二: 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文章主要表
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太阳
自然 神的启示
聆
(人类并不伟大)
听 黑夜 西
西藏文化的圣歌
(灵感的源泉 创作的源泉)
藏 夏日辉煌
西藏人的心声
(祈愿大法会 幸福、和平、安 宁还很遥远,但那是一个美好的 理想---西藏人的可敬可爱)
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西藏》PPT教学课件

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乐句组成
西藏的风景
动 物
建 筑
布达拉宫
大昭寺
藏王墓
萨迦寺
饮食文化
青稞酒 酥油茶
青稞糌粑
服 饰
节日与歌舞
雪顿节
望果节
才旦卓玛
《翻身农奴把歌唱》
太阳啊霞光万丈 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唱歌
韩
红
《天 路》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徐千雅 《坐上火车去拉萨》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盛开在雪山下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进西藏》赏析
音乐风格——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 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 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 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由两个较长的乐句组成
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乐句组成
《走进西藏》赏析
第一部分——由两个较长的乐句组成, 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
由两个较长的乐句组成
《走进西藏》
张千一词曲
走进西藏 走进西藏 走进雪山 走向阳光
也许会发现理想 也许能看见天堂 走进高原 走向阳光
思考: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只字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 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孔繁森究竟发现了什么理想?他又看见了 什么样的天堂? 在歌中是怎么回答的? 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 “走向阳光”。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 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聆听西藏教案

1.历史及现状:历史上有关西藏的故事,西藏解放,西藏的现状。
2.地理及环境:西藏的位置、气候等。
3.文化:饮食、服装、礼仪、风俗、宗教等文化。
4.宗教:与介绍文化部分不同,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教义、教规等。
5.图说:主要查找资料,反映出西藏以上内容的图片。
6.趣说:补充介绍与人们认知不同的西藏,西藏有趣的地方。
根据课文内容来来回答:不是一般性地介绍西藏文化、宗教、风土人情,而是西藏土生土长的作家在倾诉他心中的西藏,聆听一词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西藏人、西藏文化的敬慕景仰之情。
四、研读课文
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三个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填写下面的内容。
聆听
内容实质聆听的结果
太阳 自然的启示西藏人悟出:人类并不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和查阅西藏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在感悟西藏过程中,对西藏文化增加敬慕景仰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课文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西藏;介绍西藏,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今天我们一起将灵魂置于路上,去感悟西藏。
八、板书设计
聆听西藏
扎西达娃
聆听
内容 实质 聆听的结果
太阳 自然的启示 西藏人悟出:人类并不伟大
黑夜 神秘的文化的圣歌 创作的灵感源泉
夏日辉煌 西藏人的理想 为西藏忧虑,呼唤聆听
思考、回答
(2分钟)
根据预习,再次阅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回答。(5分钟)
浏览课文,找关键字句,回答问题。(12分钟)
讨论,并归纳,回答问题。(3分钟)
问题:读本文之前,你印象中的西藏是什么样的?
西藏旅游西藏文化藏族民俗风情PPT模板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添加 标题
添加 文本
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 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
添加 文本
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 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
添加 文本
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 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
添加 文本
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 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输入标题
0 5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01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这里是小节标题一 ◎这里是小节标题二 ◎这里是小节标题三 ◎这里是小节标题四
西藏旅游 藏族文化
西藏旅游 藏族文化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 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文字内容信息点击添加。
单击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01
02
03
04
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 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 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
击此处输入文字
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击此 处输入文字点击此处输入 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文字点
《聆听西藏》读书笔记(最新版)

《聆听西藏》读书笔记《聆听西藏》读书笔记旅行者现在已成为拉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的主力军,但事实上西藏恩也同样热爱安详平静地坐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
这似乎是西藏一种特殊的形式,任何人到了...晒太阳旅行者现在已成为拉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的主力军,但事实上西藏恩也同样热爱安详平静地坐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
这似乎是西藏一种特殊的形式,任何人到了这里,都愿意花平日里宝贵的时间来晒太阳。
此时的生活足以用惬意、安宁来形容,嘴里不时呢喃着六字真言。
我常来到大昭寺前看他们磕长头,就这样坐着一动不动。
看着他们,三叩一拜,静静地过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
我不喜欢单调的平地,不喜欢缺乏起伏和波澜的一切,我向往高山,高山,更高的山。
这句话几乎可描述出为何我一次又一次地奔向世界屋脊。
我真正意义上到达西藏的那副画面是在我出了拉萨火车站,倒了一趟公交车走了些路,在栅栏外拍下的那幅湿地前景雪山背景里的布宫。
信念他们从头到脚裹满泥土,只有眼睛是亮的。
搭车的路上,曾连续两天遇到同一批前往拉萨的朝拜者,作为一名游客,我是在第二日才开口同他们讲话的。
总觉得不应去打扰他们的修行,他们双手合十,全身扑到地上。
这种信念的力量,执着、坚韧。
而我该学习的不正是这股力量吗?堵车在路上,最常的是前面的汽车抛锚了,后面一堵就是几十辆车,一拖就是几个小时。
不像在城市里有红绿灯,时间到了就可以畅通无阻,可都市人依旧在那一两分钟里满是怨天尤人的气息。
而在这条路上,司机们早已司空见惯,不慌不忙,埋怨与急躁的情绪在这日复一日里也已经少见了。
突然,会很想闻一下藏香的味道。
给远在拉萨的朋友发去微信,让寄两盒地道藏香回来,我在南方小城里想念西藏。
我从西藏回到北京的头几年里,似乎从未真正地安定过。
似乎那座城市从来就不属于我,抑或我命中注定就不该属于它。
那里有我众多的幼年时代的朋友,也有不少后来建立的友谊,但若从我的感情网中划走西藏的朋友们,这网必将不知如何破碎。
年复一年,在我换了的性格背后,是像影子般紧紧追随着的忧郁。
音乐课件《青藏高原》PPT教学课件

2.这是一首带着很强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 的歌曲,是中国现代通俗音乐的经典之作,它 所表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歌曲 前几句皆押韵:“唤”“盼”“恋”。起始两 句均为九言,以疑问的句式揭示出历史沉重的 足音,后两句一问一答,反映出历史足音中永 不封冻的眷恋和生命的张力,以一座座青山为 象征物,含蓄地赞美了生命的涌动与坚韧,渴 望的永恒与凝重。
历史文化
藏族歌舞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
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 藏民性情豪迈,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 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谐”是最常见的藏族 群体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圈,以顿地开始,踏足为 节奏,边唱边跳,以往跳果谐有男女各聚一边的习俗,但 现在则已混杂一块。“跳弦子”也是群体舞,年轻男女在 胡琴伴奏下共舞,内容多叙述男女的爱慕之情或农村的田 间工作。“卓”和“热巴”是属于技巧性较高、动作奔放 强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于藏南,舞者腰系大鼓,边 击边舞;“热巴”流行与藏东和川、滇一带,由一男一女 共舞,男手执铜铃,女一手抓圆鼓、一手拿槌,绕着圆圈 婆娑起舞。
民族传说
有个谣传,说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 生的时候洗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洗第二次, 去世的时候洗第三次。如今去过西藏的人 都知道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了。但由此可见, 同内地的各族风俗一样,生育、婚嫁、丧 礼也是藏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青藏高原》
作Hale Waihona Puke 介绍1.电视剧《天路》描写我军入驻西藏,两 代官兵为西藏修筑青藏公路的事迹,表现了广 大官兵为民族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歌曲吸收 了藏族民歌的音调素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 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一首人类面对自然抒 发情怀的歌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西藏(ppt课件+教案)部编人教版

02 升国旗仪式与国旗知识
升国旗仪式流程介绍
集合整队
全体学生站在指定位置 ,面向国旗,保持安静
。
升旗仪式开始
主持人宣布升旗仪式开 始,全体立正,面向国
旗。
升旗
旗手将国旗缓缓升起, 全体学生行注目礼,高
唱国歌。
国旗下讲话
主持人或老师进行简短 的讲话,强调国旗的重 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感。
国旗知识普及与教育
多媒体应用技巧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互动环节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
互动环节设计
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对 互动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
05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活动 安排
作业布置要求及内容安排
行注目礼
全体学生应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以表达对国旗的尊重和敬意。
遵守纪律
在升旗过程中,学生应遵守纪律 ,不随意走动或做其他事情。
03 课文内容解析与学习重点
课文内容解析
内容概述
本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主要讲述了升国旗的过程和意义。
主题思想
结构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升国旗前 的准备、升国旗的过程和升国旗后的 感想。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语文教育改革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 素质发展。
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信 息化技术的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 效果和效率。
多元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行政区域图
西藏自治区简介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 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全区土地面积 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世界上面 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500米。群山环绕,江河密布。面积120多万平方 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 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 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 了真正独特的魅力。
藏族,这个曾驰骋沙场、勇猛剽悍的民族在历史的变 迁中变成了憨头憨脑、昏昏沉沉坐在太阳底下冥想的温顺 的民族,但在这表面之下,这个民族实际上在进行着集体 的思索,“在同一时刻集体进入了冥想”,他们在聆听, 在冥想。 最终,藏族人在阳光下聆听到的神的启示,文中 “神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黑夜,“我”在聆听、在体味西藏民族 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文章以闪回式叙述方式 扫描了古老而现代的西藏,又以四句疑问表 现西藏民族文化对“我”的影响。这一部分 可以概括为?
文章这一章节较为集中地描述了什 么?
作品特点
扎西达娃在作品创作中,总是选择别人不 曾写过的题材,着力用新的时代节奏反应藏族 人民,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精神世界。 扎西达娃的作品继承了藏族古老的神话意 念和宗教思维,虚实相交,呈现出复杂的时空 幻想。 《聆听西藏》就是这样一篇充满宗教思维 和时空幻想的文章,需要人们用心去“悟”去 “品”。
聆听西藏————
这篇散文是西藏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在向 读者倾诉他眼中、心中的西藏文化、西藏人形 象,同时,也表达了渴望读者用心来走进西藏、 了解西藏的心愿。因此,“聆听”一词很准确 地表达出作者对西藏人、西藏文化的敬慕景仰 之情。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研读围绕着“聆听”二字,课文由太阳、黑夜、夏日辉煌三个部分 组成。进一步研读文章并分析:三个部分别描写了什么?从 聆听中得到了什么? 描写 实质 聆听的结果
预习检测
给红色字注音
炽烈chì 憨头憨脑 hān 蠕动 rú 静谧 mì 经幡 fān 绛红 jiàng 喇嘛 lӑ· ma 地窖 jiào 迷惘 wӑng 栩栩如生 xǔ
词语积累
炽烈: 旺盛猛烈;热烈旺盛 涅槃pán :佛教用语,幻想的超脱生死的 境界,也用做“死”的代称。 万籁 lài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 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怪诞dàn:荒诞离奇;古怪 静谧:书面语,安静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 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作者简介
扎西达娃,藏族, 1959年生。1974年毕业于 西藏拉萨中学。1979年开 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骚 动的香巴拉》,中短篇小 说集《西藏,系在皮绳结 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 《世纪之邀》等。
文章观点
阅读课文 时间:5—10分钟 思考:作者为什么将课文取名 《聆听西藏》?可以改为《介绍 西藏》吗?
一、太阳 二、黑夜
西藏人聆听大自然、宇宙 我聆听神秘的文化的圣 歌(西藏)
神的启示——人 类并不伟大
得到了创作的灵 感源泉 揭示了西藏的可 爱可敬
三、夏日辉煌 我聆听到西藏人的理想
三个标题统摄在“聆听西藏”之下表达出 “聆听”的三个深层含义分别是: 1.西藏人在聆听自然、人生。 2.“我”在聆听西藏(人),聆听西藏人悟出 的哲理。 3.“我”呼唤人们来聆听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