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卡尔 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合集下载

大转型

大转型

《大转型》提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1886-1964)出身于一个匈牙利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生于维也纳,十几岁时随家迁回布达佩斯,1906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1908年波兰尼被选举为新成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团体“伽利略学圈”的首任主席,此后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14年,参与组建了了“国家公民激进党”。

一战爆发后,他参军上前线,1917年带伤回到布达佩斯。

1919年,他离开匈牙利前往维也纳,开始他长期的流亡生活。

在维也纳期间,他参与编辑中欧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杂志《奥地利国民经济》。

1933年希特勒上台,波兰尼又被迫流亡去了英国,成为工人教育协会的讲师。

1941-1943年间,他得到一笔研究资金,在美国福蒙特州伯灵顿学院完成了《大转型》,这本书194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

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尼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史的副教授。

退休后,波兰尼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与妻子一起颐养天年,1964年逝世。

波兰尼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院学者,他的著述并不很多,除了本书,还有论文《法西斯的本质》(1935),与学生一起编的文集《早期帝国中的贸易与市场》(1957),身后出版的著作《达荷美的贸易》(1966)和论文集《原始、古代和现代的经济:卡尔·波兰尼文选》(1968)和由学生整理出版的笔记《人类的生计》(1977)。

波兰尼生前是美国经济人类学中实在论学派的创始人,在整个社会科学界都有广泛的影响。

到了20世纪末,随着冷战结束,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弊病逐渐凸显,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波兰尼对市场经济的批判性思考。

本书作为他的代表作,也于2001年在美国得到再版,本文也将根据大陆中译本,集中梳理这本著作。

一波兰尼在全书一开篇就说:“19世纪的文明已经瓦解。

”(《大转型》,第3页,以下只标明页码,部分引文有文字改动)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解释这个文明的瓦解。

为了做到这一点,波兰尼首先要阐明这个文明本身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战建华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74页,35.00元,ISBN 978-7-213-03443-5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他在1944年出版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以下简称《大转型》)是一部极具思想穿透力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对市场自由主义最强有力的批判(导言),被
【总页数】6页(P207-212)
【作者】战建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
【相关文献】
1.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时代议题解读 [J], 张波
2.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J], 路阳
3.寻找卡尔·波兰尼的"互惠经济"--关于市场转型理论研究范式的探讨 [J], 邓伟志;秦琴
4.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J], 黄春春
5.卡尔•波兰尼经济伦理思想的阐释与批判
——以《大转型》为中心的探讨 [J], 龚天平;刘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摘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作为一名优秀历史经济学家,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思考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关系。

其中他提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从属关系,本文主要论证卡尔·波兰尼的这一思想观点以及对于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经济;社会Abstract:Karl Polany as one of the best historical economists,he is based on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anking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which he presents a major point of views is sub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on the idea and which for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Key word:Embedded;Economics;Sociology一、卡尔波兰尼眼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嵌入”这个词汇首先由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一书中最先使用的。

“原则上,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富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务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这是卡尔·波兰尼“嵌入”原理也是卡尔·波兰尼思想的核心原理之一。

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 rmati‎o 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

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

波兰尼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双轨制”理论,即国家和市场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发挥着不同但互补的作用。

国家主要负责维持社会稳定和公正,保护人民权益,而市场则是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波兰尼认为,市场机制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开始干预市场,通过立法和规制等手段来调整市场。

这种干预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波兰尼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通过政治参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政治参与最终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

在作者对现代经济制度的探讨中,他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其的反思和探讨。

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的淡化等。

这些问题并非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

波兰尼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分析也启示了我对于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波兰尼的理论框架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市场和政府的看法,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作者: 黄春春[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41-24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8期
主题词: 大转型;社会;市场
摘要:卡尔·波兰尼和布罗代尔被公认为杰出的经济史家,他们开创的历史视野为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布洛克(FredBlock)、贝罗奇(PaulBairoch)、阿尔利吉(JiovanniArrighi)等人所发展。

这些学者对于历史资本主义的研究采用了一种历史的、尤其是经济史的方式,从而很少有人将他们视为经济学家。

时至今日,阅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Great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EconomicOri—ginsofOur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并在《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与现时意义之下去思考今天中国社会。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回望历史,发现社会——《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一.导语:真理的预见性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另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却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残酷严峻的金融危机,纷争不断的国际形势,还有民不聊生的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令人困惑,那么,卡尔·波兰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使我们从一个客观、全面、实证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全书探讨并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大转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的衰落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本书的主题极具前瞻性,因为直至今日,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与探索还在激烈地进行;作者的见解又极具创造性——他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提醒人们,如果盲目地深信“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社会很可能落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印证了这位思想巨人的预见。

因此,对这一部经典著作的回顾也就尤为必要,它带给我们的思路和启示,或许将会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主题与中心:“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错误”全书主题即“发现社会”,作者认为,社会是比经济和市场更为广阔、也更为核心的关注对象。

作者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19世纪文明的解体,是因为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1。

基于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展开了实证的论述,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经济与社会的嵌入式关系,劳动力、土地和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如此强大的破坏性张力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性建议与展望。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按照波兰尼的观点,保护社会免于为市场所害 的这种“双向运动”在这一条件下必将出现。中国
济学家哈耶克的“市场是自发而且不能进行干预” 观点不同的是。波兰尼认为市场秩序是不自然的,也 不是自发的;同时,对自由市场的适度和有效干预是 正常和自然的。如果人们任由市场经济“自我调 节”的发展。人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和 社会灾难。前文已述,波兰尼指出,仅仅依靠自我调
但国家因其在市场经济产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大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市场经济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波兰尼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货币市场
和地域差距、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加强和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等都是 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中,变“市场社会”为“社会 市场”,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关 键的作用。
五、波兰尼“大转型”思想的价值及启示
和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也是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给
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注释: ①“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研究所”网站,http://8n一
出版社,2006年,第33页,第30页。 @参见王绍光的<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 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l期)第129一148页。 ⑤林义、林熙:.(卡尔・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 代价值>[J],<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第50页。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2009 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

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作为人类社会两个有着截然不同运动机理的事物——社会与市场共存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由于市场天然的扩张性特点,市场的强大活力必然导致其侵入到社会的边界,而这种入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与市场对立的社会对此将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二者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曾经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目前为止经历过几次大的博弈?二战以后社会与经济的博弈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的论题——“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二、《大转型》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理论背景对于其成书具有很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开篇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可能是有必要的。

(一)作者的生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尼曾在奥匈帝国的军队服役,后来先后当过大学教师和报社编辑,1934年到英国的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任教,之后前往美国,在本宁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任职。

《大转型》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本书于1944年出版,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这部书的出版恰逢其时的描述和揭示了当时“烽火狼烟”的国际时局。

(二)学术理论背景自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这门学科以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就一直被大部分经济学家奉为槔圭,一方面是经济学家对这个假设的极端信仰,另一方面,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经济人”假设从形成起就不断受到“社会人”假设的反拨与挑战,推动整个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发展,而波兰尼的“嵌入”理论正批判地颠覆了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三、波兰尼的社会、国家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博弈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与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个博弈关系的解释中,波兰尼构造了几个全新的关键概念,包括“嵌入”(embeddedness)、“脱嵌”(disembedded)和“双重运动”(doublemovement)等。

这几个概念和关系和系统的阐述了波兰尼的经济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思想内容,而且正如经济学假设对于经济学理论内容的巨大作用一样,波兰尼对于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描述可以理解为其后续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解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博弈必须从这些基本理论开始。

“嵌入”理论是波兰尼对当代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社会与经济博弈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

主流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经济是一个由相互连锁的市场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

这一认识背后的逻辑是:经济是一个自足的、独立的系统,经济与社会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经济可以凌驾于社会之上。

但在波兰尼那里,经济并非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自足的,而是从属于政治、宗教与社会关系的。

对此,波兰尼用了“嵌入”一词来说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波兰尼认为,与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设想的相反,人类并不具有与生俱来的倾向于交换的天性,最初劳动分工的发展也并不依赖于市场的存在,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物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

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在波兰尼看来,19世纪以前的人类社会,经济始终是嵌入于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的,是附属性的,经济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功能之一,两者是相容互利的。

市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危机,是稍后出现的事实,根源在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家们以自由市场理论来应对早期工业化的困顿,这种理论的核心信念是,“自我调节的市场”可以成为一个不被控制或自我控制的系统,人类社会应该从属于自发调节的市场。

这样一种信念逐渐成为西方思想中的一个基本信条。

自我调节的市场成了支撑19世纪西方社会秩序的四种主要制度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这种制度上的创新打破了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有机结构,经济终于脱离开社会,成为“脱嵌式”经济,并且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的主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断裂,即经济从“嵌入”于社会之中的一个部门“脱嵌”出来。

这种大断裂也就是波兰尼所说的19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大转型。

1.“双重运动”的提出“双重运动”是波兰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与历史上“嵌入”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不同,自发调节的市场体系是与社会“脱嵌”的,它在逻辑上要求社会从属于市场,正如波兰尼指出的,“与一种自身特有的动机”交换或交易的动机相联系的市场模式,是能够创生一种特定制度的,这种制度就是市场。

从根本上讲,这正是由市场控制经济体系会对整个社会组织产生致命后果的原因所在:它意味着要让社会的运转从属于市场。

与经济嵌入社会关系相反,社会关系被嵌入经济体系之中。

经济因素对社会存续所具有的生死攸关的重要性排除了任何其他的可能结果。

在这种“脱嵌”的社会关系中,“获利”成为支配性的动机,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化法则,一种普遍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原来只在经济领域内才能发挥作用的市场原则,如今被运用于整个社会之内,除了经济领域,并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都将毫无例外地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一转变从根本上颠覆了市场和社会两者的关系,其后果,不仅使市场脱离于既有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约束,而且使市场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主宰,使社会的运转从属于市场。

社会所有行为和活动都需要服从于经济价值与市场的操纵,由此造成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关系的错位,从而导致了19世纪以来“我们时代的根本变革”。

2.“脱嵌”的不可能性在指出人类文明由“嵌入”式经济社会关系向“脱嵌”式经济社会关系转变的同时,波兰尼进一步论证了这种“脱嵌”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认为,要想创造一个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商品化是三个关键性要素。

但根据商品的经验定义,只有那些为了在市场上出卖而生产出来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商品。

而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显然并不是真正的商品。

因此,波兰尼称这三种所谓的商品为虚构商品。

而如果要将这些虚构商品真正放置在市场上,事实上就等于把人类所处的环境和人类自身推向市场,人类社会于是成为经济体系的附属品。

3.“脱嵌运动”的毁灭性后果波兰尼指出一个脱嵌的、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是十分野蛮的力量,因为当它试图把人类与自然环境转变为纯粹的商品时,必然导致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毁灭。

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

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

他同时认为,在市场经济力图扩张并将越来越多的要素囊括进市场体系的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类社会就会兴起社会保护运动,如此,保护性的反向运动必然发生,因为一个脱嵌的经济社会导致的灾难必须被阻止。

社会保护运动的宗旨在于重新实现社会对市场的控制,或将市场的作用限制在社会能够控制的限度内,避免市场恶性膨胀而最终导致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

但与此同时,这种社会保护运动也蕴含着造成政治、经济停滞甚至是全面社会危机的危险。

一方面是自由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各种力量保护社会免于市场侵害的反向运动,这种自我调节市场运动的扩展与其对立面社会的自我保护运动是并生共存的,二者共同构成了19世纪人类历史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波兰尼看来,自我调节的市场与社会的保护性反应之间的矛盾,形成了19世纪以来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

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对自然环境的疯狂破坏,社会关系的商品化、金钱化,极度的贫富悬殊以及时常出现的经济波动造成的社会动荡都归因于它。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20世纪初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对自由放任所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的一种反动,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则是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另一种反动。

在波兰尼看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类社会灾难,归根结底都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文明大转型有关,与乌托邦式的自由放任经济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有机结构被打破有关。

即就近百年而言,现代社会由一种双向运动支配着: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及它所遭遇的反向运动。

虽然这种反向运动对于保护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但归根到底,它是与市场的自我调节不相容的,因此,也是与市场体系本身不相容的。

十九世纪社会的先天缺陷不在于它是工业性的,而在于它是一个市场社会。

它的解体是由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原因,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所造成的。

波兰尼的这些论述是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三)国家在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与作用理论国家的引入是波兰尼社会与经济博弈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波兰尼并非仅停留在对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单一论述,他更进一步将国家引入市场及社会关系之中,分析了国家在市场、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角色。

在自由主义者的理论中,市场秩序是一种自发秩序,在这种自发秩序面前,国家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所谓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而波兰尼则强调政府和国家的功能,并提出了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国家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