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尔·波兰尼的“有机社会”思想
从脱嵌到嵌入――卡尔-波兰尼社会思想引论(打印版).

从脱嵌到嵌入——卡尔·波兰尼社会思想引论一、导言一.问题匈牙利籍学者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944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大转变》(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为人们认识市场经济、理解两百多年来的西方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见。
在他看来,市场经济远不是如新老自由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类经济活动自发演进的产物,相反,依靠价格机制进行自发调节的市场体系完全是人们为了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而人为建构的结果。
随着劳动、土地和货币作为虚拟商品(virtue commodities)纳入市场体系,后者成为独立于社会其他部分的自主系统,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再是嵌入于(embedded)社会之中,而是脱嵌于(disembeded)社会之外。
不惟如此,由于劳动和土地分别意味着人和自然,而人和自然是社会的物质构成要素,所以这两者的虚拟商品化意味着社会反过来从属于市场,市场社会由此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然而,市场社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了无法承受的风险和退化(degradation)使得它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引发了旨在保护社会的反向运动(counter-action)。
这种反向运动不断地侵蚀和破坏市场经济运转的机制,使得市场社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进一步推动反向运动的积累和发展。
最后,市场经济的各大制度机制一一崩断,法西斯主义浮出水面,试图收拾残局。
可以说,在上述的《大转变》与波兰尼后来的研究中,包含着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本性、对现代性、对人类的当下处境的深邃而独特的思考。
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接下来新自由主义的弊病在其流行中的暴露,波兰尼的思想逐渐走出了阴影和迷雾,越来越成为人们重新思考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参照。
然而,对波兰尼思想的已有研究远远不能与当下的这种需要相匹配。
为数并不很多的已有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波兰尼提出的三种经济整合模式(models of transaction)[即互酬(reciprocity)、再分配(redistribution)和市场交换(exchange)]的界定,以及对其中某种模式(主要是再分配)的应用前景的考察上,或者与此相关,把精力花在对形式经济学(formal economics)与实质经济学(substantive economics)之间的争论上,这是一种技术化的倾向1;另一种倾向与之相反,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它们把波兰尼对市场经济的尖锐批1当然,这并不是说波兰尼的经济整合模式分类理论以及形式经济学与实质经济学之间的划分不重要,相反,它们在波兰尼的整个思想中占有极大的分量,不过,展现这种分量需要与已有讨论完全不同的理论语境,这正是本文所尝试提供的。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摘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作为一名优秀历史经济学家,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思考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关系。
其中他提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从属关系,本文主要论证卡尔·波兰尼的这一思想观点以及对于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经济;社会Abstract:Karl Polany as one of the best historical economists,he is based on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anking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which he presents a major point of views is sub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on the idea and which for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Key word:Embedded;Economics;Sociology一、卡尔波兰尼眼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嵌入”这个词汇首先由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一书中最先使用的。
“原则上,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富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务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这是卡尔·波兰尼“嵌入”原理也是卡尔·波兰尼思想的核心原理之一。
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 rmatio 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
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济学家哈耶克的“市场是自发而且不能进行干预” 观点不同的是。波兰尼认为市场秩序是不自然的,也 不是自发的;同时,对自由市场的适度和有效干预是 正常和自然的。如果人们任由市场经济“自我调 节”的发展。人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和 社会灾难。前文已述,波兰尼指出,仅仅依靠自我调
但国家因其在市场经济产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大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市场经济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波兰尼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货币市场
和地域差距、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加强和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等都是 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中,变“市场社会”为“社会 市场”,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关 键的作用。
五、波兰尼“大转型”思想的价值及启示
和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也是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给
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注释: ①“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研究所”网站,http://8n一
出版社,2006年,第33页,第30页。 @参见王绍光的<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 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l期)第129一148页。 ⑤林义、林熙:.(卡尔・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 代价值>[J],<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第50页。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2009 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拾华)
卡尔波兰尼 与嵌入

卡尔.波兰尼与嵌入的矛盾体问题*Kurtulus Gemici当波兰尼指出所有的经济体都是嵌入于和深陷于社会关系和制度时,他倾向于将市场经济看作是非嵌入的。
这表明在波兰尼的思想中存在着一种矛盾。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阐释这种矛盾的起源。
基于对波兰尼思想的系统分析,本文认为波兰尼在使用嵌入概念时存在两种方式:(a)将嵌入概念视为一种近似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理;(b)将嵌入概念视为一种关于社会中经济变化位置的理论命题。
这两种对嵌入性的理解是彼此矛盾的。
在探究了这种矛盾的起源后,通过深思这种分析对经济社会学的意义,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作为一种方法论原理的嵌入性只是这一词被认为接纳了的用法。
然而,这种理解使得嵌入概念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学的目标,即提出一种可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主张。
关键词:嵌入性经济系统经济社会学1.引言熊彼特(1954,p.21)在一篇他人频繁引用的文章中指出,在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之间的社会知识分工是沿着以下的方式进行的“经济学分析解决的是任何情况下人们如何行动,以及人们通过这些行为产生出何种经济影响;经济社会学解决的是人们的习惯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卡尔.波兰尼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在经济学与其他关注经济生活的社会科学之间的真正差异在于经济学描绘了一种来源于历史上所有经验经济体的乌托邦理想的经济想象。
在波兰尼看来,这种思想认识在提倡自我治理市场时不仅是陈旧的而且是破坏性的,这仅仅是因为过去的和现在的经济体是嵌入于和深陷于社会关系和制度中的。
只要人们在所有经济生活中难以有效地弄清楚19世纪的非可持续的市场系统,那么经济学和“陈旧的精神”就是有效的。
19世纪市场系统的“自我行动仪器”就不能是理解经济生活中的“真实社会”的参考点,这是因为在世界市场形成前,市场是彼此孤立的,并由其他社会机构所管理。
波兰尼对经济学的批判是持久性的;他的嵌入概念构成了社会科学家对新古典主义分析中的经济人进行批判的基础。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一)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一)摘要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
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和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
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5)是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在国际哲学界,他主要以创立意会认知(TacitKnowing)理论而著名,这一理论作为科学人性化途径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至今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科学人性化的首倡者为科学史家萨顿,这一主张的实质是要使科学与价值融合,消除C.P.斯诺所谓的“两种文化的鸿沟”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分裂对立的现象,他又称之为新人文主义和科学人文主义,并认为达到这一理想的途径是科学史。
他为科学史的创立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获得了卓著的成就,被公认为伟大的科学史学之父。
然而,事实证明,科学人性化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而且,萨顿的科学史途径并非他所声称的那样是唯一和有效的途径,他的理想至今也尚未实现。
1]尽管如此,萨顿的科学人性化主张却为世人所肯定和称道,一些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积极响应他的号召,竭力寻求科学人性化的具体途径,波兰尼和马斯洛就是其中之二,两者都图求建构某种理论框架,以实现萨顿所树立的目标,马斯洛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而波兰尼则从认识论角度出发进行探索。
本文只能简略地涉及波兰尼的有关理论。
他通过批判实证主义错误的科学观,证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知识一样,充满人性因素,科学实质上是一种人化的科学,是一种“个人知识”,在非言传的“意会认知”层面,科学与人文是相通的,一切知识都离不开个人,离不开意会的估价。
因此,从本质上说,“两种文化”的分裂对立是虚妄的,他认为自己所创立的“意会认知”理论,可以变革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达到科学人性化的有效途径。
波兰尼的观点

1949年,德鲁克发表了《不流行的克尔凯郭尔》(The Unfashionable Kierkegaard)一文,他指出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社会是如何存在的?”不同的学者,给出了迥异的解答,格兰诺维特镶嵌理论,实质上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发表《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由此拉开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序幕。
格兰诺维特所说的“镶嵌”(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来源于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波兰尼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学者,被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彼得·德鲁克是波兰尼一家人的好友,在《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中,德鲁克以惊叹的笔调描写道:“这一家人是我所见所闻中,最了不起而且成就最为惊人的,每一个都非常成功而且深具影响力。
但是,最叫人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全家人……都致力于超越19世纪,找寻自由的新社会:一个既非中产阶级,也非属于自由派的,欣欣向荣而不为经济所操纵的,公有共享且不是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社会。
他们一家人……让我想到朝着不同方向行进,追寻同一个圣杯的圆桌武士。
”能够被德鲁克喻为圆桌武士,这是非常难得的赞誉。
在西方,圆桌武士是指跟随亚瑟王(King Arthur)的一群勇士,他们击溃罗马军队,建立了统一的不列颠国家,然后四处寻找耶稣留下的圣杯,是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楷模,是“英勇”、“忠诚”和“信任”的象征。
德鲁克以寻找圣杯的圆桌武士比喻波兰尼全家,形象地表达了他们追寻真理、追寻完美、追寻人类社会未来方向的不懈探索。
波兰尼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社会科学思想。
6波兰尼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为目的的连锁系统,即共同体成员向一个政治权
• 力中心进行财务与服务的义务性支付,以及这个权 力中心向其成员进行的财务与服务的返还。交换的 形式是“自下往上”和“自上往下”的双重组合。 “自下往上”就是社会中的民众向组织或政府缴纳 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自下而上”就是由组织 和政府以施恩的方式,给社会中的民众分配一定的 “赏赐”。
实现全球自由贸易。金本位的意图在于创造全球
没有边界的市场,削减民族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
• 地位,减少对资本流动和资本市场的限制,是强 国操控弱国的手段。“自由放任是有计划的政府 行为的产物,但随后对自由放任的限制却是自发 开始的,自由放任是有计划的,而计划却不是。”
• 计划是对市场的无限度扩张行为的自发抵制。
从属于市场,让经济原则支配人类社会。
•
5、市场经济并非自发形成,而是在国家/政
府的干预推动中建构起来的。
•
“国家与经济并不是分析上互不相关的领域,
而是相互建构的活动领域。”
•
土地、劳动力并不天然是商品。劳动力是社
会的构成单元,土地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货币仅
仅是政府制定并作计量单位的虚拟符号,这些商
品经济的要素最初的产生并不是为了牟取利润。
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
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
性的解体。
•
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按其积极的内容来说,或
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
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
• 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 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 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 就是它的最后结论。 这一思潮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变成了一种怯懦 的悲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卡尔·波兰尼的“有机社会”思想
作者:汪居扬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刊名:
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2012(5)
1.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 1997
2.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2007
3.布洛维公共社会学 2007
4.柯林斯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 2006
5.汤普森共有的习惯 2002
6.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87
7.梅勒理解社会 2009
8.沈原又一个三十年?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期刊论文]-社会 2008(03)
9.郭于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2008(03)
10.鸟斯怀特社会的未来 2011
11.陈映芳行动者的道德资源动员与中国社会兴起的逻辑[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 2010(04)引用本文格式:汪居扬论卡尔·波兰尼的“有机社会”思想[期刊论文]-理论界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