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

论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思想摘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作为一名优秀历史经济学家,他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思考着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的深层次关系。

其中他提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经济和社会的从属关系,本文主要论证卡尔·波兰尼的这一思想观点以及对于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经济;社会Abstract:Karl Polany as one of the best historical economists,he is based on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anking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which he presents a major point of views is subord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paper mainly argues on the idea and which for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Key word:Embedded;Economics;Sociology一、卡尔波兰尼眼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嵌入”这个词汇首先由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一书中最先使用的。

“原则上,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

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富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

只有当物质财务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

”这是卡尔·波兰尼“嵌入”原理也是卡尔·波兰尼思想的核心原理之一。

制度经济学专著读后感

制度经济学专著读后感

制度经济学专著读后感篇一制度经济学专著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制度经济学的专著,哇塞,那感受可真是一言难尽啊!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超级枯燥,毕竟“制度经济学”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很学术、很专业,让人感觉像是要进入一个深奥无比的知识黑洞。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着好多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

也许你会问,这书到底有啥魅力?我觉得吧,它让我明白了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看似平常,可它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决定着经济的走向。

这就像一场游戏,制度就是游戏规则,玩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则合不合理。

比如说,一个好的产权制度,可能就像给经济发展装上了超级引擎,让财富蹭蹭地涨。

但要是制度有漏洞,那可就麻烦了,也许就像一辆没油的车,怎么踩油门都跑不起来。

我不禁想到,咱们国家的一些经济改革,不就是在不断调整制度,让经济这台大车跑得又稳又快吗?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有些理论太复杂,我得反复琢磨才能搞懂。

我就在想,这些经济学家是不是故意把简单的事情说得那么玄乎?但反过来又觉得,可能是自己脑子不够灵光,没跟上人家的节奏。

这本书让我时而兴奋,时而沮丧。

兴奋的是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沮丧的是感觉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

但不管怎么说,读完它,我觉得自己对经济这个大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一路读下来,还真不错!篇二制度经济学专著读后感哎呀妈呀,刚读完这本制度经济学的专著,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是硬着头皮翻开这本书的,心想:“这不得把我给整晕乎了?”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还真被它给吸引住了。

你知道吗?这书里讲的那些制度和经济的关系,就像一场精彩的大戏!制度就像是舞台的搭建者,经济则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

好的制度能让演员大放异彩,糟糕的制度能把演员给坑惨喽。

比如说,书中提到的产权制度,这玩意儿可太重要了!就好像是给财产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人们敢放心去投资、去创造财富。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

波兰尼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双轨制”理论,即国家和市场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发挥着不同但互补的作用。

国家主要负责维持社会稳定和公正,保护人民权益,而市场则是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波兰尼认为,市场机制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开始干预市场,通过立法和规制等手段来调整市场。

这种干预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波兰尼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通过政治参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政治参与最终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

在作者对现代经济制度的探讨中,他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其的反思和探讨。

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的淡化等。

这些问题并非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

波兰尼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分析也启示了我对于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波兰尼的理论框架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市场和政府的看法,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按照波兰尼的观点,保护社会免于为市场所害 的这种“双向运动”在这一条件下必将出现。中国
济学家哈耶克的“市场是自发而且不能进行干预” 观点不同的是。波兰尼认为市场秩序是不自然的,也 不是自发的;同时,对自由市场的适度和有效干预是 正常和自然的。如果人们任由市场经济“自我调 节”的发展。人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和 社会灾难。前文已述,波兰尼指出,仅仅依靠自我调
但国家因其在市场经济产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大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市场经济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也
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波兰尼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 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和货币市场
和地域差距、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加强和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等都是 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中,变“市场社会”为“社会 市场”,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关 键的作用。
五、波兰尼“大转型”思想的价值及启示
和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也是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给
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注释: ①“卡尔・波兰尼政治经济研究所”网站,http://8n一
出版社,2006年,第33页,第30页。 @参见王绍光的<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 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l期)第129一148页。 ⑤林义、林熙:.(卡尔・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 代价值>[J],<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第50页。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2009 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拾华)

卡尔_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卡尔_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经济学家
……
!""#$ %
“双重运动” 波兰尼的 理论是他分析资本主义文明演化及特征的核心框架。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特 (或脱离) 殊的文明变异, 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 事实上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历史时代的非嵌入 社会关系的 一种裂变, 它将人的盈利动机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化法则, 一种普遍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超越于人们 的一切社会生活, 超越于人类历史上的互惠、 再分配及家计关系之上, 成为完全以自利动机为衡量标准 不仅使市场直 的社会准则, 经济动机取代非经济动机并支配经济机制的运转 $ % & 。这一转变的直接后果, 接脱离于既有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约束, 而且使市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 成为一种新的市场神话。 社会所有行为和活动都需要服从于经济价值与市场的操纵, 导致社会、 文化、 经济、 政治等领域关系的错 位, 构成 ’# 世纪以来我们时代的根本变革 $ # & ’"( ! ’)’ 。自由放任的自我调节市场从根本上瓦解了人类生存 环境的基础, 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于是, 直接对抗自我调节市场的社会保护运动必然兴 起。 直到 波兰尼的社会保护运动, 一方面是指 ’# 世纪以来的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立法运动, 二战后西欧福利国家的兴起。另一方面是指不断兴起的民主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运动的宗旨在 于重新实现社会对市场的控制, 或将市场的作用限制在社会能够控制的限度内, 避免市场恶性膨胀而最 终导致人类社会走向自我毁灭。为克服自我调节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而出现的社会保护运动,构成这 “双重运动” 一历史时代的最为显著的制度化特征。 波兰尼的 理论不但对科学解释 ’# 世纪文明演化具有 重要的价值, 而且对于有效应对人类 *’ 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种种挑战,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 论意义。 "+ 波兰尼实在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想 “经济人” 区别于自亚当・斯密以来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即从 的抽象概念出发, 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理性选择过程和逻辑推理基础,波兰尼倡导实在主义的社会经济学分析框 架。在波兰尼看来,经济通常以两种方式解读,一种是建立在目的与手段逻辑关联分析基础上的形式主义 “经 , -./012 03145467 8 范畴, 另一种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环境基础上的实在主义 , 79:7;14;5<3 0314546 8 范畴 $’= & 。 济的实在的含义基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它是指人与其自然环境 惟有在实在主义经济 和社会环境的互换关系, 在此意义上提供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方法与手段 $ ’’ & *"% 。” 学的研究范式中, 才会更加重视对历史进程的分析, 更加重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制 度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 波兰尼的实在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引领经济学的新转型! )+ 波兰尼关于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思想 波兰尼长期研究人类学的学术背景,使他极为关注文化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波兰尼认 为, 经济发展不可能在社会空谷中运行, 而是在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行。 社会安排与文化特性在经济 这是贯穿 发展、 制度形式、 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对于经济的制度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 *"’。 波兰尼思想始终的一条重要主线, 从文明、 文化变迁及文化比较中透视经济社会的制度化轨迹。在波兰 《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尼的经典论文 中, 深刻分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出现的宗教文化根源, 透彻地分析 了基督教、 新教论理、 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与法西斯主义出现的内在联系 $ ’> & >)# ! >#" 。对宗教文化因素的重 《大转型》 视, 成为贯穿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宗教文化的分析, 已初步形成了 的主 《大转型》 要观点。而通过 的系统深入地分析, 人们可以清晰地获得这样一个信息, 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 更主要地表现在道德危机与文化危机层面,这在 *= 世纪 >= 年代法西斯主义盛行与二战的灾难性后果 ! "# !

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和虚拟商品研究

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和虚拟商品研究

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和虚拟商品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商品的概念在经济中日益重要。

虚拟商品具有很强的交易性和使用性,是当前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则是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为虚拟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向。

本文将重点讨论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和虚拟商品的研究,探讨其发展和应用。

一、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的概念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是由著名的社会学家波兰尼提出的一种整合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

波兰尼认为,社会经济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他提出了“双重运动”理论,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由两种相互作用的力量构成的。

一种是自由市场的经济力量,另一种是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力量。

波兰尼认为,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不能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只有通过整合这两种力量,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效益。

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是在波兰尼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整合模式。

它主张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作,通过政策和管理手段,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是简单地干预市场,而是通过积极的政策和管理手段,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

3.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主张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政府通过政策和管理手段,促进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效益和公平性。

三、虚拟商品的概念虚拟商品是指那些不以实物形态存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传输、展示和交付的商品。

虚拟商品具有很强的交易性和使用性,是当前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虚拟商品可以是各种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如电子书、网络课程、游戏道具等。

它们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交易量。

虚拟商品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四、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与虚拟商品的关系波兰尼经济整合模式与虚拟商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制度经济学上册的读后感

制度经济学上册的读后感

制度经济学上册的读后感
《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他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我读过《制度经济学》上册,深受启发,特此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中介绍了不同的制度类型,如市场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阐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些制度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它们的效率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理解和分析这些制度的特点和作用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本书指出,制度也需要时刻与社会和经济的现实情况相适应,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其次,本书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模型,如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等,这些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以及如何设计更高效、更平等的制度。

这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

最后,本书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思考问题,如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实现制度的有效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总之,我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和深度的书籍,它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介绍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指出了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和方向。

无论是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还是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来说,都会收获很多。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提要:作者认为,社会分层机制总是嵌入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之中,并由规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特征的产权所有制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的。

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并以行政性的委托—代理方式经营,人力资本产权残缺;这样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人力资本只能以非市场贸易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结合,经营剩余以国家租金的形式存在;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剩余的租金权力,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

再分配者在再分配过程中偏向自己而导致阶层分化。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情形下,公有资产的既具行政性又具契约性的委托—代理制度,以及嵌入在政治权威结构之中的市场制度,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如此制度安排,决定了国家公共权力持续地但只是部分地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同时它还衍生成了权力精英谋取私利的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对生活机遇的分配产生着影响。

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

以这些动力基础为依据,作者构建了一个由十个阶层构成的框架,以呈现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轮廓。

关键词:制度;分层机制;市场转型本文尝试在泽兰尼(Szelenyi)的制度主义社会不平等观基础上,发展出一个用以呈现当前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姑且称之为“新制度主义的阶层分析框架”。

这一制度主义的新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当前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的一组命题;(2)以上述动力基础为依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所作的阶层划分。

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呈现这一理论建构的策略、主要内容和基本解释逻辑:(1)剖析泽兰尼的制度主义分层观在解释当前中国分层机制时的局限,以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2)如何将关于社会主义权威结构的分析与产权制度分析结合起来,并借助市场能力、租金概念,扩展制度主义的分层观;(3)揭示产权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经济类型里是如何决定人们的阶层地位的;(4)形成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安排、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以及分层结构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启示作者:林义来源: 《财经科学》200103[内容摘要]波兰尼是制度经济学值得重视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本文对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做了概要介绍。

作者认为,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经济思想及其方法, 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构建中国经济学和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波兰尼制度经济学制度分析或许是偶然,亦或是必然,1944年同时出版了对20世纪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三部著作: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艾尔斯的《经济进步理论》及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变》。

迄今为止,波兰尼的经济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波兰尼的学说及其重要价值,将在人们冷静反思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21世纪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匈牙利藉犹太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 Polanyi) (1886~1964)出生于维也纳,在布达佩斯度过青年时代。

受曼海姆等人的影响,波兰尼的思想较为激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流放俄罗斯前线,回到维也纳后,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1933年波兰尼移居到英国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1940年在美国讲学期间,担任Benniton学院的教职。

1944年,波兰尼在英国出版了他的不朽之作《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根源》(The Geat Trans 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 ime)。

1947年,波兰尼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作为客座教授主持制度演进的经济方面的研究课题,直至退休。

1957年,波兰尼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波兰尼的其他著作《原人与现代经济》、《人的经济》则分别由他的两位学生乔治.多尔顿和皮尔逊在他1964年逝世后编辑出版。

波兰尼的《大转变》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中文、日文及巴西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波兰尼的研究也构成国外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开始重视的研究领域,并将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一、波兰尼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贡献(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性波兰尼在其巨著《大转变》中,以经济史学家的睿智眼光,从经济、社会及文化的互动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西方文明史上具有某种突变意义的特殊的文明断代。

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分析,波兰尼打破了18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将交易、货币、市场视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神话。

“与18~19世纪流行的假说相反,商业和货币起源于人类的史前时期,而市场则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②正是18~19世纪在西欧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的市场(Self-Regulating Market),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轴和伴随特殊文明兴起的一种制度裂变。

然而,区别于前工业社会和原始经济及由社会需求决定经济行为,现代市场经济则成为一种具有某种魔力的控制力量及市场需求决定社会行为。

②波兰尼认为,19世纪出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瓦解了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其他社会和其他文明同样也受物质及生存条件的制约。

但是,只有19世纪的文明,经济区别于以往任何时代,它自身成为一种物质贪欲和索取而区别于人类以往的时代。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则内在地遵循这一原则。

③并且,他深刻地剖析到“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潜藏着极强的乌托邦幻觉”。

④显然,这一制度安排如果没有社会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将很难长期支撑,并最终必然会导致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恶化。

社会将别无选择地奋起反抗以自卫。

但无论何种措施都将削弱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导致工业社会生活的无序乃至以另一种方式危害社会。

⑤因而,波兰尼通过分析自我调节市场经济的强烈的虚幻特征,揭示了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性,最终难以长期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波兰尼同马克思一样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所以,西方有学者将波兰尼划入新马克思主义之列。

(二)提出经济是制度化进程的思想和方法原则,对西方正统经济理论的立论前提给予尖锐的批判波兰尼对20世纪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波兰尼认为,经济是一个制度化进程,是植入或嵌入特定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和观念文化象征结构之中。

研究人类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起点,乃是把经济分析纳入一定的制度环境,把经济视为社会演化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张从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交换、代谢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

他指出:“人类经济是‘嵌入’或网络于制度、经济和非经济的环境之中。

非经济因素也异常重要。

宗教和政府在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上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货币制度或生产工具的创新”。

⑥波兰尼强调实在主义的分析框架,探索经济与社会的互动。

认为经济只是复杂社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只有作为制度化的进程才能有效把握。

区别于19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即将研究的起点置于经济人的抽象假定之下展开并建立起经济理论的科学大厦。

在一个纯粹抽象的框架中分析市场、价格、货币及市场需求,注重对逻辑框架内的形式分析和理想均衡模式的构建,忽略把经济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并通常将若干非经济因素排斥在经济分析框架之外。

波兰尼指出,经济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考虑人类行为与心理因素。

经济最初嵌入于经济与社会联系环境,惟有在与广泛社会与文化联系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制度分析。

⑦波兰尼对正统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现代神话似的思维方式予以猛烈抨击,确立了颇富启迪意义的制度分析框架,极大地拓展了制度经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思想不但对正统经济理论提出根源性挑战,而且对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提出质疑。

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思想的理论及方法论价值将愈加显现。

波兰尼的制度分析框架包含的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必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三)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交换模式长时期以来,人们固守交易、货币、市场三位一体的神话,将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换视为自古以然的交换模式。

波兰尼制度经济思想的一大贡献,在于他系统分析了人类社会系统重要支柱的三种交换模式,即互酬、再分配和市场交换。

在吸收马林科夫斯基经济人类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波兰尼明确指出,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社会长期存在的互酬和再分配交换模式,乃是植根并嵌入于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以货币为媒体的近代市场交换模式,则成为控制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非嵌入交换模式。

①这一制度经济思想对于正确评价从西方演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认识非西方社会不同类型的经济与交换模式及其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

①粟本慎一朗:《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2页。

② Latham: Karl Polanyi: Some Observations, 1996.③ Stanfield, R.: Understand the Welfare State:The Significance of S ocial Economics,inLutz (eds) Social Economics:petrospect and Prospect , 1990.④ Mayhew, A,: On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June 2000. Eh. Net Project2000.⑤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1944, P3 - 4.⑥ Polanyi, K.: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 in Polanyi, K/Arens berg, C. M. /Pearson, H. W (eds),1957;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⑦ Polanyi, K. 1957. p242.⑧粟本慎一朗: 《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页。

波兰尼认为,互酬模式指人们提供最适合的生产产品和服务与亲近者共享,亦可称为对称集团间相应物品和服务的互动。

互酬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亲属关系的体现,生产和交换的动机并非出于盈利,而是遵循有传统和习俗决定的一种潜在的社会责任。

互酬模式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交换传统,积淀于人们的心理深层结构,通常体现在家庭关系及家庭以外的密切社区关系之中。

②货币和盈利通常服从于长期传承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再分配模式是指物品的权利转让集中于社会的某一中心,通过中心组织实施再分配。

再分配模式的存在依赖于公众认同的社会中心的存在,如古代东方帝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长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再分配功能。

③市场交换模式则是指在市场体系下货品以货币为媒介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双向运动。

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社会在长期演化进程中,互酬和再分配是其长期传承主要的交换和分配模式,它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并反映了社会的内在需求,体现亲情关系和共同体责任义务的社会关系。

即便在西欧社会,互酬和再分配模式亦是工业化以前占统治地位的交换模式,以货币为媒体的市场交换模式仅发挥着有限的作用如贸易港。

货币的作用通常被限制在广泛运用的互酬模式领域。

波兰尼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互酬和再分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经济演化的逻辑嵌入于社会的联系之中,“由于社会组织自身的稳定性,无需个体经济发挥作用。

……经济制度事实上只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功能之一”,④仅仅是近代以来,市场交换模式才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劳动分工并非代表整个市场交换,资源配置通过互酬、再分配及市场交换模式。

但贸易和交换自身并不能够解释近代自我调节市场制度的出现,必须通过经济体制的制度演化理论,才得以对近代市场制度出现的制度基础和制度根源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那种认为只有市场交换才必然是起主导地位的交换模式的正统经济学观点,波兰尼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许多经济制度在表面上看似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事实上,它们的这种连接不过是在掩盖着各自不同的本质起源基础上的一种功能性连接而已。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非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形成,波兰尼对市场类型划分的理论,将会受到普遍关注。

(四) “嵌入”理论及其分析框架贯穿波兰尼制度经济思想和方法论主线并对社会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最先提出的“嵌入”理论。

波兰尼认为任何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制度都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和制度之中。

他指出,最近的历史和人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在于,作为一个规律,经济是“嵌人”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

人不可能仅仅作为其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的卫士,而且还是作为其社会角色、社会要求及社会资产的卫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