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美苏争霸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四节美苏争霸教案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是美苏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被5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苏争霸格局所取代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通过学生对美苏争霸过程及其所造成的世界影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4)通过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使两国背上沉重包袱的历史教训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是愚蠢之举。
(5)通过美苏两国争夺霸权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世 界 现 代 史下册知识点口诀

世界现代史下册知识点口诀第一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客观主观二方面,帝义特征薄弱点,参与一战激矛盾,阶级政党同盟军二、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两个政权共并存,《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破和平,十月革命终成功三、历史意义:首创社义制国家,为俄现代奠基础,破资义一统天下,宣告社义变现实;社义民解受鼓舞,世界进入现代史四、巩固政权:内忧外患成背景;废旧建新民权等;监收企业分土地;与德签约赢时间,组建红军勇抗敌,战时共义效用大,击溃白军逐外敌五、向社会主义过渡:经济危机变政危,新经政策终出台,粮食税代余粮收集,中小企业有放宽,自由贸易按劳分,经济恢复巩政权,社义过渡得实现。
六、苏联成立:苏联一大宣成立,俄外乌白初加盟,1924定宪法,国家组成联邦制,社义国家是根本。
七、第三国际三大国际纵向记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联共14大定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五计划成就大 15大定农业集体社义建设三问题重视重工轻农轻消费水平跟不上人民生活水平低牺牲农民累资金二、斯大林模式形成公有经济成主导苏联八大颁新法社义制度在苏建苏联模式也形成积极消极重弊端个人崇拜很严重清洗运动影响深第二章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美英法操纵和会五国意图要识记对德和约终签定划界分海外殖民限制军备索赔款相继签约奥、保、土凡尔赛体系终形成欧洲中东格局变体系隐含四矛盾国联成立美梦空时地宗旨与实质二、华盛顿体系美英日掀军竞赛美国倡导开会议九大国家三条约四国条约葬英日五国海条美受益日本受压归山东九国公约损中国华顿体系美获益凡-华体系新格局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经济危机资义鸡毛是根因供求矛盾为直因股票投机引导火股市崩溃危机发迅速扩及工农业其他资国受波及三大特征重识记范围时间加破坏加深各国内危机世界局势变紧张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当选总统大刀阔斧推新政整顿金融恢信用通过工业复兴法调农政策稳价格以工代赈增就业新政本质要识记减缓破坏复经济缓和矛盾巩统治开创国家新模式三、德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原因有三个缺民主传统为根民族仇恨凡和约经济危机打击大德国纳粹兴作浪国会选举纳粹党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专政在徳建二战源地形成了内外政策显专制打击共党建独裁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军备战撕和约文教思想严控制迫害犹太搞灭绝四、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原因与德似军部推动是区别广田弘毅组内阁日本建立法专政对内对外略识记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一、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共产“七大”在莫开建立战线为目标加强各党自主性指导各国展斗争二、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意重入侵埃比亚英勇抵抗破其意西方大国行绥靖助长意侵略气焰埃塞比亚终失败小日发动侵华战中朝军民共抵抗三、西班牙内战佛郞哥发动判乱德意助叛军行干涉性质变反法西斯英法美继续绥靖苏联国际大援助叛军取胜建独裁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为了利益而勾结德意签约轴心成反共协定成借口三国轴心德意日扩大侵略二战近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二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德对捷克提要求英法德意搞阴谋绥靖政策达顶峰助长侵略的气焰苏为自保与德和二、二战爆发和扩大德国军队袭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始苏军乘机扩疆域英法静坐波兰亡德军强大占西欧攻入法国英法撤敦克尔刻保实力法国投降食恶果德袭英国遇阻力老丘上台顽抵抗德军六月袭苏联苏军不备损失重莫斯科战终取胜日本扩张损英美共同压制小日本为夺先机搞突袭袭珍珠港美参战二战规模到最大三、反法同盟的形成美国调整中立策大西洋宪章美英发 26国齐集华盛顿反法同盟终形成增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胜利的进程。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苏争霸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生进行反霸斗争的教育。
教学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教学难点: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师: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多少周年?发生于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战后,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是哪一国?而有没有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是哪一国?社会主义苏联,对,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这样,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二虎可以指美苏,一山指的是?世界,对他们会这争夺世界霸权。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第四节内容《美苏争霸》。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内容(略)一、美苏争霸的形成师: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接任的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就曾经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苏联想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平起平坐”。
那么,赫鲁晓夫说这句话的底气在哪儿?生:苏联是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也在1949年研制出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师:这样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战略,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美苏争霸局面在20世纪50年后期起,逐渐形成。
美苏争锋——两极争雄

PA R T
ONE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美对苏的 冷战
1946.3,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抗苏扼共 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以消灭共产主义,美苏冷战正 式开始 1947.6,马歇尔计划——复苏西欧经济并加以控制 1949,《北大西洋公约》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美
苏 鸿
鹄 不 想
争 追
锋
1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2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3 两极格局对峙的影响4 马歇尔计划与杜源自门主义的联系CONTENTS
目录
PA R T
ONE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一
两极格局 形成的背 景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与社会制度上的冲突加剧 二战后,日本与西欧衰弱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宣称要领导世界 苏联是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的反 击
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9.1,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5,《华沙条约》签订,华约建立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形成标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的形成
PA R T
ONE
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LOGO
两极格局 形成的影 响
螺旋式军备竞赛;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世界局势紧 张;1948朝鲜分裂;1949德国分裂;1962,古巴导弹危机; 1950-1953朝鲜战争;1961-1975越南战争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互相吸取优点,改善自 身;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PA R T
ONE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计 划与杜鲁 门主义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抵制“极权统治”,苏联要确 保势力范围,双方的战略及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从 战时同盟走向对抗,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 对立,起因则源于斯大林要建立安全地带。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3.5
一 九 六 一 年 修 筑 的 柏 林 墙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背景: 古巴革命胜利,卡斯特罗宣布为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美古关系 恶化;美苏冷战加剧,苏联乘机向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 观察该图,提取相关信息? 世界处于核战争危机;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 势; 美苏之间相互制衡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美国:西欧、巴尔干半岛部分、中国(关内)、日本、西德、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 任。”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 国际经济格局取决于我们。——杜鲁门 “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 2. 美国欲称霸世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膨胀 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建立对世界的警 察统治,并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美军陆军参谋长的马克斯韦尔· 泰勒将军 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的 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二 是技术上的,怕原子弹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是经济上的,随着和 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1000多万的退伍军人也需要 解决就业,避免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美国需要其他国 家开放。
世界政治格局(P153) 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 是指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 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两极格局下的世界PPT课件3

新欧盟总部大厦
二、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背景:(1)二战后西欧大伤元气,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美苏冷战;西欧在美国的援助下,通过政策调整,利用自身优势,经济迅速发展,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上第一条也是最著名的一条高速铁路就是日本第一条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起于东京,止于大阪,全长515.4千米。行驶在这段高速铁路上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10千米。新干线建成以后,从东京到大阪乘火车只需要3小时20分钟,比原来节约了大约一半时间。
畅销世界的日本电子产品
2001年4月韩国群众集会,抗议日本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新欧盟总部大厦与欧盟旗帜
欧盟的作用及影响:
对成员国:欧盟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防务,也有利于提高成员国国际地位。对世界格局:使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一大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社会状况
你从下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植日本。(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1999年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亚洲经济的发展》说课稿(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亚洲经济的发展》说课稿(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现代历史教育理论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定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过程中, 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感悟历史的价值,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一、课题说明本课课题选自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中的第六节《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地位重要:亚洲经济的发展是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在经济上的表现,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是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的力量之一,同时因为同时亚洲国家,基本国情相似,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也可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三、学生分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
此外,他们的信息来源较广泛,思想活跃,对亚洲各国实用文档今天的基本情况多少都有一点自己的独立的看法。
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思维热点,从历史角度解剖亚洲各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亚洲经济发展的概况,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1)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2)认识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理解党和政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采取的方针、政策,增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重点:新加坡、韩国经济的发展。
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不但发实用文档展的快,而且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5、教学难点:印度经济的发展。
因为教材中关于印度经济发展只作了概括的简述,过于简单。
第四章 专题一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完美版

第四章总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单元知识结构:阶段特征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题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战争期间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两国居主导地位,因此也叫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特点:两大阵营阵线对峙,(所以其内部矛盾服从于美苏矛盾)斗争表现形式:冷战(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割据)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3、建立:背景(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①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原因哪些?②战后初期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形势说明力量对比的变化。
A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西欧普遍衰落,欧洲中心地位丧失,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受到严重削弱(德、意、日作为战败国被挤出世界事务;英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失去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开始依附于美国,成为二流国家;法国虽恢复了大国地位,但从实力上沦为二流国家•美国的力量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C人民力量的壮大,战后出现两股强大的历史潮流·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更多的国家冲破资本主义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2)过程雅尔塔会议(1943)—联合国成立(1945)—处置战败国(1946)3)内容·重新划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体系的维系机构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美苏争霸
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四节美苏争霸
教案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
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随着苏联经济、
军事实力的增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是美苏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被5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苏争霸格局所取代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通过学生对美苏争霸过程及其所造成的世界影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4)通过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使两国背上沉重包袱的历史教训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是愚蠢之举。
(5)通过美苏两国争夺霸权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
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教材及有关资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答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
史现象产生、变化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2.本课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设备及教具
1.多媒体设备或小黑板。
2.自制的课堂思考题、讨论题,反馈练习题及答案的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教学要点
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
1.美苏争霸的形成——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
二、60~80年代的美苏争霸
1.60~70年代苏联的积极进攻战略
2.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的强硬态度
三、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l.60年代末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
2.有关中美关系的三个公报
教学安排
本节内容用一课时(40~45分钟)完成。
教学设计
本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步骤如下:
第一,提问导入;第二,自学指导;第三,学生自学;第四,课堂提问;第五,课堂讨论;第六,解难释疑;第七,课堂小结(列表或图示教学重点);第八,反馈练习。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新课(2分钟)
提问: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有何特点?
回答: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的两极格局,即所谓“冷战”格局。
导入:从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变化,开始出现美苏争霸的格局。
美苏争霸格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发展情况如何?美苏争霸对其自身历史的发展和
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我们本节课需要
解决的问题。
自学指导(4分钟)
1.教师介绍本节知识概要。
2.出示阅读思考题(可用投影、幻灯、小黑板展出): 3.要求学生结合上述思考题阅读课文。
学生自学(6~7分钟)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作简要笔记,为回答问题作
准备。
课堂提问(8分钟)
1.分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先按顺序展示题目,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点评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答案要点。
(可用投影、幻灯、小黑板展出。
)
一组问题(2分钟):
列举美苏争霸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二组问题(2分钟)
结合美苏争霸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在美苏争霸
过程中,苏联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三组问题(2分钟):
结合美苏争霸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在美苏争霸
过程中,美国的对外政策
组问题(2分钟):
根据美苏争霸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美苏的对外政策的变化,说明美苏争霸各阶段的态势?
课堂讨论(6——8分钟)
1.结合各小组回答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4分钟)。
讨论题如下:
(1)美苏双方在争霸过程中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领导人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3—4分钟)教师对学生所述答案进行点评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第(1)题的答案要点(1分钟)
4.教师对学生所述答案进行点评后,展示第(2)题的部分答案要点(1分钟)
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对其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任何国家的政府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
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
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在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