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横断层解剖
合集下载
纵隔的断层解剖

支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分为肺叶 支气管,再逐级分支为肺段支气管和 肺小叶支气管。
食管及胃
食管
位于纵隔后部,上端起于咽下缩肌下 缘,下端穿过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 连接胃。
胃
部分位于纵隔内,主要位于腹腔左上 部,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四 个部分。
淋巴结及神经
淋巴结
纵隔内分布着多组淋巴结,包括前纵隔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和后纵隔淋巴结等 ,参与淋巴循环和免疫应答。
断层解剖的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进行断层解剖时,要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对患者或研究人员造成伤 害。
准确性
在设定扫描参数和进行图像后处理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便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标准化
为了便于比较和交流,应遵循国际通用的断层解剖标准和规范。
多学科合作
断层解剖涉及医学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 学科专家共同合作,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纵隔血肿
表现为纵隔内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
其他病变
纵隔淋巴结肿大
CT表现为纵隔内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 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VS
纵隔脂肪过多症
表现为纵隔内大量脂肪组织堆积,CT值 较低。
05
纵隔断层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纵隔疾病
纵隔肿瘤
纵隔淋巴结病变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位 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分期。
神经源性肿瘤
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CT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 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纵隔炎症
急性纵隔炎
CT表现为纵隔内脂肪密度增高,边界模糊,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分为肺叶 支气管,再逐级分支为肺段支气管和 肺小叶支气管。
食管及胃
食管
位于纵隔后部,上端起于咽下缩肌下 缘,下端穿过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腹腔, 连接胃。
胃
部分位于纵隔内,主要位于腹腔左上 部,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四 个部分。
淋巴结及神经
淋巴结
纵隔内分布着多组淋巴结,包括前纵隔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和后纵隔淋巴结等 ,参与淋巴循环和免疫应答。
断层解剖的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进行断层解剖时,要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对患者或研究人员造成伤 害。
准确性
在设定扫描参数和进行图像后处理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便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标准化
为了便于比较和交流,应遵循国际通用的断层解剖标准和规范。
多学科合作
断层解剖涉及医学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 学科专家共同合作,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纵隔血肿
表现为纵隔内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
其他病变
纵隔淋巴结肿大
CT表现为纵隔内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 度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VS
纵隔脂肪过多症
表现为纵隔内大量脂肪组织堆积,CT值 较低。
05
纵隔断层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纵隔疾病
纵隔肿瘤
纵隔淋巴结病变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位 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分期。
神经源性肿瘤
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CT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 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纵隔炎症
急性纵隔炎
CT表现为纵隔内脂肪密度增高,边界模糊,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纵隔断层解剖》课件

详细描述
纵隔炎症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治疗上需要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
04
纵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纵隔疾病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MRI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纵隔的形 态、结构变化,判断是否 存在肿瘤、炎症等病变。
3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胸骨、肋骨、胸椎等骨骼结 构的形态和位置。
03
纵隔的疾病
纵隔肿瘤
总结词
纵隔肿瘤是常见的胸部肿瘤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
详细描述
纵隔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包括胸腺瘤、神经鞘瘤等,恶性肿瘤 则包括胸腺癌、淋巴瘤等。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症状、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差异。
纵隔囊肿
总结词
纵隔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有时也会引起压迫症状 。
详细描述
纵隔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的囊肿包括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等。 大多数囊肿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出现压迫症状或囊肿增大,则需要手术切除。
纵隔炎症
总结词
纵隔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原因引起。
胸部的斜断层解剖
斜断层解剖是沿着与人体长轴成 一定角度的方向进行切割,以展
示器官和结构的斜向分布。
在胸部斜断层解剖中,可以更清 楚地观察到心脏、大血管等器官 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它们与周围
组织的毗邻关系。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胸膜、肺、 心包等软组织结构的层次关系和
相互位置。
胸部的冠状断层解剖
01
冠状断层解剖是沿着垂直于人体短轴的方向进行切割,以展示 器官和结构的冠状分布。
纵隔炎症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治疗上需要针对病因进 行治疗,同时给予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
04
纵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纵隔疾病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MRI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纵隔的形 态、结构变化,判断是否 存在肿瘤、炎症等病变。
3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胸骨、肋骨、胸椎等骨骼结 构的形态和位置。
03
纵隔的疾病
纵隔肿瘤
总结词
纵隔肿瘤是常见的胸部肿瘤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
详细描述
纵隔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包括胸腺瘤、神经鞘瘤等,恶性肿瘤 则包括胸腺癌、淋巴瘤等。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症状、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差异。
纵隔囊肿
总结词
纵隔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有时也会引起压迫症状 。
详细描述
纵隔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的囊肿包括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等。 大多数囊肿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出现压迫症状或囊肿增大,则需要手术切除。
纵隔炎症
总结词
纵隔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 病等原因引起。
胸部的斜断层解剖
斜断层解剖是沿着与人体长轴成 一定角度的方向进行切割,以展
示器官和结构的斜向分布。
在胸部斜断层解剖中,可以更清 楚地观察到心脏、大血管等器官 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它们与周围
组织的毗邻关系。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胸膜、肺、 心包等软组织结构的层次关系和
相互位置。
胸部的冠状断层解剖
01
冠状断层解剖是沿着垂直于人体短轴的方向进行切割,以展示 器官和结构的冠状分布。
胸部CT横断层解剖1(纵隔窗)

胸部CT横断层解剖1(纵隔窗)
纵隔CT影像
纵隔的前方为胸骨,后方为胸椎体,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肌,两侧为纵隔胸膜。
一般
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分为前、
中、后纵隔。
纵隔主要包含胸腺、心脏、大血
管、气管、支气管、食管、淋巴结、脂肪组织
等。
由于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清楚显
示上述结构。
纵隔CT需要纵隔窗观察。
图4-1-1胸骨切迹层面
图4-1-2主动脉弓上层面
图4-1-3主动脉弓层面
图4-1-4主-肺动脉窗层面
图4-1-5气管分叉层面
图4-1-6 右肺动脉层面
图4-1-7 左心房层面
图4-1-8 左、右房室层面
刚刚只是开胃菜!
以下高能,再来一波更全更详细的!
一定要注意变化规律呀!
多看几遍,孰能生巧!
再来!
胸廓入口水平
左头臂静脉水平
主动脉弓水平
奇静脉弓水平
主肺动脉窗水平左肺动脉水平右肺动脉水平左心房水平
四腔心水平
三腔心水平。
09纵隔横断层解剖

流入道和出道。 主动脉流入道(窦部)
左房室口 二尖瓣环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肉柱
左心房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开口 左冠状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 二尖瓣
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1气管 2 食管 3 斜方肌 4 左锁骨 5 肩胛下肌 6 冈下肌 7 冈上肌 8 胸大肌 9 胸小肌10 前距肌 11背阔肌 12 竖脊肌 13 左锁骨下动脉 13a 右锁骨下动脉 14 左颈总动脉 14* 右颈总动脉 15 左颈内静脉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右心室
流出道(漏斗部)
又称动脉圆锥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房
前部
左心耳
主动脉
后部 (左心房窦)
四个入口 肺静脉口 一个出口 左房室口
肺静脉 左心房 肺静脉口 左心室
左心室:以二尖瓣前尖分为
16 肩胛骨 17 第一肋
17* 第2肋 18 胸骨 19 主动脉弓 19*升主动脉
19+ 降主动脉
20 奇静脉 20*奇静脉弓 21 右头臂静脉
21*左头臂静脉
22 上腔静脉 23 胸腺 24 大圆肌 25 小圆肌 26 左锁骨下静脉 27 头臂干 28 下腔静脉 29 肺动脉干 30 右肺动脉 30*左肺动脉 31 胸导管 32 气管隆嵴 33 右心室 34 右心房 35 左心房 36 左心室 37 右肺静脉 37*左肺静脉 38 室间隔 39 冠状窦 40 三尖瓣
右心房:以界沟(内为界嵴)分前、后两部。
固有心房
右心耳 梳状肌
左房室口 二尖瓣环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肉柱
左心房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开口 左冠状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 二尖瓣
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1气管 2 食管 3 斜方肌 4 左锁骨 5 肩胛下肌 6 冈下肌 7 冈上肌 8 胸大肌 9 胸小肌10 前距肌 11背阔肌 12 竖脊肌 13 左锁骨下动脉 13a 右锁骨下动脉 14 左颈总动脉 14* 右颈总动脉 15 左颈内静脉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右心室
流出道(漏斗部)
又称动脉圆锥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房
前部
左心耳
主动脉
后部 (左心房窦)
四个入口 肺静脉口 一个出口 左房室口
肺静脉 左心房 肺静脉口 左心室
左心室:以二尖瓣前尖分为
16 肩胛骨 17 第一肋
17* 第2肋 18 胸骨 19 主动脉弓 19*升主动脉
19+ 降主动脉
20 奇静脉 20*奇静脉弓 21 右头臂静脉
21*左头臂静脉
22 上腔静脉 23 胸腺 24 大圆肌 25 小圆肌 26 左锁骨下静脉 27 头臂干 28 下腔静脉 29 肺动脉干 30 右肺动脉 30*左肺动脉 31 胸导管 32 气管隆嵴 33 右心室 34 右心房 35 左心房 36 左心室 37 右肺静脉 37*左肺静脉 38 室间隔 39 冠状窦 40 三尖瓣
右心房:以界沟(内为界嵴)分前、后两部。
固有心房
右心耳 梳状肌
纵隔横断层解剖课件

包含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及其
预防和治疗。
分支等,了解这些处于纵隔两侧的重要血
管对于纵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3
神经结构和淋巴结的位置和解剖特
点
纵隔两侧的神经结构和淋巴结紧密联系, 对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维护有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纵隔前方结构
甲状腺的位置和解剖特点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它的问题会对人体产 生广泛的影响。了解甲状腺在纵隔前方的位置和解剖结 构对于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的疾病至关重要。
横断面解剖介绍
什么是横断面
是通过切片研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方式,对医 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纵隔正中和两旁的解剖结构
包括肺门、心脏、缩影静脉、主动脉和交感神经等。
纵隔前和后的解剖结构
包括甲状腺、胸腺、食道、椎体和血管等。
纵隔中心结构
缩影静脉和主动脉的解剖特点
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深入了解两者的结构和功能,是进一步了解心脏和 血管系统的重要前提。
隆突下的大血管的位置和解剖特点
2
了解这些结构对于预防和治疗食管的疾病具 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隆突下的大血管的位置、于心脏的关系、支
架和位于两侧的内脏器官的位置等,对于诊
治纵隔病变非常重要。
3
后纵隔淋巴结的位置和解剖特点
后纵隔淋巴结的位置和解剖特点是检测和治 疗疾病的重要前提,两侧淋巴瘤和甲状腺癌 可侵犯此处淋巴结。
纵隔横断层解剖ppt课件
本课程介绍纵隔结构及功能,以及横断层解剖中的各个结构和特点,旨在帮 助医学爱好者深入了解人体内部构造。
纵隔的定义和功能
1 什么是纵隔
2 纵隔的功能
是位于胸腔内,由两侧胸膜之间的组织构成的区 域,包含着人体许多重要的结构。
胸部纵膈断面影像解剖

13
.
14
.
15
.
16
.
17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气管 奇静脉
主动脉窗 降主动脉
食管
.
主动脉窗 主肺动脉窗
6
横断面解剖—纵隔
左肺动脉层面(气管隆突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主支气管
奇静脉
左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食管
降主动脉
.
7
横断面解剖—纵隔
右肺动脉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中间支气管
奇静脉
奇静脉食管隐窝 右肺动脉 左上肺静脉 隆突下间隙
左主支气管 左下肺动脉
升主动脉/降主 动脉:1.5/1
食管
.
8
横断面解剖—纵隔
主动脉根部层面
升主动脉根部 右心房上部 左心房上部
肺动脉
.
9
横断面解剖—纵隔
心室层面
心包 右心室
室间隔 左心室
下腔静脉 奇静脉
食管
半奇静脉
.
10
横断面解剖—纵隔
膈顶层面
膈脚后间隙
下腔静脉
食管 降主动脉
.
11
.
12
.
右锁骨下动脉
食管
气管
.
3
横断面解剖—纵隔
胸锁关节层面(头臂动脉、胸骨柄层面)
胸骨柄 右头臂静脉 头臂动脉 气管
左头壁静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食管
.
4
横断面解剖—纵隔
主动脉弓层面
淋巴结 上腔静脉
气管
胸腺 主动脉弓
食管
气纵隔
主动脉窗层面(气管分叉层面)
胸部断面影像解剖
一、横断面解剖
(一)纵隔 1、胸骨切迹层面 2、胸锁关节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层面 6、右肺动脉层面 7、主动脉根部层面 8、心室层面 9、膈顶层面
纵隔断层解剖课件

•纵隔断层解剖
•1
•纵隔断层解剖
•2
•纵隔断层解剖
•3
•纵隔断层解剖
•4
•纵隔断层解剖
•5
•纵隔断层解剖
•6
•纵隔断层解剖
•7
•纵隔断层解剖
•8
•纵隔断层解剖
•9
•纵隔断层解剖
•10
•纵隔断层解剖
•11
•纵隔断层解剖
•12
•纵隔断层解剖
•13
•纵隔断层解剖
•14
•纵隔断层解剖
•29
•纵隔断层解剖
•30
•纵隔断层解剖
•31
•纵隔断层解剖
•32
•纵隔断层解剖
•33
•纵隔断层解剖
•34
•纵隔断层解剖
•35
•纵隔断层解剖
•36
•纵隔断层解剖
•37
•纵隔断层解剖
•38
•纵隔断层解剖
•39
•纵隔断层解剖
•40
•15
•纵隔断层解剖
•16
•纵隔断层解剖
•17
•纵隔断层解剖
•18
•纵隔断层解剖
•19
•纵隔断层解剖
•20
•纵隔断层解剖
•21
•纵隔断层解剖
•22
•纵隔断层解剖
•23
•纵隔断层解剖
•24
•纵隔断层解剖
•பைடு நூலகம்5
•纵隔断层解剖
•26
•纵隔断层解剖
•27
•纵隔断层解剖
•28
•纵隔断层解剖
•1
•纵隔断层解剖
•2
•纵隔断层解剖
•3
•纵隔断层解剖
•4
•纵隔断层解剖
•5
•纵隔断层解剖
•6
•纵隔断层解剖
•7
•纵隔断层解剖
•8
•纵隔断层解剖
•9
•纵隔断层解剖
•10
•纵隔断层解剖
•11
•纵隔断层解剖
•12
•纵隔断层解剖
•13
•纵隔断层解剖
•14
•纵隔断层解剖
•29
•纵隔断层解剖
•30
•纵隔断层解剖
•31
•纵隔断层解剖
•32
•纵隔断层解剖
•33
•纵隔断层解剖
•34
•纵隔断层解剖
•35
•纵隔断层解剖
•36
•纵隔断层解剖
•37
•纵隔断层解剖
•38
•纵隔断层解剖
•39
•纵隔断层解剖
•40
•15
•纵隔断层解剖
•16
•纵隔断层解剖
•17
•纵隔断层解剖
•18
•纵隔断层解剖
•19
•纵隔断层解剖
•20
•纵隔断层解剖
•21
•纵隔断层解剖
•22
•纵隔断层解剖
•23
•纵隔断层解剖
•24
•纵隔断层解剖
•பைடு நூலகம்5
•纵隔断层解剖
•26
•纵隔断层解剖
•27
•纵隔断层解剖
•28
•纵隔断层解剖
纵隔横断层解剖

经
纵隔的分区(四分法)
纵隔连续横断层解剖
胸锁关节横断层面
上腔静脉起始部横断层面
主动脉弓上份横断层面
主肺动脉窗横断层面
右肺尖段静脉 右肺上叶动脉 右肺后段静脉 右肺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A3 A1+2
左肺支气管
左肺动脉上份横断层面
宁夏医科大学
右肺尖段静脉 右肺后段静脉
左上肺静脉
右肺上叶动脉 右肺支气管
纵隔连续横断层解剖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与 结缔组织的总称。
总动脉,左 锁 中纵隔 纵 骨下动脉,膈神经 气管层:气管 3.中纵隔:心、心包、出 后纵隔 食管层: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 隔 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 经,迷走神经
4.后纵隔: 第一层:气管和支气管 上纵隔 第二层:食管 2.前纵隔: 胸腺或胸腺 1.上纵隔: 胸骨角 T4 第三层:胸主动脉,胸导管,奇 胸腺层:胸腺 遗迹,纵隔前淋巴结 静脉层: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静脉,半奇静脉(2~3个) 前纵隔 下 动脉层: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 第四层:脊柱两侧的胸交感干
左肺上叶支 气管上干
叶间动脉 左肺支气管
右肺动脉上份横断层面
解剖教研室
宁夏医科大学
上腔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肺下叶动脉 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
右肺上静脉横断层面
解剖教研室
宁夏医科大学
上腔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肺下叶动脉 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
右肺上静脉横断层面
解剖教研室
宁夏医科大学
左右下肺静脉横断层面
解剖教研室
宁夏医科大学
主动脉口横断层面
解剖教研室
宁夏医科大学
左右房室口横断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左一智
定义: 位于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和软组织总称 境界: 前—胸骨和肋软骨 上—胸廓上口 两侧—左右纵隔胸膜 分部(四分法):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后—胸段脊柱 下—膈
下纵隔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胸腺剩件) 2.大静脉支架 3.大动脉支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Fra bibliotek中纵隔
位置:为心包和心所在部位 内容: 心包和心 心底大血管 心包膈血管 心丛等
后纵隔
位置:胸骨角平面以下、膈以上、心包后壁和下部胸椎之间 内容:纵行—食管、胸导管、胸主A、 奇V、半奇V和副半奇V、 内脏大小N、胸交感干等. 横行—肋间后A.V.
右 侧 纵 隔
左 侧 纵 隔
纵 隔 前 面 观
右冠状动脉开口 左冠状动脉开口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 二尖瓣
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1气管 2 食管 3 斜方肌 4 左锁骨 5 肩胛下肌 6 冈下肌 7 冈上肌 8 胸大肌 9 胸小肌10 前距肌 11背阔肌 12 竖脊肌 13 左锁骨下动脉 13a 右锁骨下动脉 14 左颈总动脉 14* 右颈总动脉 15 左颈内静脉
16 肩胛骨 17 第一肋
17* 第2肋 18 胸骨 19 主动脉弓 19*升主动脉
19+ 降主动脉
20 奇静脉 20*奇静脉弓 21 右头臂静脉
21*左头臂静脉
22 上腔静脉 23 胸腺 24 大圆肌 25 小圆肌 26 左锁骨下静脉 27 头臂干 28 下腔静脉 29 肺动脉干 30 右肺动脉 30*左肺动脉 31 胸导管 32 气管隆嵴 33 右心室 34 右心房 35 左心房 36 左心室 37 右肺静脉 37*左肺静脉 38 室间隔 39 冠状窦 40 三尖瓣
四个入口 肺静脉口 一个出口 左房室口
肺静脉 左心房 肺静脉口 左心室
左心室:以二尖瓣前尖分为
流入道和流出道。 主动脉
流入道(窦部)
左房室口 二尖瓣环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肉柱 二尖瓣复合体:由二尖瓣 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 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 整体。
左心房 二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室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三尖瓣复合体
由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整体, 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右心室
流出道(漏斗部)
又称动脉圆锥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室上嵴 隔缘肉柱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左心房
前部
左心耳
主动脉
后部 (左心房窦)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胸腺剩件) 2.大静脉支架 3.大动脉支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胸腺剩件) 2.大静脉支架 3.大动脉支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
前纵隔
“心包前间隙” 位置: 胸骨后方和心包前面之间 内容: 纵隔前淋巴结和胸廓内动脉
右心房:以界沟(内为界嵴)分前、后两部。
固有心房
右心耳 梳状肌
上腔静脉
肺动脉干 右心耳 梳状肌 卵圆窝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腔静脉窦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卵圆窝
下腔静脉口
右心室:以室上嵴分为流入和流出道。
流入道(窦部)
右房室口 三尖瓣环 三尖瓣 前、后和隔侧尖 腱索 乳头肌 肉柱 节制索(隔缘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