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原理”和“贝尔原理”的等效性
电路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电路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概况电路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人类历史中大约已有200多年了,在这纷纭变化的200多年里,电路理论从那种用莱顿瓶和变阻器描述问题的原始概念和分析方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抽象化的基础理论科学,其间的发展和变化贯穿于整个电气科学的发展之中。
如今它不仅成为了整个电气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在开拓和发展新的电气理论和技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路理论是一个极其美妙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数学、物理学、信息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工程等学科找到了一个和谐的结合点,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使其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因而,对于许多有关的学科来说,电路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一般来说,电路理论的教学是从微观出发,对各种电气技术及其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其教学目的是让学习者从微观上对电路理论融汇贯通,以求能够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
然而,在这种微观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宏观引导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今的电路理论已从一门较单纯的学科演变成了许多学科所共有的基础理论,这个演变的过程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充满了科学思想甚至哲学概念上的进化,因此若能将电路理论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充实于教学内容中,从宏观上让学习者对电路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则不仅对学习者学习本课程以及其它有关的专业技术课程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会对学习者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产生非常好的综合启发作用。
1. 历史的回顾电,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琥珀(elektron)”,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人第一次产生了电场,其方法是用一块丝绸或毛皮与琥珀棒摩擦。
后来,科学家们指出,其它一些材料例如玻璃、橡胶等也具有类似琥珀的特性。
人们注意到有一些带电的材料被带电的玻璃片所吸引,而另一些却被排斥,这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电。
本杰明.富兰克林称这两种电(或电荷)为正电和负电(正电荷或负电荷)。
法国科学家查利·奥古斯丁·库仑(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Cavendish)在十八世纪研究了这种靠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现了这种电所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库仑定律(178年)。
电路分析教程学习指导与题解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鲁纯熙郏晖何育(版权所有,盗取必究)2012内容提要本书是与《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燕庆明主编)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包括以下各章的学习指导和习题解析:导论、基本概念、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与应用、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选频电路与谐振、双口网络分析、磁耦合电路分析、双口网络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
书中对教材各章的主要内容给出了归纳与学习指导,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对教材各章的习题进行详细解答。
本书对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考研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1.2 学习电路课程的基本线索1.3 求解电路问题的五步法第2章基本概念2.1 重点学习指导2.1.1 电路的基本变量2.1.2 基本元件R、L、C的特性2.1.3 KCL、KVL和欧姆定律2.1.4 独立源和受控源2.1.5 等效电路的概念2.2 第2章习题解析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1 重点学习指导3.1.1 网孔分析法3.1.2 节点分析法3.2 第3章习题解析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4.1 重点学习指导4.1.1 叠加定理的应用4.1.2 戴维宁定理的应用4.2 第4章习题解析第5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5.1 重点学习指导5.2 第5章习题解析第6章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6.1重点学习指导.6.2 第6章习题解析第7章磁耦合电路分析7.1 重点学习指导7.2 第7章习题解析第8章选频电路与谐振8.1 重点学习指导8.2 第8章习题解析第9章双口网络分析9.1 重点学习指导9.2 第9章习题解析第10章非线性电路分析10.1 重点学习指导10.2 第10章习题解析第1章导论1.1 电气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诵诗能使人心旷神怡,变得灵秀;读史能使人贯通古今,变得聪慧。
在电的领域中,远的不说,近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100年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叹不已。
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设计与实现

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套逐渐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新型设备。
其中,触觉反馈智能手套在虚拟现实、医学康复、远程操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设计和实现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设计原理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原理:感知手部动作、产生触觉反馈、传输反馈信号。
1. 感知手部动作:智能手套通常配备了多个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弯曲传感器等,用于感知手部的运动和姿势。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手指的弯曲程度、手部的方向和速度等信息,以便准确地感知用户的手部动作。
2. 产生触觉反馈:触觉反馈是通过智能手套上的电子触觉装置实现的。
这些装置通常由伺服马达、振动马达或压力传感器等组成。
当用户使用手套触摸虚拟物体或与远程环境进行交互时,电子触觉装置会模拟出相应的触觉反馈感受,如压力、震动和温度等,使用户能够获得真实感觉。
3. 传输反馈信号:触觉反馈信号通常通过无线技术传输到系统主机或移动设备上。
蓝牙和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触觉反馈智能手套中,以保证低延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
二、实现技术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实现涉及多种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电子触觉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 传感技术:加速度计、陀螺仪、弯曲传感器等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套中,可以准确感知手部的运动和姿势。
这些传感器通过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实时提供手部动作的准确信息。
2. 电子触觉技术:电子触觉装置是触觉反馈智能手套的核心部件。
伺服马达、振动马达和压力传感器等装置能够产生多种触觉反馈感受。
通过控制这些装置的运动、震动和压力等参数,可以模拟出各种触觉反馈,增强用户与虚拟物体或远程环境之间的交互体验。
3. 无线通信技术:触觉反馈信号的传输需要借助无线通信技术。
蓝牙和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高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优势,在智能手套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这些无线技术,触觉反馈信号能够及时传输到系统主机或移动设备上,让用户能够实时感受到触觉反馈。
定域性原理

爱因斯坦的局部现实主义原理是将定域性原理(限制光速的因果关系)与假设粒子必须客观地具有任何可能 测量的预先存在的值(即实际值)的假设相结合即在进行该测量之前存在的值。
艾萨克牛顿,给宾利的信,1692/3
库仑电力法则最初也被定义为远距离瞬时作用,但后来被麦克斯韦电磁方程所取代,该电磁法服从地方性。
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假定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能够以比光速快的速度传播,因此爱因斯坦试 图以符合当地原则的方式重新表达物理规律。他后来成功地产生了另一种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它遵从地方 原理。
然而,对量子力学的理论随后出现了对地方原理的不同挑战,爱因斯坦本人帮助创造了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
EPR悖论
局部现实主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因为他已经表明,正如最初所阐明的那样,它导致 了他认为是矛盾的东西。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被称为“EPR”小组)在理论中确定了一个明显的悖论:量子力学预测非局 域性(他们认为它与狭义相对论矛盾),除非位置和动量同时是粒子的真实属性。(事实是,非局域性的存在本 身实际上并没有违背狭义相对论,所以实际上没有矛盾。但是,这只是实现了年后,量子场论的形成过程中)。
前量子力学
主要文章:在远处行动
在17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以“远方行动”的方式制定的,因此违反了地方原则。
如果没有其他别的调解,无生命的物质应该是没有物质的,在没有相互接触的情况下操作并影响其他物 质......重力应该是物质的先天性,内在性和必要性,以便一个物体可以采取行动另一个距离真空,没有其他任 何调解的地方,他们的行动和力量可以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荒谬的事情,我认为没 有一个人有哲学上的问题一个有能力的思维系统可以融入其中。引力必须由代理人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行事而引 起;但是不管这个代理人是重要的还是非重要的,我都留给了我的读者。
暖维斯自发热手套原理及与传统手套对比优势介绍

暖维斯发热手套原理暖维斯发热手套,以“仿生学”为手套的设计制作基础,以“太阳能和电热技术”为基础原理,属于传统手套的更新换代产品。
产品的“吸收太阳能热量的吸热网”和“电热碳纤维PVC胶包非金属材料”。
碳纤维材料性能稳定, 单位能耗发热量高, 柔软性好,具有抗酸碱,耐高压等优良特性,而且在发热过程中碳纤维会产生8-14微米远红外线的温度,利用内部的各类实密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热量。
对手套内空气进行均匀加热,起到恒温恒热的作用,而且远红外线对人手具备了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杀菌抑菌等功效。
针对寒冷的冬天容易生冻疮或者户外工作、骑车的人群,暖维斯发热手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暖维斯发热手套】与【普通手套】的优势暖维斯发热手套销售渠道、针对人群摩托车、电动车专卖店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群体手经常暴露在外,一到冬天就又冷又吹又冻手,暖维斯空调手套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时时为双手带去温暖,必然是摩托车、电动车人群的不二选择。
服装店渠道将暖维斯发热手套手套放在服装店渠道销售,丰富服装店的品种,满足顾客更多需求,互盈互利。
饰品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饰品店是年轻女性的必去之地,这群人往往都是追求新鲜事物的主打人群,暖维斯发热手套不仅时尚,而且作为手套新品一定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内衣店渠道一般内衣店内都有手套销售,而暖维斯电热手套是普通手套的价格,而且有更创新的技术,必然顶替普通手套,成为内衣店内的手套销售主角。
杂货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杂货店往往都是在社区周边,消费群体主要以居民为主,也都是老顾客。
暖维斯电热手套作为优质的保暖手套新品,只要获得了一个顾客的认同和购买,就能迅速形成口碑传播效益,让周边的居民迅速达成购买。
药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药店是老年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而多数老人都怕凉、注意保暖,有关节炎的更是数不胜数,每到冬天,老人对双手的保暖措施更是十八般武艺亮相。
暖维斯空调手套作为功能性保暖手套进驻药店销售,很好的满足了中老年人的手保暖问题,也弥补了药店没有此类产品的空缺。
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原理

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原理
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原理是在接触生物危险物质时能够防护工作人员的身体、皮肤等部位,避免其感染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
常见的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
防护服通常采用防水、防风、防静电和防细菌和细胞等高科技材料,能够有效隔离外界的危险环境。
手套通常采用乳胶或丁腈等材料,能够保护手部肌肤,有效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质。
口罩和面罩通常采用高质量的纤维织物或塑料,挡住有毒气体和细菌的侵袭,保持呼吸畅通。
护目镜则能够保护眼部免受微生物、有毒气体和化学品的伤害。
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原理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护人员免受危险物质侵害的方法,使得生物实验室的工作者能够安全地处理病原菌、病毒、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质。
同时,生物安全防护用品也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化工等众多行业,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暖维斯自发热手套原理及与传统手套对比优势介绍

暖维斯发热手套原理暖维斯发热手套,以“仿生学”为手套的设计制作基础,以“太阳能和电热技术”为基础原理,属于传统手套的更新换代产品。
产品的“吸收太阳能热量的吸热网”和“电热碳纤维PVC胶包非金属材料”。
碳纤维材料性能稳定, 单位能耗发热量高, 柔软性好,具有抗酸碱,耐高压等优良特性,而且在发热过程中碳纤维会产生8-14微米远红外线的温度,利用内部的各类实密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热量。
对手套内空气进行均匀加热,起到恒温恒热的作用,而且远红外线对人手具备了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杀菌抑菌等功效。
针对寒冷的冬天容易生冻疮或者户外工作、骑车的人群,暖维斯发热手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暖维斯发热手套】与【普通手套】的优势暖维斯发热手套销售渠道、针对人群摩托车、电动车专卖店骑摩托车和电动车的群体手经常暴露在外,一到冬天就又冷又吹又冻手,暖维斯空调手套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时时为双手带去温暖,必然是摩托车、电动车人群的不二选择。
服装店渠道将暖维斯发热手套手套放在服装店渠道销售,丰富服装店的品种,满足顾客更多需求,互盈互利。
饰品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饰品店是年轻女性的必去之地,这群人往往都是追求新鲜事物的主打人群,暖维斯发热手套不仅时尚,而且作为手套新品一定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内衣店渠道一般内衣店内都有手套销售,而暖维斯电热手套是普通手套的价格,而且有更创新的技术,必然顶替普通手套,成为内衣店内的手套销售主角。
杂货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杂货店往往都是在社区周边,消费群体主要以居民为主,也都是老顾客。
暖维斯电热手套作为优质的保暖手套新品,只要获得了一个顾客的认同和购买,就能迅速形成口碑传播效益,让周边的居民迅速达成购买。
药店渠道暖维斯自发热手套药店是老年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而多数老人都怕凉、注意保暖,有关节炎的更是数不胜数,每到冬天,老人对双手的保暖措施更是十八般武艺亮相。
暖维斯空调手套作为功能性保暖手套进驻药店销售,很好的满足了中老年人的手保暖问题,也弥补了药店没有此类产品的空缺。
穿戴搜救设备原理

穿戴搜救设备原理
穿戴搜救设备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保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面罩、防护服、手套和靴子等防护装备。
面罩:面罩通常由透明塑料制成,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烟雾、化学物质、细菌和其它微粒进入口鼻、眼睛和面部皮肤等敏感部位。
面罩需要紧密贴合面部,以确保空气不能绕过过滤器进入面罩内。
防护服:防护服通常由聚丙烯或聚氨酯制成,可以防止有害物质、化学物质和液体等进入人体。
防护服需要紧密贴合身体,以确保不会被污染的空气或物质进入服装。
手套:手套通常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可以防止接触到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从而保护手部。
手套需要紧密贴合手部,以防止有害物质渗入。
靴子:靴子通常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可以防止接触到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从而保护脚部。
靴子需要紧密贴合脚部,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鞋子内部。
穿戴搜救设备的原理是通过以上装备,尽可能的减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与有害物质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事故的危害性。
但是穿戴搜救设备并不能完全避免危险,因此遵循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套原理”和“贝尔原理”的等效性
爱因斯坦不是不相信量子纠缠的概念,而是不相信量子物理学“波尔学派”的解释,爱因斯坦或爱因斯坦学派和波尔或波尔学派的解释有根本的不同,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学派”相信和支持“确定性原理”的解读,而波尔和“波尔学派”坚持和认同“不确定性原理”的阐释。
量子纠缠是物理学中最古怪、最荒谬、最神奇的粒子行为,这种看似疯狂、非理性的量子现象超乎了任何人的想象,如果一对粒子处于纠缠的状态,那么当人们试图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参数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参数会随即发生变化,就像在两个粒子之间产生了“心灵感应”一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纠缠粒子之间没有彼此沟通的“管道”,没有相互影响的“连线”,没有科学家已知的粒子相互作用,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那么这种诡异的作用相对容易理解,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远,甚至彼此分开到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尺度,那么这种诡异的作用就会成为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量子纠缠理论与目前同样热门的引力波理论有一点不同,引力波的理论描述相对充分、完善,而引力波的搜索和检验相对不足、薄弱;量子纠缠的搜索和检验相对充分、全面,而量子纠缠的理论描述相对欠缺、分散。
“手套原理”是爱因斯坦用来形象地比喻量子纠缠现象的,他曾将一对纠缠的粒子比喻为
“一双手套”,将“爱因斯坦的手套”设想成量子纠缠的场景,就像薛定谔曾经将“薛定谔的猫”假想为量子叠加的场景一样,如果说“薛定谔的猫”是一只用于思想实验的“量子猫”,那么说“爱因斯坦的手套”则是一双用于思想实验的“量子手套”。
作为“想象力大师”的爱因斯坦将量子化的一双手套分别放置在两只箱子内,其中的一只箱子放置在“你”的面前,另一只箱子放置在天寒地冻的南极洲,由于“爱因斯坦的手套”处于纠缠的状态,因此,当“你”打开面前的箱子、看到箱子内的手套时,“你”会立刻知道南极洲那只箱子内的手套,如果“你”打开面前的箱子、发现箱子内是左手戴的手套时,在打开箱子的瞬间,哪怕没有任何人看见放置在南极洲箱子内的手套,那么“你”能够知道这只箱子内安放了一只右手套,反之,如果“你”打开面前的箱子、发现箱子内的手套是右手戴的手套时,那么“你”能够立即知道在南极洲的箱子内安放了一只左手套。
爱因斯坦和波尔、或者爱因斯坦学派和波尔学派的不同在于他们对“手套原理”解释的不同,爱因斯坦相信两只手套在它们分开之前就确定了“左手性”和“右手性”。
一对电子、或光子的纠缠态在它们分开之前已经确定,就像子女的“基因”在他们出生之前就从父母的遗传中确定了一样,相反,波尔坚信两只手套在它们分开之后也不能确定那一只是左手套,那一只是右手套。
一对光子、或电子的纠缠关联是随机发生
的,不是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将来的因果关系。
本作者认为,用“孙悟空的筋斗”和“爱因斯坦的手套”词汇都能形象地描述量子纠缠的现象,两种形象的比喻符合哲学解释学的“等效原理”,但是,从哲学解释学的“差异原理”考量,“孙悟空的筋斗”比“爱因斯坦的手套”更为贴切、生动、形象。
我们用具体的一对性质相反的物品来比喻量子纠缠的行为,这种可选用的物品有很多,比如:“爱因斯坦的车轮”,一个前进,一个后退;“爱因斯坦的陀螺”,一个左旋。
一个右旋;“爱因斯坦的旗帜”,一个上飘,一个下飘;“爱因斯坦的鞋子”,一只左脚,一只右脚;“爱因斯坦的大脑”,一个左脑负责理性思维,一个右脑负责情感思维。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鞋子”和“袜子”,爱因斯坦的“衣袖”和“裤腿”可以相互替代,不是唯一的选项,就像我们可以用“薛定谔的狗”来代替“薛定谔的猫”一样,我们也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袜子”来代替“爱因斯坦的手套”。
但是,潘建伟和其他中国科学家使用的词汇就有所不同,“孙悟空的筋斗”更适合用来比喻量子的奇异行为,孙悟空是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就像科幻电影中的“蜘蛛侠”和“钢铁侠”一样,具有“瞬间移动”的超凡本领,孙悟空的一个筋斗能够翻出“十万八千里”,从一个“云端”消失,即刻从另一个“云端”出现,就像一个纠缠态的粒子行为会瞬时影响另一个纠缠态的粒子行为一样。
“蜘蛛侠”和“钢铁侠”只是
力大无比,而孙悟空除了这些“特异功能”以外,还显得灵巧无比,而量子纠缠的行为主要体现了诡异性和灵巧性,因此,孙悟空比“蜘蛛侠”和“钢铁侠”更适合成为量子纠缠现象的“形象代言人”,更适合成为物理学科普教育的标志性画像。
“贝尔定律”、或“贝尔不等式”从数学上证明了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非实在性,物理学家贝尔指明了纠缠态的粒子在测量之前其波函数不能独立存在,量子行为的纠缠态不可分离,从而否定了爱因斯坦有关量子纠缠的观点:纠缠行为是定域的,实在的。
贝尔在1964年、1966年发表了几篇论文,在论文中讨论了隐变量理论的问题,提出了纠缠粒子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一个特性是对一个变量的测量结果依赖于对其它变量的测量;另一个特性是纠缠粒子的非定域性,即:一个粒子的行为依赖于所有其它粒子的行为,无论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都不影响它们的关联性。
“贝尔不等式”的发现被物理学家称之为科学史上最深奥的成果之一,一些科学史家认为“贝尔定律”提供了一种验证的可能,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因此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得以检验,如果我们将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理解为粒子之间的一种超时空联系,那么实验物理学家如何检验纠缠粒子的超时空特性?于是,本作者联想到“弦理论”的多维度特性,发现了在贝尔的非定域性、或超时空性和弦理论的时空多维性的解释之间存在“等效原理”。
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我们对量子
纠缠现象的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对一个粒子进行观测时,另一个和它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将会瞬时感受到观测、或测量的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纠缠粒子状态的变化能够同时发生,距离的大小不影响它们的变化行为。
根据弦理论的推论,不仅微观世界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多重维度,而且宏观世界也存在我们未知的多重时空,本作者科学哲学的“发现之旅”只是用“等效原理”来建立微观和宏观世界在多重时空概念之间的等效关联,不是研究微观和宏观多重时空性的细节方面。
由于宏观世界可能存在高于我们已知的四维时空,因此,我们在四维时空看到的大距离、甚至“无限大”的分离就会变成我们在不可想象的高维时空中“看到的”小距离、甚至是“无限小”的分离。
根据弦理论的推论,高维度的时空将把我们在熟悉的四维时空中看到的非常大、无限大的分割缩小为非常小、无限小的距离,这种神奇的“尺缩效应”甚至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不能描述的,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爱因斯坦“尺缩效应”的概念,那么本作者不得不定义一个弦理论“尺缩效应”的概念,爱因斯坦的“尺缩效应”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当运动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时会引起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尺度的缩小,比如:一个以光速运动的飞船比原来的长度变短了,而弦理论的“尺缩效应”属于微观和宏观多维时空的属性,由于量子信息的传播发生在微观和宏观的高维时空,或者在高维时空中存在一种“量子通道”,
因此,一个粒子的量子信息能够即刻传播给另一个相互纠缠的粒子,这种传播的速度就像“爱因斯坦的手套”和“孙悟空的筋斗”所描述的那样。
“贝尔定律”和弦理论都能够解释量子纠缠,这种现象是传统的经典物理所不能解释的,量子宇宙和天体宇宙的超时空性指向了时空的多维性,多维时空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粒子的纠缠行为,还能够解释粒子的叠加行为,在我们观察或测量一个粒子的状态之前,该粒子同时处于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双重态,就像那只“薛定谔的猫”既活着、又死去了一样,在我们观察或测量粒子的状态之后,它的双重性就会遭到破坏,要么表现为一种粒子的属性,要么表现为一种波动的属性,在量子叠加的同时性和量子纠缠的同时性之间符合“等效原理”,本作者又一次在两个物理事实的关联中发现了它们的等效性,这是本作者活在“思想的世界”的价值所在,赚钱的需要能够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快乐和满足,而不赚钱的需要同样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期待。
由于“贝尔定律”和弦理论都有待实验的证实,因此,“贝尔不等式”的非定域性和弦理论的多维时空性都不能作为量子纠缠现象的唯一解释。
2017-6-19(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ed principle of equal effect to Einstein's theory of“gloves principle” and “Bell's inequ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