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24页PPT
贝尔的后工业时代理论

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构建的,他运用知识中轴原理的范式,建立后工业社会的知识-技术决定论,试图总结与预测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后果。
对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进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态,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选择和未来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能人统治新型社会1959年贝尔第一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名称。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到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标志着“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成熟。
贝尔从工业社会出发,将社会分成三种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所谓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 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的这种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一批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和加工业即第二产业为主,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
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他认为,分析后工业社会,可分为技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三个部分。
经济的中轴原理是效益原则,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工具理性是根本原则、科层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政治的中轴原理是平等原则,文化的中轴原理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原则。
(1) 在经济方面,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
在前工业社会中,主要的产业部门是农业、矿业、渔业、林业等行业。
这些经济部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可将其归类为第一产业。
这些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贝尔将其称之为“对自然的博弈”。
工业社会是指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
工业社会的工作主要是设计“人对付人造自然的策略”。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4. 后工业知识社会学 •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其主要根源是知识性 质的变化:知识的指数增长和科学的分支,新的智能技术 的出现,使用研究与发展预算来创立系统研究。 • 知识性质的变化,最根本的是理论知识成为后工业社 会的首要的主导因素,成为作用其他社会层面的中轴。而 这个根本性的变化是通过知识增长、知识分化、新• 贝尔着重研究知识转化为技术怎样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理论知识成为社会发展中轴如何引起阶级结构以及后工业 社会科学精神变化。
• 5. 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 • 现代社会由三个特殊领域—经济-技术领域、政治领域 和文化领域组成,每个领域都服从于不同的轴心原则,各 有自己的独特模式,并依此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正是这 种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1)经济-技术领域 • 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 • 根本原则—工具理性; • 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科层制; • 在这个领域中,个人必然被当作“物”,而不是人来 对待,成为最大限度谋求利润的工具。
• 2)政治领域 • 是调解冲突的部门。起轴心支配作用的是平等原则:法 律平等、公民权利平等以及社会与经济权利平等。政治的 实质是统治者的意志的表现,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需要 借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因此而造成了一种普遍的 紧张形式。 • 3)文化领域 • 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在这个领域, 个人的感觉、情绪和判断压倒了质量与价值的客观标准, 决定着文艺作品的贵贱。表现自我和自我满足是文化领域 的轴心原则,这个原则通过资本主义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 作品表现出来。
• 2. “中轴原理”方法论 • 社会现实是无限复杂因素相互联系而织成的矛 盾关系网,仅从某一种单一视角把握不了社会各 种矛盾关系。因此,“中轴原理”首先强调社会 现实的复杂性和观察视角的多元性。认为从特定 视角把握到的矛盾关系,实质上抓住了观察者所 面对的诸种社会矛盾关系中的一种主要因素,然 后以此为轴心去概括和解释他所面对的社会矛盾。 • 中轴原理在肯定社会矛盾关系复杂性、多元性 同时,强调人们可以根据其主观需求,在复杂的 矛盾关系中选择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或最重要的因 素作为轴心开展社会研究。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三)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决策的 基本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贝尔尝试 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分析 和概念。
1、经济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
贝尔区分和比较了社会决策的两种方式(或者 说是社会生活的两个评判标准):经济学方式和 社会学方式。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经济学方式在资本主义社 会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作为建立在 工业社会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经济学方式有严 重的局限性,贝尔评价:经济学方式基于这样一 个主张,即个人满足是计算成本和效益的单位。 由于经济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病日趋显现,人 们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决策方式适应社会的发 展,贝尔认为这就是社会学方式。这种方式是 以“公共利益”为准绳。这种方式包含两个 根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使所有的人都纳入社 会中来,有意识的确立社会公正,贝尔在此特别 强调社会对妇女、黑人等一些少数群体的纳 入;第二个问题是为公共服务的社会物品服从 公共需要或政治需要,而不是服从个人需要。
(一)后工业社会具有以下五个 特征:
(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后工 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 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2) 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职业 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 。所谓职业分布,不 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 (3) 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 策的源泉,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工业社 会是生产商品、协调人与机器关系的社会。后工业 社会则是围绕知识,为了创新和变革,实施社会控 制和指导而组织起来的社会;这样也就形成了必须 从政治上加以管学者不 断探索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未 来,寻找经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 之间的相互联系。 贝尔的著作《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 测初探》应运而生,这部洋洋数十万言 的巨著,使他获得美国“知识分子中的 知识分子”的美誉;并成为未来研究学界 的佼佼者。民意测验表明,他是美国最 受人尊敬的十大知识分子之一。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收稿日期:2015-04-19作者简介:刘挺(1990-),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
而美国未来主义家、政治哲学家丹尼尔·贝尔(1919-2011)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并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由于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思想观点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轨道,因此,探析和批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以技术为中轴考查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是用阶级的观点考查社会形态的演变,而贝尔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虽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采用的却是另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贝尔的观点是从“没有一个概念图式可以把一个社会现实描述穷尽。
”[1]6出发,以中轴原理即“人们目的决定人们注意力的中心”,以此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或者社会形态的演变。
受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影响,传统的社会学主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中轴,将社会发展区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社会发展阶段。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贝尔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中轴,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社会发展阶段。
在贝尔看来,“技术一直是区分社会时代变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技术改变了社会关系和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2]211按照这种思路,贝尔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社会发展,而是在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也可以说,生产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种中轴作用也体现的更为明显了。
在贝尔看来,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要是以生产和使用各种知识技术而展开的。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当代价值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当代价值【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主要探讨了信息时代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贝尔的学术背景以及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提出,然后探讨了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信息时代的崛起、数字化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
最后分析了贝尔理论在当代的意义,探讨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贝尔的理论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应对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信息时代、数字化、全球化、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发展方向、当代意义、启示。
1. 引言1.1 贝尔的学术背景严格来说,贝尔的学术背景是他的个人经历和学术成就所共同构成的,他通过学术研究和论著在学术界建立了一定的声誉。
贝尔,全名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生于1919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知识分子。
贝尔的学术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任教,担任过《公共利益》杂志主编等职务。
他广泛关注现代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其学术著作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强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对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贝尔的学术背景丰富多样,其学识渊博、见识独到,为他后来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提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主要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
贝尔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正逐渐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后工业社会。
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并阐述了这一社会形态的特征和影响。
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导形式。
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包括高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全球化的加剧等。
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The
Capitalism);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 Science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科学》(The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赤字:多大?多久?多危险?》(The ……
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
(1)“具体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已突破马克思关于 社会依次更迭的“理论图式”; (2)科技发展和“中间阶级”的壮大,将引导所有工 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 ……
理论基础:凡勃伦的制 度经济学、熊彼得的 “创新理论”、加尔布 雷思的“新工业国”概 念。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特征
后工业化社会
(Post-industrial Society)
“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化后的
社会形态,是以信息为中心,以知识经济为支柱 的社会。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 家丹尼尔· 贝尔创造的名词, 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 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 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 的新社会结构。
(1)由制造型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 (2)专业技术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社会的主导地位; (3)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 策的源泉; (4)在未来方向上,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 重视对技术进行鉴定; (5)在制定决策上,依靠价
作为一名“介入型”学者,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 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 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aniel Bell)
社会学第十四章社会变迁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社会变迁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3.科学技术 4.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5.意识形态的改变 6.人口状况的改变 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含义与特征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
异,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
规范体系。 第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
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 客观要求。 4.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
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社会有计划地发 展与变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 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 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结构、职业结构。 第三,社会关生活费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生活
[社会学]4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社会学]4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f9d61343323968011c9234.png)
2018/11/20
2. “中轴原理”的特点
(1)强调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观察视 角的多元性; (2)强调重点性原则;人们在复杂的矛盾关 系中选择时,会受到其自身主观价值因素 的影响。
贝尔认为,中轴原理是否定因果论的方法 论,其目的在于揭示贯穿联结在一起的社 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中的中心结构或中心因素。
2018/11/20 18
2.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变化
(1)以较少成本生产较多商品,成为提高全世界生 活水平的火车头; (2)产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新阶级,是工作活动 的“参谋部”; (3)促进新思维方式的产生,把思维与行动的根据 从逻辑合理性转变为功能效用性。 (4)运输与通讯革命,使经济上产生了新的经济相 互依存和新的社会相互影响的情况; (5)美学感觉,尤其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发生了激 烈的变化。
二、“中轴原理”方法论
1. “中轴原理”
社会历史包含着无限复杂的矛盾关系,从不同角 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矛盾关系,概括出不同的社 会结构。 社会学家们所谓的社会结构,都是依据特定的原 则,选取了特定的观察视角,对特定社会矛盾关 系所作出的理论概括。那些被称之为社会结构的 实质上就是这样产生的“概念性图式”。这种形 成概念性图式的方法或原则就是“中轴原理”。
4
2018/11/20
基本学术思想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政治活动领域的主体是个人,而非家族、 公司、教会等集体,参与政治活动的个人 之间应当是平等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对麦卡锡的极右 思想和社会革命思想,鼓吹“意识形态终 结论”,试图走中间路线。
5
2018/11/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