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化解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和化解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县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权,财力相对薄弱,由于多种原因举借,债务规模膨胀迅速,为此,本文就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关键词: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35-01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是摸清债务底数,分清类别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二是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由地方政府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按计划、合同的要求落实好偿债责任。三是制定偿债计划,全力化解风险。根据债务类别,分门别类地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对承担直接偿还责任和承担兜底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偿债资金,逐步化解;对举债人承担偿债责任的债务,要加强偿债的督促。

二、严控新增债务,建立健全债务制度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体系,实现债务增长适度,管理规范。一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作为县级地方政府举债的指导性文件,并依据执行。二是明确管理机构,归口统一管理。明确财政部门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管理部门,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力度,全面负责地方债务的统计分析、举债审查、登记备案、规模控制、偿债资金筹措、债务资金使用监控、风险预警等工作。三是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债务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指标主要选取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进行风险控制。凡是超过预警线上的,不能举债。四是建立偿债准备金,从县级部门预算、土地出让金、举债项目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债准备。五是严格执行举债审批程序。地方政府举债必须经过审批程序,举债筹措的资金用途、投向及偿还等必须明确,举债的用途应集中于解决公益事业和民生问题。500万元以上的举债项目必须报经同级人大审核批准。六是加强金融机构向地方政府放贷的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建立起以项目风险、融资平台公司自身风险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为一体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式,严格审查新增贷款,并对既有贷款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完备手续。

三、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债务规范透明

一是将政府债务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政府的举债数量、举债项目、举债投向、举债效益纳入本级预算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靠政府预算机制强化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和偿还行为的约

束,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债务收支集中和管理透明。二是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凡是政府投资范围内的项目,都应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确保项目投资预算科学准确、合理合法、切实可行。三是建立债务预算编制体系。对债务进行确认、记录、报告,不仅反映债务数量金额的变动,而且反映债务对其资产负债状况及风险的影响,并据此统筹财力状况与举债规模、债务结构。对直接债务,应纳入债务专项预算管理; 对或有负债中的显性负债,应在预算附表中显示,并应对各类担保的数额、结构和基本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四是加强债务预算审批。债务预算与公共预算、基金预算一同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四、加强绩效评价,强化审计问责机制

一是将政府负债管理的内容纳入政府干部政绩考核项目中,地方政府要明确举债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举债评审论证,建立偿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债务的“借、用、还”等环节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作为评价、考核、任用干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加强问责。三是加强专项审计。将债务审计纳入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定范围,是加强对地方举债约束、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的重要举措。审计机关每年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专项审计,以便及时掌握规模及结构、控制风险。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首先要合理界定和划分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改变目前县级以及乡镇政府活动范围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其次,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和担保行为,实行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机制,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的行为,加强对违规决策投资和担保的责任追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