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合集下载

黄芩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芩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芩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芩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

主要功效包括:
1. 清热解毒:黄芩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疟疾、化脓性皮肤病、肺热咳嗽等症状。

2. 利胆排石:黄芩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胆固醇的排泄,对胆石症和胆结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菌抗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肝炎等疾病。

4. 抗过敏:黄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5. 抗肿瘤: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对抗肿瘤有一定的作用。

黄芩通常以药材或中药饮片的形式使用,可以煎汤饮用,也可以研粉后用水冲服。

一般建议每次服用3-10克,一日2-3次。

对于孕妇、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黄芩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以免引发不适。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1. 黄芩的概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药用部分为黄芩根和根茎。

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感冒等疾病。

下面将介绍黄芩的功能主治。

2. 黄芩的功能黄芩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清热解毒:黄芩性寒,可以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病、感冒等疾病。

•平肝泻火:黄芩有抑制肝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升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状。

•利尿通淋:黄芩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缓解水肿。

•抗菌消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

•抗过敏:黄芩可减少过敏反应,并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3. 黄芩的主治黄芩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感冒发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咽喉肿痛:黄芩有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疾病。

•皮肤病: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疮疖等。

•黄疸:黄芩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高热抽搐: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搐引起的症状。

4. 如何使用黄芩黄芩一般以黄芩根或根茎为药材,可以制成药片、中药颗粒、中药汤剂等形式进行内服。

对于外用,可以将黄芩煎煮成黄芩水,用于清洗患处。

剂量方面,一般成人口服黄芩药片剂每次2-4片,每日3次;儿童用量需减少。

具体用量还需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黄芩属寒凉药,孕妇禁用。

•过量避免:使用黄芩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生。

综上所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平肝泻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病等疾病。

但使用时需注意孕妇禁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黄芩,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凉血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正确的吃法。

一、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火疮、疔疮等。

2.泻火利水:黄芩能够泻火利水,有助于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火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3.凉血止血:黄芩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出血过多或身体虚弱引起的出血症状。

4.抗菌消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咽喉炎、肠胃炎等。

二、吃法1. 黄芩煎剂将适量的黄芩取出,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后取煎剂,分次饮用。

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2. 黄芩汤剂将黄芩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后取汤剂,分次饮用。

黄芩汤剂常用于中药复方的配伍中。

3. 黄芩丸剂将炮制好的黄芩加入其他药材制成丸剂,按照医生建议或药品说明书指导服用。

4. 黄芩口服液市售的黄芩口服液,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服用,通常为口服液或口服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属于中药材性寒,不宜过量食用,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慎用。

在使用黄芩的同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或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正确的吃法可以有效发挥其药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食用黄芩,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服用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黄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黄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芩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黄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黄芩泡水喝有什么好处黄芩,又名山茶根,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我们都知道黄芩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很多人都会购买黄芩来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不过对于黄芩具体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很多人都还不是很了解的。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岑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功效与作用1、清热燥湿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凉血安胎黄芩治疗孕妇的胎动不安,凉血安胎。

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起到保胎的作用。

3、主治温热病黄芩主治温热病,温热病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

服用黄芩,能够缓解病情。

二、禁忌脾肺虚热者忌之。

黄芩泡水喝有什么好处1、降血脂:用黄芩泡水喝其中有一个功效就是降血指,因为黄芩里含有汉黄芩素能对人体的血清甘油起到降低,同时能对血清HDL-ch的含量可以增加。

2、抗癌作用:有相关的实验证明,用黄芩泡水喝会对体内的癌细胞起到抵抗作用,这就是因为黄芩里含有的黄芩黄酮成分起到的作用。

3、治疗慢性气管炎:与甘草一起配伍泡水喝还可以起到治疗慢性气管炎功效,因为甘草可以止咳去咽痛,而黄芩有抗多种细菌之效。

4、止渴去热:如果因为天气湿热而有发热、胸口作闷、口渴、上火、食欲不振等症状,用黄芩泡水喝能减缓。

黄芩怎么吃1、阿胶黄芩汤材料: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陈阿胶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鲜车前草25克。

做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功效:秋燥。

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

2、黄芩泡酒材料:黄芩20g冰片2g用法:使用时用棉签蘸药酒涂于口疮处,每日三四次。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

黄芩主要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黄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然而,黄芩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禁忌事项。

一、黄芩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泻火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对于热毒、火热所致的一些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清热泻火可以消除体内的炎热症状,如口干、口舌生疮、便秘等。

同时,黄芩还能降低体内炎热引起的体温升高,达到退烧的效果。

2. 燥湿解毒黄芩有很好的燥湿解毒作用,可以减轻湿气引起的症状,如浑身沉重、口苦胃口不好、便秘等。

黄芩还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具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因此,黄芩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一些疾病,如湿热病、痢疾等。

3. 抗菌抗病毒黄芩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黄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破坏其生物膜,从而杀死细菌和病毒。

因此,黄芩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

4. 抗氧化黄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抗氧化作用对于防止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对于抗氧化作用有很大贡献。

5. 抗过敏黄芩能够减轻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鼻炎、皮炎等。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抑制过敏反应和减轻炎症的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二、黄芩的禁忌1. 孕妇禁用黄芩属于寒凉药物,孕妇准妈妈不宜使用。

黄芩性寒,有可能引起孕妇的子宫收缩,甚至导致流产。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黄芩。

2. 体质寒凉者慎用黄芩属于寒凉药物,对于体质本就属于寒凉的人群来说,使用黄芩有可能导致腹泻、寒凉等不适症状加重。

因此,体质属于寒凉的人群在使用黄芩时应慎重。

3. 注意剂量合理黄芩属于辛寒解毒药,虽然具有很好的功效,但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黄芩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芩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又名苦参、地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芩具有苦寒解毒的功效,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主要成分是黄芩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作用。

黄芩被认为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包括感冒、咽喉炎、消化不良、肝炎等病症。

黄芩还能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抗癌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炎作用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优秀的抗炎作用。

研究显示,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此外,黄芩素还能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达到治疗炎症的效果。

二、抗氧化作用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清除自由基,阻断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

此外,黄芩素还能激活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三、镇痛作用黄芩素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黄芩素还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镇痛的效果。

四、抗病毒作用黄芩具有抗病毒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黄芩素可以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此外,黄芩中的其他成分,如黄芩苷和黄芩黑素等,也具有抗病毒活性。

五、消化系统作用黄芩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增加胃酸和胆汁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改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黄芩还可以通过抗炎作用,减轻胃炎和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

六、免疫调节作用黄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此外,黄芩还可以调节免疫相关细胞的分泌和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作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作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和功效作用简介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

在中医药学中,黄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功效作用。

功能主治黄芩具有以下多种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黄芩能清热解毒,对热毒和湿毒有较好的化解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热毒痈疽、疮疖溃烂等症状。

2.泻火解毒:黄芩具有泻火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热毒引起的不适症状。

3.祛湿利水:黄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减少湿热引起的水肿、尿黄等症状。

4.平肝息风:黄芩对风热、风湿、风毒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病等疾病。

功效作用黄芩的功效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作用:黄芩中含有丰富的黄芩素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2.抗炎作用:黄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3.抗氧化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等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4.抗过敏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鼻炎、皮炎等。

5.抗肿瘤作用:黄芩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使用方法黄芩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煎汤服用:将黄芩切片后,加水煎煮,取汤液服用。

一般情况下,每3次服用,可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调整。

次服用3060克,分22.茶剂饮用:将黄芩与其他药材混合,用开水冲泡成茶剂,可以口服或外用。

一般每日1~2次,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进行调整。

3.外用药膏:将研磨后的黄芩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或其他载体,制成药膏,外用于疮疖溃烂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黄芩时应遵医嘱,服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使用黄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慎用;2.对黄芩过敏者、脾胃虚寒者和气血虚弱者慎用;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指导;4.长期使用黄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黄芩的作用和功效

黄芩的作用和功效

黄芩的作用和功效
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功效。

1. 清热解毒:黄芩能够清热解毒,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病情。

2. 抗菌消炎:黄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对多种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各种感染引起的疾病。

3. 抗氧化: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

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延缓衰老、改善皮肤质量等。

4. 抗炎作用:黄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它能够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5. 抗过敏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引起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它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的过敏反应,减少过敏原的释放,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总之,黄芩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炎和
抗过敏作用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的功效和作用
1、可用于发热,或肺热咳嗽,及热毒疮疡等。

黄芩治热病,常与黄连、栀子等搭配;若是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等药同用。

2、还可用于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引起的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3、此外,黄芩还有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胎动不安。

黄芩的附方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

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黄芩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

茎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毫米,近于无毛。

花萼开花时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
萼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果时花萼长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

花冠紫、紫红至蓝色,长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中部径1.5毫米,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毫米,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

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具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状毛;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前对在内侧后对在两侧被小疏柔毛。

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

花盘环状,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后方延伸成极短子房柄。

子房褐色,无毛。

小坚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径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