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习题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习题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习题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习题】

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

。”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

”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

【参考答案】

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苍山负雪”。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明烛天南”。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泰山之阳_,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_。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_。”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四十五里_,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

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__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大风扬积雪击面_。”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 是:“,?” 5.《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 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8.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复咏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 的”。 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10.“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 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柯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和着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慷慨悲壮。 1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送行人员愤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借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的 先例劝项羽不要诛有功之人。 19.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要讲究大礼节,不计较小礼节的观点。 20.司马迁《鸿门宴》中,沛公“__________”一句话说明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的原因。 2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经?氓》中“__________”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 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全覆盖)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4. 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 “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7、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9、“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0、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11、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12、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3、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5、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16、《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17、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18、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19、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20、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21、文中用,说明滕子京的官职变化的时间以及地点。 22、因为政治经济状况良好于是 23、,句概括了洞庭湖的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现。 24、作者在铺叙洞庭美景之后做了这样的总结,。 25、因洞庭一带景致优美吸引了很多远调的官吏和文人,, 26、在的情况下,洞庭湖上就会阴风四起,恶浪滔天。 27、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气和湖面发生的变化是,,, 28、阴雨连绵的时候日月和山川都发生了变化,。 29、因为天气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的恶果。 30、恶劣天气来临时,傍晚时分会有如下变化, 31、自然景物在风雨的作用下变得萧索不免让作者黯然神伤, 32、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洞庭湖上从湖面到天地都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 33、作者用,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美景。 34、美景有渔人的参与才能达到极致,。 35、作者用,美景尽收时,佳酿在手,微风轻抚的快意。 36、作者曾探求过古代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相比,于是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 37、文中用,。?三句写出仁人们无论在朝廷内外都会忧虑,无法释怀。 38、作者用看似发问的,?两句表明自己在道上归属。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王珍彩第1 页共3 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4.,;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3.滕子京的政绩:(),()。 4.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6.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7.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8.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 9.《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10.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1.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是:(),()。 12.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3.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 14.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 15.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 16.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17.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18.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 19.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 20.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 2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用(),()来形容夜空的纯净,月色皎洁;又用()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2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3.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4.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2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 26.《岳阳楼记》中描写烟雾完全消散之后,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7.《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8.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

苏教版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巩固训练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 _,__ _ _。 3、在《劝学》中,荀子以“,”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5、《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劝学》中,“,”两句从“看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8、荀子在《劝学》中指“,”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在《劝学》中作者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的是:,,,,。 1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 , 。 12、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 于,。 1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分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 “,”。 15.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6、《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 1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的:,,, ,。 1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因:,,,。 19、《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 20、《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 ,。 21、苏轼《赤壁赋》中常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的名句是: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全

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说明滕子京官职变化的时间和地点。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因为政治经济状况良好于是重修岳阳楼。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与上文哪一句照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作者写文章直接原因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句概括了洞庭湖的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现。 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作者在铺叙洞庭湖美景后做了这样的总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原因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因洞庭湖一带景致优美吸引了很多远调的官员和文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文中起过渡作用,领起下文文人骚客的悲喜之情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在淫雨霏霏的情况下,洞庭湖上就会阴风四起,恶浪滔天。 《岳阳楼记》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阴天时的气象的句子: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气和湖面发生的变化是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雨连绵的时候日月和山川都发生了变化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因为天气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的恶果。 恶劣天气来临时,傍晚时分会有如下变化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自然景物在风雨的作用下变得萧索不免让作者黯然神伤: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洞庭湖上从湖面到天地都呈现出别样的景致: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沙鸥翔集。 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锦鳞游泳。 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文中描写阳光明媚时洞庭湖鸟儿飞来飞去,鱼儿游来游去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作者用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美景。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岳阳楼理解性默写答案

理解性默写知识清单《岳阳楼记》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壁。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 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作者:————————————————————————————————日期: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必修一)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_______;俯瞰:。总结:。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 默写教师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雨巷》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a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潘自航整理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 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 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 句话是:,。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内容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 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 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 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 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云彩。 7、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最新岳阳楼记习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 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 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高考《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洞庭湖波光闪耀和水中月影的夜晚美景语句是: 2.描写洞庭湖鸟欢鱼跃景象的句子 3.描写河岸沙洲花茂草盛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表达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政治抱负,也是全文的主旨句的是 6.表明作者正确对待人生苦乐,突出其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7.写出滕子京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两句 8.赞美滕子京政绩突出的两句: 9.文人在阴雨连绵时登岳阳楼会产生远离国都家乡,担忧害怕悲伤心情的两句 10.分别交代滕子京被贬官和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授滕子京所托的两句 11.说明洞庭湖四通八达,交代岳阳楼地理位置的两句 12.用反问的语气勉励友人滕子京和自己要坚定志向的语句 13.从早晚时间,体现洞庭湖千变万化的壮美景象 14.写出迁客骚人在天气晴朗时登岳阳楼会旷达洒脱愉悦心情; 15.写出洞庭湖辽阔壮美,无边无际的两句 16.作者认为巴陵郡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的两句 17.写出洞庭湖与远山长江相连,非常壮美的两句 18.写出古代大多文人来到巴陵郡都会登岳阳楼,赏洞庭湖的两句 19.描写没有云雾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面的两句 20.描写洞庭湖在春光明媚之时,天色湖色相接,江面一片碧绿的句子 21.描写洞庭湖在春光明媚之时,水面平静的句子 22.作者领悟到古代仁人之心,和普通文人悲喜之心不同的句子 答案: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7.衔远山,吞长江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9.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 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 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 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 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 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 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 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 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 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 不武。” 《荆轲刺秦王》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两句是:(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 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两句是:;众人的感受:。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 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必修一,必修二带答案修订稿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必修一,必修二带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语文理解性默写50题 姓名: . 班级: . 成绩: . 一:烛之武退秦师 1: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的理由是: ,,。 2:烛之武推脱的原因是:,,,。 3:烛之武分析灭郑的危害的句子是: ,,, 4:晋侯之所以不袭击背叛他的秦军的原因是: ,;,;,。 二:荆轲刺秦王 5:概括燕国形势的语句是: ,,,,。 6:太子丹希望荆轲更改主意的原因是: ,,, ! 7:荆轲呵斥太子的话是:,! 8:荆轲在易水辞别时所唱的歌词是: ,! 9:当地图展开露出匕首的句子是:,,。 10:荆轲骂秦王的句子是:

六:离骚 24:表现作者悲叹百姓的疾苦的句子是:,。 25:用香草来比喻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是:,。 26:作者虽遭到不平的待遇,但依然九死不悔的句子 是:,。 2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8:表现作者宁愿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29:用圆榫和方卯不和的道理说明道不同不能相合的句子 是:,。 30:用荷叶做上衣,用莲花花瓣做下衣,体现作者高尚品德的句子 是:,。 31:用加高帽子,加长佩戴表现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是:,。32:作者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本心的句子是:,。 七:孔雀东南飞 33:临行前刘兰芝精心打扮的句子是: ,。,。,。 ,。,。,。 34:刘兰芝对焦仲卿立下的誓言是:,。,。35:焦仲卿夫妇双双自尽后合葬时的环境描写 是:,。,。 八:涉江采芙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