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特点
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旅游地质资源探讨

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旅游地质资源探讨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地区地质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独特,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珍贵的岩石地貌,同时自然景观也非常优美,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一、地质特点二龙山地区位于内蒙植被带与草原带的交界处,气候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地质构造上主要由太古宙黑云母片岩、千里岩、嵯岗岩等组成。
该地区曾发生过撞击事件,形成了千里岩和泥盆系砾岩等岩石地貌。
二、矿产资源二龙山地区矿种主要有金、银、铁、铜、铅、锌、锡、钼、钨等,其中金储量最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二龙山地区的黄金矿资源逐渐被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采选、选冶加工技术体系。
截至目前,该地区丰富的金矿储量仍在继续开采中,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金矿选矿场景。
三、旅游资源1. 泥盆系砾岩泥盆系砾岩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质景观。
这些砾岩呈现出类似于火山爆发的特点,被形容为“火山喷发中的流动熔岩冷却而成的石头”。
在阳光的照射下,泥盆系砾岩的颜色变化多端,呈现出金色、红色、灰色等多种色彩,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2. 狮子山狮子山是二龙山地区的一座山峰,其山顶高约1500米。
狮子山形如一头狮子,因此得名。
爬上山顶,可以看到周围山川的壮丽景色,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在此拍摄美丽的照片。
3. 车前草湖车前草湖位于二龙山地区的车前草镇,是一个草原湖泊,水面呈现出蓝色。
湖边的牧民和羊群,构成一幅生动的草原风光画。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钓鱼、划皮划艇、欣赏草原歌舞、品尝特色美食等。
四、发展前景二龙山地区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紧密,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二龙山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未来,二龙山的旅游业将会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新疆旅游之地-伊犁地质地貌及景点介绍

气象条件
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 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 均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 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 342.7毫米,山区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区 202.6毫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年平均 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 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
【凄美传说】
赛里木湖传说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的蒙古族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 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还没有赛里木湖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盛开鲜花 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的姑娘与叫做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 子彼此深深相爱,可是凶恶的魔鬼贪婪切丹姑娘的美色,将切丹抓入魔宫, 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在魔鬼们追赶下,切丹被迫跳进一个深潭。 当雪得克勇拼后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也跳入潭中殉 情而死,刹时,潭里涌出滚滚涛水,于是,这对恋人的真诚至爱和悲痛泪 水,化成了赛里木湖。
一望无际的那拉提草原, 让你放飞你的梦想! 展翅高飞吧!
坐下来,小憩片刻!
那拉提,继续前行, 我们去看看另一草原---
巩乃斯大草原!
巩乃斯草原 与那拉提草原大同小异, 但你可以丛中获取那么点个中几味。
伊犁巩乃斯,蒙语意为 “太阳坡”分布在伊犁 新源境内,是新疆细毛 羊的故乡,也是“天马” 的著名产地,。
赛湖由于水深,透明度又极高,湖水碧绿湛蓝。 由于水底地形的影响,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状况的变幻, 湖水色彩斑斓,且随时改变着自己的颜色。"青蓝深浅层出,…… 修忽万变,莫可名状"(祁韵士语)。湖中倒影清晰逼真,且极富立体 感。
水中蓝、紫、青、绿、橙、黄、红、灰、白等各种色彩一应俱全, 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偌大的绝美水墨画诚如元朝邱处机 诗所云:"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其景美无比。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董红梅刘慧芳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
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
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
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更多1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
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
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保护摘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地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类有关的文化遗址遗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且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地质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主要特点、分布情况、开发保护一、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性。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分布的空间也极为广泛,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河、无论是喀斯特还是黄土、沙漠,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都以不同方式存在。
就后者而言,由于地势、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旅游资源,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山岳旅游地质资源方面,我国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大山,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且各具特色。
2、空间定位性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是指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这种空间位置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内在分布规律。
例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碎屑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并且与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有关。
3、永续性及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
因此,相对于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同时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以)再生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及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其它钙华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以百万年或万年计。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岩溶旅游资源、火山旅游资源、滑坡旅游
资源、冰川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崖沟旅游资源等。
岩溶旅游资源即岩溶景观、岩溶地貌,它以岩石及其表面上水溶性矿
物质形成的溶孔、穴、洞、裂缝等景观形象著称。
常见的岩溶景观有自然
孔洞、溶谷、溶壑、瀑布、洞穴以及岩石堆等。
火山旅游资源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色在于颜色艳丽,变幻繁多,给人以神奇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火山旅游资源包括火山岩石、
火山湖、火山口等景观;火山灰、火山灰景观等。
滑坡旅游资源指的是经历积淤、滑坡等地质历史的景观,它具有独特
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特点主要是面积较大,形状多种多样,景观多样,伴
随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以及新鲜有趣的探索体验。
冰川旅游资源指的是高山冰川中的景观,其特征是环境清幽,自然壮观,景色宏伟,色彩优美,并且令人震撼、激动。
常见的景观有冰川湖泊、冰洞、冰崖、冰沟、冰柱、冰瀑等。
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可编辑)

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朱一旭(山西省冶金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通过对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其地质特征的描述,详尽叙述了风景名胜区及其地质特征,为以后此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详尽的地质参数。
关键词:山西中南部;旅游;地质特征;开发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包括太岳山、临汾盆地北部、吕梁山南端。
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文物古迹繁多,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其主要有太岳山、洪洞、临汾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与一定的地质条件和背景有关,以地质学角度给予科学的解释,有利于旅游区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和增强其知名度。
1 风景名胜区概况太岳山、洪洞、临汾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位于晋中盆地、临汾盆地两侧。
其主要有太岳山北部绵山、洪洞大槐树两个景区。
1.1 绵山风景名胜区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晋中盆地西南端。
这里集人文、风景名胜为一体,绵山、水涛沟、石膏山三个风景区以洪山?范村断裂与盆地分界,上升隆起形成陡峭的绵山、石膏山主峰;西南侧以三泉断裂与盆地分界,形成含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低山丘陵,主要文物有资寿寺、王家大院、旌介商墓遗址、介庙、灵石(陨石)、韩信墓、介子推墓、文笔塔、周槐等。
1.1.1 绵山风景区绵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km处。
以青山碧水与古建筑相辉映,形成山青、水秀、奇峰与人文为一体的绮丽景色,是山西省1987年首批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又称介山,因春秋晋国大夫介子推功不言禄归隐于此而得名,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寒食节发祥地,建有中国最大的石窟介公祠,历史上先后曾有 18 位帝王和 4 000 多位将相、名人前来归隐以求长寿。
这里儒、道、佛教包容并存,拥有宋代唯一修建的封爵亭和不同朝代修建的大罗宫、云峰寺、正果寺、妈祖庙等,还有国内景区藏书最多的绵山藏经阁,因此又有“冬游龙脊岭、正果寺,夏游水涛沟”之说。
绵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存有唐代古营、石寨等古战场遗址。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景观的分类与评价、地质景观的演变与形成机制、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词
在分类与评价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在演变与形成机制方面,重点探究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实现地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类
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遗迹类
各种美丽的矿物和岩石也是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如水晶、宝石、玉石等。
矿物与岩石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资源特色
评价旅游地质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确定其市场定位和开发价值。
01
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展评价和分类研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2
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究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旅游地质学的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旅游地质景观的展示和体验。
技术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旅游地质学面临的机遇之一。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和特征划分为以下几类:
1. 火山与热液旅游地质资源:包括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和地貌,热液活动形成的热泉、蒸汽喷发和温泉等。
2. 岩溶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天坑、地下河、钟乳石等。
3. 断裂与褶皱旅游地质资源:包括构造地貌和构造遗迹,比如峡谷、断壁、岩柱、露头、悬崖等。
4. 沉积岩旅游地质资源:包括海滩、海蚀槽、地层堆积、沙漠景观等。
5. 冰川与冻土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冰川和山地冻土形成的地貌和景观,比如冰川湖、冰川谷、冰瀑等。
6. 奇岩异石和珍稀矿物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形态各异的奇岩异石、世界罕见的矿物等。
7. 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人们提供自然科学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
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
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
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
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业,作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诞生的一大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地质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的黑马,也露出了它的峥嵘。
在世界现有的旅游资源中,不外乎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几乎绝大部分都与与旅游地质资源有关联,可以说,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形成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进一步形成了地质旅游这一行业,比如许多的地质公园等。
当然,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的作用还有很多。
首先,旅游地质资源的发展,让人们的眼光不在只集中与景物、景色,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旅游地质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它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含义,为其注入新鲜活力;比如,你欣赏的黄山、华山的雄伟壮丽,成就于它的花岗岩地貌,等等。
其次,旅游地质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在它的发展中不断发现新的地质、旅游资源,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资源的社会、科学价值,当然也可以进行很多科学研究,例如研究古代的地质地貌等;比如,国际教科文在我国建立的诸多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那些资源,创造了许多社会价值,还吸引许多学者专家进行科学研究。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在诸多的旅游资源的发展中,就产生了许多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1)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类;(2)山水风光观赏类;(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类;(4)疗养类;(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类等。
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1)自然地质遗迹;(2)人类活动遗迹;(3)地质灾害等。
根据地质学分类方法:1)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如: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与旅游资源;(2)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如:岩石的产地与岩层变、节理、断层与景点形成;(3)新构造运动与旅游资源,如: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运动与景点形成;(4)外力地质作用成景,如:河、湖、海、风化、风、泉、土;(5)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如: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根据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分类:(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3)河流、湖泊、泉水、瀑布旅游资源;(4)海岸海岛、冰川旅游资源;(5)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6)重要地质剖面;(7)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8)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9)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10)岩画、摩崖题刻、观赏石十大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在第一部分已经介绍了旅游地质资源的一般特点,而在我国,这些特点愈发的明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性。
(1)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当然也有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华北区域,地表岩溶很少发育,地下岩溶发育。
(2)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我国有许多以世界奇绝著称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被公认为世界独有或第一。
如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庐山、峨眉山等1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有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西双版纳等12个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内容。
另外,我国名山中几乎都有佛教和道教的寺庙,诸多名山经常是帝王将相、名人墨客、高僧道士出没之地,因此,我国的自然地质旅游资源的奇特性还表现在它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将生活与艺术感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将中国的独特的人文知识融于旅游之中,对世界旅游者都有巨大吸引力。
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基本上受控于区域地质地貌条件,而地质地貌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1)丹霞地质景观: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陇、冀北等地。
目前已发现丹霞地貌600多处。
较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龙虎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贵州梵净山,四川灌县青城山等。
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2)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最典型的为“风动石”)。
我国的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基岩出露面积的1/4~1/3,以闽南沿海和东北北部分布最广。
花岗岩山地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
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东泰山、崂山,陕西华山,安徽的黄山,浙江普陀山,湖南衡山,另外在华北地区也有分布。
花岗岩地貌景观以安徽黄山最为著名,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侵蚀,形成瑰丽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的立体画面。
(3)变质岩地质景观:我国变质岩地质景观较多,具体分布地域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著名的有泰山、嵩山、五台山、武当山、梵净山、苍山洱海等,其中以泰山最为称奇。
泰山以山体高大雄伟著称,尤其是由古老的杂岩组成的南坡,主体是由古老的花岗闪长岩体变质而成。
另一代表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地史教科书”之称的嵩山,一是具有35亿年以来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即“五世同堂”,另一是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5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7亿年的少林运动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使嵩山闻名于世。
(4)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发育于湘西北的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自然保护区中,还有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类型景观为国内外罕见,是我国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湖南省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质公园尤其值得一提,其峰林集中分布区86km2,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中国的该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其代表为云南石林,漓江山水、珠穆朗玛峰北麓等。
(6)火山和熔岩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内蒙古高原、华北山地、长江下游、闽浙沿海、海南岛、台湾及滇西等地,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著名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典型熔岩地质景观。
(7)与水有关的地质景观:我国地广景多,湖海河流俯拾皆是,其具体分布地域遍及天南海北。
我国著名的水系为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闻名世界的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西湖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瀑布更是千姿百态,如我国最美的四川九寨沟瀑布群、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镜泊湖瀑布等;除此之外,海岛海岸、湿地泉水等奇观异景比比皆是,在这里不一一叙述其分布地域。
(8)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系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等形态。
此种地貌出现于多大风、干涸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
中国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与将军崖为此种地貌的典型。
三、具体的实例甘肃的旅游资源甘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大类:1、古文化遗址:甘肃有悠久的历史,遗留下许许多多先民的活动遗迹,人们可以凭此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
甘肃古文化遗址主要有:环县刘家岔遗址、环县楼房子遗址、巨家源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辛店文化遗址、寺洼文化遗址、沙井文化遗址、灵台西周墓葬、平凉四十里铺战国墓、崇信于家湾西周墓地、甘谷毛家坪、陇西西河滩西周遗址、武威磨咀子汉墓群、武威旱滩坡汉墓、武威雷台汉墓、河西魏晋壁画和砖画墓、敦煌佛爷庙——新店台晋墓群、敦煌齐家湾墓群、秦安县唐墓、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兰州西郊明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