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登山的演奏风格看山东筝派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4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4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山东筝艺山东筝派主要依托于山东琴书和山东吕剧,在音乐上增加了热情奔放,另外,他们传统用的是丝弦筝,需要左手按弦的幅度很大,不像钢丝筝动作小一些也能表达出效果,由于丝弦筝左手长期运用,形成重颤的特点。

还有就是用真指甲演奏,不戴拨子,真指甲直接在人手上,所以指甲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小关节的轮,除了勾、托、抹以外,还有挑、劈都用,这样在技法上很精美,演奏的曲目也深沉,热情奔放。

大家都熟知的张为昭先生、赵玉斋先生、高自成先生、韩庭贵先生都是贺贺有名的山东筝派大师。

“四段锦”、“汉宫秋月”都是典型曲目——河南筝艺河南筝曲主要依托是河南曲子,多在南阳一带唱,河南筝曲因为受南阳曲子影响,也分两大类,一类板头曲,相当于山东的大板头曲,版头曲也是六十八板。

一种小调,一般是唱腔、民歌古筝化。

有代表的还是板头曲,曹东扶先生最擅长板头曲;王省吾先生弹得界乎大小调之间;还有任清志先生专门弹小调,很少弹板头曲,四、五十年代这三位最典型。

曹东扶先生在民间唱比弹还著名,他对河南曲子的了解就比较深刻,所以他弹的板头曲更有味道。

河南板头曲比较高亢,具有北方那种热情奔放的音乐特性,从曲子唱腔来看也是属于梆子腔,另外还很悲壮,因为他们的曲剧,善于表现这种内容。

——浙派筝艺浙江筝曲属于弦索十三套的曲目有“海青拿鹤”、“将军令”、“霸王卸甲”、“普庵咒”,江南丝竹的有“四合如意”、“云庆”以及民间乐曲“高山流水”。

也就是从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古筝专业以后,培养出了一批如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这样学生,后来这几位都成长为古筝演奏家。

由于浙江筝曲脱离了合奏谱,也就加强了左手的按、滑、揉的技法,再加上本身受江南丝竹的影响,有快四点、长音摇指等技法特点。

另外“弦索十三套”跟其它山东筝、河南筝等也不大一样,曲调表现的深度、广度要更大一些,表现层次也多方面一些,因此在61年的古筝教材会议,各地的老师开始了解了“浙江筝派”以及其艺术特点。

论山东筝派代表人物

论山东筝派代表人物

论山东筝派代表人物作者:翟源,冯雪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9期摘要:山东流派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在众多古筝流派中有着独特的音乐特性与风格特征。

山东筝派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与鲁西的聊城地区,主要的代表传人有:金玉亭、金以埙、赵玉斋、赵登山、高自成、韩庭贵等。

历代山东筝家创作改编了丰富的山东流派筝曲,其中韩庭贵先生在继承与改编的基础上,悉心研究与探索,创作出不少优秀的山东筝曲,这些作品是山东筝曲风格的艺术典范,成为山东流派的代表作。

关键词:山东筝派;古筝;代表人物;韩庭贵中图分类号:J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50-02古筝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广泛流传,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古筝流派众多,共有9大流派,而山东筝派就是9大流派之一。

山东筝乐苍劲有力,大方脱俗,又韵味十足,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山东筝派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与鲁西的聊城地区,主要的代表传人有:金玉亭、金以埙、赵玉斋、赵登山、高自成、韩庭贵等。

这些老一辈的古筝演奏家都为山东筝派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山东筝派的起源山东筝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的记载。

《战国策》中写道“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早期时候古筝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传入了中原,既而又传入了赵、郑、楚、吴等等国家。

之后又随着客家人三次大迁徙,传入了闽、粤等地,遍及了全国。

传入各地的筝乐在当地的语言、民俗、气候、地理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演奏技法以及风格流派。

而今古筝艺术有山东派、浙江派、客家筝派、陕西筝派、河南派、潮州筝派等九大流派,山东筝派是最具代表的流派之一。

据老一辈艺人研究分析山东派传人现知最早的艺人是黎邦荣,他是清末民初的文人,郓城县黎同庄人,以教书为生,而他的筝艺与乐谱据说是一位不知名的僧人传授的,随后他又将其筝艺传给四位弟子——张为台、张念胜、黎连俊、黄怀德,随后这四位弟子又将筝艺传给了韩庭贵、赵玉斋、高自成等人。

论山东筝曲呈现的艺术特点

论山东筝曲呈现的艺术特点

中华民族拥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音乐种类,各音乐种类在历史、文化、语言、风俗、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艺术风格。

筝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体裁形式亦是如此。

我国不同地区的筝曲有着不同的音乐思维、风格特色和演奏技巧。

国内有关山东筝曲的研究不少,但大多为有关形成发展与演奏技法的研究。

本文将从山东筝曲呈现的角度来分析其内容、谱面等形式特点。

一、内容呈现特点(一)标题特点山东筝曲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的社会民俗生活,通过音乐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

山东筝曲的乐曲标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以乐曲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思想情感或描绘的民俗生活及美景命名这一类型的乐曲标题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乐曲的故事性和情感性。

如讲述西论山东筝曲呈现的艺术特点文 / 孙源〔摘 要〕中华民族拥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音乐种类,山东筝曲为其中重要一环。

同时,它拥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音乐思维与风格特点。

本文旨在发掘山东筝曲除形成发展与演奏技法以外的特点,从曲目呈现的角度找到其特点,为山东筝曲的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东筝曲;呈现特点;乐谱音乐理论音乐世界汉时期王昭君出嫁匈奴的《美女思乡》,描写古代宫女们在深宫之中的悲惨遭遇并殷切思念家人的《汉宫秋月》,表达在世不得志选择归隐山林的白发老翁愤世嫉俗心情的《隐公自叹》,诸如此类的还有《文姬思汗》《鸿雁捎书》《禹王治水》等;以温婉轻盈的旋律来表现清风徐来的诗情画意的《清风弄竹》,描绘春耕时节劳动人民在美丽的田野中辛勤劳动场景的《春到田间》等。

新时期创编筝曲也以此类命名方法为主,如生动描绘元宵佳节热闹场景的《庆丰年》、展现欢庆丰收宏伟场面的《丰收锣鼓》等。

2. 以曲牌名或诗词直接命名山东筝曲的小板曲是由曲牌音乐发展演变而来的。

这些筝曲大多直接用曲牌名称来命名,如《剪靛花》《天下同》《凤阳歌》《呀儿哟》《叠断桥》《叹颜回》《梅花落》《降香牌》等。

论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特征

论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特征

文化探索76摘要:山东筝派,又称齐鲁筝派。

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已经广泛流传于山东境内,《高山流水》其中包含了《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分曲,在20世纪50年代,这四个分曲被整合统一并冠以《高山流水》的名称。

《高山流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山东筝派风格特点的素材资料,通过深入分析《高山流水》这一曲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山东筝曲,以便于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山东筝派的风格。

关键词:山东筝派;演奏风格;传承保护一、山东筝派概况1.历史成因山东筝派,主要指的是流行于菏泽地区和聊城地区的古筝流派。

在历史上,菏泽郓城一带被称为“郓鄄筝琴之乡”,该地区的传统古曲最能代表山东筝派的风格特点。

在山东筝派的筝曲当中,其中大部分体现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

传统山东筝曲的流传,主要是通过生活在聊城地区的金灼南、金以埙两位老先生传习的,在两位古筝前辈的努力下,许多山东筝派的传统曲目得以保存发扬。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该筝派结合山东地区的民间小调、传统音乐等载体,充分拓展了山东筝派的文化内涵,并对山东筝派进行了创新、修复,逐渐形成了山东筝派这一类型。

2.旋律风格受到淳朴民风的影响,山东筝派的筝曲多采用跳进的形式,尤其是在上四度和下四度的频繁跳进当中,形成一种婉转起伏的感觉。

除此之外,山东筝曲中并没有悠长婉转的乐句,其简短明了的乐句更便于听众欣赏理解。

例如从《高山流水》的曲谱当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四度及四度以上之间频繁进行的跳动,体现出了流水中浪花迸溅的自然景观。

在曲目的第一部分,短促的停止和突然迸发的节奏重音能够将听众快速带入曲目营造的环境当中,让听众平静自己浮躁的心,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美好;在曲目的第二部分,通过运用简短明了的表现方式,将高山流水的场面景象描绘了出来,听众能够在演奏中看到汹涌澎湃的瀑布、四处飞溅的浪花;在曲目的第三部分,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筝曲所带给心灵的洗涤,并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给人们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馈赠;在曲目的第四部分,悠远之声再次响起,并于乐曲的第一部分相互呼应,使听众完全陶醉于乐曲之中,将高山流水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与心灵冲击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黄 河之 声
2 0 1 5 年第l 3 期
浅 析 我 国 不 同筝 派 的 艺 术 特 点
张 雅 静
( 衡水学 院音 乐学院,河 北 衡水 0 5 3 0 0 0 )
摘 要: 古筝 作为我 国具有 代表性 的传统 乐器之 一 ,有着 非常悠 久的历 史 。早在 春秋 时期 ,古筝就在 “ 秦地 ”广为盛
音乐 的精 髓进行 了艺术融合 ,呈 现出了不同艺术魅力的流派 。 与 其他 传 统 的 民族 乐 器 一样 ,古 筝 的作 品 也是 传统 的 五声 调 式及 调性 ,但有 非常不 同的一 点是 古筝 的左手 演奏 ,也可 以演 奏出 偏音 ,使传 统的 五声调式 更加 的具 有音乐表 现力 ,使 古筝 曲 多特殊 的音效 ,这 也是
和情趣 ,韵律十足 。潮州筝派 主要集 中在广东 的潮 州一带 ,是典型
的南方音 乐的代表 。潮州筝派 音乐细腻 而优美 ,在 民间广为 流传 。 最为难得 的是潮州 筝派在作 品结构 、演 奏技巧 、记 谱方式等 方面都 比较讲究 ,也较为完整 的将 自身 的流派形成 了完善 的系 统。 浙江 筝派相较 于其他筝派 来说 ,形 成较晚 ,但 也魅 力不减 ,尤 其是浙江 筝派所特有 的清丽优 美的音 乐风格 ,典雅 唯美 的艺 术风格 使其音韵 深厚 。浙江 筝派 的演 奏技法追 求质朴 ,也 非常 的简 化,喜 欢清 弹。这与浙江筝派的音乐内容 以传统古 曲为主有很大 的关联 ,江
行 ,此后 也一直延续 下来。现在众 多的文献 中,也都有 关于不 同时 期的古筝演 奏的记载 。可见,古筝在 音乐文化长河 中 , 扮 演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也 记 载 了 古老 的 民族 乐 器 不 断 完 善 的 历 程 。与 此 同时 ,古 筝 艺术 也 产 生 了不 同 的流 派 , 音

当代古筝派别之山东筝派浅探

当代古筝派别之山东筝派浅探

当代古筝派别之山东筝派浅探作者:李璐璐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6期【摘要】中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传统筝乐五大流派①之一的山东古筝乐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文章以山东筝派为主线,重点对山东筝派的形成、演奏技术特征及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剖析与研究。

与此同时,本文还涉及到山东筝派在现代古筝音乐艺术中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山东筝派的研究来引起人们对其的认识和了解,期望对推动山东筝乐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山东筝派;山东筝派风格;山东筝派技巧一、形成以及师承关系(一)山东筝派的形成山东筝派是汉族传统筝乐五大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鲁西南荷泽地区的郓城、鄄城等地及鲁西聊城地区。

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称,弹筝的风俗至今不变。

战国时期,筝盛行于山东民间,《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比吹竽、鼓瑟、击筑、弹筝”。

汉魏时期,曹植在他的《弃妇篇》中写道“抚弦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

”南朝宋时,《宋书·何承天传》中这样来记载无神论家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山东人)“……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

”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中也有“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七十一回合)的描述。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多次提到筝,其中《宦娘》里这样写道:“…宦娘少喜琴筝,筝已颇能诣之”,“…良工故善筝,闻其所长,愿一披聆。

宦娘不辞,其调其谱,并非尘世所能…”从以上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山东地区的筝是一直流传于民间,并且历代盛行不衰。

到了清末民初,菏泽地区的黎邦荣开始收徒传授山东筝派的演奏技巧,山东筝派便开始了拜师学艺和授徒传艺的路程。

(二)山东筝派的师承关系菏泽地区山东筝派的传人现知最早的一位是黎邦荣,擅于筝、扬琴等多种乐器及山东琴书的演唱。

他弹筝的技艺和乐谱据说是授自一位不传名的僧人,由于黎邦荣当年在传授这些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技艺和乐谱时,出于某种观念而隐去了他的师承渊源,使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山东筝派有近百年的传艺历史。

论文山东筝派发展

论文山东筝派发展

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山东派古筝艺术的发展与技法完成人:吕明翰年级班级:09级2班学号:0904140211完成时间:2011年6月20日山东派古筝艺术的发展与技法[摘要]山东筝技法演奏特点,发展状况。

[关键词]山东筝派、演奏特点、发展状况、赵登山、赵峰本人幼时师从著名古筝艺术家赵峰先生及赵登山先生学习山东派古筝艺术和技法,随着现代古筝技法的不断发展很多关于古筝的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曲目濒临绝迹失传,本人在这里仅对所学山东筝派艺术的演奏技法、发展及特点进行总结,并阐述一些自己多年来演奏的一些体会。

简单的介绍一下山东筝派,山东筝派曲目丰富,内在刚劲有力,朴实优美在五十年代中国的各大音乐学校就开始聘请山东筝派的艺人进行培养传教,在中国古筝派系里享有盛誉,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古筝流派之一。

由于本人跟随现今山东筝派传承人赵登山赵峰父子学习山东筝曲,耳濡目染的接触到了很多有关于山东筝派发展的事迹和曲目,在2010年的春天又有幸跟随老前辈们重新回到山东郓城更加详细的了解了有观山东筝派的历史,在这里仅以本人亲身所见所闻以及演奏中的一些体会对山东筝派的发展与技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一些呼吁。

最为古朴的山东筝在现代主要还是流行于菏泽地区,尤其是郓城鄄城一带,在2010年的实地观摩与考察中发现在郓城一带还有很多民间艺人仍旧使用十三弦的小古筝来演奏山东的传统曲目,很多郓城人依然自发的组成艺人组在村头巷尾抚琴抓筝,他们演奏的都是山东筝派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美女思乡》、《汉宫秋月》包括山东有名的套曲、还有碰八板。

本人现在所演奏的很多山东曲目都是从山东108套曲中摘选出来的,有的加以了改动,也并非是原型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碰八板这种山东极具代表性的演奏形式,在现在的舞台上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碰也随之改成了独奏,比如山东的四大套曲中的《高山流水》,实际在山东郓城是一把筝、一张民间的小扬琴、坠琴、和奚琴交替演奏碰节奏(对节奏)演奏出来的,现在山东提到高山流水便分为了四首小曲子《风摆翠竹》、《夜静銮铃》、《琴韵》、《书韵》。

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山东筝艺山东筝派主要依托于山东琴书和山东吕剧,在音乐上增加了热情奔放,另外,他们传统用的是丝弦筝,需要左手按弦的幅度很大,不像钢丝筝动作小一些也能表达出效果,由于丝弦筝左手长期运用,形成重颤的特点。

还有就是用真指甲演奏,不戴拨子,真指甲直接在人手上,所以指甲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小关节的轮,除了勾、托、抹以外,还有挑、劈都用,这样在技法上很精美,演奏的曲目也深沉,热情奔放。

大家都熟知的张为昭先生、赵玉斋先生、高自成先生、韩庭贵先生都是贺贺有名的山东筝派大师。

“四段锦”、“汉宫秋月”都是典型曲目——河南筝艺河南筝曲主要依托是河南曲子,多在南阳一带唱,河南筝曲因为受南阳曲子影响,也分两大类,一类板头曲,相当于山东的大板头曲,版头曲也是六十八板。

一种小调,一般是唱腔、民歌古筝化。

有代表的还是板头曲,曹东扶先生最擅长板头曲;王省吾先生弹得界乎大小调之间;还有任清志先生专门弹小调,很少弹板头曲,四、五十年代这三位最典型。

曹东扶先生在民间唱比弹还著名,他对河南曲子的了解就比较深刻,所以他弹的板头曲更有味道。

河南板头曲比较高亢,具有北方那种热情奔放的音乐特性,从曲子唱腔来看也是属于梆子腔,另外还很悲壮,因为他们的曲剧,善于表现这种内容。

——浙派筝艺浙江筝曲属于弦索十三套的曲目有“海青拿鹤”、“将军令”、“霸王卸甲”、“普庵咒”,江南丝竹的有“四合如意”、“云庆”以及民间乐曲“高山流水”。

也就是从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古筝专业以后,培养出了一批如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这样学生,后来这几位都成长为古筝演奏家。

由于浙江筝曲脱离了合奏谱,也就加强了左手的按、滑、揉的技法,再加上本身受江南丝竹的影响,有快四点、长音摇指等技法特点。

另外“弦索十三套”跟其它山东筝、河南筝等也不大一样,曲调表现的深度、广度要更大一些,表现层次也多方面一些,因此在61年的古筝教材会议,各地的老师开始了解了“浙江筝派”以及其艺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赵登山的演奏风格看山东筝派的艺术特征
筝,又叫做秦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据史料记载,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筝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诸多流派,
山东筝派主要流传在山东的菏泽和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和鄄城两个县,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名。

山东菏泽,素有“书山戏海,秦筝之乡”之称,这里人杰地灵,古筝有了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山东筝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分析赵登山老师创作的曲目《铁马吟》的演奏技巧赵登山先生1933 年出生于山东筝派的发源地,菏泽市郓城县杨寺村,中国著名民族乐器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吉林省歌舞剧院艺术顾问。

1985 年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国际艺术节,而后创作了以佛教为背景的优秀曲目《铁马吟》,并在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荣获三等奖。

《铁马吟》是赵登山老师的重要代表作,是一首赞颂佛家思想的古筝独奏曲,是山东筝派传统风格的延续与创新,是一首非常优秀音乐作品。

在旋律中,多出现以上下滑音代替实音的奏法,以韵补声。

并且加之对古琴奏法的借鉴,使得这种效果这首曲子更加的有韵味。

(一)滑音和揉音的运用
乐曲一开始描写了寺院的风景,青山巍巍,钟鸣阵阵,让人不由得
肃然起敬。

慢慢的,乐曲带我们走进寺院(13--22 小节),运用滑音的变化和音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寺门之外,只见香烟袅袅,人们在佛前虔诚诵经,清风徐来,铁马吟声作响,远离尘嚣,给人一种淡泊宁静之感。

运用滑音,形象的表现诵经吟唱的声音(46--49 小节)将这一语言特点形象化、艺术化,的描写出来了。

这一描写手法,是以《书韵》中读书声为素材相结合而产生新的旋律。

接着,用“揉弦泛音”的方法,塑造出不同的钟声,给人一种空旷豁达的感觉(8--11 小节)。

“揉弦泛音”是赵登山老师自创的模仿古琴的声音,其音律古朴而又幽远的一种指法:用古筝模仿东南亚的独弦琴,根据柬埔寨的一首歌曲为主题,编一个曲子而创造的,就是用食指和大指提弦的同时,右手掌侧面压该弦,泛音响起之后,左手再揉弦,这样更有利于演奏和使得泛音变得柔和悠长。

(二)大指的运用山东筝派是刚劲有力的,所以演奏技法上也要突显出其刚劲、有力的特点,大指,是五根手指中较为有力的,由于此曲是模仿古琴的音色,并且要求刚健有力,使旋律极富动感,音色富弹性及结实,并且一般揉弦和泛音都会加在大指上,这样演奏出的效果比较好。

三)夹弹的运用
“夹弹法”就是用手指由上向琴面板方向,向斜下方弹弦,对弦造成压力,使其声音饱满宏亮,刚劲有力,常用来表现深沉而有份量的音乐。

此处(1--4 小节)运用夹弹的指法,塑造出另一种钟声,如曲子的开头处:站在远处,钟声传来,是那样的庄严与肃静。

(四)气息的运用
《铁马吟》这首曲子,不管从它的谱子还是演奏技巧上看,都非常简单,但是它的内在意义很深,演奏这首曲子前,要抛开外界的一切杂物,达到内心宁静才可。

演奏时要有一种“气韵”,要一气带动,二而不单单是手指拨动琴弦那样简单,气息下沉,达到一种自然的丹田功,然后贯通身体,再由身体传到指尖,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爆发力,这样演奏出的效果才有力度、厚度和深度,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通过赵登山老师创作的曲目《铁马吟》浅析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和审美
(一)山东筝派的艺术形象山东筝曲优美,刚劲有力,音韵浓郁。

如《铁马吟》中描写寺院内香烟袅袅的片段(29--31 小节),利用大
指和夹弹做出的钟声的效果,庄严,有力。

正所谓“听筝如听人”,加之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完全诠释出了山东人的性格特点。

(二)山东筝派的特点
山东筝派,在漫长的发展创新过程中,根据山东地区特有的音韵特点,加之演奏技巧上的特长,吸取当地说唱音乐、山东琴书,和民间乐曲《八板》的精华而发展成为古筝独奏和乐器重奏的形式,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演奏曲目。

山东筝曲分为大板筝曲和小板筝曲两类。

大板曲是从山东琴
书或吕剧配乐纯器乐曲“碰八板”中脱离演变出来的。

三、总结
山东筝派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并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手法,它以刚劲内敛、朴实优美、富于抒情的音乐气质享誉海内外。

它是
经过无数代人的改革创新流传下来的,我们要把
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想要学好古筝,不单单是学习指法技巧这么简单,还要学会欣赏,要学会气息与身体的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理解作曲家创作这首曲子的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古筝艺术得到永恒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