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

合集下载

4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4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

古筝各个派别不同的演奏特点——山东筝艺山东筝派主要依托于山东琴书和山东吕剧,在音乐上增加了热情奔放,另外,他们传统用的是丝弦筝,需要左手按弦的幅度很大,不像钢丝筝动作小一些也能表达出效果,由于丝弦筝左手长期运用,形成重颤的特点。

还有就是用真指甲演奏,不戴拨子,真指甲直接在人手上,所以指甲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小关节的轮,除了勾、托、抹以外,还有挑、劈都用,这样在技法上很精美,演奏的曲目也深沉,热情奔放。

大家都熟知的张为昭先生、赵玉斋先生、高自成先生、韩庭贵先生都是贺贺有名的山东筝派大师。

“四段锦”、“汉宫秋月”都是典型曲目——河南筝艺河南筝曲主要依托是河南曲子,多在南阳一带唱,河南筝曲因为受南阳曲子影响,也分两大类,一类板头曲,相当于山东的大板头曲,版头曲也是六十八板。

一种小调,一般是唱腔、民歌古筝化。

有代表的还是板头曲,曹东扶先生最擅长板头曲;王省吾先生弹得界乎大小调之间;还有任清志先生专门弹小调,很少弹板头曲,四、五十年代这三位最典型。

曹东扶先生在民间唱比弹还著名,他对河南曲子的了解就比较深刻,所以他弹的板头曲更有味道。

河南板头曲比较高亢,具有北方那种热情奔放的音乐特性,从曲子唱腔来看也是属于梆子腔,另外还很悲壮,因为他们的曲剧,善于表现这种内容。

——浙派筝艺浙江筝曲属于弦索十三套的曲目有“海青拿鹤”、“将军令”、“霸王卸甲”、“普庵咒”,江南丝竹的有“四合如意”、“云庆”以及民间乐曲“高山流水”。

也就是从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了古筝专业以后,培养出了一批如项斯华、范上娥、张燕、王昌元这样学生,后来这几位都成长为古筝演奏家。

由于浙江筝曲脱离了合奏谱,也就加强了左手的按、滑、揉的技法,再加上本身受江南丝竹的影响,有快四点、长音摇指等技法特点。

另外“弦索十三套”跟其它山东筝、河南筝等也不大一样,曲调表现的深度、广度要更大一些,表现层次也多方面一些,因此在61年的古筝教材会议,各地的老师开始了解了“浙江筝派”以及其艺术特点。

同名不同曲的《高山流水》——河南、山东、浙江三版本之比较

同名不同曲的《高山流水》——河南、山东、浙江三版本之比较
林 筝” 主 要 来 自于 滩 簧 说 唱 、 江 南 丝 竹 乐 弦 索 十 三 套 中 的 曲牌 . 与 江 南 丝 竹 有
“ A+ B + C + D” 的 四段 体 出 现 。 每 段 都 是 一
个 单 独 的 四 个 小 曲 。然 而 , 尽 管 其 篇 幅 最
为庞 大. 但 是 由 于 其 风格 明 朗 率 直 , 所以
却 不 同 曲的 名 曲 。本 文 即是 从 音 乐表 现 、 风 格 特 征 等 几 方 面描 述 三 派 各 自的 风格 特 点 , 并 对 这 三 首 曲 目进 行 比较 。 关键词 : 风 格 特 征 比较
“ 筝” 这 个 源 于 战 国 时 期 的秦 、 又 称 其 为“ 秦筝 ” 的乐器 . 距今有 2 5 0 0多 年 的 历 史 .在 民 间 广 泛 流 传 并 占据 着 俗 , 的 首 的 形 式 居 多 曹 东扶 先 生 、 魏 子 猷 先 生等 “ A+B+尾 声 ” 的 结 构来 展 现 全 曲 其 虽 然
位, 产 生 了如 《 汉 宫秋 月》 、 《 出水莲》 等 大 量 的优 秀 作 品 , 其 中《 高山流水》 是 最 具 代
表 性 的作 品 之 一

王巽之、 项斯 华、 孙 文 妍 作 为 浙 江 派
的代 表 人 物 . 将 浙 江 筝 曲淋 漓尽 致 的 演 绎
流 水》 了. 不 仅 是 篇 幅 最 大 的 一 篇 算 上 反
人 耿 直 豪 爽 的 性 格 赋 予 了其 刚 劲 粗 犷 、 铿
锵深沉 、 明快爽朗、 乡音 浓 郁 的 特 点 , 但 对 比性 不 强 , 起伏 感 弱 。《 天下大同》 、 《 汉 宫 秋 月》 、 《 四段 锦 》 等 曲子 , 清晰的展现 了以

从筝曲看流派——《高山流水》与河南、山东、浙江三大筝派

从筝曲看流派——《高山流水》与河南、山东、浙江三大筝派

MUSICLIFE2021年第1期从筝曲看流派——《高山流水》与河南、山东、浙江三大筝派王晓红王宪古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几千年的悠长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九大筝派。

各筝派在融入当地民间音乐、戏曲、文化等元素,形成各自独有音乐风格的同时,逐渐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

本文通过对古筝代表曲目《高山流水》三个不同版本在曲调、曲式结构、演奏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河南、山东、浙江三大筝派各自风格以及艺术特点的理解。

高山流水这一典故最早出现于《列子·汤问》一书中,无论伯牙弹奏高山还是流水,钟子期都能听出伯牙心中所想。

两人因此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互相引为知己。

这一典故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经常被用到文学、音乐或艺术作品中,用以比喻知音难寻。

而本文分析的三个不同版本的筝曲《高山流水》正是根据这一典故而创作的。

这三个版本的筝曲同名不同曲,同时也与同名的古琴曲并无音乐上的关联。

三首筝曲各具其流派的风格和特色,在描述高山与流水景色的同时借景抒发知己相遇相识的雀跃之情。

一、《高山流水》与河南筝派河南筝派为北方筝派之一,流传于河南地区,有“中州古调”之称。

河南筝曲主要来自当地民间音乐大调曲子的板头曲。

板头曲位于大调曲子开唱之前,由三弦、琵琶、古筝演奏,可以说是大调曲子的“器乐前奏”。

而由板头曲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保留了民间音乐常用的“老八板”(又称老六板)曲式结构:盘头十六板,起势六个八板,煞尾四板,共六十八板的传统曲式。

在调式以及旋律上,河南筝采用北方音乐常用的七声调式,并且较多地使用四度、五度等大跨度音程,极具北方音乐粗犷、豪放的特点。

在演奏上,河南筝派极注重左手演奏技法,讲究“以韵补声”,通过重颤、同音按弦、上下滑音等手法表达河南音乐特有的韵味。

筝曲《高山流水》由河南筝派的古筝家曹东扶先生订谱,在老六板的板头曲《流水十六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1]在旋律、曲式结构、弹奏手法上加以变化,形成的同时可以作为板头曲演奏的独立筝曲。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黄 河之 声
2 0 1 5 年第l 3 期
浅 析 我 国 不 同筝 派 的 艺 术 特 点
张 雅 静
( 衡水学 院音 乐学院,河 北 衡水 0 5 3 0 0 0 )
摘 要: 古筝 作为我 国具有 代表性 的传统 乐器之 一 ,有着 非常悠 久的历 史 。早在 春秋 时期 ,古筝就在 “ 秦地 ”广为盛
音乐 的精 髓进行 了艺术融合 ,呈 现出了不同艺术魅力的流派 。 与 其他 传 统 的 民族 乐 器 一样 ,古 筝 的作 品 也是 传统 的 五声 调 式及 调性 ,但有 非常不 同的一 点是 古筝 的左手 演奏 ,也可 以演 奏出 偏音 ,使传 统的 五声调式 更加 的具 有音乐表 现力 ,使 古筝 曲 多特殊 的音效 ,这 也是
和情趣 ,韵律十足 。潮州筝派 主要集 中在广东 的潮 州一带 ,是典型
的南方音 乐的代表 。潮州筝派 音乐细腻 而优美 ,在 民间广为 流传 。 最为难得 的是潮州 筝派在作 品结构 、演 奏技巧 、记 谱方式等 方面都 比较讲究 ,也较为完整 的将 自身 的流派形成 了完善 的系 统。 浙江 筝派相较 于其他筝派 来说 ,形 成较晚 ,但 也魅 力不减 ,尤 其是浙江 筝派所特有 的清丽优 美的音 乐风格 ,典雅 唯美 的艺 术风格 使其音韵 深厚 。浙江 筝派 的演 奏技法追 求质朴 ,也 非常 的简 化,喜 欢清 弹。这与浙江筝派的音乐内容 以传统古 曲为主有很大 的关联 ,江
行 ,此后 也一直延续 下来。现在众 多的文献 中,也都有 关于不 同时 期的古筝演 奏的记载 。可见,古筝在 音乐文化长河 中 , 扮 演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也 记 载 了 古老 的 民族 乐 器 不 断 完 善 的 历 程 。与 此 同时 ,古 筝 艺术 也 产 生 了不 同 的流 派 , 音

各派筝曲的特色

各派筝曲的特色
在“秦筝归秦”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多年来陕西的专业古筝人员根据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挖掘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陕西筝曲。在这些陕西筝曲中,保存着古老燕乐艺术传统,运用“欢音”、“苦间”丰富其旋律。用调式、音阶、音律来形成陕西筝曲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而陕西筝曲的技法是通过长期对外派筝曲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采用了各流派古筝技法的长处,形成了左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
在大调曲子的合奏、伴奏中,艺人们创造性地发挥了各自乐器的特点。比如三弦,作为主奏乐器,高音比较明亮、清晰,常以随腔弹奏的手法进行衬托。筝作为特色乐器,它的按、颤、揉、滑最能表现其特点,在中音区色彩效果尤佳,所以多在中音区垫空、润色。流传下来的板头曲,依然保留着这一特征。
演奏中,艺术处理手法在世代艺人的艺术实践中渐趋定型,在旋律上便有了各自乐器的特点和一定的独立性,使之既可独奏,又能合奏。适合于筝演奏手法的分离为筝独奏曲。如在五十多首板头曲中,根据旋律特点,而形成各自乐器的独奏曲,适合筝演奏的就有二十多首。分离为纯器乐曲的筝曲,它在内容和曲体上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凡属板头曲的筝独奏曲,保留原合奏曲中筝的基本面貌; 而在牌子曲中,以同名变体的形式居多。
民间乐器独奏曲,或者是有唱词的民间曲调的重复,或是前奏曲、合奏谱的单独演奏。也有和形成为纯器乐曲。在陕西眉户中,筝也曾经是伴奏乐器之一,眉户曲谱也即为秦筝演奏谱和陕西流派筝曲。
总之,秦筝陕西流派是在弹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方戏曲的唱腔便是筝曲发展的风格和感情的灵魂所在。
四、蒙古筝派
蒙古筝属于纳西族的弹拨乐器,又称雅托噶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吉林、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六史· 礼乐志》曾载:“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达备录》云:“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说明当时蒙古民间和蒙古军中就已经有了十三弦筝和十四弦筝。蒙古筝有它独特的定弦法,虽然也是五声音阶定弦范畴,但是琴码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而成的,形成蒙古筝四种不同的调: 查干调、哈格斯调、黑勒调、递格力木调。演奏时,蒙古筝也和其他流派的方式不同,蒙古筝弹奏者席地盘腿,琴体平置于奏者腿前,或将琴首端置于奏者右腿右上部,尾端触地弹琴。右手所戴的指甲也和其他流派不同,不用玳瑁而是用骨指甲拨子弹琴。弹筝时的指法大致和汉族其他流派相同,但是还增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用以表现加强力度,变换情绪来突出风格特点。

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

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

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古筝不断受到各地民俗、语言影响,并广泛吸纳民间音乐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音乐风格、演奏技法和地方色彩的流派。

《高山流水》作为我国民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筝曲之一,共有三个地方性版本,分别为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和浙江筝派,这三个版本无论是乐曲内容还是音乐风格均存在较大差异。

《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相传为伯牙所创,而筝曲《高山流水》则是艺人在民间音乐的“母曲”基础上加以整合改编而创作的,所以从纯粹的音乐角度讲,筝曲和琴曲之间并无实质性的联系。

然而,三个地方性的筝曲均被作者冠以“高山流水”之名,足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对“伯牙子期”典故的共同联想,也可以说明三个筝派的《高山流水》虽然乐曲不同、风格各异,但其内在精神却是契合的。

山东筝曲《高山流水》是高自成先生改编《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小曲形成的联奏,在出版的乐谱中注明“此曲以山东老八板筝曲为素材创作而成”。

可见,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是从我国民间传统曲乐“老八板”发展来的。

高自成先生将原曲进行了结构上的变动,添加引子,删去与整个乐曲意境不甚吻合的部分,并在旋律和演奏技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

比如,在《琴韵》这一部分的前面加上了庄重的和弦,以表现“高山”之巍峨雄壮,同时使用古筝的“花指”技法,对行云流水、山涧瀑布进行模拟,而在演奏中又运用托、劈、挑等技法,形象地表现出清风回荡于林间的效果,最后又用大指加花奏出欢畅的主旋律,使音乐的艺术形象与高山流水的自然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

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是曹东扶先生所作,称“大调曲子”或“板头曲”。

此曲既能独奏又能和其他乐曲合奏,极具河南地方特色。

从总体上看,该曲以河南传统的“流水十六板”为基础,同时又加入明显的创新,如对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内容进行了扩充、紧缩或加花,使之突破了传统板头曲的束缚,与主题更为吻合,艺术表现更加充分。

古筝《高山流水》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

古筝《高山流水》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

SONG OF YELLOW RIVER2022/ 16流水》受到民俗的影响,表现得十分优美淡雅。

受地方创新理念的影响,它与山东、河南筝派的《高山流水》大不相同。

它突破了民间乐曲的桎梏,展现了民间乐曲的魅力。

(二)技法特点不同1、山东派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因此也称四段曲。

第一首《琴韵》,音区多为低音区,演奏上主要是模仿古琴的演奏手法和音色。

第二首《风摆翠竹》,演奏技法上运用右手托劈,左手按弦和揉弦,音乐轻巧而有活力,体现风吹翠竹时的形态。

第三首《夜静銮铃》,演奏时快速托劈和中指配合使用加上花指的运用,别有一番风味。

《书韵》这一首主要是指法上以抹和托为主。

山东筝派演奏时,左手的揉按刚柔并蓄,大手指使用频繁且十分有力,演奏风格淳朴典雅。

2、河南派河南派《高山流水》节奏清新明快。

是在民间《老六板》的板头曲中取材而来。

民间艺人在初次见面时为了表示互相尊重和深厚的友谊,常常会演奏此曲。

河南筝派《高山流水》在演奏上也具有不一样的特点,经过不断地变换弹奏,乐曲的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具有非常强烈和震撼的效果。

其中,左手滑按、滑颤、大颤等技法十分有特点,右手的快速托劈与左手的润色相辅相成。

3、浙江派浙江筝派主要演奏特点是“大指摇”、“夹弹”、“提弦”“快四点”等技法,并且借鉴了琵琶、扬琴、三弦还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

浙江筝派《高山流水》其风格和曲调都更符合大部分人的品位,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热情优美。

在曲子表现的最开始,右手横跨三个八度,既显示了山的尊严,也显示了水的清澈。

在歌曲的中间,右手像水一样光滑,左手像山一样低沉。

在乐曲后面部分,花指在不断流淌的水中撞上了高高的山势。

最后,用泛音收尾,表现出像水滴石一样清澈柔和的感觉。

《高山流水》已有很多谱本在民间流传,其中散布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还是浙江武林派的筝曲,旋律变化无穷,充满韵味。

(三)艺术风格不同《高山流水》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代琴曲。

论筝的南北差异

论筝的南北差异

论筝的南北差异作者:王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6期摘要:筝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

其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之中,因各地不同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及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影响,与民间音乐的结合下,形成了其具有不同音韵、技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九大筝艺流派,从整体地域上来看,有南北筝派之分。

本文选择了南北较有代表性的河南筝派及浙江筝派进行论述,进一步看到南、北筝派的地方风格特点。

关键词:筝;河南筝派;浙江筝派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筝就己广泛流传,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故它又有“古筝”之称。

它音色悦耳动听,性质有没大方,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于筝的记载,人们现在所知的,最早谈及筝的文字记载,是在公元前237年《史记·李斯列传》中的《李斯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击,弹筝博髀,而歌乎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据此可以看出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己在秦地广为流传。

因此筝也有“秦筝”之称。

在两千多年之中筝由秦地起源,东渐南移,在各地区扎下根来,由于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及民俗风情等的影响,特别是与各地民间音乐的融合,逐渐派生出和形成了各种具有不同音韵、演奏技巧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流派、曲目等。

从地域特征上有南北两大流派之分。

从具体风格特征上则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说,他们分别是: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蒙古筝派以及朝鲜伽耶琴筝派。

每个流派的产生及传承都经过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时期。

本文对南北方流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筝派加以介绍、分析、比较,从而引出不同筝艺流派所具有的不同的地方特色。

一、北方流派在传统筝流派当中陕西筝派、河南筝派以及山东筝派按地域属北方流派,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横跨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被称之为“黄土地”。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四季分明,以陆路运输为主。

人们性情豪情率直,各地方言语音普遍粗犷高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编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英文)Shandong zheng pie and henanzheng pie art comparison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雷雯2011 年 5 月 8 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文摘要【摘要】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乐器中的瑰宝。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

由于筝的历史久远,发音古朴典雅,所以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古筝。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会,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分别有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延边筝。

本文主要以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为例,来对它们的艺术特点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并提倡要将其传承下去。

【关键词】山东筝派;河南筝派;艺术比较Shandong zheng pie and henan zheng pie art comparisonAbstract【ABSTRACT】Zheng is Chinese traditional ethnic Musical Instruments treasure-house of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Chines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is the treasure. 000 years ago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ic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was widespread. Due to the long history, guzheng pronunciation xianlinghe, so people used to call it the guzheng. Since since the qin and han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guzheng gradually spread out across the country, and with the local folk music opera, rap and formed different phase mingling, with rich local style genres, including shandong zheng, shaanxi zheng, henan zheng, chaozhou zheng, hakka zheng, zhejiang zheng, fujian zheng, Inner Mongolia zheng, yanbian zheng. This paper mainly by shandong zheng pie, henan zheng sent to them as an example, compar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us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level, and advocate for the pass.【KEYWORDS】Shandong zheng pie; Henan zheng pie; Art compared目录中文摘要................................................................................................................................................... I V Abstract (V)前言 (1)1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概况 (2)1.1山东筝派 (2)1.2河南筝派 (2)2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艺术比较 (3)2.1风格特征 (3)2.2演奏技法 (6)3成因探析 (8)3.1地域的影响 (8)3.2语言的影响 (9)3.3民间音乐的影响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12)前言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得流传历史,在漫长的传播发展中,形成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以传人、乐谱为载体的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分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被后来的研究者分别称之为山东筝、陕西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延边筝,遍布中国。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没落,各流派的特点也被世人所淡忘,失去了它原本的特色,以至于导致各个流派一体化的现象。

现在的人学习古筝,只要求会演奏就可以,其他都不重视,完全不去了解古筝的历史与背景,甚至是连古筝有哪些流派也不清楚,这是很盲目的,想要学好一件乐器,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以及特点,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选择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原因是这个两个流派形成的时间比较接近,历史久远。

虽然它们都属于北方,但是却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可比性。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要好好延续它,所以为防止筝流派的一度失传,整篇文章旨在以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为例,通过对他们的比较,如历史与渊源,演奏技巧,代表人物,让我们重新认识筝流派,重视筝流派,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借鉴学习与运用,提到自身的演奏水平。

笔者旨在研究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并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来认识与了解筝流派以及学习它们的演奏技巧,并在演奏过程中得到应用,提升自我的演奏水平以及将筝流派更好的传承下去,为世人所沿用。

1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概况1.1山东筝派山东筝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了记载。

《战国策》中就有:“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的描写。

而魏汉时期诗人曹植在他的《弃妇篇》中以“抚弦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

”来表达他那郁闷不得志的心情。

在南宋时,《宋书》中记有“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

”明代小说家蒲松林在他的《聊斋志异》中的《宦娘》故事中提到“宦娘少喜琴筝,筝以颇能安之。

”从这些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推断出,山东古筝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山东古筝主要流传于山东鲁西南地区,特别是菏泽,郓城,鄄城地区,因为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又被人们称之为“古筝之乡”。

据说最早传筝的师祖可能是一位道人,此人在清朝任过宫廷乐师,随后他又将筝艺传给了居住在山东郓城与鄄城交界处黎同庄的黎邦荣老先生,而黎邦荣又有了新的创新发展。

他不仅仅演奏宫廷音乐,而且还使用筝作为民间的说唱音乐伴奏,使它在结合民间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派生出很多有乡土风格的筝区。

山东古筝流派以略见雏形。

随后黎邦荣又将筝艺传给了四位弟子,黎连俊,张念胜,张为台,黄怀德,而筝四位弟子又将筝艺传给赵玉斋,高自成等人,使山东古筝得以流传发展。

山东筝派最具有代表的人物就是赵玉斋和高自成。

赵玉斋自幼和多位民间艺术家学习传统音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很好的掌握了山东地方传统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习了出色的演奏技法,达到精湛娴熟。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以“小摇”技法的运用,令人惊叹。

他改编的《四段锦》打破了传统古筝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等习惯用法。

在高潮段中首次尝试了双手演奏技法。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庆丰年》,作品中大量使用山东古筝的基本演奏手法和左手技术,把山东筝中左手的颤音,按音,滑音,揉音贯穿全曲,既能很好保持住传统筝的风格神韵,又能使筝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演奏技法更加创新。

使得双手演奏技法更加成熟和日渐完美。

高自成在出色的继承了山东古筝流派精髓的同时,在上世纪80年代又编辑整理了《山东筝曲集》,改编了筝曲《凤翔歌变奏曲》等,为古筝的继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在演奏技术方面,技巧精湛,粗犷中有细腻,继承中有创新,极大的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因而使得山东筝派流传更广,更为群众所喜爱。

1.2河南筝派从《史记》、《汉书》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东汉的光武帝建都洛阳,北宋建都汴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也就是河南筝派。

从地理位置上讲,河南地处古代九州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河南筝的很多曲目直接来自当地的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河南民间说唱音乐,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被称作“南阳鼓子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可以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