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

中国传统亭子建筑大全展开全文作者:范绍永(延光)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它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图画的重要点缀,也是供人休憩、纳凉、赏景的好去处。

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亭的造型是最为绚丽多姿的,它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亭亭玉立,翚飞多姿。

其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扇形、海棠诸式,并有单檐重檐之分,列柱之多少,随平面布置而异。

亭千姿百态的造型主要取决于三种因素:即亭顶的平面和结构、亭的组合形式、亭的立面层次。

亭的总体造型大致可分为单体式和组合式两大类。

一、亭子的基本形式中式传统亭中,按单体式亭的平面形式来分,有正多边形亭、长方亭、圆形亭、扇面亭、十字亭、异形亭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正多边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三角亭最为简洁轻巧,但不常见。

在园林中最为普遍的是四角方亭和六角亭,它们简洁大方,平稳朴实,较为大众化。

六角亭中较为特殊的是圭角形(长六角形)亭,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便是实例。

圆形亭柔和秀丽,一般以五柱为多,但由于额枋檀柱和亭顶都是圆的,建造工艺相对复杂。

十字亭在我国传统亭子中算是特殊罕见的类型,承德避暑山庄的十字亭是此类型的典型。

异形亭是对一些造型奇特或者因地域文化背景及历史演变出现的一些异于传统造型亭子的统称,比如:海棠形亭(环秀山庄新迁建的海棠亭)、梅花形亭(香雪海的梅花亭)、官帽形亭(苏州拙政园的官帽亭)、仿物亭等。

顶的造型变换丰富,最常见的是攒尖顶,其次是歇山顶,也有庑殿顶和盝顶式。

攒尖顶是由各柱戗脊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类顶,用“顶饰”来结束,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

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也就是没有垂脊的。

歇山顶的结构是用梁架的,其构造做法类似一般建筑建造风格。

1、三角亭三角亭在中国亭的造型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只有三根支柱、三个挑檐,因此显得格外轻巧玲珑、明快简洁。

重檐 八角亭 简介

重檐 八角亭 简介

重檐八角亭简介重檐八角亭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这种建筑通常用于庭院、花园或公园中,作为休息和欣赏风景的场所。

重檐八角亭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形状。

它由八个独立的面组成,每个面都有一个小门,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门进入。

这种多面的设计使得八角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风景,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檐的设计。

八角亭的顶部有两重檐,上下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高度,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

上檐通常比下檐稍大一些,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宏伟。

除了形状和檐口设计,八角亭的细节也非常精美。

在建筑的每个面上,都有精心雕刻的图案和花纹。

这些图案通常是花卉、动物或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

这些细节使得八角亭显得更加独特和华丽。

八角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它起源于宋代,当时是贵族和富裕人家的庭院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角亭逐渐普及,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八角亭已经在中国各地广泛应用于庭院、花园和公园中。

今天,重檐八角亭仍然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许多公园和旅游景点都建有八角亭,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

此外,一些人还选择在自己的庭院中建造八角亭,作为一个独特的装饰和休闲场所。

总的来说,重檐八角亭是一种独特而精美的中国传统建筑。

它的多面形状、重檐设计和精细的细节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无论是在公园中还是私人庭院中,八角亭都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风景、休息和欢聚。

它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古建六角亭介绍

古建六角亭介绍

古建六角亭介绍
六角亭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六角形结构和
精美的体量造型,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古建六角亭是由六根造型各异的柱子和数个檐架将其连接在一起
形成的,生成了一个独特的折角效果。

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数个精
致的装饰,如铜铁铸的雕龙、玉簟、松石、花岗石、琉璃、宝带等,
使整体造型更加精美。

六角亭不仅在造型上具有引人注目的美感,同时还在结构上具有
高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其六个角落均向外突出,形成了自然的支撑
面积,使其能够承受强风大雨的磨蚀,同时在夏天能够有效避免日晒
和雨淋。

除此之外,六角亭的建造过程中还融入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如六个柱子和六个角落形成了一种六合,代表了古代六艺,意味着“礼、乐、书、射、御、数”之间的和谐。

同时六角亭也是一种重要
的殿堂形式,可以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如佛堂、会议厅、书房等。

从中可以看出,古建六角亭不仅在造型上有一定的魅力,同时它
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也为建筑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样式。

在今天
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启发,挖掘出六角亭的结
构和文化背景,打造更加符合时代和需求的建筑瑰宝。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古代建筑名称区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释名》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唐] 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

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

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阁者,四阿开四牖。

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园冶》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四面开窗。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城市景观调研——亭廊

城市景观调研——亭廊

颐和园中的 荟亭
留园的舒啸亭
御碑亭
第二种是在亭旁孤植少数大乔木, 以为陪衬, 同时再辅以低矮的花木
如上图苏州的拙政园悟竹幽居亭前的枫杨和北京北海团城玉瓮亭旁的白皮 松主要起配景和构图的作用, 注意姿态与亭的配合, 贵精不在多孤植讲究树形 挺拔、展枝优美, 线条宜人, 通常一株即可, 两株应俯仰相配, 大小相宜, 切忌 平均对称三株以上, 则呈不等边多角形, 各有向背, 互相趋承, 体现动势这与绘 画配景相仿, 看似凌乱, 实则相互呼应, 有主有次。
花树的配植除了形态以外, 其色彩、香味、声响和品性等, 在创 造意境和深化主题方面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锡惠山寺旁的 听松亭, · 就是以风掠松林发出的涛声为主题, 苏州留园中的闻木樨 香轩亭, 周围遍植桂花, 开花时节, 异香扑鼻, 令人神骨俱清, 意境十 分幽雅。

一、廊的形式
廊的形式 根据廊的平面不立面造型,可分为: 空廊(双面空廊)、 半廊(单面空廊)、 复廊、 双层廊(又称复道阁廊)、 爬山廊、 曲廊(波折廊) 连廊等。
空廊(双面空廊)
两侧均为列柱 透空,没有实墙, 在廊中可以观赏 两面景色,是中 国园林中最长使 用的一种形式。 双面空廊丌论直 廊、曲廊、回廊、 抄手廊等都可采 用,丌论在风景 层次深远的大空 间中,或在曲折 灵巧的小空间中 都可运用。
半廊(单面空廊)
单面空廊有两种:一 种是在双面空廊的一 侧列柱间砌上实墙或 半实墙而成的;一种 是一侧完全贴在墙或 建筑物边沿上。单面 空廊的廊顶有时作成 单坡形,以利排水。
北方传统木构瓦顶亭
南方传统木构瓦顶亭
(2)西式亭 西式亭的亭顶以穹隆顶、多面坡顶最为常见,柱身部 分多用西方古典柱式或其变形,而平面则多呈圆形或正多边 形。西式亭给人的观感敦实稳重,在色彩上则常用白、蓝、 砖红等醒目艳丽的色彩。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

【古建智库】详述“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区别2017-01-06 13:38:14评论(70)阅读(6839)收藏(8)举报据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都是笼统地称呼为pavilions或者buildings,这说明在外国人眼中,此类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几乎都是相似的,功能基本差不多。

但其实不然,在古代建筑中,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之间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其功能也根据所处的位置、规模的大小、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异,观赏美感也不一样。

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对造园有深厚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亭在园林设计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来说有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

《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即是说,这许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只要平面确定,其形式便基本确定了。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

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还有戏台,主要供古时唱戏娱乐之用。

「古琴台」古琴台,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发源之处,又名俞伯牙台。

据说两人在此相遇,后人为纪念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所建。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

「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原本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

复建的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亭台阁楼的意思

亭台阁楼的意思

亭台阁楼的意思亭台阁楼的意思是指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通常用于园林、庭院等场合。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色,是室内外供人品味、休息和观赏的建筑物。

在中国古代,亭台阁楼是皇室和贵族的建筑,是为了供他们游玩、欣赏风景和产生消遣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场所。

亭台阁楼的建筑特点是多变的形式和华丽的装饰,其建筑风格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建筑传统和文化。

亭台阁楼分为三种:1. 亭亭是一种开放式的建筑,通常有四面墙壁,底部有基座或台阶,屋顶有檐口。

亭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八角形等。

亭的功能主要是供人休息和避雨,同时也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

2. 台台是一种高于地面的建筑,是建筑高度与房屋面积之比高达三倍以上的建筑物。

台通常由石砌成,在四周砌上护栏,可以俯瞰远处或者看到一些特殊的景色。

台的主要功能是供人观赏景色和娱乐。

3. 阁阁是一种多层建筑,通常具有三至五层,可以上下通行。

阁也有楼棱、护栏、屋顶等建筑特点。

阁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品茶、看书和闲适地休息。

亭台阁楼的建设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场地的大小和地形,建筑的材料和工艺,以及装饰和样式等。

它通常需要一个熟练的建筑师或者园林设计师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亭台阁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建筑,更融入了文学、诗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注释:1. 亭台阁楼:一种传统建筑风格,用于园林、庭院等场合。

2. 室内外:室内指建筑内部,室外指建筑外部。

3. 品味:欣赏、领略、体验。

4. 贵族:指在古代社会中拥有特权和权势的人。

5. 政治场所:用于政治活动、政治会议等的建筑场所。

6. 华丽:富丽堂皇、富丽繁华。

7. 传承:传承是指一种文化、传统或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持久存在的活动和过程。

8. 面墙:房屋的四周边缘的墙。

9. 基座:建筑物底部的基础。

10. 台阶:建筑物前面或者周围的台阶。

11. 檐口:建筑物屋檐下挑的部分。

中国的亭台楼阁介绍

中国的亭台楼阁介绍

中国的亭台楼阁介绍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是实用的建筑物,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亭台楼阁在我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作为一种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园林中。

古代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重新构建和艺术创造。

亭台楼阁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起到了遮阳、休憩的功能,同时也是观赏景观的理想场所。

在古代园林中,亭台楼阁的设计非常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的协调,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和谐、平衡的美感。

亭台楼阁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建筑形式,也是文化象征。

亭台楼阁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成为诗人墨客赋诗抒怀的题材。

诗人们用娓娓动听的文字描绘着亭台楼阁的美景,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亭台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的场所,他们在亭台楼阁中品茗、对弈、赏景,共同探讨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

亭台楼阁的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在北方,亭台楼阁常常以木结构为主,线条简洁,造型优美。

而在南方,亭台楼阁则多采用砖石结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无论是北方的木结构亭台楼阁,还是南方的砖石结构亭台楼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亭台楼阁的设计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亭台楼阁常常采用层层叠加的形式,通过高低错落的台阶和楼梯,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层次。

同时,亭台楼阁的屋顶常常采用特殊的造型,如重檐、歇山等,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和美感。

在视觉上,亭台楼阁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装饰,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和谐、平衡的美感。

亭台楼阁的建筑技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古代建筑师在设计亭台楼阁时,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艺的运用。

无论是木结构的亭台楼阁,还是砖石结构的亭台楼阁,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严谨的施工工艺,使建筑更加稳固和美观。

同时,亭台楼阁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常常采用雕刻、彩绘等技法,使建筑更加华丽、精美。

亭台楼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平地建亭,一般建于路旁的林 荫之间,或街巷的民宅一侧;
临水建亭
临水建亭一般情况下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 ,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 怀,各有其妙。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 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和岸边石矾上都是临水建亭之 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如扬卅 瘦西湖上的五亭桥。
笠亭
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 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 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 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扇亭 因为顶、窗、门皆为扇形而得名, 笠亭则因为象渔家的斗笠。这样的 两个亭真的不足为奇,但是巧就巧 在二者的搭配
荷风四面亭
•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 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 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 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 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 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 山。”春柳轻,夏荷艳, 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 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 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 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 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 ,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 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 的明珠。
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
目录
3.1 欣赏苏州园林中的亭 3.2 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建筑的美学意趣
苏州园林的简短介绍
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苏 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 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理所当然被 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 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 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 江南”之誉。
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重庆黔江风雨廊桥”,桥上建有塔亭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发 展的最后兴盛时期,在重视 亭造型本身的同时,也非常 注重对于亭的位置选择及与 其他建筑的关系。 由于文人,和画家加入 到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方面 的创造,人们运用各种手段 ,寓情于景,移情入境,把 主观的情感融入到筑亭中。 所以明清时期的造园活动, 在建筑的艺术和技术两个方 面都已经达到十分成熟而又 趋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中国 古典亭发展的鼎盛时期
2.2平面布局形式
亭的平面形态是中国古典建筑平面形式的集锦, 一般建筑中以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多,还经常运 用两种以上的几何形态组合,如方胜亭,双环亭等 亭的平面形式随地形、环境以及功能要求的不同 而灵活运用,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人工土山 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 长方形平面; 该园西部 的扇面亭,因位于池岸向 外凸起处,故采用扇形平 面,既配合了环境,又取得 了更开阔的视野。
屋顶形式
各种攒尖顶:方攒尖、圆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
重檐亭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屋檐所组成的 亭子称为“重檐亭” 。
重檐屋顶
歇山式屋顶
亭的屋顶形态在我国园林建筑中有南北之分,南式亭(包 括江南园林或岭南园林)的屋角一般起翘高,显得轻盈秀美, 北式亭的屋顶厚重、平缓,显得端庄气派。总之,亭的屋 顶不仅能够把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特征之一的屋顶形式全部包 括在其中,而且还创造了一些为其他类型建筑所罕见的异性 屋顶。
出现在唐代园林中—自雨亭,将水引上屋顶,就会有水流飞溅而下, 犹如瀑布。
宋元时期
亭的建造已经运用“ 对景、借景”等手法 ,往往把亭和人工山 池结合。伴随着文学 诗词绘画艺术的发展 ,人们对自然美的认 识纳入到建亭的构思 之中,开始寻求寓情 于物的人工景观组织
初建于元代的放鹤亭
桥亭有关桥亭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洛阳的苗师园中亦记有:“ 池中有桥与轩相对,桥上又建有亭”
古陶文
亭石画相
汉代以前亭功能
1.设于城内和城厢的都亭 Ⅰ作为标志性建筑 2.设于城门的门亭 3.汉代市场的标志性建筑旗亭 4.街亭,市亭等 Ⅱ交通干道的亭包括邮亭,驿亭,兼有驿站和旅社的作用 Ⅲ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Ⅳ秦汉时期,在乡村十里设一亭,置亭长,管治安,理明 事
点击添加文本
临水建亭
2) 临水建亭,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 境气氛,成为观赏水面景色的最佳地 点,临水建亭不但丰富了水面景观, 更为人们创造了独特的休息和欣赏水 面景色的空间。临水建亭,越是靠近 水面,景观画面以及赏景感受就越好。 临水建亭多三面临水或四面环水。如 果庭园水体面积不大,水中设亭应注 意避免亭处于水面中心的位置,否则 会使水面空间显得局促死板,影响整 个水面空间的景观效果 3)有五种位置选择,接近地面, 亭一面、二面或三面临水,或位于 水面之上,用桥和堤相连,或建于 岛上,四面环水,或以亭基为驳岸, 或建于桥上;
茅 亭
竹亭
1) 按功能分 休憩遮阳遮雨——传统亭,现代 亭; 观赏游览——传统亭,现代亭; 纪念,文物古迹——纪念亭,碑 亭; 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站亭, 路亭; 骑水——廊亭,桥亭; 倚水——楼台水亭; 综合——多功能组合亭。
不仅限于停集、休憩
一般而言,亭子体量不大,具有相对 独立而且完整的形象,既可以满足点景观 景的需要环境景观中,均能见到各式各 样亭。 亭的布局位置十分灵活,不受整体格局 所限,可独立设置,也可依附其他建筑物, 更可结合山石、水体等,充分利用各种奇特 的地理基址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沧浪亭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 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 、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 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塔影亭
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 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 就是最后一 节音符。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 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 完整的乐章。更妙的是,不光有亭, 还有影,就如曲终余韵不绝,让人 回味。
雪香云蔚亭

雪香云蔚亭位于远香堂北面 土山上,因山形扁平,故采 取长方形平面。 雪香指梅花香,云蔚指四周 花木繁盛。柱子上挂有文征 明所书“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的对联;题额“山 花野鸟之间”为元代倪云林 (倪瓒)所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开。——雪香 云蔚亭(拙政园)
与谁同坐轩(扇亭)
• • 苏东坡:“与谁同坐,明月,清 风,我”。 扇亭的来历有一段故事。拙政园 西部旧名“补园”,为张履谦购 得,悉心重建后所命名。张履谦 因经营盐场而发家,但是祖先是 制扇起家的,建一扇亭以示不忘 祖先之业。
隋唐以后的亭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自相残杀, 人们更追求返璞归真,把自然视为至善至美这 成为造园艺术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园林艺术的 发展,亭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了供 游览观赏的亭。 隋唐以后:亭成为了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物 ,此时亭无论在造型,形式,用材都发展的比较 成熟。平面突破了四角方形,出现了六角,八角 亭和圆亭。屋顶的也出现了攒尖,庑殿,歇山等 形式,在建材上也采用木,石,茅草,竹等
3)有五种位置选择,接近地面, 亭一面、二面或三面临水,或位于 水面之上,用桥和堤相连,或建于 岛上,四面环水,或以亭基为驳岸, 或建于桥上;
3)有五种位置选择,接近地面, 亭一面、二面或三面临水,或位于 水面之上,用桥和堤相连,或建于 岛上,四面环水,或以亭基为驳岸, 或建于桥上; 4) 平地建亭,一般建于路旁的林 荫之间,或街巷的民宅一侧; 5) 亭还常常建于交叉路口和 道路的转折处,提供休息,标示 道路,提高兴致和丰富景观的作 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
组长: 组员:
一、亭发展历程
实用亭
商周
汉代以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
观赏亭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汉代以前的亭
中国记载出现的最早的亭可以追溯到商周苑囿中出现供帝王停 歇的高台,《批文切字集》曰:“有上盖的高台”,这种高台 可以算是亭的雏形。
汉代以前的亭的建筑形象与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也有很大的差 异,汉以前的亭,大致是一种目标显著,四面临空,便于登 高 眺望的较高建筑物
亭的布局位置十分灵活,不受整体格局所限,可独立设 置,也可依附其他建筑物,更可结合山石、水体等,充分利 用各种奇特的地理基址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亭的选址
在我国,亭的选址多 样。 1 ) 山上建亭,尤其 在山巅、山脊,有利于 眺望,视野开阔;崖旁 建亭,有的亭子甚至建 立在崖壁上,这样既增 加了景观的魅力,同时 又造成飘渺虚幻的景观 气氛;除山顶建亭外, 还常于山腰建亭。山腰 设亭通常选择突出地段, 使景亭不致被树木等其 他景物遮挡住,即便于 人们在亭中眺望山上、 山下的景色,又能使亭 醒目突出,成为其他空 间的对景。
亭的结构形式与构造大多比较简单。 亭体不大,用料较少,施工上也比较方 便。过去筑亭,通常以木构瓦顶为主, 现在多用钢筋混凝土建构,也有用预制 构件与竹、石等地方材料的,经济便利。 亭子所占地盘不大,小的仅几平方米, 因此建造起来比较自由灵活
石亭
2.5亭的分类与材料形式
亭适于用各种材料建造,由于用材的 不同,不但在造型形象上各具千秋,而且 还表现出亭的不同个性。亭的造型形象, 按照不同材料建造可分为不同形式的亭子, 其功能也不尽相同。 按其材料建造不同,古代的亭子可分为 木亭、石亭(庐山秀峰的石亭)、碑亭、茅 亭、竹亭和铜亭,其中石亭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亭。
屋顶的类型
亭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荟萃, 为数最多的是各种攒尖顶:方攒尖、圆攒尖、六角攒 尖、八角攒尖等, 还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十字脊,也有用盔顶的, 在四角攒尖顶的上部做成层层叠起的盔顶,但以攒尖 顶为主, 还有一些特殊的屋顶形式,如组合形式的勾连搭、 抱厦、重檐和三重檐屋顶等。屋顶层数多以单檐为主, 重檐较少,三重檐更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