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语文是一门艺术学科,老师的教学应注重艺术性,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依据,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否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教学语言,是影响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其思想状态多半是以老师的教育技巧为转移的。大凡优秀的老师,无一不注重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一种语

言艺术中进行的教学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发挥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呢,本文

就从这个角度来谈点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语文教学应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老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的武器,从思想品德教育,

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到发展学生的智力,每项教育任务的完成,任何教育活动的完

成都要依靠语言来动员、提示、示范和描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况,

老师知识的相仿,教学对象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老师上课时,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虽然课堂

效果的好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艺术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

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灵活运用语言工具,把语言艺术当成一种万能钥匙,能开启学生学习

知识的所有大门。

同时,语言艺术的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学生的兴趣只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才会以积

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我非常重视通过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说话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小朋友,从今天起,由我来教你们的说话课。小朋友可能会想了,谁不会说话呀,不就是张开嘴巴说一说?不会说话

的那是哑巴呀!但是要把话说得让人听懂,又让人爱听,那就不容易了,必须经过训练,这

就是我们开设说话课的目的。”通过这一些话,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二、语文教学应精确运用语言艺术

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之后,教学语言该怎样组织才能既有理有序,又有情有趣呢?

结果很简单,那就是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到精确地运用语言艺术。发音准确也好,

词句精练也好,关键是精确两字,精确就是准确无误,从读音到释义,再到分析句子,剖析

篇章;从提问到回答,都必须准确精当,上下衔接,首尾照应,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前后矛盾,更不能缺乏自信,如果这样,既不能给学生可靠的可用的知识,也不能培养学生

爱憎分明的感情,更不能提高学生用词造句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向人家学习,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可以当面学习的,我们当然应该当面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和机会,我们

可以看一下人家的课堂录像。从众多的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仅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领会文章里的精确的地方,要求学生也说得精确一些,而且他们

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系列恰如其分、准确精妙的语句的科学组合和艺术搭配。我记得我小

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犯了一个语音错误,导致我直到上了师范后才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由

此可见,老师在课堂上的话必须准确无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老师的话总是深信不疑,

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是老师教的,老师就是这样讲的。”可以看出,老师的语言能

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讲述新课,无论是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演绎,还是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都应该用精确的语

言进行表述,一定要杜绝那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言辞,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老师要针对

浅谈怎样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怎样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 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小学语文教学 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要真正发挥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它的艺术性。 1、教学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艺术是育人艺术”。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在于育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表现为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陶行知先生从海外归 来宣传抗日。他一到武汉就去保育院探望孩子,给孩子们教了一个“春”字。板书:“春”;谈话:春,代表着春天和欢乐,花儿跳舞,鸟儿唱歌。我们看见了春,也就是看见了中华民族 的希望。若把“春”拆开分成三部分,便是“三、人、日”。“三人成众”这意味着大家联合起来,是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的!你们看,“日”不是在“三人”之下吗?赶跑了日本鬼子,中华 民族的春天就来到了。陶先生讲究教学艺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将一 个字拆开,分成几个独体字,巧妙运用拆字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又有机地融入思想 教育,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2、教学趣味的艺术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有时默写声母把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了。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可设计了一套打电话找朋友的游戏节目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体,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教学启发的艺术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 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有两位教师教 《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飞过”一词,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飞过”一词在课文中 出现三次,词义却不一样。前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点出了三个“飞过”,不仅告诉学生分别 是什么意思,而且进行板书,这是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后果往 往是“消化不良”。后一位教师所用的方法截然不同,当课文第一次出现“飞过”时,稍微点拨 了一下,“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同学们阅读时注意了没有?找出来,结合句子思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使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 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绝不是启发式教学。 3、情感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讲究规范、形象、生动,还要体现尊重、体谅和坦诚。例如:在发问的时候,应多用开放或试探性的语言。可以说:“文章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同学们有些什么感受?”这样学生的 回答就不仅局限于“是”、“不是”,“有”、“没有”,从而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问:“老师 很想知道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直接问“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又如,在引导的时候,应多用鼓励或协商的语言。可以说:“同学们讲得很好,但答案不会是固定的一种,大家各抒己见,说错了没关系。”“我与同学商量一下,刚才用的这个词能不能 换一个呢?换一个也许更恰当。”要尽可能避免批评和责备的语言。再如在评述的时候,应多用赞扬或肯定的语言,可以说:“这几点概括得多好啊!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大家要向他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够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动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水平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实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绝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仅仅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实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doc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探析- 【摘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本文对小学阶段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教学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情感――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

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扮演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三、因材施读――设计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四、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 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凸显主旋律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教育 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 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生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佳时期,这时应培养学生们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但仅靠几节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德育教育和语 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取得很好的成效。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紧扣文本,弘扬时代主旋律 课本在选材上是充分考虑到文章所有表达内容的,教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课 文的表面上,而要以更多的思索,充分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比如《丰碑》这一课,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理解我们红军在长征时所遇到的困难的,对于现在不愁吃 穿的他们是理解不了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的。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什么?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要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才能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所表现出的那种共产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可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向更深入的思考:红军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管衣服的为什么会冻死?将军开始担心什么?最后为什么他又充满了信心?孩子们通过对一个个问题 深入的思考,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们并非只在课堂上接受 老师的教育,如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就不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教 师有必要的、有责任在教学时利用教材培养他们的审美观,让他们知道在现实生 活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必须让学生们认清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应该 远离的。仍以《丰碑》、《金色们鱼钩》为例,在长征中,军需处长、老班长是 物资、食品的直接保管者,可是倒下的却是他们,这给我们的震撼是多么巨大, 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楷模,他们的优秀品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象。可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大 公无私为美,以舍己为人为美,以团结友爱为美,以勤俭节约为美。 三、抓住词句,指导朗读感悟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所揭示的道理、感受写作特点的手段,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讲《凡卡》一课时,我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 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我又让学生 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 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书时把心放在文章中,假设自己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就能读出作者的情感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的功能,而无效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艺术,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216-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6d10944173.html,ki.issn1673-9132.2016.36.142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互动,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参与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控制整个教学,这种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采用课堂提问手段能让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善于动脑,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 (二)督促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方法,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并且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 (三)反馈、调控的作用 课堂提问能让教师及时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起到衡量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变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启迪、暗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语言文字运用呢?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规范 作为一名新教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肩负重责,深怕给学生们带来不良影响,怕自己会误人子弟。通过半年的培训与实践,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使我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有所成长。下面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一、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规范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不同,三年级依旧很注重拼音、识字、写字训练。在学习一篇文章前,我会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在预习的同时找出生字词和难写

字词。在上课时候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经常会出现发音不准确的情况,这要求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给学生正音、泛读。还可以把一篇文章中的词语分成不同小组,如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常见读音问题分成一组,帮助学生记忆。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在板书和作业批改中必须书写规范,用字用词准确恰当,不带笔、不草书,不乱写乱画,身正重于言教。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把字写得美观大方。要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字的笔顺以及偏旁部首。例如在写“叼”,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注意字的笔顺,让学生思考“叼”字第四画是什么?再强调第四画是横折钩。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泛写,学生模仿写,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叼”是口字旁?师引导因为用嘴衔着,跟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例如“吃”“喝”等。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训练。例如“辩”“辨”“辫”“瓣”,第一个与说话有关,第二个是分辨,第三个是辫子,这三个是音同字不同,最后一个是行似音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 二、口头语言的规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乐趣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从教和学需要出发,师生利用、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生活展现的情境、以实物演示的情境、以图画再现的情境、以音乐渲染的情境、以表演体会的情境、以语言描绘的情境,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来创设出课堂教学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情境教学体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已经被老师们作为激发学生、深化教学、活跃课堂、创造思维等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 一、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创设某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直观的,对于新奇、直观的事物比对常见、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所以,如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便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而兴趣、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如讲解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在布置学生集体朗诵时,配上课前选择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不但体会到了音乐的美,还体会到了古诗中美的境界,如身临其境,二者合一,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对诗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冶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

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语文知识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特点直观体现其教学风格,对教学成果及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语言特点更是了解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探究,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语言特点;规范性;趣味性;可接受性;艺术性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所学的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小学语文学习内容的日益丰富,知识面越来越广,抓紧小学语文语言特点的研究对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规范性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语言中的首要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教师的崇拜普遍存在,教师职业无比神圣,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小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保证语言的规范,才能为学生做出优秀的示范,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一定要过关,诸如“你走吧先”等口语不要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不要让教师的方言或者错误性口音、语境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

二、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善于用语言描绘环境和故事,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化深奥的知识为简洁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教学语言具有可接受性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之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选择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相符的、能够打动他们的语言,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比如,将知识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联系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 语言本身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语文教师在口语运用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展现语言的艺术性。利用巧妙的语言带给学生审美体验,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音美、形式美、内容美、流程美、语境美以及教师的仪态美等六个方面,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这六个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把握影响学生对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课程”一词,在我国出自先秦时期的一部教育论著。 《学记》 2.在西方,“课程”一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原意为“”,用来说明幼年必须经历的事情,于是转义为“学习过程”。 跑马道 3.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 《语文》 4.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5.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实验稿),适应新世纪的“新语文”登上语文教育的舞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6.台湾的小学语文课程名称为《》。 国语 7.“语文”的“语”指,“文”指文字、文章、文学等。 语言和言语 8. ,指以语文教材与课外读物为文字材料中规范而优美的言语,对小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教育与言语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0.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叫“蒙学”,它所使用的教材称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蒙学读本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年。 1900 1902* 1919

1949 2.“国文”科的名称始见于()。 《钦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钦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3.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即新学制,其中小学学制为()。 5年 6年* 4年 3年 4.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独立成章,明确规定“国语”一科教学内容包括()。 语言、读文、作文、写字* 识字、读文、作文 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读经、识字、写字、作文 5.1997年,由()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 《人民文学》 《文艺争鸣》 《文学理论》 《北京文学》* 6.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只有()个,加上四声和轻声,也只有()个。 515 1337 415 1335* 418 1323 420 1353 7.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它的构词方式灵活多样,又不断吸收古词语、方言词和外来词,它的词汇日益丰富,仅常用词就有()个,2005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约()条。 多音节词20000 65000 双音节词20000 65000 * 单音节词30000 56000 双音节词30000 56000 8.汉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为()。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一次读这本书,我便被书中名师的风采,名师的教学艺术,名师的课堂的生命气息深深地吸引住了。读了它,解开了自己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明白了什么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本书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了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赵景瑞,闫学,吉春亚,盛新凤,周益民八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书中介绍了他们的教育观点,还列举了生动的案例具体展现了他们教学艺术,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能带给我更多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 读此书,仿佛听到了先辈名师的亲切话语,看到了先辈名师的成长足迹。在这本书中,每个老师的教学情志,教学魅力都让我折服。然而让我感受最深,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于永正老师、孙双金老师、赵景瑞老师的教学艺术就及为师之道。 于永正老师;他把“三尺讲台”变成了“舞台”,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演化为一种“表演”。让需完善从表演中获取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知识,他不仅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还能把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在他的教学案例中,我常常感受到的是他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正如他所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里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而他的《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对我一个毫无教学经验的老师更是受益菲浅。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孙双金老师认为,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即好课的标准问题。他把把好看的标准归纳为16个字:“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发红是指要把学生上得兴奋起来,小眼发光是指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起来,小手直举是指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去,小嘴常开是指学生在学校过程中要充分表达的所思、所想、所疑、所问、所感、所叹。而他的课堂教学艺术确实非同一般:引导不着痕迹,轻松但不失深邃,上课如领学生登山,把自己巧妙“藏”起来更让我由衷的崇拜。

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探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探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教学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好动,阅历浅,但往往又自以为是,认为语文课上不上都一样。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画面新颖、声情并茂的课件,给学生建立一个鲜活的视听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最主要的: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直观展示,克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利用多媒体的虚拟技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打破人为因素和自然的限制,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栩栩如生地加以展现,着就有助于突破难点,讲清重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变静画为动画,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的软件将有些过程制成三维动画展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这次的教学与我以前挂图、幻灯的教学相比较,从学生的参与面与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时空功能,再现历史,培养情感。《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日理万机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加强句的训练。词句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我们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生动、可重复与交互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大容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组句能力。在句子训练中,我们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句子怎样写具体。我们还用综合快速训练法,让学生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三、模拟环境,训练能力

刍议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刍议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17-11-27T10:13:49.40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作者:高敏[导读] 要想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中心小学高敏 【摘要】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课堂依然枯燥乏味,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现象,创造那种富有创造性和充满精彩的课堂。要想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导入 一、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课堂导入就成了这堂课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设计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把他们在刚刚课下游戏的思绪中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导入的设计一定要别出心裁。而且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而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普遍很强,对于新鲜的事物和问题总想问个为什么,弄出个所以然,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来进行;对于需要设定情境教学的课堂内容,我们就可以通过构建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至于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老师要照顾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喜好,最后来确定导入的方式。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只以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为目的,我们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习;课堂教学不是老师如何来教学,而是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就像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跟知识相比较而言.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重要。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因此,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也就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1、相信学生,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按照新课改所倡导的,我们应当相信我们的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笔者以为,在每堂课结束的前一刻钟,可以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时间不宜过长,要避免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虽然新课改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需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才可以。 2、分组讨论,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做课堂教学主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他们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们在分组学习的时候能够互相讨论,讲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分享彼此的智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让小学生有了自主讨论和探究的时间,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师生双边的平等对话。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要想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就必须消除小学生对语文老师的畏惧心理。所以语文老师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认识学生,去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双边平等的对话关系.当小学生体会到我们是真心为他们着想,关心他们的发展的时候,他们也会对语文教学表现出很强烈的学习热情。 四、凸显学习主体,张扬个性风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 1: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先给学生 5 分钟的时间练习朗读,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这一环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的锻炼机会,结果许多学生都做得很好。我对他们的表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得到了自信,听课更加全神贯注了,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 例 2: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虽,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尝试画丹顶鹤,并且分组交流说说“你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的?”接着出示课件,请学生找到“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并把它们美的姿态读出来。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比赛读。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旧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以画促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着以说促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