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童年的发现
8.童年的发现-上课

他是个善于观察,寻根究底、 他是个善于观察,寻根究底、 求知若渴、大胆想象的孩子。 求知若渴、大胆想象的孩子。
4
鸟类 鱼类——两栖类 两栖类——爬行类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从 鱼 到 人
5
6
我明白了──世界上 我明白了──世界上 ── 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 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的风险。 的风险。
9
伽利略:17世纪,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的 世纪 天文学家伽利略, 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 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 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 观点以科学的证实。 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 遭到了教会的谴责。 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 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 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 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 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 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 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 喃喃自语道: 可是, 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 在转动呀! 后来 后来, 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 在家中,不许外出。 在家中,不许外出。
7
哥白尼:在古代,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由 于眼界狭小, 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 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 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 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 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 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 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 球和其他行星一样, 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 地环绕太阳运转。 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 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 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不 然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 法庭的迫害。所以, 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 临死前, 太阳中心说” 临死前,才把 “太阳中心说” 的著作发表。 的著作发表。 8
部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发现》原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学校的课堂上听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我听着听着,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的发育过程要经历从蝌蚪到人的变化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于是我决定自己去找答案。
我开始在图书馆里查阅各种书籍,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在一本生物书上找到了答案。
原来,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类似蝌蚪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鳃弓期”,在这个阶段,人的胚胎会长出类似于鱼鳃的结构,然后逐渐演化成人的呼吸系统。
我兴奋地把我的发现告诉了老师和同学们,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感到惊讶和赞叹,反而嘲笑我说:“这是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的常识,你这不是发现,是抄袭!”我听了心里很难过,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知道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是我自己的发现。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决心。
我明白了,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别人的误解和嘲笑,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童年的发现》赏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绘小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科学精神的文章。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探索科学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努力和喜悦。
文章的主题鲜明,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主人公在面对科学问题时,没有盲目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选择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
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揭示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总的来说,《童年的发现》不仅是一篇关于科学探索的文章,更是一篇倡导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的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童年的发现500字作文优秀8篇

童年的发现500字作文优秀8篇童年的发现小学生作文篇一我在六岁的那年,发现雨水下来后,怎么会慢慢消失,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肯定想笑吧!心想:这有什么了不起,可那时我还小,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喜悦。
我的发现起初于那一次去奶奶家玩,正准备回家时,天空突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弄得我和爸爸、妈妈措手不及,奶奶家的伞不够,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雨也一直不停,天渐渐黑了,我们只好在奶奶家住下,夜晚,我听着雨声渐渐入睡,因为是星期天,我睡到了早上九点多才懒洋洋的从床上爬起来,这是太阳已经高高的挂在天空,晒得我脸通红,我爬上窗户一看,昨天的雨怎么都干完了,本来想痛痛快快的玩一会雨水呢,可惜玩不成了,唉!在家时,雨水一天半才干,现在怎么这么快,我左思右想,也没想出其他理由。
为了这个难题,我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最后,通过我的认真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我家旁边的是水泥路,而奶奶家的全是土地,还有麦子、穗谷,雨水一般被土地吸收了,一半被太阳蒸发了,所以雨水就是这样消失的。
童年的发现作文篇二在人们的印象中,鸟和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它们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生活习性完全不同,体积也相差悬殊。
在常人看来鸟和狗根本就不可能一起和睦相处,但我家的鸟和狗却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
我家养的鸟是一只白头翁,它是被狂风吹落的一只雏鸟,它被人捡到后送给了我们。
它刚到我家的时候还很小,连吃食也不会,我们就把鸟食调成糊状,再搓成细条,小心地一口一口喂给它吃。
现在它已经逐渐长大了,因为是我们一手喂大的,所以它一点也不怕人,还和我们十分亲近。
我家还养了一只小花狗叫憨憨,开始的时候,憨憨对这位陌生的外来入侵者还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但后来它们渐渐熟悉了,憨也就接受了小鸟。
憨刚和小鸟一起玩时,我们还有些担心,害怕哪天憨突然大发,将小鸟当成一顿美味佳肴,张开血盆大口将小鸟吞进肚子里。
有一次,我们一不留神没有盯住他们,过了一会一看,小鸟怎么不见了,我心里一下子担心起来,会不会是憨吃掉了?正在这时,小鸟一蹦一跳地从沙发下跳动了出来,害得我们虚惊一场。
8童年的发现

第十册语文(科目)教案设计课题 8 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作文(15篇)

童年的发现作文(15篇)童年的发现作文1记得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火热的夏天,我常常能在我家楼下听见蝉在树上发出嘹亮的歌声,可是这歌声并不是令人欢乐的,而是听来烦燥的吱吱声,而且夏季天气越是闷热,蝉叫得越大声,总会使人有种不安的情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那天天气很热,我的脑门上滚着豆大的汗珠,蝉还在耳边不停地鸣叫着,吵死了我心里总是那么想,想着想着,我的好奇心不自觉地出现了,于是,回到家后,我打开电脑,搜索起了蝉。
我仔细地观察着网上的.图片,竟然惊奇地发现蝉竟然没有嘴巴,我赶紧细看蝉的介绍,这才知道它是用腹部发声的,可是蝉的腹部并没有嘴巴,我又去看了一个视频,发现在它的翅膀分别有一些神奇的黄色薄膜,当翅翼伸过薄膜时,薄膜便发生了一些微弱的颤动,我又去看资料,资料写到,这些薄膜是可以振动的音箱。
我继续往下看,从中看到当它们用肌肉扯动音箱时就会发出声音。
原来蝉的歌声并不是用嘴发出来的。
实际上,蝉是昆虫中出色的鼓手,它们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富有弹性的薄膜,好像鼓膜一样,里面还有天然的扩音器。
蝉在高声歌唱时,不是用锤敲,而是用肌肉扯动鼓膜发出颤音,颤音再通过扩音器,就变得十分响亮。
这是我童年里的一个发现,在这个发现中体会到,要有好奇心,去探索身边未知的事物,才会有更大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作文2在童年里,我有过许多发现,这些发现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可是令我最难忘的要数那次发现了。
记得那是星期六,老师不但给我们布置了许多作业,而且还布置了一篇日记和一篇篇。
单讲篇已让我心烦了,我把这些功课放在一边,随便拿起一本书,一看,原来是《自读课本》。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忽然一亮,啊!这不是一篇教人们写篇的文章吗?里面清楚地写着:一个学生看见老师一有时间就弹琴,不明白为什么,于是问老师:“老师!你为什么一有时间就弹琴呢?”老师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因为我不想虚度时光,浪费时间,而想把空余的时间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发现》原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那是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阅读一本关于生物的书籍时,看到了一个关于胚胎发育的过程。
我被这个过程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我注意到,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他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非常相似,都有鳃裂和尾鳍。
这使我感到非常惊奇,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观察,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的祖先可能曾经生活在水中,就像鱼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会有鳃裂和尾鳍的原因。
当我将这个发现告诉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时,他们并没有相信我。
甚至,老师还批评了我,说我胡思乱想。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
后来,我在其他的科学书籍中找到了支持我理论的证据。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现在回想起来,我为自己的童年发现感到骄傲。
那个小小的、独立思考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揭示了一个生物学的重大秘密。
这让我明白,科学探索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有所发现。
赏析:《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作者在九岁时独立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故事。
文章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富有启发性。
首先,课文展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作者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和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理论。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儿童的天性和科学精神。
其次,课文揭示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作者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和验证,逐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作者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证据支持自己的理论。
这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示范和启示。
最后,课文强调了自我认知和自信的重要性。
尽管作者的发现起初并未得到他人的认可,但他坚信自己的理论,并继续寻找证据。
这种自我认知和自信,使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总的来说,《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鼓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坚持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第8课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8课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是《童年的发现》,其讲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人是由细胞组成的。
以下是对《童年的发现》的原文批注:1.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开篇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我”有飞行的愿望,为下文梦中的飞行和发现做了铺垫。
)2.我在忿忿不平的时候,已经能感受到大人都不能再盼着什么时候长高。
(批注:梦中的飞行是作者在九岁时的梦境,而“我”已经能感受到大人都不能再盼着什么时候长高,这是作者的想象,展现出孩子特有的天真和纯真。
)3.我的老师常常说:“好了,那么我来给你们讲讲……其实我是懂一些的。
”(批注:老师的话既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也展现了老师对“我”的安慰和鼓励。
)4.“这是怎么回事?”我一边惊奇地问,一边仔细观察这些小蝌蚪……(批注:作者用惊奇的神态和动作表达了对小蝌蚪的惊讶和好奇,展现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5.“谁给你的?”我紧紧地追问着,“这是我的小秘密。
”她神秘地眨了眨眼。
(批注:老师神秘的表情让“我”更加好奇,展现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6.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谁?尽管当时想不明白,但是我并没有感到痛苦。
(批注:作者对“我们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尽管当时想不明白,但是并没有感到痛苦,展现出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
)7.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再次回到梦境中,为下文的发现做了铺垫。
)8.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批注:作者反复强调自己的梦想,展现出他对飞行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9.我开始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得出结论: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批注: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展现出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0.我非常想告诉我的朋友们……她们会一下子都心服口服的。
童年的发现作文(精选47篇)

童年的发现作文童年的发现作文(精选47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作文篇1童年是七彩的,也是幼稚的,是充满好奇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花变色的规律。
事情是这样的:在5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出来散步,当时在春天里,我和爸爸一面散步,一面观赏美丽的风景:小河叮叮咚咚地响了,像一个钢琴高手在演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迎春花遍地开放······我问爸爸:“为什么迎春花只有黄和白两种颜色?”爸爸说:“你能造出不同颜色的迎春花么?”我说:“我试试吧!”我就拔了一朵白色的迎春花,回到家里,我就漫不经心把花放在蓝墨水瓶里,接着就去睡了。
早上一起来,我就去拿花,谁知迎春花变成了蓝色,而墨水瓶里的墨水也下降了一大半。
我连忙来爸爸房间里让爸爸看蓝色的'迎春花,爸爸问:“你是怎么做的?”我说:“先把迎春花刨出来,把根割掉,然后插到蓝墨水瓶里,停一个晚上,白迎春花就变成蓝色的啦。
”爸爸说:“原来如此啊!”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凡是世界上发现或发明重大东西的人,都是经过刻苦实验,钻研过的。
童年的发现作文篇2法布尔观察昆虫写了《昆虫记》,瓦特观察沸水盖跳动的样子发明了蒸汽机,莱特兄弟放风筝制造了飞机。
我看着我家阳台上皎白的月季花发现了月季花可以吸食红色颜料,变成另外一种新品种淡红色月季花。
月季花是怎么能吸湿颜料变色呢?这还得从我的一次实验说起,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当月季花争奇斗艳的时候我很喜欢它们,但我却有了一个非常奇妙的遐想。
我最喜欢红色的月季,因为它那火红的颜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但我能不能把白月季也变成红月季呢?我掐了一度朵白色月季花,把花放进红墨水里,希望它能吸完红墨水之后变成红月季,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体验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自由读,指名读——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2)请教老师——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
评价——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
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又是怎样做的?(3.)痴迷研究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执着探索)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
(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
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
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三、拓展延伸: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
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
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附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梦中飞行富于幻想怎样发现?请教老师勤学好问痴迷研究执着探索发现规律大胆想像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胚胎、痴迷、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默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3.通过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
板书:费奥多罗夫。
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
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
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二、初读。
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1.打开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挺长的,快速标上自然段序号,共19自然段。
2.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读好呢?可以采用默读,也可以轻声地、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后,想想:(1)我发现了什么?用“——”画出来。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做上记号。
3.交流:(1)我发现了什么?(指读第一句,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