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策划方案(3篇)

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策划方案(3篇)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策划方案(通用3篇)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策划方案篇1中华经典诗文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一)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
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三)各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四)各学校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六)各学校要定期更换篇目,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和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关于选拔推荐参加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通知

关于选拔推荐参加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通知全区各学校:根据《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举办2024年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通知》文件要求,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决定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赛对象与组别参赛对象为全区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
大赛设小学生组、中学生组、职业学校学生组、社会人员组(鼓励家庭成员组队),共 4个组别。
每组可个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成团队参赛,团队参赛人数不超过20人。
团队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增加。
除社会人员组外,其他组别不得跨组参赛。
社会人员组至少有1名社会人员。
二、参赛作品要求(一)内容要求。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诗词、文章和优秀图书内容节选。
当代作品应已正式出版或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公开发布或发表。
诵读文本主体前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总计不超过200字的过渡语(记入总时长)。
改编、网络以及自创文本不在征集之列。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高清1920*1080横屏拍摄,格式为 MP4,长度为3—6 分钟,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
视频作品必须同期录音,不得后期配音。
根据赛事要求,推荐作品视频不得出现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名字、学校或所在单位等信息。
若作品视频中出现以上信息将失去参赛资格。
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视频中不得使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肖像,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不得出现与诵读大赛无关的条幅、角标等。
(三)其他要求。
作品可借助音乐、服装等手段融合展现诵读内容。
每人最多可参与个人或团队诵读作品1个。
每个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
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老师不重复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提交作品时须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或学校等信息。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超级有趣的方案——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这可不是一般的比赛,这是一场让你沉浸在经典文学海洋中的诵读盛宴。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方案的世界吧!一、活动背景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让大家在诵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咱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些经典作品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咱们要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经典。
二、活动目标1.增强同学们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提高同学们的诵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四、活动地点校园报告厅五、活动对象全校师生六、活动内容1.活动启动:举行一场盛大的启动仪式,邀请校领导、老师、同学代表发言,为比赛拉开序幕。
2.策划阶段:各班级组织经典诵读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
3.比赛阶段:校级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a.初赛:各班级选拔出的选手进行诵读表演,评选出晋级复赛的选手。
b.复赛:晋级选手进行分组对抗,每组选手准备一篇经典作品进行诵读,评委现场评分,选出晋级决赛的选手。
c.决赛:晋级决赛的选手进行的角逐,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七、活动准备1.宣传:通过海报、广播、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同学们了解比赛内容和意义。
2.场地:提前预定校园报告厅,布置场地,确保音响、灯光等设备正常。
3.评委: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学老师担任评委,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4.奖品:为获奖选手准备丰厚的奖品,激发同学们的参赛热情。
八、活动预算1.场地租赁费用:1000元2.活动宣传费用:500元3.评委费用:1000元4.奖品费用:2000元5.其他费用:500元总计:5000元九、活动效果预期1.提高同学们对中华经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024年最新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2024年最新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一、比赛宗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和演讲表达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二、比赛主题本次比赛主题为中华经典诵读,参赛选手需选择一篇中华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并通过诵读的方式展现出其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比赛形式1.初赛:参赛选手须提交一段不超过5分钟的自选诵读视频,视频可以自行拍摄或录制,并上传至比赛官方指定网站。
2.复赛:初赛中通过评委打分排名前50名的选手进入复赛,复赛将在指定场地进行现场比赛,每位选手需现场诵读指定的经典作品,并进行现场评分。
3.决赛:复赛中通过评委打分排名前10名的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将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心举行,选手需现场诵读指定的经典作品,并进行现场评分和观众投票。
四、比赛规则1.参赛资格:年满12周岁以上的中华经典爱好者均可报名参赛。
2.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需登录比赛官方指定网站进行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报名费。
3.作品选择:选手可自行选择中华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作品可以是诗歌、散文、古文等,但需经过官方审核并确认。
4.诵读要求:选手需准确、流畅地诵读选定的经典作品,语音优美、情感真挚、表达清晰,切忌机械演讲,应理解并传达经典内涵。
5.比赛时间与地点:初赛、复赛和决赛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将另行公布,比赛地点将在城市的文化活动中心或大学校园内举行。
6.评分标准:评判将根据选手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语速节奏、修辞技巧以及对经典文化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评分满分为10分,综合得分最高者获胜。
7.奖项设置:将设立冠军、亚军、季军等多个奖项,同时还将设立最佳表现奖、最佳口才奖等多个特殊奖项,获奖选手将获得奖杯、奖金和荣誉证书等奖品。
五、比赛安排1.初赛:报名截止后,组委会将对所有报名参赛的选手进行初步审核,确认资格后,选手需按要求提交诵读视频。
2.复赛:初赛结束后,组委会将评审选手的视频,选出排名前50名的选手进入复赛。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策划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策划《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方案策划》“哎呀,诵读比赛要开始了,好紧张呀!”我一边收拾书包,一边和同桌说道。
最近,学校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这可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既兴奋又紧张。
记得前几天的一个课间,我和小伙伴们正在教室里嘻嘻哈哈地玩闹着。
“你们知道吗?学校要举办诵读大赛啦!”班长风风火火地跑进教室大声喊道。
“真的呀?那一定很有意思!”我立马凑过去。
“可不是嘛,听说可以诵读好多经典的诗词文章呢!”学习委员也兴奋地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都对这个比赛充满了期待。
既然要举办这么棒的比赛,那可得好好策划一下呀!以下就是我为这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设计的活动方案。
首先,我们得广泛宣传呀,让全校同学都知道这个比赛,都想来参加。
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精美的海报,上面写着“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你来挑战”,多吸引人呀!然后呢,每个班级都要进行初赛,选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学校的决赛。
在比赛过程中,要有精彩的评委点评呀,就像那些电视上的比赛一样。
评委老师们要认真倾听每个选手的诵读,然后给出专业又亲切的建议,让选手们能不断进步。
比赛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以有个人诵读,看看谁的表现力最强;还可以有小组诵读,展现团队的合作精神。
对啦,奖品也不能少呀!要是能得到一本漂亮的经典书籍作为奖品,那该多棒呀!这多像我们努力攀登后得到的甜蜜果实呀!还有呀,比赛现场的布置也要有氛围,挂上一些古典的字画,仿佛让我们穿越回了古代。
当选手们站在台上诵读时,就好像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
我相信,通过这样一场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经典的魅力,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一样。
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传承。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有意义的事情吗?不用再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吧,让这场诵读大赛成为我们校园生活中最绚丽的一道风景!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一、概述1.1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的赛事,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中华经典的热爱和传承。
1.2 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的获奖证书,是对参赛者在表达中华经典和习作中所展现出的才华和努力的认可,也是对其对于中华文化传承所作出的贡献的肯定。
二、证书内容2.1 证书抬头: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2.2 颁发单位:颁发单位的名称和标志2.3 受证人信息:受证人的尊称、唯一识别信息件号码、获奖等级、参赛作品名称等2.4 鉴定意义:介绍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的意义和价值2.5 日期:颁发日期2.6 签章:颁发单位负责人签名及盖章2.7 单位名称:颁发单位的全称及通联方式三、获奖意义3.1 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代表着参赛者在中华经典文化的诵读、写作和讲解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影响力。
3.2 证书的颁发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参赛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肯定。
四、获奖影响4.1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是参赛者表现的象征,可以作为其个人履历中的重要荣誉和资历加以展示和使用。
4.2 获奖证书的存在能够证明受证者在中华经典文化领域具有优秀才华,从而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展望5.1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的获得,标志着受证者在中华经典文化领域的成绩和经验,也为其未来的学术、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动力。
5.2 希望受证者能够在获奖证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中华经典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结语6.1 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是对参赛者在中华经典文化表达和传承方面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在未来继续为中华文化繁荣而努力的动力。
6.2 希望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写讲比赛获奖证书的参赛者能够珍惜这份荣誉,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中华诵读大赛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_中华诵读大赛工作总结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我们组织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其中包括了中华诵读大赛。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一、活动背景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举办的活动。
通过诵读经典文化著作,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活动内容1. 中华诵读大赛中华诵读大赛是我们活动的重头戏,通过选拔赛、复赛和决赛的方式,选拔出优秀的诵读者。
参赛选手需要选择中华经典文化著作进行诵读,并根据评委的评分进行比赛。
比赛内容包括古诗词、经典散文、名著片段等,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2. 文化讲座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开展文化讲座,通过讲解和解读经典文化著作,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诵读展演除了比赛和讲座,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诵读展演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通过公开诵读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成效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中来,增强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宣传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扩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激发民众的热情活动中,很多人积极参与到诵读和讲座中,并表现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活动起到了激发民众文化热情的作用。
四、存在问题1. 参与热情不高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参与热情还不够高涨,很多人尚未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赛事规模小本次比赛规模相对较小,影响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五、改进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2023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简报

2023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简报一、赛事介绍2023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大赛事。
比赛旨在通过诵读古代经典名著、传统诗词、经典文学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比赛形式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初赛采取校园选拔赛的形式,学生们通过对指定经典文集的诵读,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脱颖而出的选手将进入复赛。
复赛则更加注重选手的表现技巧和内在修养,最终优胜者将被邀请参加决赛,争夺比赛的最高荣誉。
三、参赛对象本次比赛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覆盖范围广泛,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经典,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
四、意义与价值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的举办,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深入诵读经典,学生们将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比赛的举办也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的转型,促使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元的文化滋养。
五、我的观点与理解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是一个崇高的文化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在于激发青少年对中华经典的热爱和内心深处的共鸣。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学生们将在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得到提升,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这样的比赛活动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六、总结回顾在这个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非易事。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的举办,无疑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促使更多的人走近经典,深入了解其内涵。
希望这样的比赛能够成为常态,持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一部分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泛 爱 众 》
不能果同 亲亲仁是 仁仁者人 无无人类 限限多不 害好畏齐 小德言流 人日不俗 进进讳众 百过色仁 事日不者 坏少媚希
《 亲 仁 》
勿非虽列墨房心宽方读但不 自圣有典磨室有为读书力力 暴书急籍偏清疑限此法行行 勿屏卷有心墙随紧勿有不但 自勿束定不壁札用慕三学学 弃视齐处端净记功彼到文文 圣蔽有读字几就工此心任长 与聪缺看不案人夫未眼己浮 贤明坏毕敬洁问到终口见华 可坏就还心笔求滞彼信昧成 驯心补原先砚确塞勿皆理何 致志之处病正义通起要真人
《
则有而泛次首圣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
学 余 亲 爱 谨信 孝 人 子
文力仁众
弟训规
规
》
丧丧亲谏亲亲身亲物事出冬父父 尽三有不有爱有所虽虽必则母母 礼年疾入过我伤好小小告温教呼 祭常药悦谏孝贻力勿勿反夏须应 尽悲先复使何亲为私擅必则敬勿 诚咽尝谏更难忧具藏为面凊听缓 事居昼号怡亲德亲苟苟居晨父父 死处夜泣吾憎有所私擅有则母母 者变侍随色我伤恶藏为常省责命 如酒不挞柔孝贻谨亲子业昏须行 事肉离无吾方亲为心道无则顺勿 生绝床怨声贤羞去伤亏变定承懒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和仄押韵,朗
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 《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 入 则 孝 》
事进尊长骑路称长或财兄 诸必长者下遇尊呼饮物道 父趋前立马长长人食轻友 如退声幼乘疾勿即或怨弟 事必要勿下趋呼代坐何道 父迟低坐车揖名叫走生恭 事问低长过长对人长言兄 诸起不者犹无尊不者语弟 兄对闻坐待言长在先忍睦 如视却命百退勿己幼忿孝 事勿非乃步恭见即者自在 兄移宜坐余立能到后泯中
弟子规
中华传统国学课件之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
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 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出 则 弟 》
借用人将斗事执缓勿步年对衣置冠晨朝 人人问入闹勿虚揭践从方饮贵冠必必起 物物谁门场忙器帘阈容少食洁服正盥早 及须对问绝忙如勿勿立勿勿不有纽兼夜 时明以孰勿多执有跛端饮拣贵定必漱眠 还求名存近错盈声倚正酒择华位结口迟 后倘吾将邪勿入宽勿揖饮食上勿袜便老 有不与上僻畏虚转箕深酒适循乱与溺易 急问我堂事难室弯踞圆醉可分顿履回至 借即不声绝勿如勿勿拜最勿下致俱辄惜 不为分必勿轻有触摇恭为过称污紧净此 难偷明扬问略人棱髀敬丑则家秽切手时
《 谨》
过无闻闻若唯见见彼凡事见奸话凡 能心誉过衣德人人说道非未巧说出 改非恐怒服学恶善长字宜真语多言 归名闻闻若唯即即此重勿勿秽不信 于为过誉饮才内思说且轻轻污如为 无错欣乐食艺省齐短舒诺言词少先 倘有直损不不有纵不勿苟知市惟诈 掩心谅友如如则去关急轻未井其与 饰非士来人人改远己疾诺的气是妄 增名渐益勿当无以莫勿进勿切勿奚 一为相友生自加渐闲模退轻戒佞可 辜恶亲却戚砺警跻管糊错传之巧焉
《 余 办 学 文 》
谢谢收看
《 信 》
势待恩将凡善扬道人人勿己才行凡 服婢欲加取相人人有不谄有大高是 人仆报人与劝恶善短闲富能者者人 心身怨先贵德即即切勿勿勿望名皆 不贵欲问分皆是是莫事骄自自自须 然端忘己晓建恶善揭搅贫私大高爱 理虽报己与过疾人人人勿人人人天 服贵怨不宜不之知有不厌所所所同 人端短欲多规甚之私安故能服重覆 方慈报即取道祸愈切勿勿勿非非地 无而恩速宜两且思莫话喜轻言貌同 言宽长已少亏作勉说扰新訾大高载